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鬼,沒錢就不要出來玩。這種遊客什麼素質,說了好幾次,你看看這兩人裝模作樣的,沒錢就不要出來禍害人了。」近日,一段大理雙廊古鎮的視頻在網上引起熱議,視頻中紅衣女子為商家,拿著手機對著顧客邊錄邊罵,言辭激烈。
遊客稱他們進店沒有買鼓,就遭到店家辱罵。對此,雙廊鎮黨政辦公室回應稱,經查情況屬實,目前已責令涉事經營戶關停整改30天。並對經營者和相關人員進行了批評教育,責令其加強相關服務意識等方面的培訓。
正值國慶中秋雙節,旅遊旺季,景區發生此等負面消息,引起網友高度關注。有些網友表達了憤怒,「這種人真不適合開店,專坑外地遊客,不買還不行。」「怎麼經常看到雲南宰客的信息,賺不到錢就急了?」還有些網友同情商家,「有因才有果,有些遊客真的素質堪憂。商家怎麼不罵別人專罵你?」
商家遊客須各讓一步
我國《旅遊法》明確禁止了強制購物等行為,從法律層面確保了遊客的權益。旅客如在旅行中遭遇強制購物,可以用新《旅遊法》維權。但不購物就黑臉,諷刺挖苦辱罵遊客的旅遊亂象仍然存在。
視頻中的女子因國慶圍觀人多,成交量少而崩潰也能理解。但應該求助身邊人,維持經營秩序,而不是掏出手機來辱罵遊客。作為從事服務行業的工作人員,應該有其職業素養。一旦遇到極其過分的遊客,發生無法控制的糾紛,可以求助景區的執法大隊和稽查大隊,對違法的遊客進行教育和處罰,但不能私自辱罵,給自己的生意和景區的聲譽造成負面影響。
對於遊客來說,應尊重服務行業從業者,體諒國慶期間人多辛苦加班的感受。文明購物,對商家不要頤指氣使,拿自己當上帝。
據了解,為推進旅遊誠信建設工作,提升公民文明出遊意識,依據《旅遊法》、《關於進一步加強文明旅遊工作的意見》及相關法律法規,省級旅遊主管部門建立本行政區域的遊客不文明行為記錄。國務院旅遊主管部門建立全國遊客不文明行為記錄。遊客不文明行為記錄信息保存期限為一至兩年。
遊客只有普遍提升文明素養,景區才能更好地提供服務。如果發生糾紛,遊客可以第一時間拿出手機進行錄音錄像取證,或當周圍顧客幫忙作證。確認侵權,可以要求商家停止侵權,賠禮道歉。如產生損失,可要求侵權損害賠償。
整頓旅遊業不能靠「假期」
每年國慶長假期間,景區與遊客衝突事件就被輿論熱議。今年10月,先是西安華清宮景區工作人員涉嫌侮辱殘疾遊客,後有西藏納木錯景區工作人員與採風攝影博主發生口角,再到剛剛發生的雲南大理古鎮的辱罵事件。並不是景區和遊客的糾紛變多了,而是國慶大家集中出行,傾向關注此類信息,導致很多矛盾被公眾知曉。
現在行業內存在一種怪現象,即「假期」執法或「事件」執法。一到假期旅遊業矛盾糾紛事件被高度關注,然後媒體跟進,隨即當地政府迅速處理,最後行業整頓。等到第二年,繼續再出現同樣的問題,可見上次事件出現後,問題並沒有得到根本性解決。具體執法效果如何,有何措施跟進或政策出臺,是否能夠維護公平、公正、健康、有序的旅遊市場,似乎並不明確。
針對景區與遊客衝突常態化,節假日高峰期矛盾擴大化的情況,當地政府部門應徹底整頓行業亂象,令當地景區商家完善管理制度,在以後的工作嚴查管理上的漏洞,認真反思不足,並出臺相應規章制度,隨時對執行情況進行跟進和反饋,堅決杜絕此類事件的再次發生。該事件中,大理雙廊古鎮政府部門敢於直面問題,積極作為,第一時間調查核實並發文表示將加強餐飲客棧、商鋪等的管理力度,這一及時採取措施的行為值得點讚和學習。
此外,國慶等旅遊旺季的確為景區帶來了人流,但對於租金貴、工作量增加的商戶來說,真正收益有多高並不明確。有網友指出,像這種賣鼓的商家,雖然為景區吸引到大量遊客圍觀,也宣傳了傳統文化,但實際購買的顧客並不多。有關部門應關注熱門景區商家的生產困境和難題,以幫助、鼓勵良性發展為主,令遊客和商家之間形成穩定、友好的互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