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上海(國際)花展將於4月25日拉開序幕,
13個庭院「樣板間」,
7個優秀的外國設計師、13個國內知名園林單位與企業,
帶來突出家庭花園特色的景點展示;
打造風格迥異的中外家庭式花園,
每一寸精緻、每一株花朵,
都會讓您感到驚喜與美好!
甲府花園
景點以傳統日式庭園中常見的石景與水景為主要元素。水流從板巖假山湧出,自西向東呈盤龍狀鋪展,陽剛的石景穩重莊嚴,柔和的水景蜿蜒流淌,亦靜亦動、相融共生。隱匿於杜鵑花叢中的龜形巨石散落在庭園前沿,與坐鎮後方的板巖假山交相呼應,蘊含著「玄武朱雀」的庭院布局玄機。
在這般山水間,松的樹冠縹緲如雲,楓與櫻若隱若現,既豐富了庭園的季節色彩也增加了庭園的立體觀感,展現了源自中國傳統園林文化的日本造園技藝。
參展單位:上海市普陀區綠化和市容管理局
施工單位:上海普陀區園林建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
黑花園
景點的設計理念來源於韓國西海岸的泰安地區發生的「溢油事件」。原本蔚藍清澈的海岸因為嚴重汙染而變得汙黑渾濁。一瞬間,海裡的生命都消失了,漁民們與世代在附近海域生活的人們仿佛失去了一切。然而民眾並沒有放棄,187萬名軍警、志願者和國民自發地聚集在泰安郡,同心協力克服暗淡的瞬間。時隔7年,在大家的努力下,曾經被認為再也無法挽救的大海,完全恢復了原貌。而人們也由此更深刻地感受到團結一致的偉大力量。設計師以此為主題,打造了這座「黑花園」庭院,表達了人類團結一心,讓生活充滿美好的心願,也表現著韓國堅韌、團結的國民性格。
景點設計:姜熙赫、金民優、金甫勁、崔珍映,來自韓國千裡甫樹木園的園藝工作者。
參展單位:上海市虹口區綠化和市容管理局
施工單位:上海曲陽公園經營管理有限公司
史萊伯花園
在19世紀,正當英式園林與日耳曼民族文化交融而產生德式傳統皇家與公共園林之時,一個新奇的家庭園藝理念也在德國孕育而生——將城市閒置土地以家庭耕作為用途,重新分配給普通民戶的德式城市園藝文化。
這些被分配的小塊園地,德語稱之為「Parzelle」,即「小塊土地」之意。而它們構成的區域,則被稱為「史萊伯花園」,可理解為「城市居民的小花園」。通常,那些住在城市公寓裡的人們會租用這些園地種植蔬菜花卉,操持農務,體會耘田之樂。在戰爭及困難時期,這些小園更是城中居民重要的蔬果來源。一座史萊伯花園多由面積各佔三分之一的鮮蔬、花卉及草坪構成。一般情況下,園中還會有一座存放農具的小木屋,幾件簡單家具和農藝玩具。史萊伯花園就像荒漠中一小片充滿生機與樂趣的綠洲,寄居在都會裡的人們可以在那裡擁抱自然,春稼秋穡,與家人夥伴分享幸福時光。
設計師借眼前展出的「史萊伯花園」,致敬這一美好的傳統文化。
景點設計:Bojan Bekic Klug,德裔克羅埃西亞籍景觀與建築設計師。
參展單位:上海市黃浦區綠化管理所
施工單位:上海金銳建設發展有限公司
胡裡奧的小院
伊比利亞半島的人們常以自己的名字為他們的花園命名。這被視為一件值得驕傲的事,尤其是在自己精心打造的花園得到他人稱讚之時。
