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一早,宋師傅提前一刻鐘到酒店接我們。我們再次確認,此行只有我們兩位遊客,宋師傅確切的告訴我們,只有我們兩人,他會陪同我們走完全程。初次接觸宋師傅,感覺人很老實、穩重,曾經當過兵,有20多年駕齡,年紀45歲,精力充沛。經長跑的路線是 甘肅 、 青海 。遺憾的是 甘南 這條路線是第一次跑,原來還期待宋師傅能夠給我們兼職導遊,這個希望落空了。好在這條路線以自然景觀為主,有一些人文景觀到景區再尋找導遊吧。我們這次最大的優勢是近乎自由行,宋師傅表示我們的時間很寬鬆,可以沿途隨拍隨行(只要具備停車條件)。在後面的行程中宋師傅十分配合,我們要求停車的儘量滿足,還主動詢問我們一些景點是否要停車,一些不能停車的地方,只要不影響其他車輛通行,就減慢速度,讓我們拍照。我是最喜歡沿途拍照的,奉行「最美的風光永遠在路上」,這一次真的是過足了癮。
臨夏
從 蘭州 出發,一路向南,今天的目的地是「 夏河 」。參觀「 拉卜楞寺 」與「桑科草原」。 蘭州 至 夏河 235公裡,道路以高速路為主,車程3個半小時。途經 甘肅 臨夏 回族自治州,號稱「東方小 麥加 」,沿途可以看到很多清真寺。海拔高度1700-2300米。
臨夏
臨夏 回族自治州(簡稱 臨夏 州)是 中國 兩大回族自治州之一,1956年11月設立。臨夏 州位於 黃河 上遊,東臨 定西 市,西倚 青海 省,南靠 甘南 藏族自治州,北瀕 蘭州 市,是 甘肅西南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和漢藏貿易樞紐。
臨夏
臨夏
這些照片基本是行車途中拍攝的,有些照片拍虛了。
臨夏
臨夏 的民居也非常有特色,這棟民居的屋頂非常獨特,在其他地區還是很少見。
臨夏
臨夏
臨夏 的自然風光
臨夏
臨夏
臨夏
途中一座藏式寺廟,我們下車拍照。中午時分,我們到達 拉卜楞寺 。沒有導遊指引,我們圍著景區轉圈,不得而知入口在哪裡。
貢唐寶塔
進入景區首先看到的是「貢唐寶塔」,據介紹這裡是一個制高點,可以眺望「塔爾寺」全景,但是需要另外收費,20元/每人。毫不猶豫,繳費登塔。
貢唐寶塔
貢唐寶塔位於 拉卜楞寺 西南角,現存寶塔是被毀塔基上重 新建 造的金碧輝煌的佛教建築,其造型莊重,設計新穎,在世界塔類建築史上,可謂匠心獨具,別具一格。歷世貢唐倉為賽赤活佛,任 拉卜楞寺總法臺、攝政等職,在 拉卜楞寺 享有崇高地位。現存寶塔建成於1993年7月,共有五層,高達31.33米,塔呈菩提式,佔地2144.16平方米,由塔剎、塔瓶和塔座組成。塔剎是日、月、星辰,塔瓶是精銅浮雕鎏金八大 菩薩 ,塔座是琉璃瓦裝飾的三層四角形建築。寶塔外形金碧輝煌,內部構造精巧,塔內正中是二層相互貫通的四座佛殿,供歷世貢唐倉靈塔或木雕鍍金像,並藏有兩萬餘卷佛經。殿頂供阿彌陀佛、二世嘉木樣和千佛銅像。寶塔造型別致,工藝精巧。
拉卜楞寺
從貢唐寶 塔塔 頂眺望「 拉卜楞寺 」
拉卜楞寺
拉卜楞寺
貢唐寶塔
貢唐寶塔頂部銅像
貢唐寶塔
貢唐寶塔供奉的 小金 佛,圍繞塔壁四周。下了貢唐寶塔,繼續尋找「塔爾寺」入口,經過一番詢問,才找到大門。
拉卜楞寺
拉卜楞寺
拉卜楞寺 入口「 拉卜楞寺 」位於 甘南 藏族自治州 夏河 縣城西0.5公裡處。本名噶丹夏珠卜達吉益蘇奇貝琅,簡稱扎西奇寺,是我國藏傳佛教(即喇嘛教)格魯派(黃教)六大寺院之一,一般稱 拉卜楞寺 。第一世嘉木樣阿旺宋哲大師創建於 清康 熙四十八年(1709)。康熙五十三年(1714)建立「拉章」(即嘉木樣佛官),「拉章」音變為「拉卜楞」,意為寺院最高活佛府邸。寺院坐北向南,佔地總面積86.6萬平方米,建築面積40餘萬平方米,主要殿宇90多座,包括六大學院、16處佛殿、18處昂欠(大活佛宮邸)、僧舍及講經壇、法苑、印經院、佛塔等,形成了一組具有藏族特色的宏偉建築群,房屋不下萬間。拉卜楞寺 宗教體制的組成以聞思、醫藥、時輪、吉金剛、上續部及下續部六大學院為主,在全蒙藏地區的寺院中建制最為健全。
拉卜楞寺
拉卜楞寺 平面示意圖
拉卜楞寺
拉卜楞寺 全景圖
拉卜楞寺
尋尋覓覓才見真容,我和朋友在此留影(這是朋友)。
拉卜楞寺
這一張是我
拉卜楞寺
