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蔄山鎮:聚焦產城融合 打造精緻新城「蔄山樣板」

2020-12-11 中國山東網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12月8日訊 (記者 盧偉霞) 素雪紛紛鶴委,清風飆飆入袖。一場小雪給初冬的威海蒙上一層薄紗,給這幅精緻的山水畫蒙上了幾分神秘色彩,用手輕輕撥開這層薄紗,在這座城市向南的方向上暈開一朵鮮豔的梅花,雪中傲立,驚豔四方。她就是全國重點鎮、全國千強鎮、首批全國環境優美鎮、山東省第一個國家衛生鎮、山東省新生小城市重點示範鎮——蔄山鎮。

在山東威海擁有這麼多「頭銜」的「明星」小鎮,恐怕非臨港區蔄山鎮莫屬了。近年來,蔄山鎮堅持以「威海要向精緻城市發展」為總目標總方向總遵循,在深入實施產城融合發展和打造精緻新城的發展定位下,牢牢牽住「產業化、城市化」兩大主線,精緻產業格局,精緻城市內涵,用精緻繪就「蔄山樣板」的幸福底色。

蔄山鎮作為國家級開發區臨港區中心城區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連結威海南北的重要節點,在經歷過輝煌期、低谷期、調整期後,經過7年爬坡過坎,如今,蔄山鎮已進入高速精緻發展的快車道。

走進蔄山鎮,無論是產業規劃設計、服務配套建設,鄉村振興建設還是民生教育提升等等,都盡顯「精緻」二字,「精當規劃、精緻建設、精細管理」的理念在這裡開花結果,繪製出了精緻小城鎮建設的「蔄山樣板」。

聚焦動力更充沛 精緻設計促產業興鎮

產業是城鎮發展的基礎,想要發展水平高的城鎮,產業帶動是必走之路。行走在蔄山的產業大道上,智能製造、現代物流、工業企業比比皆是,工業沃土,產業興鎮,這樣表述蔄山鎮再恰當不過了。

走進位於蔄山鎮區北部的山東威達集團總部一個車間,井然有序、整潔無比的生產場景:物料擺放整整齊齊,操作區間距科學合理,各道工序有機相連,智慧機器人高效運轉……在這個智能化生產車間裡,生產的是連續20年產銷量世界第一的鑽夾頭產品。這裡是世界上最大的精密夾具類產品生產基地,還是國家重點數控工具機產品產業化基地、國家智能製造試點項目和國家製造業單項冠軍示範企業。

「我們目標是打造國內一流的智能製造產業園區,同時形成可複製、易推廣的智能製造解決方案,促進和帶動國內整個傳統製造業的轉型升級,為製造業的新舊動能轉化提供威達力量。」山東威達機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楊明燕信心滿滿地說。

從一家鄉鎮小作坊,到馳騁精密夾具世界舞臺的行業龍頭,我們看到了實業興邦的典型代表,也感受到了蔄山鎮培育產業的能力。

同樣產品遠銷海內外的威海臺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坐落在蔄興路上,走進15000平方米現代化生產車間,沒有嘈雜的機器轟鳴聲,一臺諾大的機器設備前只有一名工人作業,乾淨敞亮的車間裡,智能機械設備自動運轉,各種精密零部件在工具機上自動切割、折彎,一個個機器人手臂靈活自如地鈑金、焊接、打磨……

總經理楊永旺的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臉,這家以衝壓、鈑金、二次加工、焊接、打磨、電泳、噴塗為一體的科技公司,在產城蔄山的沃土上,嶄露頭角。高尖端的產品、智能的生產設備以及全新的管理模式,讓僅成立一年多的臺基智能科技項目,就實現了當年投產見效,年產值達3千萬元以上,今年年產值預計6千萬以上。

「之所以選擇在蔄山創業,主要還是認可這裡的產業設計規劃合理和良好的投資發展環境,當地政府提前為我們規劃好了。」威海臺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楊永旺表示,從臺基智能科技一進入蔄山鎮中小實體項目區那一刻起,蔄山政府就迅速啟動招商,吸引和臺基科技產業關聯的企業,東山精密及配套工廠等落戶蔄山,為企業發展帶來源源不斷動力。