來自西班牙加利西亞的胡裡奧——一位酷愛農藝的先生,就格外以他的小園為傲。花園鑿井引水,通溝立渠,巧用滿地的碎石搭建圍牆,開墾土地;用石頭和木料搭了一座小糧倉,用和平有愛的方法避免小動物們盜取他的豐收果實。碩果纍纍的藤蔓,新鮮的蔬菜香草,鬱鬱蔥蔥花卉,漸漸充滿了生機,更讓胡裡奧樂在其中。
景點設計:Beat Lissardy,來自西班牙巴斯克地區的景觀設計與生態環境工程師。
參展單位:上海市園林工程有限公司
現代英式花園
這是一座以傳統英式花園為基礎的現代花園。園內選用了羽扇豆及多種花期交替的觀賞植物,它們經過精心修剪,外觀優雅,與羽扇豆完美地交織在一起。穿插在豔麗的花叢中、具有強烈立體感的水槽,是英式花園的特色水景裝飾之一;涼亭作為英式園林中的另一標誌性工藝裝飾,是園內格外醒目的亮點,質感清新,線條筆直有序,外觀簡潔。
景點設計:Alistair Baldwin,來自英國,切爾西花展鍍金銀獎設計師。
參展單位:上海恆藝園林綠化有限公司
哥本哈根庭院
丹麥首都哥本哈根的公寓住房在城內密布,不過大多數的公寓樓都圍繞著安境的城市庭院而建,以便於居民足不出城卻同樣可以享受自然。
在這些城市庭院裡,熱衷於園藝的市民有足夠的機會和空間展示自我,社區因此還會組織園藝比賽或愛心菜園等活動;而那些只想呼吸新鮮空氣或舒緩心情的市民,也同樣可以在生機盎然的氛圍中放鬆漫步,或在某個愜意夏日,躺在鬆軟清新的草坪上與書為伴。
設計師展示的這座花園還原了哥本哈根市井園藝生活的一角:有令人心情舒暢的花卉,給人們帶來收穫喜悅的蔬菜,以及供鳥兒嬉鬧的水池,統統展現在城市居民的窗前,盎然綠意近在咫尺。這樣的城市庭院恰恰也為老哥本哈根帶來了鮮活的生機。
景點設計:Marie Amalie Hogh,來自丹麥的景觀與平面設計師。
參展單位:上海市閔行區浦錦街道辦事處
南法花園
景點採用了簡單的設計元素:線條。線條感強烈的石階,劃分出花園的高低兩個層次。
高層區域除了直線排列的壁掛種植槽、蔬菜方箱和小果樹外,還有寬敞愜意的家庭活動區域,它位於一座以傳統中式草帽為設計靈感的涼亭下方。爬滿藤蔓花卉的涼亭頂部,是幾根呈放射性排列的朱紅色木條,顯得格外醒目,而涼亭的主立柱也是一個柱體種植槽。
花園的低層區域是被一條彎曲的溪流一分為二的家庭菜園。常見的蔬菜呈直線形整齊劃一地種植在各自區域內,相鄰區域內的蔬菜呈斜線交叉形。各區域間的邊界則是由混種花卉組成的不規則曲線。一條與溪流交叉的石板小路貫穿整座花園,一直延伸到筆直的葡萄藤架旁邊。從遠處看,整個家庭菜園就像一塊紋理細密,色彩繽紛的地毯。
景點設計:Philippe Bodson,法國波城園林綠化署署長。
參展單位:閔行區綠化和市容管理局
月池花園
始建於1564年的「杜樂麗花園」位於巴黎的中心地帶,是法式園林的重要代表。在這座著名的花園裡,有3座圓形的水池:大圓池、南邊小圓池、北邊小圓池。無論巴黎人還是遊客,都喜歡圍坐在圓池邊享受好天氣,放鬆心情。大圓池更是孩子們盡情試航帆船模型的好地方。設計師藉此為靈感設計了這座法式花園,將圓月形狀的水池,引入普通家庭。
正圓形的水景觀,在家庭園藝中也許是一個新的嘗試。分布於圓池周圍的花卉、樹木、菜園和香草園,可以讓圓池和諧地嵌入整座花園中。園內還有一座精美的鴿樓和一座醒目的雞舍,它們既為園區帶來新鮮的活力元素,又在空間布局上徹底打消了圓池的突兀感。
