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時一廁所門前掛了副對聯,上聯「來了不蹲就站」,下聯很經典

2020-12-14 不一樣的歷史課

清末時一廁所門前掛了副對聯,上聯「來了不蹲就站」,下聯很經典

清朝末年是一個新舊思想事物交替十分頻繁的一個年代,在那時候人們接觸了許許多多形形色色的新事物,慢慢的也淘汰了原本的那些庸俗腐朽的舊事物,並且隨著時間的流逝,好的事物慢慢的沉積,歷久彌新。不好的東西也一點點的被歷史的巨輪所淘汰掉,總而言之,無論在史書記載還是電影電視劇中,我們都會看到新舊事物並存的現象,並且還有很多。

今天小編就要說一起特別有意思的事情,那就是在清朝末年,有一個小縣為了跟隨時代的潮流,弄一些新事物,便在縣內修建了幾個公共廁所,一時間引來了無數人的好奇。不過這還不是最好玩的,他們還在公廁門口掛了一副對聯,新舊事物的合體讓人們不得不多加關注這個公廁。隨著時間的推移,關注這件事的人便多了起來,縣長也因此做了一些事情。

那就是找人給這個公廁寫一副好的對聯,並掛在廁所門前,因為自己怎麼說也是一個縣長,有身份有臉面,不能隨便的去給一個公廁寫對聯,太拉低自己的身份。於是他就讓自己手下的秘書來完成這項工作。縣長覺得他的秘書怎麼說也是學過一點東西的,寫一副對聯對他來說應該也不是什麼難事。可是不料事情卻發生了一個小小的轉折,他的秘書從來沒有寫過對聯,萬一讓他來寫很有可能會把這件事情搞砸,這也讓縣長十分頭疼。

但秘書的工作就是為自己的上級排憂解難,看到縣長整天被這件小事所困擾,他也十分的不好意思。於是秘書便在私下裡找了自己的好朋友,想讓他幫助自己來寫一副對聯。而他的這位朋友正好是接觸文學的一個中學校長,在清華大學堂畢業的,寫對聯對他來說真的是小菜一碟。不過當他聽到是要為公廁寫對聯,多少有點難為情。

在秘書苦口婆心、軟磨硬泡和再三勸阻下,校長慢慢可以接受此時了,校長也不是被秘書勸動的,而是自己想通了,都是寫對聯,寫什麼不是寫,何況當年一代才子唐伯虎還為了10兩銀子為廁所寫下了一副千古絕對,上聯:且看來客多情,甘解衣帶終不悔;下聯:莫道此物無用,化作春泥更護花。自己名氣沒有唐伯虎大,又何必沽名釣譽呢,於是便答應了這件事。並承諾在三天內完成這副對聯。

秘書回到官府把這件事報告給了縣長,可把他給樂壞了,因為終於有人可以幫助自己解決這個難題了。在接下來的三天內,這個校長除了日常的教學工作以外,其他的時間都在思考著如何去寫一副好的對聯。一開始他寫出了幾副,但在經過自己的仔細推敲過後,覺得特別多的不妥,就放棄了原來的那種思路,畢竟這是要貼在公廁門口能被全縣人民看到的東西。

重新理清思路的他茅塞頓開,仿佛像是神靈附體一般,很快就寫完了5副對聯,並覺得這次的對聯還有點完美。就急急忙忙的把對聯送去了秘書的手中,希望他可以儘快的送給縣長審閱,這樣也能替自己解決一個麻煩。第一,「從來日夜不閉戶,過往未見人拾遺」。第二,「進門須鞠躬,過路先捂鼻」。第三,「既來想得大解脫(大便),進站定有小便宜(小便)」。第四,「進來時個個緊張,出去後人人從容」。第五,「來人不蹲就站,去者非男即女」。

縣長看到這幾副對聯後甚是喜悅,連忙誇讚到這個校長是個奇人。其中縣長和秘書一致認為最好的對聯是「來了不蹲就站,去者非男即女」,這副對聯不光形象的說明了公廁的用途和使用的對象,還包含了一層隱喻,可以說上下聯都很經典。因為在清朝末年,皇帝已經倒臺被推翻了,那麼皇帝沒了太監也就沒了,所以這個去者非男即女也在一定程度上暗示了清政府的倒臺,新社會的建立。這也恰巧和公廁這個新事物所呼應,實在是完美。

