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也納自然歷史博物館的礦物收藏

2021-02-08 美麗礦物

雖然現在這座博物館本身直到1889年才建好,但裡面收藏的礦物卻源自文藝復興時期的貴族收藏,並包含了歐洲最早的一些重要礦物收藏。

維也納自然歷史博物館是維也納環城大道——世界上最美的林蔭大道——上的著名建築之一。博物館由建築師Gottfried Semper(1803-1879)和Carl Hasenauer(1833-1894)在皇帝Franz Josef一世(1830-1916)統治時期設計。建好這座博物館花了10年,陳放展覽品又花了8年。正式的開館典禮由皇帝Franz Josef一世在1889年主持。這個博物館致力於展示自然王國並揭露其奧秘,所以這不僅僅是一個展覽場所,也是一個聲播海外的科學研究中心。

維也納的礦物收藏足以躋身世界上最大也最重要的收藏之列。這裡擁有許多世界上最早被收藏的礦物標本(見下文的Ambras收藏)。許多在國際上具有重要性的歷史標本陳列在這裡,超過300000塊標本或展示在世人面前,或存放在倉庫裡。收藏品的關鍵部分就是以前Austro-Hungarian皇帝留下來的礦物,來自歷史上對巴西,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的遠徵考察,包括偉晶巖中的稀有礦物,還有高山型地層中的礦物。奧地利政府的經濟支持使博物館直到今天仍在從世界各地源源不斷地收集新東西。

系統性的礦物收藏擺滿了博物館的四個展示廳。在1號展示廳的入口,一塊來自巴西裡奧格蘭德州的巨大紫水晶洞,帶著一塊煙囪狀的突起迎接參觀者。所有的展覽廳都裝飾著歷史悠久的油畫,上面畫著19世紀著名的礦物產地,有一些直到今天還在開採。


Ambras收藏

400多年前,蒂羅爾州的Ferdinand大公二世創立了著名的「Ambras收藏」,其中的礦物收藏堪稱文藝復興時期礦物收藏中的典範。其中最老的礦物標本本來是Ferdinand大公二世(1529-1595)藝術與自然珍奇收藏館的一部分,位於蒂羅爾因斯布魯克附近的Ambras宮殿。大公是蒂羅爾的統治者,也是文藝復興時期最重要的哈布斯堡王朝收藏家之一。第一份對他收藏品的完整記錄是1596年準備的一本清單。

19世紀早期的拿破崙戰爭中,Ambras收藏品的很大一部分被從法軍手裡解救回來,隨後在1880-1881年間轉移到了維也納帝國博物館。今天,這些東西是維也納自然歷史博物館最老的一些藏品了。

Ambras收藏中最有名的一塊古董是一塊很大的哥倫比亞祖母綠標本,在那份歷史上的清單中被描述為「白色圍巖中的祖母綠」。後來又被稱為「蒙特蘇馬祖母綠」,因為人們相信這是它曾經是阿茲臺克皇帝蒙特蘇馬贈送給赫爾南多·科爾特斯的禮物,但沒有任何證據支持這一說法。這塊展品由幾塊小的祖母綠晶體和碎塊,以及其它礦物,如方解石和黃鐵礦,用瀝青粘合在一起組成。對祖母綠晶體的診斷結論證明它來自穆索和契沃爾的哥倫比亞礦。鍍金的銅底座應該是後來加上的。這塊祖母綠標本是文藝復興時期最有趣的東西之一了,那時人們才剛開始收藏礦物,礦石這些自然的產物。此外,它還把沒有被切割過的祖母綠晶體從那些很早的時候保留至今。有塊與之相似的物品保存於德國德勒斯登的Green Vault,是一塊木質的底座上託著一個祖母綠裝飾的大淺盤。

 

Friedrich Mohs(1773-1839)

Friedrich Mohs是19世紀早期奧地利最重要的礦物學家之一。他1772年出生於一個經商為生的德國家庭,在哈爾茨地區一個叫蓋恩羅德的小鎮。他在哈雷大學學習數學,物理和化學,並且在完成這些學業的同時在薩克森州弗萊貝格的礦業學院學習力學。在那裡,他深深受到老師Abraham Gottlob Werner(1749-1817)的影響,在老師的啟發下培養起對礦物學和地質學的終身興趣。

