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將發展「智慧監獄」

2020-12-16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社香港2月14日電(記者朱宇軒)香港特區政府懲教署14日宣布,將在懲教設施中加強科技應用,改進監獄管理效率及保安水平,積極發展「智慧監獄」系統。

  懲教署署長胡英明當日在周年記者會上介紹,懲教署計劃發展的「智慧監獄」由四部分組成,包括「發展智慧管理」「推行工序創新」「培育知識型懲教人員及優化更生人士融入社會的能力」「應用智慧型院所設計」。他表示,懲教署期望通過發展「智慧監獄」,提升緝管效率及院所保安水平,從而保障懲教人員安全執法,並確保在囚人士的安全。

  據介紹,懲教署目前正在個別院所的指定範圍試點,如在壁屋監獄四個囚倉內安裝「影像分析及監察系統」,監視在囚人士異常和違反紀律行為;為羅湖懲教所醫院在囚人士佩戴「智慧手帶」,記錄在囚人士的心跳率和移動位置;將在某間收押所使用緝毒機械臂撿取在囚人士糞便中的毒品,改善工作人員的工作環境等。

  據了解,香港懲教院所2018年每日平均在囚人口8303人,較2017年下降3%;新收納的服刑或還押人士共17340人次,較2017年下降6%。

相關焦點

  • 武陵監獄:通過司法部「智慧監獄」驗收
    10月29日,司法部「智慧監獄」審核驗收組一行,對武陵監獄開展「智慧監獄」審核驗收工作。審核驗收小組在監獄指揮中心聽取了武陵監獄關於「智慧監獄」創建工作的情況匯報,觀看了武陵監獄「智慧監獄」創建工作專題匯報片和基於監獄工作「雲平臺」運用展開的執法業務、技防平臺、辦公自動化、警務人事、網絡學院等多系統運用操作演示。
  • 建設智慧監獄的千裡馬——李家駒
    建設智慧監獄的千裡馬——李家駒 2020-11-26 17: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青海省柴達木監獄打造智慧監獄 全面實現數位化管理
    位於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爾木市的青海省柴達木監獄自2017年開展數位化建設以來,經過前後兩期建設,如今已全部實現數位化管理。先後被評為「智慧監獄示範單位」、去年被司法部評為「全國智慧監獄數字法制先進集體」。    據了解,青海省柴達木監獄內所有水電暖信息、警情等都能通過監獄指揮中心監控,所有警務經指揮中心統一發布指令。
  • 四川將研發「罪犯綜合評估系統」 打造監獄「智慧大腦」
    中新網成都12月10日電 (記者 嶽依桐 安源)記者10日從四川省監獄管理局與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罪犯綜合評估系統」合作研發籤字儀式獲悉,雙方將共同研發「罪犯綜合評估系統」,通過打造監獄的「智慧大腦」,形成具有科學化、專業化、本土化和智慧化特色的罪犯綜合評估體系及應用。
  • 香港路牌上的「監獄字體」
    不知何時開始,我就已經將這些泛著彩色光線的招牌和地道的香港面貌劃上了等號。相比起透過寫著「XX金鋪」、「X記飯店」的霓虹招牌去窺探香港地商業文化的變遷,隱藏在文字背後的字體反倒讓我更為著迷。香港街頭招牌的文字大多採用的是「北魏楷書」,據說這一傳統源起於二戰時期,如今也難以考究這說法的準確性。
  • 新鮮 | 一圖看懂內地監獄與香港監獄的區別
    8月12日,老務曾推送一篇文章:《同樣是中國監獄,他們卻不封閉、不隔離,還在忙著接訂單......》,說的是香港懲教署在疫情防控期間的工作態勢,文章推送後有不少網友後臺私信讓老務抽空搞個內地與香港監獄的對比,老務思來想去找不到好的辦法。正巧,幾天前公安自媒體「police」用圖說的方式推送了一條內地與香港警察的對比文章,圖文並茂非常直觀。
  • 香港的第一所監獄(下)
    監禁條件之差的程度可從一名時任殖民地醫生狄斯坦巡視一名死於監獄的囚犯後,對監獄環境的描述中可見一斑:「那裡是一個汙穢和令人嘔心之所,一個體弱的人整天被囚在這種地方,身體機能將受到嚴重的損害,然後亦難以復原。」狄斯坦醫生稱中央監獄是一所「臭氣燻天的監獄。」[i]英國佔領初期,香港開埠後人口的快速增長導致犯罪急劇上升,同時華人反英活動接連不斷,因此中央監獄囚禁的囚犯人數持續增加。
  • 香港監獄狠人傳
    想要了解香港監獄狠人的日常生活,《監獄風雲》必看。這部片堪稱華語監獄電影的巔峰之作,直接催生了《黑獄斷腸歌》、《火燒島》、《女子監獄》等一系列的監獄題材片。他扮演的報館記者程安,在1960年代,因為報導香港警察內部腐敗問題,被送進監獄。表面上看,他是被誣陷進監獄的。但依我看,壓根就是偉仔想要進監獄逛一圈,感受感受香港監獄的風採。
  • 智慧監獄離不開這些解決方案
    近期,全國「智慧監獄」建設全面推進會在江蘇宜興召開,科達參與建設的7所智慧監獄均通過了全國首批33個「智慧監獄示範單位」驗收,並獲得司法部頒發的相關證書。這7所監獄分別是:丁山監獄、蘇州監獄、無錫監獄、南京女子監獄、龍潭監獄、溧陽監獄以及山東省女子監獄。
  • 香港監獄片漫談