不知您認為校長的這5副對聯那副更經典呢?與唐伯虎那個廁所對聯相比怎樣?。

相關焦點

  • 廁所門口掛一對聯,上聯「來人不蹲就站」,下聯精彩,橫批更絕
    廁所門口掛一對聯,上聯「來人不蹲就站」,下聯精彩,橫批更絕!我國有幾千年的文化歷史,文學家更是數不勝數,對聯更是我們的文化傳統,已經流傳了幾千年了。最早的時候是出現在三國的那個時期,那時候對聯上都是寫一些比較,吉祥有寓意的話貼門,的兩側。代表著大家對生活的美好嚮往。但是,在古代廁所上掛的對聯兒,你有聽說過嗎?在清朝政府下臺以後,在北邊的一個小縣城裡,那時候,都要搞什麼新時代,新風氣?以前的縣官也變成了縣長,清政府剛倒臺,縣裡面也都沒什麼錢,想搞文化也搞不起來,縣長就思來想去,覺得搞點小文化還是可以的。
  • 廁所門前有一副對聯,上聯「來人不蹲就站」,下聯該怎麼對?
    春聯其實也是對聯的一種,我們所說的對聯,又叫做楹聯或者對子,講究對仗工整,平仄協調,是中華民族傳統的文化瑰寶之一。一、 對聯的歷史最早的對聯故事可以追溯到《山海經》裡面,在《山海經》裡面,對聯和王安石的詩中一樣,都稱為桃符,但是此桃符非彼桃符,他們是王安石所說的桃符前身。
  • 廁所門口掛了一副對聯,上聯「來人不蹲就站」,下聯一出堪稱經典
    眾所周知,中華文化博大精深,隨便點出一些來,都夠國內外學子窮盡一生心血去進行研究。而且在中華文化中,還有很多文化會以頗為有趣的形式存在於世。諸如對聯,也可以說對子,它就屬於一種既博大精深又非常有趣的文化。可能在很多人看來,對子這種東西只能在過節時貼於家門兩側。但是實際上,能夠貼這種東西的地方可不僅僅只有家門兩側。要知道,從古至今,可還一直都有給廁所這個場所提供對聯的情況。
  • 師爺為公共廁所寫了一副對聯,上聯:來人不蹲就站,下聯更是一絕
    上聯是一個"死"字,至於下聯,大家可能認為一定對應著"生",實則不然,下聯寫的是一個倒著的"生",這幅對聯想要傳達的意思是:寧可站著被處死,也不願跪著苟且偷生,簡簡單單兩個字,就把中華民族寧死不屈的頑強精神體現得淋漓盡致。
  • 師爺為公共廁所寫了一副對聯,上聯:來人不蹲就站,下聯更是一絕
    上聯是一個&34;字,至於下聯,大家可能認為一定對應著&34;,實則不然,下聯寫的是一個倒著的&34;,這幅對聯想要傳達的意思是:寧可站著被處死,也不願跪著苟且偷生,簡簡單單兩個字,就把中華民族寧死不屈的頑強精神體現得淋漓盡致。
  • 廁所門前有一副對聯,上聯「來人不蹲就站」,下聯該怎麼對?
    春聯其實也是對聯的一種,我們所說的對聯,又叫做楹聯或者對子,講究對仗工整,平仄協調,是中華民族傳統的文化瑰寶之一。一、 對聯的歷史最早的對聯故事可以追溯到《山海經》裡面,在《山海經》裡面,對聯和王安石的詩中一樣,都稱為桃符,但是此桃符非彼桃符,他們是王安石所說的桃符前身。
  • 廁所門口掛對聯,上聯:「來人不蹲就站」,看了下聯讓人捧腹
    其實在古代人們有一個特別有趣的打發時間的方法,那就是對對聯。對聯不像詩歌,擁有深沉的意蘊,而更像是一種小品,可供人們在茶餘飯後消遣。只要掌握基礎的對聯技巧,上到90歲高齡老人,下到三四歲黃髮小兒都可以進行這樣的一個活動。今天就來和大家分享一些關於對聯的有趣故事吧!在上個世紀,清政府滅亡之後一位縣長為了響應號召,於是展開了新時代的運動,但是隨後也遇到了難題。