Mohs1802年作為一位年輕的礦物學家來到維也納,就是為了創造一套新的系統性礦物學,並為銀行家Jacob Friedrich van der Nüll(1750-1823)的收藏製作一份目錄。在那時的歐洲,van der Nüll的收藏品是最著名的珍貴收藏之一。這批收藏品於1827年被買下並加入帝國礦物收藏。其中一些仍然是自然歷史博物館裡最好的標本。

Mohs的礦物系統分類法與同時代的大部分礦物學成果衝突,主要是因為他把物理性質(形狀,解理,硬度,比重等)作為分類的唯一標準,而無視礦物的化學成分。

1812年,Mohs被任命為格拉茨Joanneum大學的礦物學教授。在這期間,他發展了對硬度進行劃分的摩氏硬度標準。但他在格拉茨待得不長,1817年,他繼任他的老師Werner進入弗萊貝格學院。1826年,Mohs被任命為維也納大學的礦物學教授。只不過,他在帝國礦物珍藏館發表了自己的就職演講,1834年,在同一地點,他又接受了館長的職位。1835年,Mohs為了接受施蒂利亞州奧本礦業大學礦業顧問的任命,離開了帝國礦物珍藏館。1839年,他在去義大利旅行時去世,最後在維也納中央公墓獲得安息。

 

Ignaz Edler von Born(1742-1791)

在歷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礦物學家和博物學者Ignaz Edler von Born生於1742年的特蘭西瓦尼亞。他在維也納的耶穌大學接受過教育,還在布拉格大學學習了法律。在歐洲各地廣泛遊學之後,他決定研究礦物學,1770年回到布拉格之後,他在布拉格鑄幣廠獲得一個職位,以Bergrath的名義進入礦山檢查員的辦公室工作。因為他名望很高,瑪利亞·特麗莎女王在1776年任命Born為維也納的帝國自然歷史收藏進行科學監督工作。



雖然Born以無可挑剔的方式改動了Conch收藏,並且在1778年做出了一份詳盡充實的索引,那些礦物標本卻只是根據Wallerius和Cronstedt創建的系統重新安排了一下而已。要做出一份詳細的目錄,時間實在太短了,資源也太少了。為了建立一份完整的奧地利礦物收藏,Born發出指令,每一位礦主都要把各自礦上最好,最典型的礦物和礦石樣品送到維也納。收到的礦物標本由Karl M. Haidinger(1756-1797)和Andreas Xaverius Stütz(1747-1806)檢查並進一步處理。

通過Born的倡議,第一屆歐洲採礦和冶金大會1786年在靠近Schemnitz的村莊SklenéTeplice舉辦,Born在大會上介紹了從礦石中提取金和銀的融合過程,並改進了這個之前秘而不宣的方法。

在維也納,Born帶著圈子裡的科學家們加入了Zur wahren Eintracht共濟會並很快成為領導者。作為非常有影響力的共濟會會員,他帶領著共濟會成為了各類科學的核心陣線,除了自己的作品,他把大家的演講和討論編輯出版。晚年他的身體日漸虛弱,主要是因為遭受羅馬尼亞Felsöbánya礦裡一次嚴重事故的影響。

 

Andreas Xaverius Stütz(1747-1806)

Andreas Xaverius Stütz1747年生於維也納。17歲時他進入修道院,1771年被任命為牧師。修道院解散之後,他進入帝國科學學院成為自然科學,地質學和機械學方面的教職員。1788年他被任命為自然科學收藏的助理總監。1797年他成為這些收藏品的帝國顧問和副主任,後來成為了礦物珍藏館的唯一董事。Stütz製作了維也納礦物收藏的第一份庫存清單,整整七大卷手寫的拉丁文,引領著收藏走入一個新的時代。


(2017年5月份謝聲宏編譯)


*更多內容請關注:

礦晶文化官網:www.MineralCrystal.com

美麗礦物網:www.MeiLiKuangWu.com

科普講堂網:www.KPJTW.com



 