    ) 一,《監獄風雲》(1987)《監獄風雲》由林嶺東執導,也是林的「風雲三部曲之一」(龍虎風雲、監獄風雲、學校風雲 ),是香港監獄片的開端也是巔峰。《監獄風雲》系列共拍攝兩部,分別由周潤發、梁家輝和周潤發、陳松恿主演。《監獄風雲》不但為香港今後的監獄電影提供一個素材與模板,還成就了香港 「臭名昭著」的「四大惡人」(何家駒,成奎安,黃光亮,李兆基),如今「四大惡人」只剩黃一人,無奈讓人感嘆時光飛逝,人生苦短。
  • 香港路牌上的「監獄字體」
    不知何時開始,我就已經將這些泛著彩色光線的招牌和地道的香港面貌劃上了等號。除了招牌字體、曾氏書法外,在香港一些老路牌上存在著另外一種筆鋒尖銳、造型獨特的字體——監獄字體,都是出自舊時監獄裡犯人的手筆。70年代起,香港政府將街道上的路牌以及交通標誌等統一交由懲教所負責,除開路標,監獄裡的犯人有時還得製作垃圾桶、金屬圍欄、水泥路障這些城市基礎設施。
  • 華山監獄:高擎警旗 牢記訓詞 全面推動監獄事業高質量發展
    9月9日,華山監獄召開黨委中心組第十七次會議,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人民警察隊伍授旗儀式上的訓詞精神、《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相關章節以及部分違紀違法案例剖析。黨委書記、監獄長楊新民主持學習並講話。會議強調,要不斷從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中汲取推進工作的智慧、力量和方法,把準政治方向,站穩政治立場,提高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鑑別力,自覺從講政治的高度看待監獄正在進行的無違禁品監獄創建工作,切實增強風險意識、憂患意識,堅決摒棄見怪不怪、習以為常、立場不清的觀念,狠抓源頭治理、強化獄內清查、嚴格出監物品管理,真正使違禁品、違規品、危險品"零發生、零存在"的要求落到實處
  • 【監獄長訪談】熊林:振奮精神抓貫徹 精準發力謀發展 為監獄工作...
    依託媒體及時學,組織民警通過社會主流媒體收看大會實況直播和新聞報導、了解大會盛況、掌握基本精神;及時傳達普遍學,通過黨委會、中層幹部會、民警大會等,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充分認識「十三五」期間我國取得的10方面決定性成就,準確把握我國發展環境面臨的深刻複雜變化以及目標舉措;專題討論深入學,組織監獄民警圍繞「五中全會怎麼看、監獄工作怎麼幹」進行討論交流,統一思想,凝聚共識,形成合力
  • 我獄順利通過司法部「智慧監獄」審核驗收
    12月9日,司法部監獄管理局規劃處二級調研員王雪巖一行五人,到我獄審核驗收「智慧監獄」示範單位建設工作。省監獄局黨委副書記、政委邢玉建,我獄黨委成員,相關職能科室負責同志陪同。審核驗收組聽取了監獄黨委書記、監獄長孫海洋「智慧監獄」建設情況匯報,觀看了我獄紀實宣傳片《新跨越》和智慧監獄專題片《智享平安,慧聚發展》,現場觀摩了智能運用操作演示,隨後對照基礎建設、智能應用、統一管理平臺和業務系統、數據分析研判等
  • 智慧監獄建設緒論
    隨著信息技術快速發展,大量的業務數據不斷地遷移到網絡環境中,眾多單位日益依賴於信息技術來支撐業務的運行,監獄系統也不例外。司法部《「數字法治、智慧司法」信息化體系建設指導意見》中建設目標提出:著力搭建全國司法「一朵雲」「兩平臺」「三入口」的新一代體系架構,持續建設六大類業務系統,構建三大支撐體系」。形成大平臺共享、大系統共治、大數據慧治的信息化格局。
  • 香港懲教署交流團來山東監獄訪問交流
    11月22日,香港懲教署懲教事務職員協會主席黃志和帶領香港懲教署交流團到山東省女子監獄訪問交流。山東省監獄管理局對香港懲教署交流團來訪表示歡迎,希望交流團此行圓滿完成既定參訪任務,實現兩地監獄管理更廣泛的交流,進一步推動兩地罪犯矯正工作創新發展,開啟兩地罪犯矯正工作交流與協作的新篇章。
  • 《友誼之光》為什麼能成為香港監獄的獄歌?《監獄風雲》有怎樣的...
    前幾日,香港警察對困在香港理工大學的暴徒,播放各種歌曲,包括陳奕迅的《十面埋伏》,李克勤的《告別校園時》,1987年的香港電影《監獄風雲》主題曲《友誼之光》,等等。 這波神操作,馬上被網友一致點讚,延續了半年的香港事件,已經看到了勝利的曙光。
  • 八一八那些年香港監獄關過的大佬...
    發生這次罷食故事的赤柱監獄(原香港監獄)是香港最大的的高度設防監獄,主要囚禁男性被判終身監禁及較長刑期者,自1937比如上世紀香港臭名昭著的「三大賊王」——張子強、葉繼歡與季炳雄,其中後兩人目前就在香港赤柱監獄服刑。
  • 香港監獄狠人傳:真正的監獄狠人,在於能多大程度利用手上的資源
    想要了解香港監獄狠人的日常生活,《監獄風雲》必看。   這部片堪稱華語監獄電影的巔峰之作,直接催生了《黑獄斷腸歌》、《火燒島》、《女子監獄》等一系列的監獄題材片。
  • 畢馬威:科技基建、人才及研發支出乃香港發展智慧城市關鍵
    中新社香港5月8日電 (記者 劉辰瑤)全球四大會計事務所之一的畢馬威8日發布《智慧城市:未來香港2030》報告顯示,近半數受訪高級管理層表示,香港科技基建的進一步發展是香港在2030年前實現智慧城市的關鍵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