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注意!注意!
福建省衛生健康委員會
今天(12月24日)發布
2020年11月份
全省法定傳染病疫情報告
報告顯示
2020年11月1日0時至11月30日24時
全省共報告甲、乙類傳染病發病11133例
死亡18人。
2020年11月(2020年11月1日0時至11月30日24時,下同),全省共報告甲、乙類傳染病發病11133例,死亡18人。本月除鼠疫、霍亂、傳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質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腦炎、登革熱、炭疽、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兒破傷風、人感染H7N9流感無發病報告外,其餘均有報告。報告發病數居前五位的甲、乙類傳染病為:病毒性肝炎、梅毒、肺結核、淋病、愛滋病,佔發病總數的98.55%;報告死亡的傳染病為:愛滋病、肺結核、梅毒。報告新冠肺炎發病52例,均為境外輸入病例,無死亡。
2020年11月,全省共報告丙類傳染病發病9454例,無死亡。報告發病數居前五位的病種為:手足口病、其它感染性腹瀉病(除霍亂、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傷寒和副傷寒以外的)、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急性出血性結膜炎,佔丙類傳染病發病總數的99.97%。
(備註:以上傳染病報告統計的死亡人數,其死因不完全由所患傳染病直接導致,也不作為我省傳染病死因順位依據)
進入12月底,氣溫寒冷,
提醒市民朋友預防流行性感冒、
水痘等呼吸道傳染病,
注意手足口等腸道傳染病,
同時天氣轉冷,
使用燃氣和煤爐取暖時,
注意一氧化碳中毒。
新冠肺炎
當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形勢嚴峻,國內因進口冷藏冷凍食品導致的「物傳人」的情況偶有發生,市民千萬不能放鬆警惕。
預防措施▼
廣大市民應繼續做好「戴口罩、勤洗手、少聚集、常通風、保持社交距離」等防護措施。
保持居家環境整潔,養成使用公勺公筷等衛生習慣。
咳嗽、打噴嚏時注意遮擋。
在生活中保持健康行為,如睡眠充足、營養均衡、鍛鍊身體等,增強身體素質、提高身體抵抗力。
做好自我健康監測,發現不適及時就醫。
流 感
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冬季來臨,流感逐步進入高發期。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可引起上呼吸道感染、肺炎及呼吸道外的各種病症。典型流感,急起高熱,咳嗽、咽痛、全身疼痛,顯著乏力,顏面潮紅,通常呼吸道症狀較輕。老人、兒童以及體弱多病者,是流感的易感人群,這類人應該及早接種流感疫苗。
預防措施主要有▼
要保持良好的個人及環境衛生,勤洗手。
打噴嚏或咳嗽時應用手帕或紙巾掩住口鼻,避免飛沫汙染他人。
要均衡飲食、適量運動、充足休息,避免過度疲勞。
在流感高發期,儘量不到人多擁擠、空氣汙濁的場所。
每天開窗通風數次,保持室內空氣新鮮,一旦發現病例要及時隔離,避免疫情蔓延。
水 痘
水痘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臨床表現主要為皮膚黏膜出現斑疹、丘疹、水痘,可伴發熱,體溫38℃以上,頭痛、咽痛等卡他症狀,部分病例可並發腦炎、肺炎等併發症。冬季好發;感染對象主要為幼託、學齡前與學齡期兒童;水痘傳染性較強,易在幼託、小學等集體單位通過呼吸道或日常生活接觸傳播,形成聚集發病。
預防措施▼
注意平時開窗通風,保持空氣流通。
對易感兒童亦可接種水痘減毒活疫苗免疫預防。
集體單位尤其幼託機構應做好日常隔離消毒,加強晨檢,及時發現和隔離病人。
對患病兒童應及時就診,注意護理,防止繼發感染。
諾如病毒
諾如病毒感染性腹瀉是一種急性腸道傳染病,由諾如病毒引發,症狀多表現為嘔吐、腹瀉。它好發於秋冬季,諾如病毒具有高度傳染性和快速傳播能力,常在學校、幼兒園、養老院、工廠等集體單位暴發疫情。
預防措施▼
廣大市民:飯前便後務必洗淨雙手,食物必須煮熟煮透,特別是牡蠣等貝類海產品,飲用水要煮沸後方可飲用。
學校等集體單位:
做好晨午檢和因病缺勤等日常性防範工作,及時發現病例。
提供食品的學校和託幼機構要嚴格審查從業人員的上崗資格,同時確保食品的安全食用。
病人嘔吐物和糞便要及時進行消毒處理,清潔人員處理前應做好個人防護。
一旦發生嘔吐、腹瀉症狀,應及時就醫並居家休息,避免傳染給他人。
建議患者:應居家休息至症狀完全消失72小時後,再復工復學。
一氧化碳中毒
部分市民冬季使用煤球爐做飯、取暖或使用非強排式燃氣熱水器沐浴。門窗緊閉,通風不良,極易因煤球或燃氣燃燒不充分導致一氧化炭中毒。
預防措施▼
市民使用燃氣(天然氣,液化石油氣和煤制氣)熱水器時,要保持良好的通風,排風管通暢,洗浴時間切勿過長。
家庭生活中煤炭要燒盡,不要悶蓋,煤爐要安裝煙筒。
不要長時間在密閉車廂內使用發動機供暖,不在發動機持續燃燒的車廂內睡覺。
避免在密閉的室內吃炭火鍋、點炭火盆。
溫馨提示:
勤洗手、戴口罩、多通風
快快轉發提醒家人、朋友吧~
來源:綜合福建省衛健委官網
編輯:餘靜 值班主任:陳霖
點亮小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