掉隊的騰訊地圖欲奮起直追 聯手滴滴能否迎頭趕超百度高德?

2020-12-18 華夏時報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楊仕省 見習記者 羅金惠 深圳報導

高德百度地圖一哥之爭尚未落幕,騰訊地圖便帶著滴滴發起了進攻。

9月22日,有媒體報導,騰訊地圖將聯合滴滴做聚合打車平臺,該計劃於2020年9月22日起實施,當天上線部分城市,如果驗證順利,所有城市或將在國慶前放量完畢。隨後雙方對此進行了確認。

對此,騰訊地圖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滴滴在地圖和出行領域與騰訊都有緊密合作,所以騰訊地圖與滴滴繼續深入合作聚合打車。此次合作,滴滴提供出行服務、安全、調度等打車技術方案,騰訊地圖則提供平臺。」

從BAT的地圖業務中來看,騰訊地圖長期在手機地圖第一梯隊邊緣徘徊,在用戶規模上雖然挺進前三,但與百度的百度地圖、阿里的高德地圖相比,已經被遠遠甩在身後。

掉隊的騰訊能否成功趕超百度高德?自騰訊地圖聯手滴滴入局聚合平臺之日起,這一問題就受到了業內外人士的密切關注。

掉隊的騰訊地圖

進入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後,在線地圖由幫助用戶規劃出行路線的工具衍變成了社交、LBS和O2O的底層基礎設施。從在線地圖市場的寡頭者BAT的競爭版圖中看,百度地圖和高德地圖兩家獨大,騰訊地圖作為網際網路巨頭之一卻始終沒能與之並肩。而這一切,其實有跡可循。

「騰訊地圖標註位置出錯,多次提交資料,依然不更正」、「導航出錯導致多出車費錢」,本報記者發現,在黑貓投訴平臺上,關於騰訊地圖定位不準的投訴居多,同樣的問題在各大型社交平臺上也層出不窮。

易觀分析認為,導航服務是地圖平臺最基礎的服務項,亦為平臺與用戶建立親密聯繫的關鍵。

顯然,在這關鍵的一項上,騰訊地圖沒能讓所有用戶滿意。

易觀分析數據顯示,在線地圖用戶規模排名前三的分別是高德、百度和騰訊,今年二季度,高德地圖用戶規模達6.1億,百度地圖用戶規模達6.4億,騰訊地圖月活僅為4623萬,差距明顯。

騰訊地圖在不斷解決自身現有問題的同時也在尋求新的突破,因此騰訊地圖與滴滴的合作應運而生。

「雙方合作的目的一是當用戶在高峰期滴滴叫不到車時,可得到另一個解決方案;二是為中小網約車公司提供一個新選擇;三是對騰訊地圖來說,聚合打車的上線補齊了打車功能,可幫助完善地圖服務。」騰訊地圖相關負責人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

9月25日,本報記者打開騰訊地圖打車界面看到,平臺目前已接入滴滴、陽光出行、首汽暢享。在接送記者的滴滴司機鄒師傅車上,記者發現,鄒師傅使用的地圖為滴滴地圖,鄒師傅告訴記者:「全公司的滴滴司機基本都使用滴滴地圖而非其他地圖,相對於其他地圖應用來說,使用滴滴地圖便於滴滴平臺在處理司機與用戶關於繞路糾紛的時候抓取數據,公正判責。」

而在記者使用滴滴APP打到的另一輛車上,滴滴司機張師傅則使用的是高德地圖,「這是手機上自帶的地圖,用著方便就沒換過。」張師傅告訴本報記者。

就記者當日的親身體驗而言,滴滴地圖與高德地圖仍較受青睞。但由於騰訊地圖與滴滴的合作尚剛剛展開,騰訊地圖是否會通過自身推廣使產品被廣大司機用戶使用,還有待觀察。

其實,早在三年前,高德地圖就上線了聚合打車的服務模式,百度、滴滴、美團等平臺也緊隨其後。從當前的聚合打車平臺來看,騰訊地圖此時入局著實令人費解。

對此,知名網際網路產業時評人張書樂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騰訊地圖此時入局非但不晚,反而恰如其分。地圖和打車本身就是二元一體的模式,地圖的下一站就是提供更加便捷的生活服務,打車則是可快速實現的一個場景。在地圖的出行規劃模塊中,提供打車的強勢介入,引流直接而高效。」