用「臥虎藏龍」這個詞來形容蔄山鎮產業現狀再合適不過了。作為全球最大的冬季專業滑雪器材的生產基地之一,開泰體育用品製造(威海)有限公司坐落於蔄山鎮李俚路160號,成為威海市招商引資規模最大的美資企業,產品外銷至美國、加拿大、歐洲,斯堪地那維亞,及亞太區等十二個國家。

中國城市這麼多,開泰體育偏偏鍾愛威海蔄山鎮,對此開泰體育用品製造(威海)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冬欣表示,威海環境優美,氣候宜人,與K2集團總部所在地西雅圖的氣候條件非常相似,這裡不僅貼近滑雪市場,而且氣溫條件更加適合工廠的生產。

「最重要的因素也是離不開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充分保障,一直以來開泰在基礎設施、廠房建設和企業用工方面獲得了各級政府的很多支持,尤其是用工方面,由於企業有明顯的淡旺季,臨港區管委和蔄山鎮政府在招工方面給予了很多幫助,積極協助與當地及周邊地區牽線搭橋,幫助企業招聘工作經驗豐富的勞動力,確保了企業穩定有序的生產。」王冬欣說。

行走在威海藍星特種玻璃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今年年初斥資千萬引進的德國原裝TPS中空玻璃生產線正在穩定生產中,工人們忙而有序的作業中。這家2013年才成立的特種玻璃生產企業,從規模較小和工藝簡單的玻璃加工,逐步發展到如今的高端玻璃加工引領企業,不僅成為國內多家知名房地產企業的指定供貨商,產品還遠銷歐美、東南亞和非洲市場,為眾多國外重點項目提供優質可靠的節能產品。

公司負責人張昭青告訴記者,來蔄山鎮創業十餘年,他見證了蔄山產業的發展和壯大,當年選擇這裡,就是看中這裡產業集聚所帶來的優勢和便利,鎮政府非常重視域內企業的成長和發展,積極地為域內企業排憂解難,做好服務工作,相信隨著蔄山鎮產業的整體壯大,加上企業不斷地自我創新發展,公司也一定能乘借東風,在這片土地上發展的越來越好。

剛剛結束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十四五」規劃,其中新的五年計劃指出:經濟發展取得新成效,在質量效益明顯提升的基礎上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增長潛力充分發揮,國內市場更加強大,經濟結構更加優化,創新能力顯著提升,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

國家長遠規劃實施的成敗要看基層。隨著蔄山產業設計不斷科學地調整,如今,蔄山鎮已形成高新產業項目區、泉州路項目區以及中小實體項目區,三大產業項目園區。這裡既有世界最大的鑽夾頭產品產業化基地,也有威海首家美國獨資企業,以威海港物流園為核心的現代物流業基地,也有一批中高端製造業主營方向的中小企業,區域內不同規模企業發展朝氣蓬勃。

蔄山產業的精緻設計為企業煥發新的生命力,產業也正在為小鎮的崛起注入新的活力。

精緻服務配套建設,讓城鎮更宜居

初冬的傍晚,寒意陣陣,而蔄山鎮全民健身中心廣場上卻人頭攢動,佔地83畝的健身廣場裡,十幾隻廣場舞隊伍跳得津津有味,一旁的健身器也沒有空閒,健身的人們隨處可見。時間倒回十年前,這樣的場景是很難想像,如今,卻已習以為常。

「以前不管夏天還是冬天,晚上只能蹲在家裡看電視,或者串個門,沒有地方可站兒(威海話:逛),真的挺枯燥的。」徐東進回憶起以前的生活,不禁感慨。而如今的他,幸福感溢於言表,新的衛生大樓建好了,新的永樂路小學剛也開學了,健身廣場,城市書房都有了,生活越來越便利了。

對於蔄山鎮南申格村村民徐東進而言,在家門口就業,在家門口接受教育,在家門口享受好的醫療條件,在家門口休閒娛樂,就是最幸福的事。當然對於所有蔄山鎮的市民來說,這都是最幸福的事。

