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頓在年輕時寫的日記中說:「我以後將何去何從?我應該結束這一切。我只能流淚,卻不知道要做什麼」?
牛頓,英國著名的物理學家,出生於英格蘭的一個小村莊園。父親早逝,在他三歲時,母親改嫁。他只能跟著外祖母生活,到上學年齡時,他成績一般,但酷愛讀書和研究一些奇奇怪怪的小玩具。牛頓的母親希望他長大後成為一個農民,但牛頓卻不甘願如此。
隨著牛頓逐漸長大,牛頓越發的愛好讀書,喜歡沉思,已經開始嘗試做一些科學小實驗。後來迫於生活困難,母親讓他停學在家務農,贍養家庭。但牛頓一有機會便埋首苦學,以至於經常忘了幹活。
每次,母親叫他同傭人一起上市場,熟悉做交易的生意經時,他便懇求傭人一個人上街,自己則躲在樹叢後讀書。有一次,牛頓的舅父起了疑心,覺得這小子怪怪的,就跟蹤牛頓上市場去,發現外甥牛頓伸著腿,躺在草地上,正在聚精會神地專研一個數學問題。
牛頓的好學精神感動了舅父,於是舅父勸服了母親讓牛頓復學,並鼓勵牛頓上大學讀書。牛頓這才又重返了學校,如饑似渴地學習,更加珍惜讀書的機會。
在牛頓19歲時,以「減費生」的名義進入了劍橋大學三一學院,那可是劍橋大學中規模最大、最有錢的學院,英國歷代首相、皇室成員和很多諸位哲學家、文學家都是從這所學校畢業的。例如,培根、維根斯坦、甘地、喬治六世和查爾斯王儲等等。
牛頓在劍橋學習最先接觸到的是「笛卡爾」的漩渦理論。後來牛頓通過風靡歐洲的笛卡爾理論基礎上提出了「萬有引力」定律。
除了我們總所周知的萬有引力定律之外,牛頓在物理、數學、化學方面都有造詣,牛頓還發現和發明了牛頓運動定律、分光計、反射望遠鏡;還發明了微積分等。
其實,我們熟知的這位科學家牛頓,在當時還是一位痴迷於鍊金術的鍊金術士。他覺得鍊金術裡蘊藏著巨大科學價值,從鍊金術的化學反應中得到啟發,聯想到了天體之間的作用力。於是,一種想像的實體「力」成為行星運動的原因。
牛頓除了科學方面的造詣成就,還是一位我們現在所說的「怪咖」,他一輩子沒有結婚,也沒有朋友。這一切或許都歸因於他孤傲、甚至執拗的性格。他身邊的同事都這麼評價過他是一位「古怪的自大狂」。
牛頓是自大狂?這與我們認識中的牛頓好像不太一樣。在我們想像中,牛頓曾謙虛地說過:「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獲得的成就。
其實,這句名言的語境說的是這樣的:最早發現了宇宙引力的是羅伯特胡克,但數學不好的他並沒有推出公式,也沒有認識到它是「萬有」的。當牛頓用自己發明的微積分解決這一問題之後,胡克指責牛頓剽竊他的成果。
於是,狂人牛頓回敬了一句:「我還真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呢。」
當然,牛頓卻是有驕傲的資本,18世紀初的牛頓已經是譽滿學界的泰鬥了,繼培根之後,牛頓成為第二個被英國女王授予「爵士爵位」的科學家。死後,甚至在專為英國君王安葬的西敏寺接受國葬禮儀。
在一個孤獨的科學天才身上,喜歡「異想天開」又敢於挑戰,年少時迷茫,不知該何去何從,長大後通過不懈努力苦學專研,有自己的小嗜好,還有點小驕傲,這就是科學巨人牛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