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時人民瘋狂地愛著啤酒。在比利時,孩子們從小就習慣上喝摻了蘇打的啤酒,而大人們更是連早飯也要就著啤酒來吃。連比利時的僧侶們也會釀造啤酒。
比利時的啤酒釀造傳統可以追溯到公元12世紀,而歷史的作用也僅僅只是讓比利時向全世界敞開了釀酒的大門以及讓人們能更多地喝到這醉人的神露(inebriating honey of gods)。
我們造訪了一些在比利時具有特殊意義的地方,因為在這些地方啤酒已經近乎一種宗教聖物了;同時我們也感受到了比利時人對酒的狂熱,正是這樣的狂熱才讓比利時得享「酒鄉」的美譽。造訪過程中,我們無可避免地要得出這樣的結論:這群人瘋狂地愛著啤酒,但我們也愛著他們的瘋狂。
比利時所擁有的啤酒品類多於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雖然整個國家總人口還不到區區1千1百萬,但他們卻在2011年釀造出總數多達1132種不同種類的啤酒。到了2013年這個數字爆炸性地增加到3043種,這是整個比利時10個省區的釀造總數。而其中位於比利時北部的佛蘭德布拉班特省(The Flemish Brabant)釀造出了其中的457種。
比利時地區對啤酒的熱愛起源於10紀末左右,天主教會(the Catholic Church)佔領該地區的修道院開始釀造並銷售啤酒使寺院能夠自負盈虧。時光飛逝,寺院的修女們開始研發新的釀造手段,此舉的目的是為了讓當地的酒坊也能夠釀造出更多種類的啤酒。到了20世紀初,比利時已經有超過3000家啤酒廠,但隨後的兩次世界大戰對比利時的經濟造成了毀滅性影響,釀酒行業也沒能倖免於難。如今,比利時僅僅只有180家啤酒廠。
朗貝克啤酒在比利時享譽盛名,這是一種早在14世紀就發明出來的自然發酵的啤酒。雖然釀造過程在比利時屬於非常常見的,但他們確實發明了現在所稱的自然發酵的形式。
啤酒通常由三種原料製成:麥芽、啤酒花和酵母。麥芽能使啤酒香甜可口,啤酒花能帶來啤酒特有的苦澀味,而酵母能讓這些原料發酵變成酒精。
朗貝克啤酒本身味道平平並且很酸澀,不過比利時的釀酒藝人們為解決這個問題,他們會首先釀造第一批朗貝克啤酒,然後將它們陳放六個月。六個月後他們會釀造第二批朗貝克,然後將新舊兩批混合在一起。最後,雖然兩批都還在發酵過程,但匠人們依舊直接裝瓶,將二氧化碳密封起來,將還在冒著泡沫的啤酒存放好。當他們將所有的步驟完成後,釀造的結果是另一種更加獨特的啤酒——古斯啤酒。這就是全部工藝了!
Taste M是位於比利時勒芬市(Leuven)一個美術館門口的一家小酒吧。掌柜尤爾根是個有著和橄欖球後衛球員一樣壯碩身材,但整天都樂呵呵的男人,他會照顧到酒吧裡每一桌上的每一位客人,當然還會給他們倒上他的招牌酒品:啤酒雞尾酒。
我想只能用一句話來形容什麼叫啤酒雞尾酒:隨便尤爾根往裡面放什麼都成。但他肯定會把你照顧周到。因為在尤爾根調配雞尾酒的時候,他會告訴你酒裡的每種成分。月桂能帶來酸酸的味道,奎寧水的苦味能夠中和酸味,隨後加入的杜松子酒能夠強化味覺上的刺激,再在啤酒裡斟上一瓶Caulier 28 triple蘋果酒混合,最後冰塊的加入能夠使這杯雞尾酒的味道更加多元化。他如此解釋道,因為味道會隨著冰塊的逐漸融化以及月桂的不斷滲入而不斷變化,這就使得你每酌一口都會有不同體驗。最後他還會在酒吧裡轉一圈給每位客人再添上一些杜松子酒,每次都會粗聲粗氣地說著:「要多喝點哦!」
