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商報/中國商網(記者 祖爽)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網約車、代駕等業務受到較大的衝擊,為此,滴滴出行(以下簡稱滴滴)推出兩項全新業務欲打破僵局。近日,滴滴在全國21個城市上線了跑腿服務,每天首筆訂單僅需0.1元,藉此吸引更多用戶「嘗鮮」。此外,滴滴的順風車業務也上線了「順路同事」功能。短時間內推出兩項新業務,滴滴求變的背後是無奈之舉還是另有打算?
資料圖。中國商網 彭榮嶽/製圖
代駕司機變跑腿員 首單低價引流拉新
3月9日,滴滴在成都和杭州兩個城市上線跑腿服務。一周後,跑腿服務的業務範圍擴展至上海、廣州、深圳、重慶等21個城市。與此同時,為了邀請更多用戶體驗滴滴跑腿服務,滴滴跑腿推出一項用戶福利活動,從3月21起,用戶每天首筆訂單費用僅需0.1元,此優惠將持續11天。
滴滴方面在接受中國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跑腿服務是滴滴在疫情期間推出的新功能,旨在為社區居民提供蔬菜糧油、藥品等日常所需的生活物資的代買服務。滴滴跑腿希望為用戶提供便利同時,也為代駕司機師傅們提供更多獲得收入的機會,未來會面向網約車司機以及社會招募跑腿員。
據了解,2015年,滴滴正式上線代駕業務,並將其作為重點打造的業務線之一,上線百日就覆蓋200個城市,擁有超過150萬名註冊司機,單日訂單峰值突破50萬單。但受到疫情的影響,目前滴滴代駕業務大幅度縮水。
根據滴滴提供的資料,從杭州和成都兩地試點運營情況來看,糧油蔬菜、藥品等生活物資是跑腿員代買的熱門商品。雖然部分咖啡、奶茶以及餐飲店已經營業,但是店內堂食的人不多,大多用戶還是選擇了外帶,找跑腿小哥代買奶茶的單量排在了第一位。此外,隨著逐步復工,文件、蛋糕、衣物取送,油漆刷、瑜伽墊代買以及洗車、加油等個性化跑腿需求也逐日增多。而當中國商報記者問及目前用戶數量和日均訂單數,滴滴方面表示不便透露。
對於此次滴滴上線跑腿業務,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生活服務電商分析師陳禮騰對中國商報記者表示,跑腿服務和滴滴主營業務存在一定關聯,一個是接送人,一個是接送物。在疫情期間,接送人的業務需求降低,但跑腿送貨上門的需求激增,這意味著新的市場機會出現。一部分業務受到影響,用其他業務來彌補,所以滴滴在這個時間節點推出跑腿業務不難理解。
順路同事功能上線 順風車業務再擴展
除了「跨界」跑腿服務,滴滴順風車的業務場景再度擴展,順路同事功能應運而生。據悉,這一功能需要有需求的企業或單位先向滴滴申請,由滴滴開通授權,對應企業、單位的員工就可以在滴滴出行App上自主操作合乘出行了。不論是自駕車主還是乘客,在授權之後都可以在行程列表通過標籤識別出順路同事,邀請同事合乘出行。
同時,為了更好滿足用戶不同時段的出行需求,滴滴順風車為授權企業延長服務時間為5:00-23:00,但只有符合「一年內無安全投訴、並且通過夜間場景學習考試」的企業用戶才可使用。
「為了進一步滿足更多用戶的出行需求,我們也會積極聽取各方意見,逐步放開更多場景。」滴滴順風車方面表示。
在保障司乘雙方出行安全方面,滴滴順風車也推出多項防疫舉措。要求車主、乘客每日出行前,均需進行健康打卡,且在出行時需要佩戴口罩,如發現對方未佩戴口罩,可無責取消訂單。同時,平臺也會通過AI智能識別方式進行抽查。
在疫情期間,滴滴的順風車業務也遭到衝擊。今年2月底,北京多家網約車公司暫停了網約車、順風車的「跨城」業務,甚至有公司被相關部門約談。中國商報記者了解到,滴滴從1月26日0時起便暫停了北京網約車跨城、計程車跨城、代駕跨城運營。
今年3月1日,交通運輸部印發通知,要求全面暫停離漢、離鄂和進出京跨城的網約車、順風車業務,堅決防止疫情通過網約車、順風車從武漢、湖北輸出,堅決防止疫情通過網約車、順風車輸入北京。
「現在疫情防控還沒有放鬆,這段時間活兒也不好拉。我一般會在上下班高峰的時候在附近商圈跑一跑順風車,也就是賺個油錢,收入肯定沒法跟疫情之前比。」滴滴順風車司機項徵對中國商報記者表示。
業務受阻積極求變 無奈之舉還是另有打算
對於包括滴滴在內的共享出行企業來說,疫情期間的日子並不好過。由於出行需求驟降,訂單量銳減,司乘雙方各自陷入了不同的焦慮。
國家信息中心發布的《中國共享經濟發展報告2020》顯示,隨著疫情的突然來襲,其所造成的衝擊是目前共享經濟平臺所面臨最迫切的問題。3月6日,交通運輸部副部長劉小明表示,疫情發生以來,2月份出租汽車(含網約車)接單量、運輸量下降了85%,貨車司機、出租汽車司機群體的收入都在大幅下降。
對於很多靠網約車工作維持生計的司機來說,春節期間掙不到錢、長期續不上車租的擔憂正在發酵。2月初,滴滴宣布將聯合相關公司對武漢等湖北16城網約車租金順延一個月收取。同時,滴滴投入總額1億元專項資金,為全國的網約車陸續安裝前後排塑料隔離膜。
疫情的衝擊也讓尚未實現盈利的滴滴有點慌。早在2018年,滴滴創始人兼CEO程維就坦言,滴滴成立六年來還沒有實現過盈利,僅2018年上半年,公司整體淨虧損就超過40億元,司機高峰期補貼、接單和服務獎勵、乘客優惠等在內的總補貼返還金額超過117億元。
「跑腿和順路同事功能兩項新業務可以理解成滴滴在疫情期間的一種探索。疫情對服務行業的打擊都不小,全行業都受到衝擊,與其等待,不如從中尋找新的機遇。」陳禮騰表示。
除了能在疫情中尋找到新的突破口和增長點,滴滴也從中看到了新的發展機會。從業務運營模式和平臺的定位來看,滴滴跑腿業務定位於本地生活服務,這也是此前借外賣服務打入美團「腹地」失敗後,滴滴再次向本地生活服務發起的衝擊。
陳禮騰表示,此前滴滴的核心業務聚焦在「人」的出行方面,用戶的需求天然多樣化,而本地生活服務的各種需求並非獨立,並且存在較強的關聯度。例如,美團以團購起家,後來衍生出外賣、酒店、出行等多個業務,業務的延伸拓展可以豐富平臺的收入結構,具備更強的競爭力。目前,國內疫情正在逐漸好轉,各項本地生活服務的需求很快會出現反彈。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把滴滴帶入了新的困境,虧損嚴重的滴滴能否經受住考驗,新業務又能否成為其新的增長點?中國商報記者將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