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間花海」,何鏡堂首度揭秘白雲山南門廣場設計

2020-12-26 騰訊網

「為子孫後代守護好白雲山、越秀山」「堅定不移推進還綠於民」。廣州各區各單位通力合作,群策群力,全力推進白雲山還綠於民工程,取得了初步成效。重點整治白雲山紅線內及主要門崗和進山通道周邊,共拆除紅線內及主要門崗周邊、進山通道兩側違法建設和影響景觀建築51.05萬平方米,其中紅線內拆除12.64萬平方米,緩衝區拆除38.41萬平方米。

打通了白雲山視廊通道,初步實現了拆違復綠,顯山露水。4月13日上午,廣州市在白雲山下舉辦第 76場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活動,白雲山主要門崗,由中國工程院院士何鏡堂領銜的廣州地區大師團隊按照一門一策來量身打造。其中,白雲山南門由何鏡堂院士親自操刀設計,預計今年年底前可以完成改造。

在南門一片復綠的大草坪上,何鏡堂院士首度詳細揭秘了白雲山雲山南路集散廣場建設項目的設計方案——《雲間花海:白雲生處 木棉花開》。

「南門廣場的設計,要體現生態性、地域性、文化性的理念。使用了白雲和木棉花的元素。」何鏡堂表示,「有很多大大小小的雲繞著山,廣州是花城嘛,把花這個概念和雲的概念融合起來,很突出。」

設計創意:「雲間花海:白雲生處 木棉花開」

白雲山雲山南路集散廣場建設項目用地面積18548.2平方米,位於廣州市白雲山風景名勝區南側,雲山南路北端,是白雲山風景區面向城市和遊客的重要門戶。是為了提升南門廣場整體風貌,提升廣場及其周邊片區環境品質,凸顯景區門戶形象,完善入口各項配套功能,打造白雲山新名片的重要舉措。

設計主題採用「雲間花海」。何鏡堂表示,「結合地域文化性,取白雲之意,構嶺南之風。」據介紹,大門形態自由靈動,猶如流動的雲朵漂浮於重巒疊翠之間;格構式的組件化整為零,輕盈而飄逸,仿佛一把把雲傘散開遮蔽,陽光傾灑之下,地面光影斑駁。晚間,華燈初起,雲間木棉花通過燈光裝置映像出來,一朵朵木棉花在雲間歡快地綻放和跳動。

白雲山雲山南路集散廣場是廣州花園到白雲山風景區的一個過渡,在景觀設計上採用曲線的形式,與周邊廣州花園場地形式協調統一,創造一個可遊覽、集散、活動、休憩的多功能場所空間。形成三大景觀特色:結合現狀高差地形形成臺地式集散廣場的花海景觀;打造人在花中走(臺地景觀)-人在雲中遊(起伏建築)-人在山中行(平坦廣場)複合景觀空間;形成花海-雲海-林海的多樣化景觀體驗。

標誌性門樓:前移40米,完善南門區域景觀連續性

白雲山南門現狀門樓位於大榕樹後方,沿雲山南路進入白雲山過程中無法看到,作為景區主入口的標識性、昭示性不足;上山人行坡道較陡、缺乏景觀及綠化,不適宜遊客停留觀景,因此人流車流混合聚集在三角形廣場狹小的範圍內,功能分區混雜不清。

為了將門樓的標識性功能和檢票功能分離,何鏡堂告訴記者,「我們將標識性門樓前移40米,布置在現狀大榕樹前方,極大地提高了白雲山主入口的昭示性。」

據介紹,將南門廣場門樓的影響範圍擴大到了北環高架下方,成為統領整個南門集散廣場,指引上山遊客的重要景觀地標。完善補足了整個大南門區域的景觀連續性,從南端入口的雲臺花園開始,到復綠新建的生態停車場沿路景觀,再到廣州花園主入口,最後以新建的南門集散廣場為終點,形成一個完整的進入白雲山的大南門景觀序列。

