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在天安門廣場的中心,樹立著人民英雄紀念碑。
1949年9月30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決定,在天安門廣場修建人民英雄紀念碑。
當天下午,毛主席帶領全體政協委員,在天安門廣場舉行了紀念碑的奠基儀式。
1952年8月1日開工,1958年5月1日舉行了紀念碑的揭幕儀式。
1961年, 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卿保護單位。
人民英雄紀念碑是新中國首個國家級公共藝術工程,是全國最大的紀念碑。
匯集了當時中國最優秀的建築家、藝術家、歷史專家等人士,共同參與設計。紀念碑盝(lu)頂的設計者是梁思成先生。
紀念碑碑體通高37.94米。碑芯使用了一整塊花崗巖,原石長14.4米,寬2.72米,厚3米,重達320噸。碑身共用1.7萬塊花崗巖和漢白玉砌成。
碑身正面,是毛主席親筆題寫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個鎏金大字。
碑身背面,是毛主席撰文,周總理執筆書寫的碑文。
碑文的內容是:
「三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從那時起,為了反對內外敵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歷次鬥爭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碑身下面的小基座四周,雕刻著用牡丹、菊花、荷花、垂幔等圖案組成的八個花環。花朵象徵品質高貴、純潔,代表全國人民對英雄們永遠的懷念和敬仰。
小基座下面是須彌座束腰,圍繞四周雕刻十福漢白玉浮雕。浮雕高兩米,全長40.68米,共雕刻170多個等身人物形象。
十幅浮雕依次是:虎門銷煙、金田起義、武昌起義、五卅運動、五四運動、南昌起義、抗日戰爭和勝利渡江。在「勝利渡江」的浮雕兩側,還有兩幅裝飾性的小浮雕,分別是「支援前線」和「歡迎人民解放軍」。
十幅浮雕生動的概括了,由鴉片戰爭開始到新中國成立,中華民族100多年來中國人反封建反壓迫的偉大革命鬥爭史實。
每當國慶節和每年的9月18日,國家領導人或社會各界愛國人士,來到紀念碑前進獻花圈,祭奠革命先烈。
希望通過莊嚴的國家典儀,緬懷1840年以來,在中華民族復興的歷史道路上犧牲的人民英雄,向歷史致敬,並從中獲取前進的力量。現實中激勵向英雄們學習,學習他們那種大無畏的精神。
三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從那時起,為了反對內外敵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歷次鬥爭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三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