這還只是尤爾根調配的其中一種。尤爾根了發明了好幾百種獨特的啤酒雞尾酒配方,而每一種配方都有一種最強烈的味道。其實尤爾根這樣做有一個目的——讓人們都認同啤酒就是「男人們的飲料」。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每個人都是喜歡啤酒的,而你只需要找到最適合你的口味,「他們對我說,『我不喜歡啤酒』,但是我對他們說,『不是這樣的,你只是不喜歡你現在喝的這種口味。』」他甚至想給全世界每個人都找出一種最適合他們的啤酒。他的這種持之以恆的態度確實令我們感到敬佩。
這其實是一個位於比利時勒芬市被當地人稱作老市場的廣場而已。廣場其實是一條長長的半邊商業步行街式的庭院。那為什麼要稱其為歐洲最長的酒吧街呢?其實是因為這條步行街上有超過40家酒吧。基於這裡的每家酒吧都設置了室外的露天區,因此置身其中你就能感受到一個完整的露天平臺區都長達半公裡。
當然可別被這個牛氣沖天的稱號給迷惑了,實際上這個廣場並不是世界上最長的酒吧街,甚至在歐洲也不算最長的。不過,老市場依然是個獨特的旅遊好去處,尤其是其中一家叫做Domus的酒吧,該酒吧甚至通過一條管道來獲取它旁邊一家啤酒廠的直接供應。那廣場的另一邊是什麼呢?好吧,是一所大學。在比利時很多地方,尤其是勒芬市,大學生們能夠以1歐元的超值價購買啤酒,這都是出於當地的啤酒廠商們對他們最忠實的顧客的感謝之情。
當半月啤酒廠要在布魯日的市郊新開一家裝瓶廠時,他們遇到了意外的麻煩。作為布魯日市中心的最後一家啤酒廠,半月啤酒廠的釀酒設施已經成為一種文化符號。布魯日市曾引以為豪的是當地所擁有的眾多大大小小的釀酒廠,但這些酒廠卻在最後一個接一個關門倒閉。唯有半月酒廠從16世紀至今依舊屹立不倒,每年來布魯日造訪他們唯一的酒廠以及啤酒博物館的遊客超過了10萬人。
因此要將這家釀酒廠搬到裝瓶廠附近肯定不是明智之舉,但如今最大的問題是,需要一支500卡車的車隊來轉運桶裝啤酒去裝瓶,而這支車隊佔了如今布魯日市商業交通運輸總量的百分之八十五。如果是這樣的話,街道都會被啤酒桶塞滿的。
知道地下輸送管道的出現才使得事情有了轉機。這種運輸方式在世界上也並非絕無僅有——比如德國就有穿過維爾廷足球場地下的啤酒運輸管道,以及美國五大湖區的克利夫蘭市也有小型的地下運輸系統。但五大湖區最多也只能在街區之間進行地下啤酒運輸,半月酒廠卻在建造長達3公裡的巨型城市地下管道。如果建造成功,那麼將能夠每分鐘泵送100升新鮮啤酒。
在Tildonk小鎮外的鄉野田間,安德烈·漢森斯)與德萊斯·漢森斯這對父子共同經營著一家世界上最獨特的啤酒廠之一:Hof ten Dormaal啤酒廠。這家最初目的只是作為農場啤酒廠經營的公司卻逐漸成長為國際級的釀酒企業。為了讓他們的農場更有生產力,漢森斯父子決定在釀造過程中開設一項小步驟來儘量減少額外費用。最後,他們決定自己種植啤酒花,不再從別處進口。
從那時起,他們的廣告詞也變得非常獨特:我們釀造的每一滴啤酒都來自我們自己的農場。很快,該酒廠甚至開始就在麥草堆旁進行成品裝瓶操作了。根據他們的釀造效率,該酒廠頂尖的裝瓶流水線能夠每小時裝2000瓶啤酒。
即使他們已經能夠將他們百分之九十的產品都運送給美國的啤酒消費者們時,漢森斯父子依舊不滿意——他們決定讓自己的啤酒在一些老舊的酒桶裡走上陳年佳釀之路,所以他們辛苦跋涉跨越了整個歐洲大陸來尋找那些常年浸泡並吸收了白蘭地酒、阿瑪尼亞克酒、波特酒、雪莉酒以及威士忌酒風味的木質酒桶。
