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禹鈞瓷——傑出青年張文浩,創新傳承永留芳

2020-12-23 瓷器名家

張文浩,1990年出生於河南省最美小鎮,也是唯一「活著」的古鎮——神垕鎮,神垕古鎮四面環山,景色秀美, 皇天后土,地理物質極其適合鈞瓷的製作,這裡世世代代以做瓷燒窯為生,一代代陶瓷匠人兢兢業業刻苦辛勞,從小的玩具在手裡的就是陶泥或是散落路邊的五彩鈞瓷瓶罐,這就造就了神垕少年不一樣的成長曆程,從小便對陶瓷藝術有著心神上的嚮往。畢業之後便跟隨著老匠人踏入了鈞瓷創製的辛勤之路。

2013年,幹勁十足的他暗暗激勵自己努力做出屬於自己藝術風格的鈞瓷產品,23歲的趙文浩自此便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但是他心裡很明確,做事情沒有容易之說,光靠勇氣是遠遠不夠的,從瓷器的燒制再到釉料的調配,到最後燒制完成的每一個步驟,對於這個剛進一步接觸鈞瓷的年輕人來說都算是個未知的領域,很多東西都需要自己探索,背後的失敗與承受的挫折有多大、多重,是我們不可想像的。

很多人勸他說:「小夥子你沒人指導、沒有背景、沒有關係幫你銷貨你是幹不成的,還是趁早謀其他出路吧。但是張文浩內心始終只有一個信念,認定的事情一定要去努力,即便做不成也要試一試;就是憑著這股拼搏的幹勁與決心,在經歷了無數的失敗與反覆的實驗之後慢慢的尋到了燒窯的訣竅和方法,就像闖關遊戲一般,關關難過關關過,就這樣日積月累,直到有一天調整了自己的思路與方向,燒制出了自己的鈞瓷茶器系列。

其後,張文浩大師又在原有的釉色基礎之上,通過調整改善燒成方法實驗出了古法碳窯才能呈現出的結晶釉、啞光釉。

每每經歷挫折與失敗的打擊之後,便一個人來到神垕的山峰之上,看看此起彼伏的山坡與各式各樣的植被,每每用心細品總是能激發新的動力和靈感;手工主人杯便是他下定決心深耕鑽研的領域,將自然山水意境巧妙的融合到鈞瓷主人杯之中,也將自己的全部情感注入,藝術本是精神的世界,也是生於自然而跳脫自然的中華文化,同樣你的主人杯,也是你自己的世界觀。

將現代化的創新思維注入產品之中,老祖宗留下的東西咱也得永遠傳承,發揚光大,在無數次的實驗與辛勤鑽研過程中,又成功燒出了古鈞瓷最美的的鈞紅釉,鈞窯奪天工,絕色玫瑰紫,偏愛海棠紅。鈞瓷就是跨越了千年的美。

雨果曾說藝術的大道荊棘叢生,這也是好事,常人望而卻步,只有意志堅強的人例外。蒼天沒有給我們什麼獨到之處,每一步前進都是艱苦勞做、苦思冥想一點一滴積累出來的。

「竹青系列」便是獨白。

禊落賞花都未識,歲寒偏愛竹青青。

有人問我對匠心的理解,其實就是他們;橫跨幾十年,擇事、愛一生,把這件事做到極致做到完美做到最好,而他們永遠都沒有在這件事情上覺得是一件可值得炫耀的事兒。我覺得這就是匠心。