是的,精緻城市建設的落腳點,始終在「幸福」二字上。老百姓滿不滿意,生活方不方便,能否吃得放心、出行順暢、居住愜意、有病無懼、老來無憂,是實現全面小康、建設精緻城市的最重要衡量標準。

國醫堂、康復室,全新升級兒保科、防疫科,配備現代化手術室,按照二級醫院標準打造……走進新建的蔄山鎮衛生綜合大樓,不禁讓人讚嘆,在家門口看病享受高質量醫療,如今在蔄山也已不是夢想,在家門口就能看好病成為蔄山鎮最硬核也是最暖心的舉措。

「除了引進先進的醫療設備,新增科室,我們醫院還藉助醫療集團平臺,可以邀請三級醫院的專家到我們醫院坐診,很多原來不能治療的一些慢性病、婦科病等疾病,都可以讓老百姓在家門口得到診治。」蔄山鎮衛生院院長苗延芬說。新衛生綜合大樓的建立,將大幅提升基層醫療條件。

今年11月16日,位於蔄山鎮永樂路北、威海路南、泉州路東、廈門路西的永樂路小學,正式迎來新校區的第一批學生,該小學共設置38個教學班,容納學生約1600人。

朗朗讀書聲響徹耳畔,嶄新的操場上孩子們在自由玩耍,智慧化教室寬敞明亮,黃色富有藝術感的桌椅綻放著活力,音樂教室裡不時傳來悅耳曲目,讓校園煥發出勃勃生機與活力。

書法教室、舞蹈教室、微機室、室內體育館、圖書館……漫步在校園裡,仿佛置身於包羅萬象的科技館中,營造了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育人環境和氛圍,受到師生們的喜愛。

隨著永樂路小學的啟用,蔄山鎮的教育資源進一步豐富,為轄區內適齡兒童提供了更好的教育環境。

給人民群眾滿滿的幸福感是蔄山鎮政府不懈的追求。多年來,蔄山鎮堅持融入以人為中心的發展理念,緊扣群眾需求,辦好民生實事,通過提升基礎設施建設。年均民生投入約5000萬元,基礎配套和教育、醫療、養老等公共服務不斷完善。

城鎮的精緻、市民的幸福,在細節處見真功,蔄山鎮在精雕細琢上下功夫,精緻之路走得紮實而堅定。

新衛生大樓,新學校、全民健身中心廣場、政府中心廣場,城市書房、悅海電影院,群眾文化生活日益豐富,樂福廣場、威達廣場2大核心商圈初具規模……市民的出行、安全、生活更有所保障,教育、醫療、文旅與中心區同標同質,人民群眾滿意度和幸福感不斷提升,這樣的蔄山才會更加有溫度。

創新村企聯建模式,助力鄉村全面振興

產業興旺是解決農村一切問題的前提,為激活鄉村振興內生動力,蔄山鎮統籌考慮產業優勢資源稟賦和村莊布局等要素,通過產業項目貫穿,一村一品打造實現了全域共建、全域共融、全域共享,形成以點帶面、連片打造、整體推進的鄉村振興新局面。

走進東許家村「花為媒」為主題的民宿,剛從威海市區來到這裡周末度假的苗建華一家引起了記者注意,在門前的湖泊上一起遊船,給小鴨子餵食,遊船累了回到室內來個蛋糕DIY,吃個燒烤,愜意十足。

苗建華告訴記者,他們經常到蔄山遊玩,一家人從市裡出發開車40分鐘就到了,這裡有各種顏色的花,空氣清新環境特別美,還可以領著孩子到青泉谷薰衣草莊園摘火龍果,自己動手鐵鍋燉大魚等等,每次來都很開心。

「我朋友圈裡經常看到朋友一家老少到蔄山玩的照片,感覺很多人都喜歡這裡,像是威海的後花園一樣。」苗建華說。

是的,作為城市的後花園,近年來,蔄山鎮鄉村振興的變化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其探索出來的村企聯建新模式已成為已經成為「蔄山樣板」裡一塊奪目的金字招牌。

「1村+3企」的模式成為關注焦點。1村即以東許家村為中心,聯合威鷹芳香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捷峰房地產有限公司、深度地熱項目組3家企業,盤活東許家村閒散土地1800餘畝,打造「花為媒」主題民宿,「三生六藝」研學基地,與千畝玫瑰、薰衣草花海形成產業互動,實現農旅融合、振興鄉村,已成為蔄山鎮鄉村振興的特色名片。

