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我們的車隊行駛在從烏茲別克斯坦到土庫曼斯坦的路上。
這是一段極平坦的路,但我們的心情卻很不平靜。
土庫曼斯坦,是唯一讓我們差一點就放棄了這次一帶一路考察的國家:近乎苛刻的籤證制度,使得入境這個國家極其困難;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勉強辦出籤證。為此,有隊友還差點放棄這次自駕行。
一路上,我們也在不斷聽到土國排斥外國人的種種言論;所以,大家也就格外謹慎,大早就出發,以備不測。
果然不出所料,入境時的海關檢查極盡嚴苛,這讓我們又一次感受到這個國家對外界的疑慮和排斥的態度。
在這裡,我們遭受到前所未有過的嚴格的安檢:汽車和行李全部打開,一覽無遺;「體檢」既細且慢,就像搜身一樣。
這真是一個讓人窒息的過程;還好,他們並沒有檢查內衣褲!
而我們的司機朋友們,簡直快要崩潰了——檢查車輛、檢查資料,檢查護照,檢查海關信息……儘管土庫曼斯坦籍的朋友早已備齊各種相關資料,但這場海關的例行檢查依然持續了兩個多小時。
令人欣慰的是,當地人民還是非常友善的。在這兩個多小時的漫長等待中,年輕的海關士兵們十分友好,他們不厭其煩地和我們聊天,教我們用土庫曼語打招呼,那一張張燦爛的笑臉,讓我們原本黯淡的心情愉悅了許多。
不開放的政策和苛刻的籤證制度,使得能來到這個國家的外國人很少,而掛著外國牌照進入這個國家的車輛就更加稀少了。
因為這種「來之不易」,當我們的汽車行駛在梅爾夫古城、行駛在首都阿什哈巴德的大街上,車上的五星紅旗迎風飄揚著時,一種自豪之感油然而生!
不同於吉爾吉斯斯坦大面積的雪山草地,土庫曼斯坦所到之處皆是平坦之地。
土庫曼斯坦,是中亞五國中地形最平坦的國家,國土的4/5處於圖蘭低地,平均海拔只有100—200米。
然而,全國80%的領土,大約35萬平方公裡,卻被以黑沙聞名的卡拉庫姆大沙漠覆蓋,是名副其實的「沙漠牧場」。
茫茫無際的沙漠,吞噬了土庫曼斯坦的耕地,廣袤的國土上,只有2.5%的面積適宜耕種。為此,土庫曼斯坦人不無傷心地說:「在造物主分配土地時,土庫曼人很不走運。」
雪上加霜的是,強烈的大陸性氣候,使土國成為世界上最乾旱的地區之一。夏天,40到45攝氏度的氣溫,加上嚴重的乾旱和暴曬的陽光,植物大多枯死發黃。冬季空氣較為溼潤,植物也開始得以喘息和復甦,但20攝氏度左右的白晝溫差,對所有的生命來說,都是極嚴峻的考驗。能夠在這種極寒和赤熱的自然環境中生存下來的,也只有極其吃苦耐勞的土庫曼牧民和他們的小羊群了。
由於地理和氣候關係,農業成了土國經濟的薄弱環節。卡拉庫姆沙漠東緣的阿姆河沿岸,是這個國家唯一像樣的農業區,阿姆河順著漫長的卡拉庫姆大運河流到阿什哈巴德,河水滋養著沿岸的棉花、小麥、稻米……
失之桑榆,收之東隅。
在土庫曼斯坦漫漫黃沙所覆蓋著的土地下,卻蘊藏著無比豐富的礦產資源:石油、天然氣、芒硝、碘、有色及稀有金屬……
石油和天然氣工業,是土庫曼斯坦的支柱產業。據土官方公布的資料,土石油和天然氣的遠景儲量為208億噸和24.6萬億立方米,約佔世界總儲量的四分之一。石油的產量,從獨立前的年產300萬噸增加到現在的1000萬噸;天然氣年產量達到600億立方米,出口量在500億立方米左右。國土上新建的若干座火電站,給這個國家的人民帶來了真正的福利——所有本國公民的用電全部免費。
浩渺的沙漠,也為這個國家罩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在卡拉庫姆大沙漠的腹地,有一個被稱為「地獄之門」的神秘地帶,從發現到現在,40多年間大火始終在熊熊燃燒,這,便是土庫曼斯坦著名的「地獄之門」。
水、馬和地毯,歷來就是土庫曼人的心頭肉,正如一句古老的諺語所言:「水是生命,馬是翅膀,地毯是心靈。」
作為聞名遐邇的汗血寶馬的故鄉,土庫曼人自古就愛馬:他們像喜得貴子一樣慶祝小馬駒的出生,給它們起人的名字;他們將馬視為平等的家庭成員,不給上馬籠頭,不打馬,為它們量身打造貴重的首飾,製作精美的馬衣,和它們做最好的朋友。有一句民間諺語說:「每天早上看望父親後就看望馬兒。」
土庫曼,也是一個忠誠的民族,——「在草原上不因風吹而掉隊,不背叛、不欺瞞」。不得不說,這是一個地道的生活在馬背上的遊牧民族。
作為古代土庫曼人可靠的助手和忠誠的朋友、在人們生活和徵戰中都立過汗馬功勞的汗血寶馬,是土庫曼斯坦民族真正的驕傲,甚至還成為了這個國家的象徵。
土庫曼斯坦也是世界上唯一將馬的形象置於國徽中的國家:在八角星的、底色為綠色的國徽上,中心有三個同心圓,最裡面圓圈正中間最醒目的地方,就是一匹金色的汗血寶馬。
在土國,以汗血寶馬為主題的建築隨處可見,土庫曼斯坦還斥巨資在全國5個州及首都阿什哈巴德市建設賽馬綜合體,並把每年4月的最後一個周日定為賽馬節。賽馬節,是真正的牧民的節日,賽馬、馬匹選美比賽、馬術表演……這真是牧民們大快人心的一天!