在17世紀特勒普修道院安靜的大廳裡,一種黑色的啤酒正在悄然誕生。嚴規熙篤隱修會,通常指的是特拉比斯特派修道士,這是一個信仰全靠自己修行來走上真正的救贖之路的隱修修道會。雖然教會沒有明文規定修行要禁語,但該派修道士都是除了在絕對需要的情況外都儘量不說話,另外任何有關辱罵或者貶低他人的言論都是有罪的。總而言之,這是一群善良的人。
但這裡我們先撇開宗教背景不談,特拉比斯特的僧侶們釀造的是世界上最稀有的啤酒之一。事實上全世界只有10家修道院釀造啤酒,其中有6家就在比利時的韋斯特勒行十二世,而位於伊普爾市近郊的一家修道院啤酒被譽為世界上最好的啤酒。僧侶們將販售啤酒的所有收入都用於修道院以此來謹守他們安貧之誓。
現任的菜單中擁有最多可點啤酒數的金氏世界紀錄保持者是迪勒瑞姆咖啡館,它坐落於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在這家店的貨架上有著3162種啤酒供顧客品嘗。你需要每天喝8.5種啤酒並不停喝上一年才能把他們全部嘗完。
因行程關係我們最終沒能造訪這家店,不過我們還是去了在比利時人氣最低但依舊勇敢地經營著的酒吧小酌了幾口,它叫The Capital,位于勒芬市。這家店可是獲得過世界上第二大啤酒菜單的榮譽,雖然酒吧又小又普通,但它依然看起來和Brusselsestraat其他酒吧一模一樣——當然,你得從外面看。甚至從裡面第一眼看起來仍然和你心目中的酒吧模樣無甚差別。可是,隨後你會發現地板上的磨砂磚塊並不是磚塊而是窗戶。並且通過地上的「窗戶」你會看到如瓦爾哈拉殿堂的景象:在地下室是一行一行的裝滿啤酒如哨兵般站立的貨架,這看起來頗像是比利時版的秦始皇兵馬俑。
它的運作流程是這樣的:顧客拿菜單先點單。隨後服務員將單子遞給The Capital地下室的工作人員,他們叫做「尋酒師」,他們會為顧客找到相應的釀品,最後顧客如願喝到他們點的酒。這可能會比傳統酒吧耗時得多,但能喝到數以千計你聞所未聞的啤酒,等待的這幾分鐘簡直就是微不足道。
作為國家,比利時已經在啤酒裡沉醉了上千年了,但是我們說比利時人民喝了大量的啤酒就和我們說大海裡有很多水一樣概念模糊——我們需要具體的量化。把全世界所有國家來做比較,以每個國家的人口數來算比利時已經位列全球啤酒消費榜的第18位。平均來說,每個比利時人每年要喝74升啤酒。
這還只是當代比利時人較前人的數據。在上個世紀初,每個比利時人暴飲這種棕色泡沫液體到了每年200升的地步。這種啤酒銷量的減少一方面是因為軟飲料銷量增加,一方面是因為全世界都受軟飲料影響而減少了人均啤酒量。很多啤酒廠商甚至開始減少啤酒中苦料的使用以迎合消費者越來越趨向於甜味飲料的口味。
讀者們看到的這張照片不過是比利時人民每天瘋狂痛飲啤酒的冰山一角罷了。每一種啤酒都有一個專門設計的酒杯來盛裝。我們說的這個可不是旅遊攻略——這是在比利時喝啤酒的基本規矩。每當你選了一種啤酒,舊的杯子就會被撤走,這樣才有足夠的空間給新的高腳杯來放下它們的玻璃腳座。而酒杯的款式更是花樣百出各路酒杯可謂平分秋色,不論是典型的啤酒馬克杯、品脫杯、斯坦杯,還是那麼多種類的紅酒高腳杯,悉數粉墨登場。有時候甚至用碗來裝啤酒。
因為整個比利時都盛傳每種啤酒配一款酒杯,因此許多啤酒廠商開始在每釀造一款新品啤酒時首先會設計一款酒杯。不管你信不信,這個流傳甚久的傳統其實是有大量實踐總結支持的:酒杯的形狀的的確確會影響到杯中啤酒的味道以及氣味。
那麼一個杯子能裝什麼?太多了,這很明顯。但只要裡面裝著啤酒我們就歡呼雀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