走進位於臨港區蔄山鎮上善堂光伏農業觀光產業園區,百餘個農業種植大棚迎風而立,大棚頂部的光伏發電板銀光閃閃,綿延數百米,光伏板下,獼猴桃、桑葚、藍莓、不老莓等果蔬也在卯足了勁生長。「棚上發電、棚下種植」,目前上善堂光伏農業觀光產業園實現併網發電6000餘萬千瓦。

上善堂光伏農業觀光園同樣也是村企聯建的新典範。「1企+7村」的發展模式,截至目前,西武林、新權等7個村流轉土地1700畝,依託上善堂光伏農業及城市後花園項目建設,重點打造「紅色大夼」、麼山「遊客驛站」、西武林、小黃連片整治區,激活東楊格、西楊格、道北店3個村共2000餘畝土地資源,帶動村集體經濟持續增收,同時實現三產融合發展輻射帶動周邊村莊振興發展。

「經過長期實踐,我們摸索出了這樣一套村企聯建的模式,取得了不錯的成果,鎮南北兩大樣板片區形成了一定氣候,激活了鄉村內在發展動力,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蔄山鎮黨委副書記、鎮長叢大超表示,如果說城市建設好比是打造一件藝術品,他希望蔄山鎮能夠成為這座藝術品濃墨重彩的一筆。

春風化雨迎新篇,砥礪奮進創未來。如今,蔄山鎮已經奏響高質量發展主旋律,在「十四五」規劃的指引下,在蔄山精神的鼓舞下,我們相信「產城蔄山·精緻新城」的康莊大道將越走越遠。

