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的校名有多重要,直觀來說就是一個學校的「門牌和臉面」,尤其對於許多普通本科大學來說,許多家長和考生在報考的第一直觀印象就來源於校名,因此現在越來越多的大學熱衷於更改校名,他們更改校名後真的越變越好嗎?新校名真的帶來了更多的「幫助」嗎?並非如此,想要更改好校名其實也是一門學問。
高校更改校名的原因和目的
實力提升的一種向外展示。最常見和熱衷的形式便是由普通本科學院後綴更名為大學。許多學院在經過多年的發展後實力已經能夠配得上大學的名稱,因此要求更名,同時希望獲得更多的關注度和資源傾斜。
更改校名的另一個重要原因便是獲得更好的生源,打響名氣和口碑。在我國毫無疑問如果排除院校綜合實力,校名給人的印象是很深刻的,一個好的校名無疑更能吸引眼球,招到更多的生源。
由於政策原因或者資質不夠必須要更換校名。比如有些原來是以國字頭開頭後面要求更改,原來有些取名太過「誇張」要求更改等。
這麼聽起來更改校名總體來說是一個極好的事情,其實並不是如此,更改校名除了讓原來的院校好上更好之外也會出現一些問題,可能會得不償失。
更改校名失敗後較為常見的三種情況
失去原來的特色
有些大學未更名前校名都具有自己的特色,讓人一看到校名就知道原來是這所學校,一個比較典型的例子:東華大學的原名中國紡織大學,一提起這所大學老一輩的人都知道其「服裝和紡織」相關專業可以說得上是一等一的,校名便是其品牌。可惜更名後許多現在的考生和家長傻傻分不清,因為除了東華大學外,現在還有西華大學、南華大學等等,單純看名字真的不知道院校的真實實力。不過總體來說東華大學的實力還是很強的,是211、雙一流高校,現在有28個一級學科碩士點,10個一級學科博士點,其紡織科學與工程是A+學科,仍然遙遙領先!
更名後聽起來「不升反降」
比較常見的類型就是原來國字開頭或者地區掛名的高校更名後「縮小了範圍」,由大變小,聽起來不升反降,比如現在的北華航天工業學院,其原來校名是「華北航天工業學院」;還有現在的河北環境工程學院其原來校名是中國環境管理幹部學院,原來的校名是不是很「上檔次」,更名後感覺下降了一個層次,其實和院校升本重新組建有關,如果再用原來的校名很明顯實力還是有所不逮的。
更名後「太通俗」了
現在有一些大學取名其實很有詩情畫意和文化底蘊,不過在部分學生和家長看來卻是顯得有些通俗,比如河海大學、長安大學還有江南大學,千萬不要被這些大學名字欺騙,其實實力很強,都有一兩門拿得出手的「絕活」是其他高校比不上的。
更改校名也是一門學問,更多地用實力說話
由此看來更改校名也是一門學問,也要因地制宜根據自身實際情況,不能夠急於求成,要不然往往會得不償失!
筆者認為「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看待高校也是如此。光更改校名卻不提升自身內涵終究是「鏡花水月」無法形成好口碑,只能夠博得一時喝彩。還是希望高校能夠將更多的精力放在教學和學術科研方面,用實力說話而不是用校名博眼球。
你覺得自己的現在大學院校校名和之前未更名時,對比後如何?喜歡現在的校名嗎?歡迎在下方分享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