新空間體驗:人在花中走、人在雲中遊、人在山中行

另外,通過標誌性門樓的前移,將紅線範圍內的用地分為「前-中-後」三個功能不同,景觀特色不同的區域。臺地式前廣場,將現狀近12%坡度的簡單坡道進行臺地化處理,結合綠樹遮蔭、花地漫遊等景觀處理,為遊客上山提供一個觀景、拍照、漫步上山的前導空間;中集散廣場,遊客穿過標誌性雲傘門樓進入中部的集散廣場,該區域結合現狀大榕樹和不鏽鋼雲傘雕塑群,布置了檢票集散區、雲傘休息區、廣場附屬功能服務樓、眺望廣州花園的休閒茶座等功能,為遊客提供一個滿足各自服務需求,可短暫停留觀景的區域;後電瓶車廣場區,檢票進入白雲山風景區後,步行上山的遊客主要集中在上山坡道的西側,電瓶車廣場區布置在上山路東側,結合林間大樹、自然草坡打造以山林為特色的景觀效果,與綠樹林坡融為一體,為遊客提供舒適的上下客候車區。

何鏡堂告訴記者,「通過合理分配功能布局、優化空間層次、豐富景觀特色,新集散廣場為遊客提供了一種人在花中走、人在雲中遊、人在山中行的新空間體驗。」

獨特形態:雲傘構築物,形成白雲山獨特的標識

原白雲山門樓造型辨識度較弱,不能很好地體現白雲山的特色。本項目突破傳統的平面式門樓,以成組的空間立體景觀雕塑的形式重新打造南門廣場的新標誌。

白雲山因白雲繚繞、青山籠罩在茫茫雲海之中而得名。景觀雕塑形態取意「雲間花海」,通過傘狀不鏽鋼結構雕塑的高低大小組合變化,形成一片輕盈飄逸、重疊幻影、通透潔淨的雲海,日間在山下眺望,如山間縈繞一片如夢如幻的白雲,故名「雲傘」。夜幕降臨時,雲傘雕塑的夜景照明採用獨特的內發光的形式,集中照亮雲傘內部的脈絡,通過燈光,雲傘變換為一朵朵盛開的花朵。以不同的主題,全天候詮釋白雲山風景區的魅力,提升白雲山南門的文化辨識度。

交通優化:結合周邊區域交通優化,實現南門整體人車分流

現狀廣場,電瓶車站點設置在廣場西側,電瓶車流自廣場東側上山車道穿過中部步行遊客集散區,至西側上下客,導致現狀廣場人車混雜。廣場東上山車道允許私家車及計程車停車下客再掉頭轉出,導致廣場周邊交通擁堵,人行安全得不到保障、人行區域舒適度低。

根據白雲山大南門區域交通優化改造,北環高架南側、雲山南路東側清拆流動商販區,復綠新建綠化景觀及生態停車場,社會車輛統一在生態停車場停靠及下客。

結合大南門區域交通優化,雲山南路集散廣場工程將電瓶車上下客區從集散廣場西側統一調整至上山車道東側,保證西側人行廣場的純步行化,並通過景觀改造優化行人步行環境,實現南門整體的人車分流。

由於檢票口前上山車道東側用地屬于越秀城投用地,場地內有遠期計劃拆遷建築,但經摸底協調發現近期拆遷建築費用過高,拆遷時間過程長,不適宜建設,因此電瓶車停車樓選點在檢票口後方東側山坳,利用南低北高的地形,建設兩層電瓶車停車樓。