相關焦點

  • 威海蔄山鎮:聚焦產城融合 打造精緻新城「蔄山樣板」
    近年來,蔄山鎮堅持以「威海要向精緻城市發展」為總目標總方向總遵循,在深入實施產城融合發展和打造精緻新城的發展定位下,牢牢牽住「產業化、城市化」兩大主線,精緻產業格局,精緻城市內涵,用精緻繪就「蔄山樣板」的幸福底色。
  • 媒體採風聚焦威海蔄山鎮:「三聯三共」 破解企業發展難題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苗潤鵬 田佳玉 近年來,山東威海蔄山鎮堅持以「威海要向精緻城市發展」為總目標總方向總遵循,立足「產城蔄山·精緻新城」發展定位,牢牢牽住「產業化、城市化」兩大主線,精緻產業格局,精緻城市內涵,力爭與中心區同標同質、一體打造
  • 威海市文登區正式成立 汪疃鎮蔄山鎮劃歸環翠區
    原標題:威海市文登區正式成立 汪疃鎮蔄山鎮劃歸環翠區   威海新聞網訊(記者 車亭)3月18日上午,文登區成立大會召開,市領導孫述濤、張惠、劉玉黨、董進友、趙熙殿、傅廣照出席。孫述濤講話,張惠主持,趙熙殿宣讀省政府《關於調整威海市部分行政區劃的通知》。孫述濤、張惠、劉玉黨、董進友等分別為文登區委、區人大、區政府、區政協揭牌。
  • 「蔄」字難倒諸多人 乘客過安檢無奈被改姓
    俗話說「行不更名,坐不改姓」,但山東威海來渝的蔄茂強,卻因乘坐飛機時電腦打不出「蔄」字,迫不得已改了姓才得以過安檢登機。蔄先生登機被逼改姓  49歲的蔄茂強是搞學術研究的,常在國內外飛來飛去參加各種學術會議。
  • 乘客姓「蔄」無法登機 無奈改姓後才通過安檢
    俗話說「行不更名,坐不改姓」,但山東威海來渝的蔄茂強,卻因乘坐飛機時電腦打不出「蔄」字,迫不得已改了姓才得以過安檢登機。  蔄先生登機被逼改姓  49歲的蔄茂強是搞學術研究的,常在國內外飛來飛去參加各種學術會議。
  • 蔄山北申格歡迎您!
    我們為100名威海市民提供入園免費吃活動!參與方式15953885480(張秀武)18663195299(王威平)園區地址:蔄山鎮駐地東,草廟子鎮西,北臨威海路,東臨老202省道,西臨福州路,208路公交車穿行而過。
  • 「蔄」!此姓氏人口僅3000,絕大多數人沒見過,如今宗譜面世
    6月12日,由蔄氏後人、國家年鑑學術委員會委員、遼寧省年鑑學會副會長蔄茂安歷經20多年研究編纂的《蔄氏宗譜》一書,在張家產鎮嶅山村首發。當天,現場為嶅山村蔄姓村民發放《蔄氏宗譜》近200本。張家產鎮嶅山村村民蔄文學表示,通過該族譜了解了蔄姓發展史,蔄氏家族從漢代就存在,老祖先經過千辛萬苦衍變真是不容易,為蔄姓感到驕傲,感到自豪。《蔄氏宗譜》一書由《追本溯源》《家族譜牒》《人物傳記》《時代風採》《文化之窗》《學會錦集》六個篇章組成。
  • 「蔄」!此姓氏人口僅3000,絕大多數人沒見過,如今宗譜面世
    6月12日,由蔄氏後人、國家年鑑學術委員會委員、遼寧省年鑑學會副會長蔄茂安歷經20多年研究編纂的《蔄氏宗譜》一書,在張家產鎮嶅山村首發。當天,現場為嶅山村蔄姓村民發放《蔄氏宗譜》近200本。張家產鎮嶅山村村民蔄文學表示,通過該族譜了解了蔄姓發展史,蔄氏家族從漢代就存在,老祖先經過千辛萬苦衍變真是不容易,為蔄姓感到驕傲,感到自豪。《蔄氏宗譜》一書由《追本溯源》《家族譜牒》《人物傳記》《時代風採》《文化之窗》《學會錦集》六個篇章組成。
  • 蔄姓人的煩惱,一個村八百人姓蔄,沒法出去打工,孩子只能隨母姓
    在山東威海嶅山村,正有很多村民為他們的「蔄」(màn)姓而發愁。 「蔄」字是個繁體字,據村民們說,早些年為了方便書寫,人們把這個字進行了簡化,改成了「艹」加底下的「門」。後來電腦普及,要將姓輸進表格,難題就出現了。 「蔄」這個姓出現得非常少,從漢語字典到《百家姓》,都沒有它的身影,同樣在電腦的字庫裡頭,根本就沒有簡化後的字。
  • 威海一開口就讀錯的地名,看完才知道她為啥叫「威海」
    威海全市有蒿泊po、泊pō於家、大水泊pō等村名,共有70餘例。    峴,詞典解釋為:山名用字;小而險峻的山。當地則指山口通道,文登市有黃龍峴xiàn、桃花峴xiàn、楚峴xiàn等村名。李仁海解釋說,在膠東,用「峴」字的村名主要集中在崑嵛山一帶,因此大多叫「峴」的村子屬於文登、牟平兩地。
  • 江門市加快建設中心城區產城融合示範區 打造產城融合高質量發展...
