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加油
2020/衝刺高考/為夢想而戰
因為疫情延誤一個月的
高考終於拉開帷幕
數百萬考生即將邁入考場
迎接下一個人生階段
不過,與以往相比
今年的高考有些特殊
這些特殊,小福團就不過多探討啦
小福團只想安靜下來問你一個問題
高考對你而言,意味著什麼?
不著急回答
這個問題可以在讀完這篇文章後
留言和小福團以及每位
打開這篇推送的人一同分享
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高考記憶
它所承載著的
不只是青春的秘密
還有獨屬於那個年代的生活氣息
現在,我們先回顧一下
1977年參加高考的院士們的故事
以及他們在學科建設方面所做出的貢獻
雖然經過歲月的洗滌之後
曾經的少年郎換了一副模樣
但他們對於學科建設以及科研的貢獻
將會永遠鮮活地保存在他們的履歷上
向院士們致敬!
鄧子新:中國科學院院士
學科:微生物學——打開了DNA硫修飾這個全新的科學領域。
小山村裡的「土記者」,因為心中的夢想,一直沒有放棄過學習,在只有半天時間備戰高考的情況下,成功通過考試,進入大學。為了把失去的10年學習時間奪回來,鄧子新大學期間非常刻苦。鄧院士說,高考以前,他因家庭出身處處碰壁;高考中榜後,人生從此十分順利。在收到大學錄取通知書那一刻的震撼之感,與後來在科研上取得重大成果時的喜悅之情,有著同樣的分量。
王恩哥:中國科學院院士
學科:物理學——首次製備出管狀碳納米錐和CN聚合納米鍾和BCN單壁納米管。
王恩哥出生在一個高知家庭,父親是工程師,母親是大學教授。這樣的出身,因為特殊的歷史時期,給王恩哥帶來了巨大的傷害,那個階段,沒人提倡讀書學習。因為家庭成分不好,王恩哥很多行動也是受限的,但即便面對重重困難,王恩哥都沒有放棄過學習,回顧自己的一生,王恩哥感慨年輕時的選擇和堅持,感恩當年的高考,心中執念和本能的交融,而今看來更值得回味。
方濱興:中國工程院院士
學科:計算機——建設國家信息安全基礎設施的理念,並組織建設了相關系統,為保障國家信息安全工作奠定了堅實的技術基礎。
從小與「電」結緣的方濱興,學習成績非常好,甚至還為同學辦過免費的補習班,「你想要給別人一杯水,自己必須要有一桶水」,要給別人補課,首先得具備這個資格,正是這樣的自我勉勵,讓方濱興看待問題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高考時成績高出清華錄取線40多分,方濱興說,現在回想起來,他取得的所有成績都是那個時代給予的饋贈。
鄭健龍:中國工程院院士
學科:土木、水利與建築工程學——使我國公路膨脹土工程技術躍居國際領先水平。
鄭健龍沒讀過高中,但一心想讀書、更想闖世界的他不甘心人生碌碌無為,更不甘心高考無望,所以壯著膽子寫報告信,而正是那次的「鬥膽」,讓鄭健龍迎來了人生的拐點,好久沒上過正規學校的他,進校後玩命地讀書,每門功課都非常優秀,特別是機械製圖,圖畫得格外漂亮。中國有句老話,叫做「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學習是這樣,工作也是這樣。不甘心的勁,陪伴著鄭健龍一路走到今天,取得如此成就。
裴鋼:中國科學院院士
學科:細胞生物學——利用G蛋白偶聯受體變異驗證了受體激活平衡態的假說。
「對我個人來說,如今不能也不敢想像的是,如果沒有當年那場高考,我都不知道我此刻身在何處。」農村勞動艱苦繁忙,世事前途不隨他的意,但是種種挫折不但沒有磨滅裴鋼的青春抱負和鬥志,反而使他更加堅定更加努力。每個人能夠自己把握、不能被剝奪的就是自己的努力,所以,不管身處怎樣的困境,裴鋼都沒有放棄學習,他說「沒有1977年的恢復高考,就沒有我個人的今天,沒有我們這一代人的今天!」
「沒有1977年的恢復高考,
就沒有我個人的今天,
沒有我們這一代人的今天!」
而這,也是小福選擇
1977年參加高考的院士故事的原因
因為1977年恢復高考改變了許多人的命運
值得被歷史銘記
而今年高考同樣值得被歷史記住
讓我們一起為所有考生
送上最誠摯的祝福
願大家都能考出理想的成績!
最後,小福團來一下答案之書
那麼,高考對你而言意味著什麼?
和小福團一起在留言區分享討論吧!
註:本文內容及影像資料均由小福團整理自網絡,若有不當歡迎大家指正,愛你們,麼麼噠~
版權保護聲明:
本公眾號選發有優質傳播價值的內容,可能會對內容做部分刪節修改。我們極其尊重優質原創內容的版權,如本號所選內容未能聯繫到原文作者本人,請作者和小福團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