患者在海上被急送醫院。本文圖均為上海打撈局、上海新華醫院供圖
下潛到水下約32米作業時,壓重石的繩子斷裂,李遊(化名)被快速「放漂」至水面。
李遊是一名47歲的漁民,5月29日10點在浙江嵊泗附近海域從事潛水捕撈作業,被快速「放漂」後,他當即神志不清,口鼻出血,經現場急救後,才恢復了心跳。
6月12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從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獲悉,李遊經過45小時加壓艙內治療,得以轉危為安,出院接受進一步康復治療。類似救治成功的案例在國內外均屬罕見。
海洋潛水被快速「放漂」上浮,是每個潛水者都不願遭遇的噩夢。由於海底的壓力與水面不同,潛水者在被快速「放漂」時,肺內氣體無法及時排出體外, 肺組織所承受的機械壓力頓時超過極限時,肺泡壁和毛細血管破裂,引起氣胸、縱隔和皮下氣腫等。
5月29日事故發生後,救護車拉著李遊從浙江趕到上海,從一家醫院跑到另一家醫院,尋求救治機會。輾轉16個小時後,於5月30日凌晨2點趕到新華醫院急診。
此時,李遊的病情已經非常危重了,反覆抽搐,高熱,昏迷,心率140次/分左右,各項感染指標顯著升高,心肝腎均嚴重受損,頭顱CT已看到大面積梗死灶,胸部CT有雙側氣胸,縱膈氣腫,全身多發皮下氣腫,胃腸道也可以見到胃腸氣壓傷。
患者於5月30日凌晨送至新華醫院搶救室,醫生們在討論中。
「非常重!」新華醫院急診醫學科副主任醫師葛曉利看到患者後,自己也沒有十足的把握一定能救活,只能盡最大的努力嘗試。
新華醫院急診醫學科主任費愛華組織全力搶救,醫院迅速成立包括急診、高壓氧、胸外、心內、呼吸、神經內科等多學科診療團隊,對患者雙側氣胸予雙側胸腔閉式引流,縱膈氣腫予氣管前筋膜切開排氣等處置。
不僅如此,對於這類病人,更重要的是通過高壓氧加壓,使體內的壓力增高,氣泡體積縮小,解除氣體對血管和組織的堵塞,來實現症狀的緩解或消失。根據當時的情況,必須加至6個大氣壓下的環境,這相當於水下50米的壓力。
李遊非常危重,高壓氧加壓必須有人陪伴,可醫護人員均沒有深海潛水的經驗。此時,新華醫院向上海打撈局發出求助,後者立即派出3名有豐富經驗的潛水醫生吉宏偉、黃知果和邵天宇協助治療,同時還增派2名經驗豐富的潛水長沈曉虎、李國濤,先後進入高壓氧艙,陪伴看護李遊。
上海打撈局潛水隊潛水長李國濤在加壓50日的艙內陪伴照護患者。
上海打撈局潛水隊潛水長沈曉虎說:「我們也是潛水員,也希望他能夠脫離險境,能幫忙就儘量幫一把。」
就這樣,李遊在高壓氧艙內心電監護下進艙治療,整整持續了45小時。隨著治療的進行,李遊臟器損傷的指標逐步好轉,順利出艙,轉至急診重症監護室繼續治療。
經醫護人員進一步精心治療後,李遊生命體徵平穩,能睜眼,有肢體自主活動,肺、心、腎、肝等指標均明顯好轉。遺憾的是,由於轉運過程延誤較長,李遊仍然留下了不可逆的神經損傷,接下來仍需進一步康復治療。
新華醫院副院長潘曙明教授表示:「這樣的救治在國內外都較為罕見,國內肺氣壓傷的治療也只有個案報導。這一次的救治不僅體現了醫學領域多學科合作的成果,更重要的是,醫療與社會其他力量的密切合作,才為這個家庭贏得一次康復的機會。」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