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時一廁所門前掛了副對聯,上聯「來了不蹲就站」,下聯很經典
清朝末年是一個新舊思想事物交替十分頻繁的一個年代,在那時候人們接觸了許許多多形形色色的新事物,慢慢的也淘汰了原本的那些庸俗腐朽的舊事物,並且隨著時間的流逝,好的事物慢慢的沉積,歷久彌新。不好的東西也一點點的被歷史的巨輪所淘汰掉,總而言之,無論在史書記載還是電影電視劇中,我們都會看到新舊事物並存的現象,並且還有很多。
今天小編就要說一起特別有意思的事情,那就是在清朝末年,有一個小縣為了跟隨時代的潮流,弄一些新事物,便在縣內修建了幾個公共廁所,一時間引來了無數人的好奇。不過這還不是最好玩的,他們還在公廁門口掛了一副對聯,新舊事物的合體讓人們不得不多加關注這個公廁。隨著時間的推移,關注這件事的人便多了起來,縣長也因此做了一些事情。
那就是找人給這個公廁寫一副好的對聯,並掛在廁所門前,因為自己怎麼說也是一個縣長,有身份有臉面,不能隨便的去給一個公廁寫對聯,太拉低自己的身份。於是他就讓自己手下的秘書來完成這項工作。縣長覺得他的秘書怎麼說也是學過一點東西的,寫一副對聯對他來說應該也不是什麼難事。可是不料事情卻發生了一個小小的轉折,他的秘書從來沒有寫過對聯,萬一讓他來寫很有可能會把這件事情搞砸,這也讓縣長十分頭疼。
但秘書的工作就是為自己的上級排憂解難,看到縣長整天被這件小事所困擾,他也十分的不好意思。於是秘書便在私下裡找了自己的好朋友,想讓他幫助自己來寫一副對聯。而他的這位朋友正好是接觸文學的一個中學校長,在清華大學堂畢業的,寫對聯對他來說真的是小菜一碟。不過當他聽到是要為公廁寫對聯,多少有點難為情。
在秘書苦口婆心、軟磨硬泡和再三勸阻下,校長慢慢可以接受此時了,校長也不是被秘書勸動的,而是自己想通了,都是寫對聯,寫什麼不是寫,何況當年一代才子唐伯虎還為了10兩銀子為廁所寫下了一副千古絕對,上聯:且看來客多情,甘解衣帶終不悔;下聯:莫道此物無用,化作春泥更護花。自己名氣沒有唐伯虎大,又何必沽名釣譽呢,於是便答應了這件事。並承諾在三天內完成這副對聯。
秘書回到官府把這件事報告給了縣長,可把他給樂壞了,因為終於有人可以幫助自己解決這個難題了。在接下來的三天內,這個校長除了日常的教學工作以外,其他的時間都在思考著如何去寫一副好的對聯。一開始他寫出了幾副,但在經過自己的仔細推敲過後,覺得特別多的不妥,就放棄了原來的那種思路,畢竟這是要貼在公廁門口能被全縣人民看到的東西。
重新理清思路的他茅塞頓開,仿佛像是神靈附體一般,很快就寫完了5副對聯,並覺得這次的對聯還有點完美。就急急忙忙的把對聯送去了秘書的手中,希望他可以儘快的送給縣長審閱,這樣也能替自己解決一個麻煩。第一,「從來日夜不閉戶,過往未見人拾遺」。第二,「進門須鞠躬,過路先捂鼻」。第三,「既來想得大解脫(大便),進站定有小便宜(小便)」。第四,「進來時個個緊張,出去後人人從容」。第五,「來人不蹲就站,去者非男即女」。
縣長看到這幾副對聯後甚是喜悅,連忙誇讚到這個校長是個奇人。其中縣長和秘書一致認為最好的對聯是「來了不蹲就站,去者非男即女」,這副對聯不光形象的說明了公廁的用途和使用的對象,還包含了一層隱喻,可以說上下聯都很經典。因為在清朝末年,皇帝已經倒臺被推翻了,那麼皇帝沒了太監也就沒了,所以這個去者非男即女也在一定程度上暗示了清政府的倒臺,新社會的建立。這也恰巧和公廁這個新事物所呼應,實在是完美。
不知您認為校長的這5副對聯那副更經典呢?與唐伯虎那個廁所對聯相比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