【記者】譚超

【攝影】符超軍

【作者】 譚超;符超軍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相關焦點

  • 何鏡堂設計,白雲山南門廣場今年底將驚豔亮相!
    4月13日上午,廣州市在白雲山下舉辦第 76場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活動,白雲山主要門崗,由中國工程院院士何鏡堂領銜的廣州地區大師團隊按照一門一策來量身打造。其中,白雲山南門由何鏡堂院士親自操刀設計,預計今年年底前完成改造。▲何鏡堂介紹白雲山南門廣場設計方案。
  • 圖集丨白雲山南大門有多美?青山半入城 雲間現花海
    白雲山南門復綠地塊, 何鏡堂院士介紹白雲山還綠於民工程階段性成果。南門廣場:何鏡堂院士操刀設計,打造南大門 " 雲間花海 "白雲山主要門崗由中國工程院院士,華南理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何鏡堂院士領銜的大師團隊,按照 " 一門一策、一門一景 " 思路打造,彰顯嶺南特色。
  • 白雲山空中步道五一正式開放
    4月13日上午,廣州市政府新聞辦舉行第76場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活動,由中國工程院院士、華南理工大學教授何鏡堂領銜的專家團隊和園林等部門相關負責人介紹白雲山還綠於民工程,並實地探訪白雲山西門、柯子嶺門、翠竹園門等新門崗,見證嶺南特色「一門一景」。
  • 廣州白雲山南門廣場年底前完成改造 雲道「五一」正式開放
    白雲山柯子嶺門崗以「行雲·流水」為設計理念,以雲作為場地的肌理元素,塑造雲廊,打造似流水般的步道和展現山谷間潺潺流水的意境。南方日報記者 符超軍 攝南方網訊 輕盈流暢的景觀迴廊蜿蜒242米,標誌性的文化景牆成了入口的一大亮點……廣州白雲山柯子嶺門崗面貌全新,吸引眾多遊客駐足拍照。這其實是廣州白雲山還綠於民工程取得重要進展的一個縮影。
  • 中山紀念堂至麓湖6.2公裡雲道五一開放 白雲山南門最快年底建成
    昨日,廣州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廣州市第76場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活動——組織媒體實地採訪雲道、白雲山門崗建設和還綠於民情況。記者從活動現場獲悉,由何鏡堂院士設計的白雲山南大門最快今年年底可以建設完成。這就意味著,屆時,白雲山6大門崗、10個小門崗全部建設完成。
  • 這條絕美「雲道」要開建了!從紀念堂漫步至白雲山,一路花海相伴!
    想與花海一路相伴上白雲山嗎?這個美麗的願望很快就要實現啦!連接中山紀念堂和白雲山的慢行系統——「雲道」即將開工建設沿線還將進行景觀提升通過種植木棉、宮粉紫荊、黃風鈴木等打造紅、粉、黃為主題色的四段主題花海!
  • 從紀念堂漫步至白雲山,一路花海相伴!這條絕美「雲道」即將...
    備受關注的「雲道」即將開建,從中山紀念堂漫步到白雲山,很快就要實現啦!連接中山紀念堂和白雲山的慢行系統——「雲道」即將開工建設,沿線還將進行景觀提升,通過種植木棉、宮粉紫荊、黃風鈴木等打造紅、粉、黃為主題色的四段主題花海!
  • 建築學家何鏡堂解讀災區紀念性建築設計思路
    新華網廣州5月11日電 (記者詹奕嘉) 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一周年來臨之際,針對如何在重建過程中紀念這場災難和救災壯舉,記者近日專訪了建築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院院長何鏡堂。何鏡堂院士是中國建築學界的設計大師,是2010年上海世博會中國館、南京大屠殺紀念館等著名建築的設計者。
  • 漫步8公裡「雲道」 紀念堂直上白雲山
    圖片來源:廣州日報  白雲山、麓湖及越秀山公園不僅將有「雲道」連通,還將通過綠色無障礙路徑實現更大範圍的全線貫通。近日,《白雲山、麓湖及越秀山公園連通方案設計》開始招標,規劃範圍南起中山紀念堂,北至白雲山南門,涵蓋越秀公園、白雲山風景名勝區飛鵝嶺景區、麓湖公園等公共綠地紅線範圍,概念規劃面積約為140公頃。
  • 廣州首條「空中步道」,雲上美景+花海!紀念堂直達白雲山!
    這條全長有8公裡的雲道從中山紀念堂一路直上白雲山橫跨了廣州6大景點!步道分3段,每段都有不同的美景,有連接越秀山和飛鵝嶺,山融於城的越秀「雲道」,有連通高爾夫球場和麓湖,能雲臺覽湖的麓湖「雲道」,還有從飛鵝嶺到麓湖高爾夫球場能綠谷賞林的飛鵝「雲道」。
  • 何鏡堂工作室——中國建築設計「領跑梯隊」
    為了順利完成這個當年國內最大的校園規劃設計項目,何鏡堂工作室在華南理工大學應運而生,何鏡堂院士在61歲時選擇了再次出發。如今,位於華南理工大學校內的何鏡堂工作室早已是嶺南乃至中國建築學界的驕傲,眾多國內外知名的建築設計作品就是從這裡「出產」。
