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真的,人的一生需要走動。擰起背包,挎上行囊,把自己置身天地之間,你就會感到更充實,更開闊,會覺得這人生更有意義。
是的,杜甫登泰山,發出「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吶喊,李白「五嶽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遊」。是漫遊,成就了唐代這兩個登峰造極的大詩人。
白居易利用貶謫江州、任職蘇杭之機,遊遍江南山水,他的一闕《憶江南》,「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似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被人傳頌到如今。
在唐代晚期,還有一位詩人,他輾轉來到南方,在長江、錢塘江、鄱陽湖、太湖之間遊歷,他被美麗的江南風光所吸引,不忍離去。
這個人就是晚唐大詩人韋莊。後來他為了追求功名,回到成都。但是仍然念念不忘那段在江南的美好日子,於是他寫下了《菩薩蠻》五首,記錄了那個杏花春雨中的江南,那個一旦告別再也回不去的江南。
《菩薩蠻.其三》
人人盡說江南好,遊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
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
確實的,對於江南,他只能存在於自己的記憶裡了。最後他當上了前蜀國的宰相,那麼大的官,也只能進到詩詞裡面去解渴。
這裡選錄的就是他《菩薩蠻》組詞中的第三首。全詞八句,中間四句寫江南的迤邐風光,前後各兩句抒發離情別緒,詞的風格上有一種「韋溫」派那種香豔的味道。
開頭就發議論,沒有哪個人不說江南好的,這是高度的概括。但是一個「合」字,筆鋒一轉,遊人應該在江南終老,言外之意,事實上有很多人都是要葉落歸根、告老還鄉的。就正如我韋莊。
為什麼要在江南終老呢?春雨滋潤下的江南一片碧綠,躺在畫船上可以聽到大地甦醒的聲音。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遊,這是故鄉江北無法享受得到的。
下片「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兩句既是比喻,又是引經據典。在櫃檯裡賣酒的女子,就像月裡嫦娥一樣漂亮,她打酒時露出的手臂,猶如霜雪一樣潔白粉嫩。
這裡可是真正的江南煙柳繁華之地,漢朝時司馬相如、卓文君臨邛、成都當壚賣酒的故事,又怎能抵得上?這裡有風景,有美女,誰還不願意在此終老呢?
「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末尾兩句來一個一百八十度的倒轉,在奉勸了千百遍以後,你不聽,你還鄉了,你就要後悔,就要徹夜難眠,肝腸寸斷。
這首詞是詞人韋莊在西南成都時,思念江南的真實感受。韋莊生活於晚唐和五代時期,戰爭頻仍,飽受中原離亂漂泊之苦。雖然後來考中進士當了官,但江南的富庶繁華、安靜祥和,足以讓他難以忘懷。
韋莊也好,白居易也好,江南那麼地值得留戀,那麼地耐人尋味。就讓我們進入他們的詩詞,進入真正的江南,做一次真實的人生體驗吧。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