相關焦點

  • 鈞瓷大師任星航榮獲全球華人影響力盛典非遺傳承保護傑出獎
    壯麗70年 輝煌新時代」——2019年第五屆全球華人影響力盛典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70周年傑出人物頒獎暨全球影響力(北京)峰會,於2019年8月4日在北京國際飯店會議中心隆重舉行!在頒獎中,禹州鈞瓷大師任星航榮獲非遺傳承保護傑出成就獎!
  • 華禹鈞瓷——鈞瓷灰青釉的概念
    鈞瓷灰青釉在色彩上相當穩定,基本上沒有串色和偏色的現象,由此可見,灰青釉色在色彩上顯然已經比較成熟,已經成為一種獨立的色彩。但灰青釉在本質上顯然還是石灰鹼釉,仔細看釉內仍然是茫茫一片,通透性很差,幾乎沒有透感。
  • 70年僅70人,任星航大師榮獲全球華人影響力盛典「非遺傳承保護傑出...
    屆時,組委會聯合有關部門評選出一批為中國發展與建設作出傑出貢獻的楷模人物,這些脫穎而出的傑出人物將登上盛典舞臺,接受祖國和人民的致敬! 任星航大師榮獲非遺傳承保護傑出成就獎 非遺文化遺產是一個民族或群體的文化及其傳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人類社會或群體以至民族和國家的文化認同,滿足精神的承續,
  • 鈞瓷大師張振福
    、河南省陶瓷設計藝術大師,河南省工藝美術協會常務理事、周口市第一、二、三屆人大代表,周口市十大傑出青年,周口市專業技術拔尖人才。不但有鈞瓷釉色多變、釉質細膩的特點,更有泥人形神兼備、栩栩如生的特色,兩者相輔相成,在一個作品上呈現出鈞瓷和泥人相融並存,古樸典雅的新風格。
  • 臺民間社團表彰傑出自立青年 倡導愛與善的傳承
    原標題:臺民間社團表彰傑出自立青年 倡導愛與善的傳承新華社臺北8月6日電(記者潘麗君 何自力)出身貧寒,卻自強不息,在各自領域取得傲人成績後,不忘回饋社會,幫助他人。臺灣家扶基金會6日頒發「金扶獎」,表彰6位出身貧寒、自立立人的傑出青年,希望他們的故事能激勵更多的人,實現愛與善的傳承。
  • 荊州十大傑出青年:用夢想引領人生(組圖)
    江福英、葉方勇、王凱等十人獲得荊州市十大傑出青年榮譽稱號,劉世民、吳昊、吳霞等十人獲得荊州市十大優秀青年殊榮。{Ky:PAGE}    荊州市市委書記應代明在頒獎典禮上說,「五四」精神的傳承和發揚,對於時代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有著非常重大的推進作用,他號召全市青年都能積極踐行「五四」精神,向傑出青年代表學習。
  • 上海分院舉行第七屆「傑出青年科技創新人才」表彰大會
    11月18日下午,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舉行第七屆「傑出青年科技創新人才」表彰大會。中科院副秘書長、院直屬機關黨委常務副書記李和風出席表彰大會並頒獎。上海分院系統15位研究員榮獲第七屆「傑出青年科技創新人才」稱號,表彰他們在航空航天、先進材料、植物學、神經學、有機化學、天文學等領域做出的重要貢獻。上海分院設立「傑出青年科技創新人才獎」,旨在表彰在科技創新中發揮表率作用的青年科技工作者,激勵更多青年人投身科技創新事業。
  • 100名改革開放傑出貢獻人物,餘留芬南仁東入選(內附視頻)
    其中,貴州省盤州市淤泥鄉巖博聯村黨委書記、巖博村黨委書記餘留芬,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工程原首席科學家兼總工程師南仁東入選改革開放傑出貢獻人員。餘留芬以發展經濟、富裕百姓為己任,紮根基層、改革創新,大力發展集體經濟產業,使巖博村從一個人均純收入不足800元、1/3村民沒過溫飽線、村級債務纏身的貧困村,發展成為人均純收入1.86萬元、集體資產達7600萬元、遠近聞名的「先進村、文明村、示範村、小康村」。
  • 百年香慈永留芳———記愛國慈善教育家熊希齡
    "燕京三千年古事,香山春秋永留芳"。北京香山公園,是一座具有近900年歷史的元明清三代皇家園林,地勢險峻,蒼翠連綿,京西著名的"三山五園"中,香山公園就佔其中的一山(香山)一園(靜宜園)。而香山紅葉更是馳名中外,1986年被評為"新北京十六景"之一,成為京城最濃鬱的秋色。
  • 初心不移傳承匠心 著名書法家胡小舟現身神垕鎮 揮毫助力謝氏鈞瓷