出行領域布局多時

雖然入局聚合打車領域頗晚,但在出行領域,騰訊地圖卻已布局多時。

早在2013騰訊向滴滴投資1500萬美元B輪融資開始,在滴滴C輪、D輪、E輪、F輪融資中均有騰訊的身影。

去年1月,騰訊還曾接連申請「騰訊出行」、「騰訊乘車卡」、「騰訊乘車碼」、「騰訊打車」等多個商標。

同年3月,長安汽車發布公告稱,公司將聯合一汽、東風、騰訊、阿里、蘇寧等企業,共同出資成立股權投資基金,擬投資以新能源汽車為主的共享出行產業,組建出行公司,其中騰訊、阿里聯合另外兩家公司合計出資22.5億元,佔比23.06%。

同年6月,廣汽與騰訊、廣州公交集團、滴滴等合作方聯手推出的「如祺出行」正式宣布上線,該平臺宣稱以粵港澳大灣區為核心區域,從廣州起步,一年內開拓5個城市,未來逐步覆蓋全國市場。

從出行領域的多番布局到此次聚合打車平臺的突破,騰訊地圖此時入局能否迎頭趕超百度高德?

有資深業內人士認為,滴滴的優勢是車多,聯合滴滴後,對騰訊地圖來說有很大的助力效果,畢竟地圖業務變現渠道很少,但又不能放棄如果能在聚合打車上摸索出一套盈利模式來,形成引流的同時,將減輕騰訊在成本上的壓力。

張書樂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打車模式未變,只是多了一個引流渠道。而打車的安全問題、司機的規範問題,以及更多可衍生的場景,如與O2O場景形成無縫連接和引流等,都未打開,騰訊地圖要想破局,短期來看很難。」