景點設計:Philippe Bodson,法國波城園林綠化署署長。
參展單位:上海市徐匯區公園管理所
山區花園
花園以描繪一幅瑞士瓦萊州 ( Valais ) 山區風貌的風景畫為設計理念。整個花園分為兩層,第一層從路邊的木圍欄起,散布著幾塊菜園。第二層則從石牆開始,延申過由馬延木屋,一直到園區盡頭。
花園中的馬延木屋 ( Mayen )象徵著瑞士高山牧場隨處可見的木屋;木槽水渠 ( Bisse )象徵著瑞士山區特有的引水裝置,可以從山澗引水來灌溉田園;富有質感的石牆,以及一座蔬菜小棚,可以為山間菜園的蔬菜禦寒。當然,不能缺少瑞士山區人民的一位老朋友-瑞士奶牛。
景點設計:Olivier Laboureur,日內瓦市城市園林綠化署工程師。
參展單位:上海園林綠化建設有限公司
幸福人家春常在
三月的江南,粉牆黛瓦,花開正豔。清晨,推開窗戶,茶香混合著花香迎面撲來,沁人心脾,幸福的陽光灑向小院的每一寸角落。軲轆軲轆的提水聲,伴著忙碌的腳步聲,帶著對未來的期許與憧憬,播種春天的故事,編織美麗的夢想。
參展單位:無錫市錫惠公園管理處
無錫市惠山古鎮景區管理處
無錫市惠山古鎮景區
泰國園
中泰手足情,綿延千秋好。採花相饋贈,家國更富強。
泰式涼亭作為泰國的國家標誌之一,飽含泰式建築特色。泰式涼亭多出現在泰國寺廟、古典泰式民居或路邊。泰式涼亭多作會面場所、以及為往來行人提供遮風避雨休息之用。因此,泰式涼亭也是泰國人民友善、親切、熱情好客的象徵。
2017年,這座泰式涼亭作為整個泰國園的一部分被建造於此,成為展示泰國經濟富強的載體。在上海植物園的幫助下,泰國園得以保存和修繕,這也反映了中泰兩國間團結友好的情誼。
如今2020年正值中泰正式建交45周年之際,在此刻,就讓這座泰式花園成為泰國人民傳遞給中國人民尊重、關心、友善的象徵吧!
參展單位:泰王國駐上海總領事館
泰王國駐上海總領事館農業處
上海植物園
錢塘小院
景點以梅家塢民居為設計背景,通過小庭院重現杭州老底子的生活風貌。
庭院由景觀牆體、種植區、堆場區和生活區組成。通過園藝場景的創意植入,各類材料的循環再用,植物材料的精細配置,打造出極具參考價值的家庭院落。
參展單位:杭州市園林文物局
西湖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
東瀛茶庭
春日,櫻花盛開,微風拂過宛若雪花紛飛,池中、路面、石燈籠上渲滿粉瓣。石牆旁雞爪槭下花菖蒲、杜鵑花靜靜待放,玉簪、繡球、山蕨點綴其間。庭院中心由老木柱構築的木軒似廊似榭,可步可駐。苔地油綠三五置石,碎石園路逸旋彎延,溫暖的陽光透過水杉灑落在斑駁的舊石牆上,仿佛是沁影而至,喚起了時光記憶。
參展單位:上海植物園
「精緻園藝、美麗家園」,上海(國際)花展希望通過各類主題庭院景點展示國內外先進園藝技術和造園理念,引領上海家庭園藝趨勢和園藝技術水平。
幸福家園就在這裡美好生活就在身邊
4.25至5.24,我們在這裡等您哦!
圖:藍風、謝臻陽、黃梅林、任懿璐、參展單位
審核:豆格格、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