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海:瞿秋白胞弟死於莫斯科中山大學權力鬥爭?
與其說瞿秋白擋住了王明的路,毋寧說瞿秋白擋住了米夫的路。 瞿秋白的理論權威地位,成為中山大學校長米夫上升道路上的絆腳石。米夫聯合王明,打擊和迫害瞿秋白。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瞿景白進入中山大學 1928年3月底,共產國際給中共中央發來電報,決定中共六大在莫斯科召開,並要求瞿秋白、周恩來先期赴莫斯科,進行籌備工作。4月底,瞿秋白出發赴蘇。此行先從上海輾轉至滿洲裡,然後從滿洲裡秘密出境,進入蘇聯,於5月中旬抵達莫斯科。 瞿秋白的胞弟瞿景白,也於此時來到莫斯科,進入中山大學學習。
-
「漢口中共中央宣傳部舊址暨瞿秋白舊居」陳列館開館
江岸區委、區政府全面負責「漢口中共中央宣傳部舊址暨瞿秋白舊居」陳列館的整修保護和陳列布展等工作,由長江日報全媒體運營中心設計布展。該區相關負責人介紹,全館以瞿秋白在武漢的革命活動與中宣部1927年在武漢的革命工作為中心,展現中國共產黨在大革命時期和土地革命戰爭初期的鬥爭歷史。
-
常州,瞿秋白紀念館
在常州市延陵路上有處鬧中取靜的庭院,那就是瞿秋白紀念館。紀念館緊鄰常州市區的主幹道延陵路。也許是日久天長、路基不斷被加高的原因,紀念館的大門低於街道路面約1.5米,前來參觀的人們需要沿著臺階下行才能到達紀念館的大門前。白牆、灰瓦、黑漆大門,高高挑起的馬頭牆,門楣上方高懸一塊由矛盾先生題寫的匾:「秋白瞿同志故居」。
-
瞿秋白一門三英烈兄弟皆英豪,後人盛讚白如秋霜堅如磐石永世景仰
這兄弟三人便是革命家、理論家、文學家、黨的早期主要領導之一瞿秋白烈士,和他的二個革命烈士的弟弟瞿景白、瞿堅白三兄弟。在江蘇常州城西一個名叫青年果巷八桂堂的地方,有一座瞿氏宗祠,瞿秋白、瞿景白、瞿堅白三兄弟便是出生在這裡,一個家道中落的紳士門第。
-
尋覓瞿秋白
八月,我來到江南名城常州,那裡是電影《秋之白華》主人公瞿秋白的故鄉。作為「90後」,我與他結緣是因梁衡的雋永之作《覓渡,覓渡,渡何處》,梁衡筆下的秋白先生深深感動了我。我感嘆人世間竟有這等人傑,總想再多了解他一些。我讀了有關他的傳記及他的散文,深深被他的精神和才華所傾倒,他在我心中的形象逐漸清晰起來。
-
瞿秋白紀念館全新亮相
常州三傑紀念館(名人故居管理中心)負責人黃明彥介紹,新亮相的《瞿秋白生平事跡展》以瞿秋白的革命事業為主線,以其生活底色與博學多才為副線,力求全面展現瞿秋白為中國人民解放事業英勇奮鬥的一生,與其獨特的人格魅力。
-
瞿秋白的武漢舊居
瞿秋白36載的生涯中,曾三次到過武漢,在武漢讀書和從事革命活動。 漢口輔義裡12號,一幢兩層樓的民居,就是大革命時期中共中央宣傳部舊址。1927年2月中旬,時任中共中央局成員的瞿秋白來到武漢。之後不久,他的夫人楊之華也來了,夫婦倆住在中共中央宣傳部。當時彭述之是宣傳部主任,瞿秋白是委員之一,在彭述之未到武漢之前,中宣部的工作由瞿秋白負責。
-
「瞿門三烈士」專題展在瞿秋白紀念館開展
10月13日,「瞿門三烈士」專題展在瞿秋白紀念館開展,追憶瞿秋白、瞿景白、瞿堅白的光榮事跡。瞿秋白外甥孫王海,《人民日報》原副總編輯梁衡,常州市社科聯黨組書記、主席朱明輝,團省委社會聯絡部副部長湯文鑫,常州市文廣旅局副局長嚴旭華,《中國剪報》社原社長、覓渡書院院長王榮泰等參加活動。
-
6月18日 瞿秋白英勇就義!