相關焦點

  • 維也納自然歷史博物館的礦物收藏
    維也納自然歷史博物館是維也納環城大道——世界上最美的林蔭大道——上的著名建築之一。博物館由建築師Gottfried Semper(1803-1879)和Carl Hasenauer(1833-1894)在皇帝Franz Josef一世(1830-1916)統治時期設計。建好這座博物館花了10年,陳放展覽品又花了8年。
  • 自然歷史博物館
    位於倫敦的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收藏著世界上最重要的自然歷史藏品,展出大量來自不同時期的自然歷史收藏,是一座世界級的遊覽場所和全球領先的科學研究中心。而自然歷史博物館一直是大英博物館的一部分,並於1881年遷至現在的建築,但直到1963年才任命了一個專門的委員會,才從立法上獨立; 1986年,博物館吸收了鄰近的、屬於英國地質調查局的地質博物館、及其收藏的3萬多種礦石。1992年正式更名為自然歷史博物館。
  • 維也納16個頂級博物館和美術館
    維也納是歐洲歷史最悠久的城市之一,長期以來一直是歐洲大陸最重要的文化中心之一。而且,維也納作為奧地利統治著的哈布斯堡王朝家族的所在地已有700多年的歷史,維也納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最有才華的思想家,其豐富的遺產在其許多迷人的博物館中得到了慶祝-其中有100多個博物館都在講述-以及許多一流的博物館藝術畫廊。
  • 維也納16個頂級博物館和美術館
    維也納是歐洲歷史最悠久的城市之一,長期以來一直是歐洲大陸最重要的文化中心之一。而且,維也納作為奧地利統治著的哈布斯堡王朝家族的所在地已有700多年的歷史,維也納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最有才華的思想家,其豐富的遺產在其許多迷人的博物館中得到了慶祝-其中有100多個博物館都在講述-以及許多一流的博物館藝術畫廊。
  • 萬物有靈且美的維也納自然史博物館
    頂著妖風到了公寓入住,下午還有小半天時間去了朋友推薦的維也納自然史博物館。自然史博物館和藝術史博物館是在 瑪利亞 杜麗莎廣場的兩側,也被稱為雙胞胎博物館。Baillou的收藏約30,000件物品,包括稀有的化石,蝸牛,貽貝和珊瑚,以及珍貴的礦物和寶石。這位熱愛博物的皇帝於1752年建立了美泉宮動物園,1753年建立了植物園,並組織了首次海外科學考察。1755年,他委託尼古拉·約瑟夫·傑奎因(Nicolaus Joseph Jacquin)前往 加勒比海 ,安的列斯群島, 委內瑞拉 和 哥倫比亞 。
  • 集世界最豐富、最罕見動植物和礦物標本:法國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
    法國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其前身為皇家藥用植物園。現在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主要分館主要有皇家植物園、礦物學與地質學館(la Galerie de Minéralogie et de Géologie)、古生物學與比較解剖學館(la Galerie de Paléontologie et dt'Anatomie Comparée)和著名的進化館(la Grande Galerie de lt'Evolution)。博物館動物園也坐落於此。
  • 大英自然歷史博物館 博物館巡禮
    而今天我要說的卻是遠在倫敦的大英自然博物館,仍於135年歷史的建築裡靜靜地面對時代的變革。1903年直至1963年,自然歷史博物館才從大英博物館獨立出來,但名稱上仍保留了大英博物館(自然歷史博物館)的背書。
  • 華盛頓特區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你可以看到整個世界
    2006年5月9日特色研究員:David Furth博士,收藏經理; 研究昆蟲學家Ted Schultz博士; 高級科學家Jonathan Coddington博士; Patricia Gentili-Poole,博物館技術員。2史密森學會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的植物學部植物標本館展示了藻類標本,包括珊瑚藻,溼標本和常用的植物標本。
  • 世界最傑出的博物館之一——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
    有百年歷史的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藝術史博物館),建立於1891年。這座輝煌豪華的建築物就毗鄰皇宮,收藏了大量的皇室藝術珍品。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憑藉其收藏了大量傑出作品,以及擁有世界最多的彼得·勃魯蓋爾珍品收藏,而被附名於世界上最傑出的博物館之一。
  • 大英自然歷史博物館 博物館巡禮
    而今天我要說的卻是遠在倫敦的大英自然博物館,仍於135年歷史的建築裡靜靜地面對時代的變革。當然最出名的還是他設計的曼徹斯特市政廳和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但名稱上仍保留了大英博物館(自然歷史博物館)的背書。
  • 北京自然博物館:國際礦物寶石精品展