地毯,是傳統遊牧生活的一部分。土庫曼斯坦人善於編織地毯,以精細羊毛編織的地毯聞名於世。
土庫曼的女人們在織地毯時,是用心來編織的,她們會把自己深藏在心中的夢想織進地毯,尤其是當這張地毯是她的結婚地毯的時候;所以,當地人常說:「地毯,是織毯者的夢」。
編織地毯用的卡拉庫爾羊毛很出名;卡拉庫爾羊的皮,人們就用來縫製漂亮的大衣和帽子。
阿什哈巴德市中心的地毯博物館,簡直就是一個地毯的饕餮盛宴。1178平方米的展館裡,陳列著1000餘件不同時期的地毯和掛毯。地毯上的圖案花樣繁多、出神入化,倘若有時間仔細揣摩,你能從中體會到土庫曼人民的一些傳統觀念、宗教信仰以及他們的民族習性。
地毯的編織工藝真是千奇百怪。在一塊地毯上,每1平方米就有1148000個線頭,叫「百萬線頭地毯」;還有一塊更奇特,是雙面地毯。能把一塊毯子編織得這樣神奇,這可是我之前未曾想到和見到過的。
最令人大飽眼福的,是館中的2塊巨型地毯,其中的一塊是土國最大的地毯,294平方米,重1噸;另一塊相對小一點,卻也有189平方米。
土庫曼的地毯,蘊含著土庫曼民族獨特的審美情趣;土庫曼民族的各個支系,都有自己獨到的地毯紋飾。
這些地毯的紋飾,是唯一同時出現在土國的國旗和國徽上的圖案。
土庫曼斯坦的國旗,是全世界寓意最多的旗幟。長方形的國旗,旗地為深綠色,旗面上部中間有一彎新月和五顆五角星,月和星均為白色。
綠色,是土庫曼人民喜歡的傳統顏色;白色,象徵平靜與仁慈;新月,象徵光明前途。
五顆星,象徵著人類的五種器官功能——視、聽、嗅、味、觸,同時也象徵著該國的五個地區——阿哈爾、巴爾坎、列巴普、馬雷、達紹古茲;五角星的五個角,象徵宇宙物質的五種狀態——固態、液態、氣態、晶態和等離子態;星與月合起來,是伊斯蘭教的標誌。
靠旗杆的一側,有一紅色垂直寬帶貫通旗面,寬帶中自上而下排列著五種地毯圖案;每一個圖案都呈團花狀,有些並以顏色的交錯形成四等分。在地毯中,大薔薇圖案一般重複成列或形成格子樣式,置於圖案中心,小薔薇圖案則出現在鑲邊上。
五種地毯圖案的下面,是象徵其中立國地位的橄欖枝;這橄欖枝,是「團結的標誌、獨立的標誌、勝利的標誌。」
在土庫曼的國徽上,地毯的圖案則出現在中間圓周上,代表著這個國家的五個民族。
國徽的外圓周上,還繪有七顆帶綠葉的白色棉桃和兩束金色的麥穗。
土庫曼斯坦是世界第七大棉花生產國,棉花一直是土國的傳統經濟作物;而小麥,在很多情況下是比黃金還要精貴的東西。——無論何時,人們都不能忘記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本啊!
都說土庫曼斯坦是「中亞朝鮮」,不過土國的城市其實是一點兒都不土的。事實上,因其位居世界第四的天然氣儲備量和較少的人口,這個國家在中亞五國中算是最富有的,甚至可以與海灣的那些阿拉伯石油富國相媲美。
只是,相對於周邊的其它國家,這個國家一直處於一種相當專制、獨立與封閉的狀態,特別是從蘇聯解體後,當時的政府為了穩定自己的統治,管理越來越封閉。據說,現任領導人正在進行改革,希望將來的土庫曼斯坦能與國際有更多的交流。
土國境內的通信網絡系統的落後,確實叫人汗顏。從8月30日早晨辦理入境手續,直到9月2日早晨出境,整整三天三夜,我們一直處於一種和外界失聯的狀態,國內親人和朋友們很是擔憂。
倘若忘卻這三天的失聯,土國其實是一個非常有魅力的國度,——莊嚴、肅穆、恢弘的「梅爾夫」古城遺址、潔淨無暇的白色大理石之城阿什哈巴德、絕無僅有的「神馬」汗血寶馬、深藏在沙漠腹地中的「地獄之門」、鉛灰色的絲帶般飄向遠方的阿姆河……
土庫曼斯坦——真是一個神秘而悽美的國度!
註: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