1935年6月18日 瞿秋白就義 1940年6月18日 棗宜會戰結束 中共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址 1928年6月18日,在共產國際幫助下,中國共產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在莫斯科召開。
-
瞿秋白首譯《國際歌》,臨刑要求不能屈膝跪著死
獄中的惡劣環境讓瞿秋白出獄後一病數月,有時吐血,但在給表姐夫的覆信中卻說,「幹了這平生痛快事,區區吐血,算什麼一回事!」 最終,北洋政府代表拒絕在巴黎和會的和約上簽字。 首譯國際歌 1920年初,瞿秋白參加了李大釗組織的馬克思學說研究會。
-
中國近現代翻譯史上的一面旗幟 「紅色翻譯家」瞿秋白
圖為瞿秋白被害前留影。瞿秋白不僅是革命家,還是著名的翻譯家。他是我國最早從俄文原文直接翻譯蘇俄文藝作品的翻譯家之一,他第一個把《國際歌》譯成中文,發表於1923年6月15日的《新青年》第一期。歌詞與當今流行版本不太相同,但其基本精神是一致的:「起來,受人汙辱咒罵的!起來,天下饑寒的奴隸!滿腔熱血沸騰,拼死一戰決矣。舊社會破壞得徹底,新社會創造得光華。
-
瞿秋白翻譯《海燕》:它確信,陰雲是遮不住太陽的
布羅茨基的《高爾基像》瞿秋白瞿秋白最初對高爾基《海燕》一文的翻譯手稿《暴風鳥的歌》海燕浪花共舞曲(局部) 張芷岷作1901年,高爾基創作了一部帶有象徵意義的短篇小說《春天的旋律》,並將其中末尾一章單獨發表出來,這便是傳誦至今的散文詩《海燕》。
-
瞿秋白——中國的豆腐也是很好吃的東西,世界第一!
若要論中國近代史上,最最令人欽佩的文人才子是誰,我的回答是——瞿秋白。而且是沒有之一!也許有人看到此處,馬上就會站出來駁斥:瞿秋白同志是我黨早期領袖,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怎能稱他是文人才子?瞿秋白被俘後,宋希濂待之甚厚,曾經的故舊、從前的學生,前後接踵而至的勸降者絡繹不絕……瞿秋白皆欣然會見,聊情誼可以,談往事也行,但一說到勸降,立馬翻臉,閉口不言。
-
職業革命家瞿秋白是個才子,書畫、石刻、京劇、填詞皆精通
瞿秋白的六伯父瞿世璜能篆能刻,技藝精湛,並且收藏有鵝黃、雞血、壽山、桃源等諸多名貴的石頭。後來瞿秋白讀中學時,國文教師史蟄夫在石刻藝術上也有極高的造詣,並抽出時間對瞿秋白進行精心傳授。瞿秋白後來石章刻得非常好,自刻有雙、霜、爽、秋白、鐵梅、滌梅、梅影山人等多枚圖章。瞿秋白生前秘書羊牧之回憶,有一次在瞿氏宗祠,瞿秋白替羊牧之刻了一篆文名章,但把羊字的角刻得特別大,羊牧之說角太大了,要瞿秋白重刻。
-
留學史話:莫斯科中山大學往事
80多年前,這裡曾經匯集過一批志向高遠的中國留學生,它便是莫斯科中山大學。莫斯科中山大學雖然只有五年歷史,但中國的國共兩黨不少名人皆在此留學,比如國民黨方面的有蔣介石之子蔣經國,馮玉祥之子馮洪國、女兒馮弗能和馮弗伐,邵力子之子邵志剛,葉楚倫之子葉楠,于右任之女於秀芝等,共產黨方面的有鄧小平、烏蘭夫、葉劍英、董必武、林伯渠、徐特立、何叔衡、楊之華、楊子烈、施靜宜,王明、博古,等等。
-
莫斯科中山大學三位校長都是誰?
為了紀念這位對革命先父,該校取名為「中國勞動者孫中山大學」,簡稱為「莫斯科中山大學」。 1930年夏天宣布解散,前後歷時短短5年。莫斯科中山大學優秀學生-鄧小平同志莫斯科中山大學優秀學生-楊尚昆同志莫斯科中山大學有過三位校長,下面我們就聊聊他們。
-
瞿秋白的一塊懷表,為何由彭老總,傳遞給了他的妻子
1935年,留在蘇區的瞿秋白由於被叛徒出賣而被捕,不幸犧牲。(瞿秋白和妻子女兒)在此之前,瞿秋白將這塊懷表交給了戰友沈澤民。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沈澤民的大名,但是每三年都要評一次的茅盾文學獎大家肯定都知道,沈澤民正是茅盾先生的弟弟。學過語文的人應該都記得,茅盾的原名是沈德鴻。
-
顧順章叛變後,「小人物」如何掩護瞿秋白
瞿秋白知道,這是中央出大事了,讓他們立即轉移。於是難得準備的佳餚也顧不上吃,便匆匆送走了茅盾夫妻,與楊之華一起提了個小皮箱,搬到了楊之華的親戚家住了一晚。第二天一早再次轉移,住到了愚園路樹德裡茅盾的家中。事後才曉得:顧順章在武漢逗留被捕,隨即叛變,整個地下黨中央遭到了大破壞,瞿秋白還是周恩來在安排中央機關大轉移時,特意讓陳賡派人專程去通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