  • 廁所對聯趣事:上聯:「來人不蹲就站」,下聯對出堪稱經典
    縣長的突發奇想 言歸正題,在一般情況下選擇的對聯都是和自己願望相關的,那大家來個頭腦風暴,廁所門口能掛什麼與「廁所」相關的對聯呢?要是寫出來了,自己可是一個教書育人的學校的校長啊,傳了出去自己給「廁所」寫對聯,這文學道德素養也太低了吧,教育的高尚性何存? 名篇對聯誕生 於是鄭校長前去和郭秘書商議,厚臉皮的郭秘書死活不同意,非說吃了自己的飯、喝了自己的酒就是要辦事的。
  • 趣味對聯 | 30副有意思的對聯,有趣的文字
    賞析:湖北潛江縣在清代時有一個竹仙寺茶樓,康熙年間胡簡志為茶樓撰寫了這副拆字聯,上聯「品」拆成三「口」,「泉」拆成「白」「水」;下聯「竹」拆成兩「個」,「仙」拆成「山」「人」。2、問觀音為何倒坐;恨眾生不肯回頭。賞析:山東日照天后祠聯。天后祠中的觀音像面北,人稱倒坐觀音。3、一蓑一笠一髯翁,一丈長杆一寸鉤;一山一水一明月,一人獨釣一海秋。
  • 經典上聯:「門前東倒西歪樹」,幾個下聯請鑑賞,不滿意算我輸
    經典上聯:「門前東倒西歪樹」,幾個下聯請鑑賞,不滿意算我輸中國對聯文化,傳承多年,古人對對聯不僅是文化的一種,更是娛樂項目之一。而現代,人們根本沒有閒情雅致,靜下心來對對聯。但是生活工作之餘,跟網友切磋一下對聯,還是很有趣的,偶爾舒緩一下緊繃的神經。古人和現代人的才華,沒有絕對的可比性,現代人有自己的方式。在古代,對對聯是件很平常的事情,但是現代,對對聯在喧囂的城市中,顯得更加有意境。今天看到一上聯,感覺很有意思,下聯更是讓筆者折服,請大神鑑賞,不滿意算我輸,有更好的下聯,請賜教。
  • 有關廁所的對聯!上聯:天下英雄男兒,到此俯首脫褲!下聯讓人笑掉牙
    而講究的廁所,卻令人咋舌,比如傳言慈禧要上廁所,裡面用昂貴的檀香,連地上的磚頭都是金磚做成的。那如廁用的據說是噴噴香的手帕,其奢華也是無人能及了。但真要論文雅,還是需要掛一副對聯的。古代廁所對聯是頗有講究的,有的對聯善用典故,有的對聯甚至用了隱字聯,若不了解典故,是不知所云的。比如這副隱字聯:七條嚴婦戒;四品受夫封。咋一看,這和廁所好像沒啥關係吧?
  • 火葬場掛一對聯,上聯「早來晚來早晚得來」,下聯則讓人不太舒服
    ——桑塔亞那對聯文化傳承已久,直到現在家家戶戶還會貼著對聯。對於對聯的印象,可能人們都停留在過年的時候。過年時很喜慶,對聯的顏色是紅色。而除了貼對聯,人們也習慣在門上貼上「福」字,貼「福」字時有個講究,就是要倒著貼。倒福也就是福到的意思。貼「福」字有講究,貼對聯也有講究。
  • 上聯「早來晚來早晚都來」,下聯太經典了,徹底服了
    對聯從古至今就是一個溝通的一個方法,例如現在過年的時候家家戶戶都貼對聯,相信你們也聽了不少對聯看了不少奇奇怪怪的對聯,但是今天的這個對聯卻是在火葬場大門上寫的一副對聯,上聯就是「早來晚來早晚都來」,下聯太經典了,徹底服了。
  • 村霸門前一對聯,上聯:「一二三四五六七」,寡婦一看下聯笑出聲
    村霸門前一對聯,上聯:「一二三四五六七」,寡婦一看下聯笑出聲對聯,作為一種古老的文字體裁,正在逐漸受到我國人民的重視。它作為古代人民經常拿來使用的文字體裁,學問可是非常深的。村莊之中有一個秀才,他非常討厭這個村霸的做派,於是,他就在村霸的門前貼上了一副對聯。很多人都非常好奇他貼的這副對聯有什麼妙處。秀才的上聯是一二三四五六七,下聯是孝義忠信禮義廉。這個對聯整體雖然非常對稱,但讀起來卻沒有那麼順口。況且,這副對聯表面上也沒有譏諷村霸的意思。