  • 從紀念堂直上白雲山!這條絕美「雲道」又有好消息
    備受關注的「雲道」即將開工啦!從中山紀念堂漫步到白雲山很快就要實現!什麼是「雲道」?「雲道」效果圖其中,中山紀念堂—越秀公園1.7公裡,越秀公園—麓湖公園3.4公裡,麓湖公園—白雲山2.9公裡,形成山融於城的越秀「雲道」,綠谷賞林的飛鵝「雲道」,以及雲臺覽湖的麓湖「雲道」。
  • 從紀念堂空中漫步至白雲山,一路花海!
    從紀念堂空中漫步至白雲山,一路花海!以後可以空中漫步在4大花海中!!到底是什麼神仙操作!??大家心心念念的中山紀念堂直上白雲山的「雲道」即將開工啦!沿線還將種植木棉、宮粉紫荊、黃風鈴木等打造紅、粉、黃為主題色的四大花海!近日,白雲山麓湖越秀山連通工程沿線綠化景觀提升設計施工進行招標,預計今年10月開工,2020年9月建成。
  • 廣州「雲道」計劃6月起施工,從紀念堂走到白雲山!
    根據廣州市府常務會議通過的《白雲山、麓湖、越秀山及周邊還綠於民工程三年環境整治行動計劃》,目前,白雲山風景名勝區以及廣州花園周邊區域的建築及無關單位將遷出,對違建進行拆除,實現白雲山南入口的還綠於民。此次整治的重點範圍約22.54平方公裡,其中白雲山風景名勝區範圍21.80平方公裡、越秀公園範圍0.74平方公裡。
  • 白雲山、麓湖、越秀山將全線貫通
    近日,《白雲山、麓湖及越秀山公園連通方案設計》開始招標,規劃範圍南起中山紀念堂,北至白雲山南門,涵蓋越秀公園,白雲山風景名勝區飛鵝嶺景區,麓湖公園等公共綠地紅線範圍,概念規劃面積約為140公頃。△雲道效果圖18公裡「雲道」 從紀念堂直上白雲山△雲道效果圖今年3月市規委會通過的《廣州花園及周邊地區控制性詳細規劃》中首次出現了令人期待的「雲道」概念——將通過長達8公裡的「雲道」(空中步道),實現白雲山、花果山、越秀山的連通,形成山融於城、綠谷賞林、雲臺覽湖三大景區,從中山紀念堂可以一路直上白雲山。
  • 中國建築設計大師何鏡堂院士:為建築塑造「氣場」的人!
    他就是中國工程院何鏡堂院士。今天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何鏡堂院士與建築結緣的一生吧。何鏡堂院士簡介何鏡堂,建築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現任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院名譽院長,建築設計研究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總建築師。
  • 廣州首條「雲道」驚豔曝光!空中漫步,看超美花海!
    大家以後可以在空中漫步甚至可以從中山紀念堂一路直上白雲山在半空中感受廣州的綠樹花海藍天...感覺超級棒!▲圖來源廣州日報廣州第一條「空中雲道」來了「雲道」是指空中步道,有「雲端漫步,還綠之道」的意思,有點像架設在半空中的人行天橋,但是比天橋更長、規模更大。
  • 廣州交警:白雲山、廣州塔和花城廣場周邊臨時交通管制
    信息時報訊(記者 陳綿欽 通訊員 交宣)10月1日發布溫馨提醒:2020年10月1日是我國民間傳統節日中秋節,也是國慶節第一天,為確保廣大市民前往白雲山、廣州塔和花城廣場賞月活動的交通安全有序,廣州市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將採取以下臨時交通管制措施:一、白雲山周邊的臨時交通管制措施
  • 廣州白雲山「雲道」可預約 呼朋走一遭
    昨日,市民在「雲道」享受陽光。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黎旭陽攝市民在「雲道」上盡享山水之樂。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黎旭陽攝花果山的空中雲道。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駱昌威、王燕攝被稱為「雲道」的白雲山麓湖越秀山連通工程(以下簡稱「連通工程」)試運行以來,市民遊客接踵而至,為減少疫情傳播風險,避免大量遊客聚集擁擠,提高遊覽舒適度,白雲山風景區管理局昨晚發布通告,「連通工程」將從2020年4月16日(星期四)起實行分時預約制度,每小時限定遊客人數4000人,具體通告如下:
  • 廣州白雲山旅遊攻略
    白雲山4條瀏覽線路A線路由白雲山南門到黃河石廣場,全程4KM,途徑蒲谷、將軍墳、能仁寺、可憩草坪、鳴春谷等景點。B線路由黃河石廣場到明珠樓(桃花澗),全程5KM,途徑九龍泉、雙溪、山灣、山莊旅舍、蕩胸亭、白雲松濤、松濤別院、明珠樓、桃花澗等景點C線由明珠樓(桃花澗)到白雲廣場西門,全程3KM,途徑明珠樓、桃花澗、回歸林、蜂蜜世界等景點。D線由黃河石廣場到摩星嶺,全程2KM,途徑廣州碑林,直達摩星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