    胡小舟老師一行參觀了謝丙振鈞瓷藝術館,了解了中國鈞瓷文化,他們被中國鈞瓷文化的博大精深和藝術特點所深深吸引,並給予了極高的讚譽。胡小舟大師高度讚揚謝家鈞窯初心不移、傳承匠心,並手書「匠心精神」書法墨寶留贈謝丙振先生!
  • 豫籍書法篆刻家創「甲骨文鈞瓷龜甲片」 贈河南省檔案館
    中新網鄭州7月21日電(記者 劉鵬)當鈞瓷遇上甲骨文,兩種古老的文化穿越時空匯合,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在歷經數千次的試驗後,豫籍書法篆刻家傅偉華和其團隊成功研製出「甲骨文鈞瓷龜甲片」。20日,傅偉華在鄭州將創作出的甲骨文書法長卷《蘭亭序》及「甲骨文鈞瓷龜甲片」捐贈給了河南省檔案館,被該館永久收藏,為頌揚黃河文明、傳承傳統文化作出貢獻。
  • 中國國家博物館前館長呂章申的鈞瓷情緣
    呂章申館長在講話中指出,中國國家博物館對於當代瓷器的收藏,一直秉持在紮實的繼承傳統的基礎上鼓勵創新。現在的年輕一代,作為老一輩的傳人、弟子,正在很好地繼承和發揚傳統技藝,有些人長於仿古,有些人善於創新,有些人兼而有之。這次活動,既是對創作、捐贈者的充分肯定,也是對創作者再創佳績的期待。
  • 技術創新為千年鈞瓷添彩,小器物成就大產業
    天南地北話小康【技術創新為千年鈞瓷添彩,小器物成就大產業】「入窯一色,出窯萬彩。」12日,記者來到河南省禹州市,神垕古鎮的鈞瓷令人讚嘆。北宋徽宗年間,鈞瓷被定為「宮廷御用珍品」,位居中國五大名瓷之首。鈞瓷有柴燒、煤燒、氣燒三種燒制方式。2008年,鈞瓷燒制技藝入選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大師小匠:當代「文物」大師楊志的經典代表鈞瓷作品
    在鈞瓷界,「鈞瓷三傑」之首楊志的名字如雷貫耳,《佛尊》《吉祥尊》《富貴瓶》《長壽瓶》《象鼻尊》……其作品更是赫赫有名,但不少鈞瓷愛好者很難見到楊志大師的真容。相對於他顯赫的鈞瓷生涯和所獲得的榮譽,楊志顯得過於低調。
  • 神垕古鎮:文旅融合讓千年鈞瓷小鎮煥發青春活力
    鈞瓷產生於古鎮,古鎮興盛於鈞瓷,鈞瓷與古鎮相愛相生、相輔相成,結下了千年之緣。2019年神垕小鎮旅遊接待人數120萬人次,實現旅遊銷售收入1.2億元。神垕鈞瓷小鎮,文旅深度融合發展,使這一活著的千年古鎮煥發了新的生機和活力。
  • 景德鎮青年陶瓷繪畫師的傳承與創新
    新華社南昌12月17日電題:景德鎮青年陶瓷繪畫師的傳承與創新  新華社記者郭傑文、姚子云  一手拿著畫筆,一手端著顏料……記者見到段文祥時,他正在瓷瓶上勾勒描繪,一幅花鳥圖躍然瓶上。  今年29歲的段文祥是景德鎮的一名陶瓷繪畫師,從事陶瓷繪畫已有12個年頭。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景德鎮人,他從小就受到陶瓷文化的薰陶。
  • 羅馬仕創新設計副總裁李博榮獲中國設計業十大傑出青年提名獎
    摘要:本網4月24日訊 第十四屆光華龍騰獎頒獎典禮在人民大會堂成功舉行,來自全國的創新設計領軍人物齊聚北京,共同演繹設計業盛典;深圳羅馬仕科技有限公司創新設計副總裁李博榮獲「中國設計業十大傑出青年提名獎」。
  • 大英博物館裡的中國鈞瓷
    北宋藍釉盞 鈞瓷為北方青瓷,始於唐,盛於宋,以其獨特的窯變成為皇家專用瓷器,民間歷來有「縱有家產萬貫,不如鈞瓷一件」的說法。鈞瓷在北宋時期達到頂峰,宋徽宗親自監督,鈞官窯每年燒制數萬件,僅保留36件。
  • 敦化:讓紅色基因永傳承
    敦化:讓紅色基因永傳承 作者:孫修涵    編輯:孔笑妍    來源:本臺全媒體資訊中心    2018-08-27 08:27
  • 鈞瓷《三羊開泰尊》耀目而來!
    窯變成色是鈞瓷燒制的關鍵,在1270℃~1280℃強還原氣氛下,鈞瓷的燒成過程中要經過氧化氣氛、還原氣氛的轉化,才能形成鈞瓷的色彩。鈞瓷泰鬥扛鼎之作——《三羊開泰尊》鈞瓷《三羊開泰尊》由鈞瓷泰鬥苗錫錦和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苗長強共同創作完成。《三羊開泰尊》以六方瓶為型,溜肩,腹部豐滿,至脛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