  • 經典對聯,上聯:「孔夫子,關夫子,一對夫子」,下聯太經典了
    經典對聯,上聯:「孔夫子,關夫子,一對夫子」,下聯太經典了文/江南煙雨夜行人對聯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它的基本規則簡單,限制少,成為了一個能夠讓各類人都登上的大舞臺。普通百姓,文人官員,皇帝王侯,只要擁有基本的對聯常識,沒有誰會受到限制。因此,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一事、一物、一人,都有可能催生一副對聯。越是飽讀詩書的人,越是如此。歷史上流傳下聯的故事當中,少有讀書人在一起而不吟詩作對的。宋朝大才子蘇軾和朋友在一起時,往往都會對上幾句,娛樂消遣。比如他又一次和黃庭堅下棋,旁邊有棵松樹,掉了個松子在棋盤上。
  • 廁所門前搞笑對聯,上聯:天下英雄豪傑到此俯首脫褲
    對聯在我國歷史悠久,是文人雅士最喜愛的一種交流方式,通過幾個字就可以看出一個人的才思是否敏捷。現在的人已經不寫對聯了。而是寫春聯。春節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會貼春聯。另外對聯也是非常有含義的,比如說不同的地方就會有不同的對聯。
  • 經典對聯!上聯:八戒洗澡,豬下水!下聯實在太經典
    ,時至今日,對聯依舊被廣泛的運用在各行各業之中,成為了中華的獨有藝術瑰寶!歷朝歷代以來,對聯一直受到了才子們的喜愛,像宋朝的蘇東坡,明朝的解縉,清朝的紀曉嵐,均在對聯的歷史長河中,留下了不少妙趣橫生的對子,還有有著「對聯天子」美譽的朱元璋,平日裡就喜歡與大臣們對對子,每每得空時,總要對上幾幅
  • 廁所出一上聯:「大開方便之門」,下聯一出,立成經典佳對
    廁所出一上聯:「大開方便之門」,下聯一出,立成經典佳對。據《周禮》記載,中國早在3000多年以前就在路邊建有廁所。在《說文字釋》中可以看到:「廁,言人雜在上,非一也……言至穢之處宜常修治,使潔清也」。對聯講究對仗工整,平仄協調,其中的一字一音,都是中華語言獨特藝術形式的完美體現。按照內容表現來劃分,其中的「趣巧聯」很有意思。這種突出趣味或技巧而相對不注重內容的對聯,要麼是突顯某種風格的獨特性(諧趣聯),要麼是相對不太重要(技巧聯),正因為如此,才顯得別具一格。
  • 火葬場門前的對聯,上聯「早來晚來早晚得來」,下聯讓人很不舒服
    但大部只能選擇火葬的方式,而火葬場門前的一副對聯道盡人生真諦,上聯是「早來晚來都得來」,說的就是人早晚都會有一死,都需要到這裡來進行火化。對聯一般都由上下兩聯和橫批組成,據說這火葬場的下聯就讓人很不舒服。
  • 巧妙對聯!上聯是:「一羊引雙羔」,下聯太經典了
    過年時每家都會在門上張貼對聯,圖個好彩頭,希望新的一年紅紅火火。過年時也最喜歡和父母一起忙著貼對聯,此時感覺到濃濃的年味。古人都喜歡對對聯,他們喜歡借對聯來表達自己的意思。古人給我們留下了很多經典的對聯,這些經典的對聯背後還有很多幽默的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