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是中華兒女共有的精神家園。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既是歷史發展的見證,又是具有重要價值的文化資源。它承載著歷史記憶,延續著文化,而非遺需要活態傳承,將非遺文化列入研學課程,正是活態傳承的體現。
2017年11月,臺兒莊古城成為教育部批准的首批「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全國首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園,為弘揚民族精神、傳承傳統文化,臺兒莊古城充分利用船型街大運河非物質文化博覽園、後大路的非遺精品博覽街及城區內特色建築、特色博物館等非遺資源,開展系列特色非遺課程,走進臺兒莊古城帶著孩子們見識不一樣的非遺。
跟隨導師一起探尋臺兒莊古城裡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欣賞非遺項目表演——魯南皮影,記錄非遺項目,探訪非遺傳承人,聽師傅談那段學藝的舊時光,談他們對非遺的「心」傳承;跟著師傅學習皮影人物的製作方法,進行手工製作皮影,分組進行作品展示,和師傅搭檔演一場皮影戲,通過切身感受探究中國千年非遺文化,傳承非遺技藝,感受世代相襲的民族瑰寶。
參觀古城內非物質文化遺產活字印刷及操作流程,聽導師講述活字印刷的起源與傳承,當代計算機列印技術的普及,都使得掌握這門技術的工匠人數迅速減少。帶著敬畏之心在導師的帶領下前往古城內研學教室親手體驗活字印刷,感受古人智慧,鍛鍊動手能力,文化需要傳承和認可,活字印刷雖然在現代社會已用不上,但我們不能忘記,提高思考能力,感受非遺魅力。
參觀非遺柳編作坊,了解非遺傳承過程中所凝聚的手工藝人的智慧與心血,參與柳編製作,跟隨非遺傳人學習技藝,看平凡的民間藝人怎樣「百變」柳編,同學之間相互演示、點評,幫著師傅做「箱包」,體驗動手製作民間技藝的樂趣,品味民間技藝,提高學生們的動手能力。
參觀中國民間傳統手工工坊,欣賞獨特的民族傳統藝術,導師講述手工扎染的工藝特點,傳承意義,由導師帶領製作傳統手工扎染,染出各自喜愛的花色,體驗動手製作,激發對傳統文化的興趣。
參觀古城內建築,認識多種建築風格,了解中國古典建築,認識建築構件及不同的裝飾技法,拼裝解密魯班鎖--導師講解熟悉古代建築、工匠、歷史名人的典故;講述魯班故事,知道魯班鎖裡面所運用的數學原理,導師帶領學生拼裝解密魯班鎖,提高學生對中國古代建築精華的認知和興趣,增強他們對工匠精神的敬畏之心。
臺兒莊古城研學基地非遺課程多種多樣,來臺兒莊古城進行非遺研學,帶你吃非遺,玩非遺,賞非遺「煙花秀」--火龍鋼花,聽非遺「演唱會」--柳琴戲、運河大鼓、魯南琴書等等特色課程,接受一場傳統文化的洗禮,帶你走進這些平凡、專注、淳樸的手藝人。
展示非遺是我們的榮光,保護非遺是我們的責任,我們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覺、文化自信,做好非遺傳承人。
來源:臺兒莊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