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巴黎"愛情鎖橋"不堪重負 政府建議拍照留念
原標題:如何拯救將被愛情壓垮的藝術橋
一對拉脫維亞新婚夫婦在掛滿「愛情鎖」的橋上留影,地面上的政府標語清晰可見。 新華社發
巴黎,是許多情侶夢想攜手共遊的浪漫之都。蒙馬特山的「愛情之牆」、塞納河上的「愛情鎖橋」,都是近年來為了迎合情侶們的浪漫情趣而新興的特色景點。愛情是浪漫的,而幾十萬對情侶系上的「愛情之鎖」更是沉重的,很可能壓垮擁有200年歷史的「愛情鎖橋」。
近日,巴黎市政府發起了用「自拍合照」代替「愛情鎖」的倡議,希望遊客們不要再在巴黎著名的景點「愛情鎖橋」上懸掛「愛情鎖」。「愛情鎖橋」的真名是藝術橋(Pontdes arts),建於1804年,由於全球情侶們將其護欄作為懸掛「愛情鎖」的聖地,以至於人們忘記了它原本的名字。今年6月,「愛情鎖橋」的部分護欄因為不堪重負而垮塌,巴黎市政府近日在橋面上貼上用英語、法語、西班牙語三種語言書寫的標識——「請不要再在橋上掛鎖,橋已承受不住愛情的重量。」自此,懸掛著70萬把愛情鎖的藝術橋不再允許掛鎖,而已經掛上的愛情鎖,也將逐漸與這項傳統一起走入歷史。
始於羅馬興於巴黎
藝術橋橫跨塞納河,連接著著名博物館羅浮宮和法蘭西學院,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曾遭德軍轟炸被毀,重建於上世紀80年代。
歐洲人在橋上掛鎖的傳統始於20世紀初,女人們在橋上掛鎖以紀念在戰爭中陣亡的愛人。這股風潮2006年開始重新流行。義大利作家費德瑞克·莫恰的小說《對不起,我愛你》(Scusa ma ti chiamo amore)中的男女主人公,將刻有名字的鎖掛於羅馬米歐維奧橋,並將鑰匙扔進泰伯河以代表永恆之愛。隨後,情侶們的模仿風潮最先在羅馬興起,繼而席捲整個歐洲,巴黎作為浪漫之都自然也受到了風潮的洗禮。易於掛鎖、地處著名景區的藝術橋,就成為了來到巴黎準備宣誓愛情的遊客們的首選,情侶們將鎖掛在藝術橋的鐵絲護欄上,將鑰匙扔進塞納河,讓古城巴黎見證他們的愛情。隨著時間的推移,藝術橋上的愛情鎖越來越多,這座橋也成了巴黎一處著名的景點,每天數以萬計的遊客來此感受浪漫氣息,一些新婚夫婦甚至將此地作為婚紗照的拍攝地。在藝術橋附近的幾座橋上,也掛著不少「愛情鎖」。不過藝術橋畢竟是不可取代的「大本營」,它開始承載著一種特殊的文化意義,並成為巴黎的旅遊名片之一。
拆與不拆,困擾政府多年
近年來掛鎖的遊客越來越多,以至於橋上有專門的小販售賣掛鎖,生意興隆。愛情鎖越掛越多,護欄低處已無掛鎖的空間。為了實現愛的諾言,一些情侶爬到更高處掛鎖,造成了一定的安全隱患。
據官方統計,這座鐵木混合結構的行人便橋上共掛了約70萬把「愛情鎖」,總重達93噸,相當於20頭大象的重量。這是幾十萬對情侶的「愛情結晶」,當然也遠遠超出了橋梁設計者的預料。
沉重的「愛情鎖」已經超出了藝術橋有限的承重能力。今年6月,該橋一段護欄由於「不堪重負」垮塌,幸而沒有掉落到橋下。藝術橋下的塞納河航道十分繁忙,每天都有很多雙層敞篷遊船經過,如果垮塌的護欄恰好砸到遊船,將會給上層的遊客帶來很大威脅。
巴黎市政府前些年就曾打算拆除橋上的「愛情鎖」,為古橋減負。然而「愛情鎖」已成了巴黎浪漫的象徵,一旦拆除可能影響城市形象,故「拆與不拆」的爭論一直懸而未決。護欄垮塌事件的發生,終於令巴黎市政府下定決心,採取行動阻止古橋「被愛情壓垮」。
貼標語發倡議,成效不大
近日,巴黎市政府悄然在藝術橋橋面上貼上了數個碩大的紅心標識,懇求遊客不要再在橋上掛鎖,此外還建議情侶們用拍照的形式紀念自己在「愛情鎖橋」上的美好一刻,把合影當成「電子鎖」,鎖住美好的愛情記憶。
雖然巴黎市政府頒布了禁令,但記者在橋上依然看到不少賣鎖小販,而一些遊客也無視禁令繼續掛鎖。唯一與此前不同的是,賣鎖小販非常警惕,不停張望,擔心警察前來。這些小販也一改此前對遊客的友善態度,對給他們拍照的遊人十分憤怒,或許是因為擔心照片流出而遭到警方逮捕。
法國電視新聞臺近期也就此事專門到藝術橋進行了採訪,一位外國遊客表示:「我能理解巴黎市政府的倡議,但比起合影我還是更想掛真實的鎖,不能掛鎖將使人們感到很遺憾。」一位巴黎本地人則表示:「儘管禁止掛鎖也是無奈之舉,但無疑宣告一項傳統和文化從此將走入歷史,對於之前已經掛鎖的情侶們的好處就是,他們的愛情鎖不必被拆除,能與這座橋一起走進歷史。」
(來源:文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