    通過實施區域快速通達、完善公共服務配套、產業平臺提質增效等工程項目建設,強化示範區內交通互聯、產城互補、功能融合,打造職住平衡、宜居宜業的全省一流高質量發展「江門樣板」。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江門踢出的「臨門一腳」,不僅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大潮中發出揚帆爭先的信號,更提前為「十四五」謀劃布局,為建設珠江西岸新增長極和沿海經濟帶上的江海門戶提供源源不斷的內生動力。
  • 80個樣板片區集中突破,威海展開鄉村振興「精緻畫卷」
    種蘋果不到三年,威海那香山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於劍鋒已經在威海實現了自己的「蘋果夢」:「保守能產400萬斤,訂單早就排滿了。這年頭,農業有奔頭,農村自然令人嚮往!」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是習近平總書記交給山東的一項重大政治任務,這也猶如春風吹遍了廣袤的威海大地。
  • 威海一「梁上君子」瘋狂作案30餘起,多在凌晨,爬樓入戶,竟只為了這...
    近日威海持續高溫很多人都喜歡敞開門窗睡覺可正當我們熟睡家裡鼾聲四起的時候竟然有人趁著月色,摸進家裡一覺醒來,錢財被洗劫一空……近日臨港區蔄山鎮三十多戶居民家中就來了一位「不速之客」臨港區公安刑偵大隊接到報警後迅速展開偵查到現場一看這竊賊還真有點小伎倆案發現場極少留下痕跡、物證作案時間也多在凌晨市公安局臨港區分局刑事偵查大隊民警吳興說:「 案件發生的區域在蔄山,以蔄山紅綠燈為中心,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的小區為他的作案地點 」蔄山小區的結構都大致相同
  • 2020年威海臨港中小學招生情況來了!你想知道的都在這兒
    高層次人才持有的「山東惠才卡」「威海英才卡」、市級及以上人才稱號證明文件、學歷學位證明、職稱證書等其中之一;《威海臨港區高層次人才子女入學申請表》;高層次人才身份證、戶口簿(或能體現父母子女關係的證件)。若父母和子女戶口分設的,應同時提供子女戶口簿;高層次人才與用人單位籤訂的勞動合同或所創辦企業的營業執照;申請人及人才所在單位聯合出具的材料真實性承諾函;小學一年級新生的出生證明和免疫接種證。
  • 臨港區:玫瑰園裡開出「三產融合」之花
    孟夏時節,萬物並秀,位於臨港區蔄山鎮中韓路南首東許家村南的威鷹青泉谷裡,一片熱鬧。當下,正值蔄山鎮第七屆玫瑰節。去年,為了加快推進三產融合,進一步開發「農村+旅遊」模式,威鷹集團投資500萬元,推進民宿改造、陽光房建設、水系打造等項目建設,打造了一處「三生六藝」研學基地,目前正處於試運營階段。
  • 青山湖區委書記王強: 「三區聯動」 打造產城融合新城樣板
    主持人:4月15日,省委常委、市委書記吳曉軍在青山湖區調研時強調,青山湖區要搶抓南昌高鐵東站建設發展機遇,以構建中心城區、高新園區、高鐵新區「三區聯動」發展新格局為抓手,加快轉型升級步伐,推動城建品質提升,打造南昌產城融合新城樣板。結合曉軍書記的指示和實際,青山湖區是如何規劃布局的?
  • 威海市域外環路打造齊魯交通樣板
    ■市域外環路沿威海邊界建成大旅遊圈  今年以來,為全力助推「精緻城市幸福威海」及鄉村振興和美麗鄉村建設,威海市市域外環路建設大動作頻頻。它串聯全市8大片區、32個鎮(街),實現51個A級以上景區全覆蓋,帶動沿線田園綜合體、休閒採摘園、農家樂、漁家樂等百餘處,與鄉村振興眾多樣板片區、重點工程、產業基地緊密結合,助力六大港區聯動發展。  「市域外環路就是沿著威海邊界建成的一個大旅遊圈,是融生態、景觀、文化、產業為一體的交通旅遊樣板工程,可極大促進我市全域旅遊業發展。」
  • 「蔄」姓全國僅2000多人姓,無法出門打工留學,孩子不得不隨母姓
    01「蔄」姓全國僅2000多人姓,無法出門打工留學,孩子不得不隨母姓在我國的眾多姓氏中有一個極為罕見的「蔄」姓,在山東威海就有一個小村莊,裡面的村民就是姓「蔄」。但是擁有生僻的姓氏並不值得驕傲,因為他們平時需要用到的銀行卡、社保、網線等均由於電腦打不出「蔄」字而無法正常使用。蔄氏村民表示,每個家庭都只能使用妻子的名字來辦理日常生活所需的業務。
  • 因「蔄」姓偏僻,孩子出門上學難:家長給娃起名要避開這3點禁忌
    生活中,我們很少看到陌生姓氏,不過這並不代表它不存在……山東一村莊800人姓「蔄」火了,出門上學打工難,無奈只能隨母姓山東威海的嶅山村,有800多位姓「蔄」(màn)的人,這個姓氏全國僅有3000多人,正因為姓氏稀疏少見,他們才遇到了不少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