進入寺內參觀,有一僧人做講解。參觀塔爾寺四個殿,1、 獅子 吼佛殿(壽安寺),(壽安寺,系薩木察倉捐資修建的,在時輪學院前面,縱深各5間,門上懸清嘉慶帝御賜用漢、藏、滿、蒙4種文字書寫的「壽安寺」匾額1面,殿內供獅於吼佛銅像,高13米,另供八大 菩薩 、十六羅漢)
2、 拉卜楞寺 文物陳列館。其中一間陳列館內展示寺內僧眾製作的「酥油花」,另外的展廳展示了 拉卜楞寺 收藏的各種文物、珍寶
3、聞思佛學院大經堂,入內參觀時寺內僧眾正在學習,在一位德高望重的僧人帶領下詠頌經文(大經堂。全寺共有六大經堂,最大的是聞思學院經堂,又稱大經堂,是「磋欽措兌」會議的場所,為全寺之中樞。一世嘉木樣初建時,只有80根柱子,1772年二世嘉木樣擴建為140根柱子,可容納3000僧人誦經。1946年,五世嘉木樣又建了前殿院,至此,大經堂成為有前殿樓、前庭院、正殿和後殿共數百間房屋,佔地10餘畝的全寺最宏偉的建築)
4、時輪學院經堂。供奉著 拉卜楞寺 前五任活佛靈塔(時輪學院經堂:坐落於大經堂右側,建於1763年,正殿東西5間,南北11間,具有濃鬱的藏式風格,內供時輪金剛佛銅像。後殿正中供奉釋迦牟尼和七大弟子像,左右供奉著堪布倉、貢唐羅智倉、旦巴嘉措等活佛的靈塔。)。
拉卜楞寺
拉卜楞寺
獅子 吼佛殿
拉卜楞寺
拉卜楞寺
拉卜楞寺 文物陳列館
拉卜楞寺
拉卜楞寺 的奇珍異寶都收藏在這裡
拉卜楞寺
寺內僧眾製作的精美「酥油花」,也是唯一室內允許拍照的地方。
拉卜楞寺
拉卜楞寺
拉卜楞寺
走出「 拉卜楞寺 」,突然下起雨來,高原天氣真是說變就變,剛剛還是響晴薄日,這會就烏雲密布,後面我們可是要去看「桑科草原」,這樣的天氣是否會受到影響?
桑科草原
拜謁完畢「 拉卜楞寺 」,在蒙蒙的細雨中,我們奔赴「桑科草原」。
桑科草原
「桑科草原」位於 甘南 夏河 縣城西南1公裡處,是桑科鄉達久灘("跑馬灘"之意)草原的一部分,為四周群山環抱,中間開闊平坦的高山草原。桑科草原有大 夏河 水從南到北徐徐流過,水草豐茂,風景優雅,藍天白雲下牛羊成群,一派自然田園風光。桑科草原屬於草甸草原,平均海拔超過3000米,草場面積達70平方公裡,地形起伏緩和,寬廣無垠,水草豐美,牛羊肥壯,是 甘南 州的主要畜產品基地。桑科草原歷史為藏族人民的天然牧場。每到夏季,草場碧綠如毯,各色花卉爭奇鬥豔,絢麗多彩,天高氣爽,是草原旅遊、避暑和體驗藏族旅遊牧生活、回歸自然的理想旅遊場所。
桑科草原
到達桑科草原雨已經停了,還露出了藍天。
桑科草原
這個季節,草原的一些草開始黃了,大地的色彩更加五彩繽紛。
桑科草原
就是這樣的道路向草原的深處無限延伸。宋師傅不斷徵求我們的意見,「還要不要繼續往前開」?
桑科草原
桑科草原
桑科草原
美麗的桑科草原養育了肥壯的牛羊
桑科草原
桑科草原
牧場上的牛在悠閒吃草
桑科草原
開滿野花的桑科草原
桑科草原
草原上一座藏式寺廟
桑科草原
桑科草原
草原到處都是這種紫色的山花
桑科草原
桑科草原
牧民「小姑娘」開始練習騎馬
桑科草原
隨著旅遊業的興起,桑科草原成為中外遊人旅行觀光的熱點。1987年起,這裡開設了獨特的藏族風情旅遊項目,建起了專供遊人住宿的帳篷,向遊人提供奶茶、糌粑、藏包、手抓羊肉等系列藏餐。遊人還可穿上藏族服飾,騎上駿馬或者犛牛,信步漫遊草原,盡情領略藏族牧民的民俗風情。
桑科草原
草原上的農舍
桑科草原
這裡的農舍,藏族特色不太突出,更多的考慮適合牧區特色。
桑科草原
達宗湖
返回 夏河 鎮途中,路過一片水域「達宗湖」。達宗聖湖位於王夏公路旁的山中,碧綠的湖水冰涼清冽,同時她也是 甘南 地區著名的聖湖之一。環湖的一側擁有人行步道,湖邊的小道仍是土路,作為景區達宗聖湖才剛剛起步;湖面上滿是藏民祈福的經幡與哈達,湖畔的野營者和畫家安然閒適,聖湖之名早已遠播。
達宗湖
湖畔的人行步道,是拍照的好機位。還有一些情侶在拍攝婚紗照。
達宗湖
達宗湖
拉卜楞寺
回程中再次途經 拉卜楞寺 ,夕陽照耀在貢唐寶塔之上,更顯莊嚴肅穆,下車拍下這一美景。
拉卜楞寺
拉卜楞寺
拉卜楞寺
拉卜楞寺 的轉經筒
拉卜楞寺
拉卜楞寺 對面的一個山包,這裡也是鳥瞰 拉卜楞寺 的絕佳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