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年9月秋季學期開始,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語文、歷史三科統編新教材將在包括山東在內的6個省市率先使用。新教材究竟有哪些變化?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本報記者採訪了濟南部分高中學校老師,為你解讀。
科目:語文 變化:古詩文佔比近半
在高中語文新教材中,除了保留原教材中的《拿來主義》等經典作品外,還增加了《百合花》《喜看稻菽千重浪》等多篇作品。90後記者葉雨婷發表在中國青年報的新聞稿件《「探界者」鍾揚》也入選新教材,在新教材第五單元中還增加了《鄉土中國》整本書閱讀的「環節」。
此外,新教材共入選古代詩文67篇(首),佔全部課文數的49.3%。新教材也收錄了一些國外優秀文化作品,像《哈姆雷特》、《致雲雀》、《復活》等,豐富學生的視野,提升文化鑑別力。
在寫作方面,新教材強化了邏輯思維與邏輯表達的能力要求,這版教材內容選擇與編排,豐富了語文學科的工具性內涵,「語文不只是文字理解和表達工具,也是認知工具。」
齊魯名師工程建設人選、濟南歷城二中語文教師白芳介紹,根據網上研修,她已經了解到新教材結構體例等變化,原來是必修和選修,現在是必修、選擇性必修和選修。新教材優秀傳統文化篇目增加,這與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是一致的。新教材中關於整本書的閱讀,以及反映新時代題材作品的入選,是在引導學生關注社會、關注生活。白芳認為,教材內容的變化最終是要引導學生通過課文去豐富閱讀、寫作等能力。
山東省實驗中學語文教師李鴻傑則表示,新教材圍繞核心素養,強化了閱讀與寫作能力的要求,文學類、實用類、古詩文閱讀都更精更豐富,且增加了整本書閱讀,這是以往教材沒有的。
科目:歷史 變化:節點概念更明晰
據了解,高中歷史新教材精選了很多英雄故事,讓學生們在探究中感悟認識這些英雄人物的精神。歷史新教材還對一些容易造成認知障礙的概念進行了釐清或糾正,如將第13課的「清朝入關」改為「清軍入關」;對一些容易誤解的時段明確分區,如第14課「清朝的鼎盛與危機」改為「清朝前中期的鼎盛與危機」,第24課時由「正面戰場、敵後戰場和抗日戰爭的勝利」變為「全民族浴血奮戰和抗日戰爭的勝利」,凸顯全民族共同抗戰。
在山東省實驗中學歷史教研組長魏明看來,新教材必修(上)更體現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傳統、國家主權、海洋意識及愛國主義、法治、民族團結、生態文明這些內容。
科目:政治 變化:增加3個選擇性必修
濟南第十一中學教師陳晶說,高中政治新教材模塊設置上變化挺大,原來是經濟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與哲學,現在必修教材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與社會》《政治與法治》《哲學與文化》4冊,選擇性必修教材分《當代國際政治與經濟》《法律與生活》《邏輯與思維》3冊。
必修4冊教材採取總分方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總覽和基礎,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形成和發展有總體的了解;《經濟與社會》《政治與法治》《哲學與文化》則分領域進行深入闡釋,讓學生具體理解如何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選擇性必修3冊教材則重在培養學生用全球視野認識人類社會發展大勢,用法律手段處理日常問題,用科學思維探索認識世界,從而增強國際視野、法治意識,掌握馬克思主義的方法論。
「政治新教材更貼近學生生活,而且增加了原來沒有的邏輯學和法律知識。」 濟南第一中學政治教師齊納納說,原來是4門必修課,現在增加了3門選擇性必修課,除了合格考外,參加等級考的學生要學習這3門科目,這個變化還是比較大的。(新時報記者柴穎穎)
●敲黑板
@高二高三生:新內容不納入你們高考範圍
高中新教材的變化引起了不少高二、高三家長和學生的擔心,有的家長表示,自己孩子今年上高三,會不會在高考中增加新教材中的內容?記者了解到,有的高中學校計劃給學生補充學習高一新教材的內容。
對此,山東省教育廳相關負責人表示,2017級和2018級的高中生不用擔心,新教材內容不會納入其高考範圍。濟南一中副校長姜明稱,2017級和2018級執行的是山東省普通高中2017級學生課程實施指導意見,新教材的內容不會納入其高考範圍。不過,新教材的內容不少緊跟時代節奏,新選錄的課文也都是有「含金量」的,即使不納入高考內容,也可以當做學習中的「精神食糧」。
(新時報記者柴穎穎)
●解疑惑
1.古詩文背誦壓力會增大嗎?
新編高中語文教材古詩文佔比達到49.3%,學生背誦古詩文的壓力會增大嗎?8月27日,在教育部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普通高中語文教材主編、北京大學教授溫儒敏稱,高中收入古詩文有67篇(首),其中有一部分是課文,一部分是課外古詩詞誦讀,高中要求背誦的古詩文僅20篇,如果以三年來算,平均每個學年也就六七篇,並不是很多。
2.歷史教材裡英雄人物咋選的?
開疆拓土的衛青、霍去病,精忠報國的嶽飛,抗倭英雄戚繼光,甲午海戰中的鄧世昌,抗日戰爭中的趙一曼、左權,抗美援朝中的楊根思、黃繼光、邱少雲……普通高中歷史教材總主編、首都師範大學教授徐藍表示,高中歷史教材編寫組重視發揮英雄人物的育人作用,把中國歷史上有代表性的一些英雄人物體現在教材當中,例如必修課《中外歷史綱要》上冊,共有70多位英雄、近30個英雄群體。這些英雄人物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好素材。 (劉丹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