    北京自然博物館:國際礦物寶石精品展發布時間: 2020-10-16 10:21:57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王肇鵬 | 責任編輯: 王肇鵬
  • 江西大餘:探訪礦物晶體瑰寶的收藏地——世界鎢都博物館
    3月20日,小編一行來到了位於贛州市大餘縣丫山集散中心的江西省首家民辦礦物晶體博物館「世界鎢都博物館」,這裡是一個神奇而又夢幻的地方,裡面收藏著各種形態、顏色各異的礦物晶體,它們安靜地待人觀賞,每一塊仿佛都在等一個傾聽者的到來,聽它們講講過去的故事。
  • 美國第二大自然歷史博物館---洛杉磯自然歷史博物館(一)
    (一)博物館的起源與歷史作為美國除華盛頓史密森尼學會Smithsonian Institution以外的第二大藏品館,洛杉磯自然歷史博物館目前所在位置曾經是一個農業園該農業園成立於19世紀70年代,博物館的網站將該地區描述為「賽馬、賭博等不法分子的區域」,此地於 1910 年改名為Exposition Park。開始建造博物館後,這一切都改變了……洛杉磯歷史、科學和藝術博物館於 1913 年 11 月 5 日開放。其第一批礦物藏品只有五箱樣本:由洛杉磯的資本家 Charles Forman捐贈。通過一系列的小額捐款,藏品逐漸增加。
  • A·p 人家的自然歷史博物館
    而遠在倫敦的英國自然博物館仍於135年歷史的建築裡靜靜地面對時代的變革。但直到1756年,大批漢斯·索恩爵士私人收藏的植物標本和動物及人類骨骼才安置到大英博物館當時所在的蒙塔古大樓。1903年直至1963年,自然歷史博物館才從大英博物館獨立出來,但名稱上仍保留了大英博物館(自然歷史博物館)的背書。
  • 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之旅,別開生面的異國趣味
    談到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要先從成立於1753年的大英博物館說起。大英博物館的最初藏品來自於英國收藏家漢斯·索恩爵士去世後的捐贈,包括大批動植物標本及人類骨骼。後來,隨著展品的增多,大英博物館漸漸沒有空間來收藏和展示這些藏品了。於是,英國古生物學家理察·歐文提出:把大英博物館一分為二,將關於人類文明的藏品和自然歷史類藏品分開收藏。
  • 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新展廳:寶石礦物館
    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AMNH)的新展廳——「Allison and Roberto Mignone 寶石礦物館」將於2021年2月17日正式開放,展廳面積拓展至11000平方英尺(約1022平方米),共展出來自全球95個國家地區的超過5000件寶石和礦物標本。
  • 探索、考察與教育——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
    導語:這是一座集趣味性和知識性於一體的自然歷史博物館,是進行野外探險、創造展示自然棲地及動植物生命的實景模型的開路先鋒。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是世界規模最大的自然歷史博物館,佔地面積約7萬平方米,迄今已有148年的歷史,擁有3700多萬件海量館藏,藏品可具體分為天文、礦物、人類、古生物和現代生物等5大類,共分42個展廳陳列,涵蓋了地球誕生以來的歷史和整個人類的進化史。在館藏中,該館古生物和人類學的收藏在世界各博物館中均佔據首位,標本來源地遍布除南極洲之外的6大洲。
  • 世界最傑出的博物館之一——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
    有百年歷史的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藝術史博物館),建立於1891年。這座輝煌豪華的建築物就毗鄰皇宮,收藏了大量的皇室藝術珍品。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憑藉其收藏了大量傑出作品,以及擁有世界最多的彼得·勃魯蓋爾珍品收藏,而被附名於世界上最傑出的博物館之一。
  • 華盛頓特區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你可以看到整個世界
    2006年5月9日特色研究員:David Furth博士,收藏經理; 研究昆蟲學家Ted Schultz博士; 高級科學家Jonathan Coddington博士; Patricia Gentili-Poole,博物館技術員。2史密森學會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的植物學部植物標本館展示了藻類標本,包括珊瑚藻,溼標本和常用的植物標本。
  • 紐約自然歷史博物館
    ,而這些場景均來源於紐約自然歷史博物館。作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自然歷史博物館,除採自美國境內的標本外,南美洲、非洲、歐洲、亞洲、歐洲、澳洲等代表性標本也有收藏。裡面的陳列內容較為豐富,包括天文、礦物、人類、古生物、現代生物五個方面,含有大量化石、恐龍、猛獁象、鳥類、印第安人、愛斯基摩人等標本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