責任編輯:徐芸茜 主編:公培佳

相關焦點

  • 聯手滴滴,騰訊地圖再向高德地圖、百度地圖衝擊
    早在2015年,騰訊就對滴滴開放了九宮格,雙方就建立了正式合作關係,此次合作可以看做是,騰訊與滴滴在前一次合作基礎上的升級。出行離不開地圖,而國內地圖廠商經過多年激烈競爭,使得地圖市場格局逐漸趨於穩定,基本形成了百度地圖和高德地圖割據一方的「雙寡頭」局面。而騰訊地圖雖誕生多年,但在市場影響力上,和百度高德相比還是稍遜一籌。
  • 競品分析報告:騰訊地圖APP VS 百度地圖 VS 高德地圖
    由圖可知,百度地圖的搜索指數遠高於高德地圖和騰訊地圖,用戶在選擇導航出行app時,更多的是考慮百度地圖。百度地圖劃分為智能推薦,計程車,快車(滴滴快車、首汽暢享、攜程用車,曹操新能源),專車(首汽舒適、攜程舒適、攜程七座、首汽七座、攜程豪華)。
  • 競品分析報告 | 高德地圖 vs 百度地圖 vs 騰訊地圖
    如:高德與百度的「打車」業務,與滴滴等網約車公司同時合作,獲得服務費用及分成。通過搜索項目獲得廣告費用。如:高德地圖效仿百度搜尋引擎的商業模式,採用關鍵字搜索競價排名的方式,使競價高的商家獲得更多的關注。也可以在手機某些項目中劃出一部分作為廣告區域,由商家競價獲得投放權以獲得服務費。
  • 你覺得手機版地圖騰訊、百度、高德哪個最好用?
    手機版地圖騰訊,百度,高德哪個最好用?我覺得吧,國內地圖領域的排名,騰訊地圖已經被排除在第一梯隊行列,真正的PK還是屬於高德地圖和百度地圖的PK,百度地圖這兩年發力也很猛。所以真正能夠爭雄的就是百度地圖和高德地圖,騰訊則是很默默無聲的,騰訊地圖最大的支持者,我覺得就是微信的定位功能吧,微信定位默認的是騰訊地圖,如果說要進一步選擇地區也可以跳轉到第三方的地圖平臺,那麼就支持騰訊和高德地圖!
  • 百度高德搜狗騰訊誰的地圖最好?南都實測地圖APP
    南都記者近日發現,高德地圖悄悄上線「叫車」服務,並涵蓋了滴滴、首汽、曹操等叫車軟體。自行車定位 百度、騰訊指揮闖關禁行路段由於共享單車重新煥發出短途出行的生命力,從去年開始,除了搜狗,其他地圖都陸續上線了騎行導航,百度與高德甚至還有電動車導航。南都記者在測試中發現,從廣州二沙島到廣州大道這段路線,百度地圖與騰訊地圖都推薦了廣州大橋路線,前者會標註部分路口需要走階梯過天橋;高德地圖直接推薦了繞道路線。
  • 百度地圖、高德地圖、騰訊地圖,誰才是手機導航業的王者呢?
    相信大家出門在外,一定會用到一款屬於自己習慣使用的地圖app吧!現在這個移動網際網路時代裡,也出現了很多不一樣的地圖導航app,但是相對來說還是大平臺的靠譜一些,像百度地圖、高德地圖、騰訊地圖等這些我們家喻戶曉的地圖app還是用戶體驗感非常之不錯的!
  • 競品分析報告:騰訊地圖APP VS 百度地圖 VS 高德地圖
    由圖可知,百度地圖的搜索指數遠高於高德地圖和騰訊地圖,用戶在選擇導航出行app時,更多的是考慮百度地圖。百度地圖劃分為智能推薦,計程車,快車(滴滴快車、首汽暢享、攜程用車,曹操新能源),專車(首汽舒適、攜程舒適、攜程七座、首汽七座、攜程豪華)。
  • 競品分析報告 | 高德地圖 vs 百度地圖 vs 騰訊地圖
    如:高德與百度的「打車」業務,與滴滴等網約車公司同時合作,獲得服務費用及分成。通過搜索項目獲得廣告費用。如:高德地圖效仿百度搜尋引擎的商業模式,採用關鍵字搜索競價排名的方式,使競價高的商家獲得更多的關注。也可以在手機某些項目中劃出一部分作為廣告區域,由商家競價獲得投放權以獲得服務費。
  • 高德、百度的下半場地圖戰
    今年 1 月份,特斯拉就將地圖數據服務商換成了百度地圖,之前使用的騰訊地圖被很多用戶吐槽過。高德與百度,「道不同」但用戶吐槽再多,能選的也實在不多。手機地圖行業,高德和百度的雙寡頭格局已經維持多年。根據艾瑞數據,今年 8 月份,高德地圖 App 的獨立設備數為 50217 萬臺,而百度地圖 App 的獨立設備數為 32217 萬臺,為高德的 64.15%;排名第三位的騰訊地圖 App 的獨立設備數僅為 2346 萬臺,還不到百度地圖的十分之一。高德、百度仍遙遙領先第三名的騰訊地圖。
  • 你覺得手機版地圖騰訊、百度、高德哪個最好用?
    手機版地圖騰訊,百度,高德哪個最好用?我覺得吧,國內地圖領域的排名,騰訊地圖已經被排除在第一梯隊行列,真正的PK還是屬於高德地圖和百度地圖的PK,百度地圖這兩年發力也很猛。所以真正能夠爭雄的就是百度地圖和高德地圖,騰訊則是很默默無聲的,騰訊地圖最大的支持者,我覺得就是微信的定位功能吧,微信定位默認的是騰訊地圖,如果說要進一步選擇地區也可以跳轉到第三方的地圖平臺,那麼就支持騰訊和高德地圖!
  • 萬字長文解析手機地圖競品: 高德、百度、騰訊
    (3)騰訊地圖騰訊地圖的前稱為「SOSO地圖」,是由騰訊公司推出的網際網路地圖服務,由於錯過中國手機地圖產業紅利期,目前處於奮起直追的階段,於2013年戰略投資搜狗,並逐步與海外GIS服務商達成合作。百度地圖和高德地圖的用戶年齡結構非常相似,25-35歲用戶分別佔比55.33%和55.76%,相比之下,騰訊地圖的用戶年齡向年輕化傾斜,36歲以上的用戶佔比要低於百度地圖和高德地圖。從下圖的各家地圖用戶地域分布來看(來源:艾瑞App指數):
  • 競品分析:高德地圖VS百度地圖
    其中高德地圖和百度地圖佔據用戶市場份額的頭部位置,數據顯示2019年第三季度兩者佔比分別為34%和31%。值得注意的是騰訊地圖雖然推出時間較前兩者較晚,目前的用戶市場份額已經達到16%,位列第三。2018年高德地圖和百度地圖手機地圖APP月活用戶數量均突破3億人,遙遙領先其它手機地圖APP,其中高德地圖佔據首位。
  • 導航地圖哪家強 高德PK百度,出門你選哪一個?
    地圖導航精準度,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網約車服務水平。定位不準,可能你找車就得花上半天,費時又費錢。6月18日,首汽約車宣布與百度地圖合作升級,進一步提高用戶出行效率。導航地圖好不好,可以從三個維度看。一是定位精度,定位不準會浪費用戶大量時間;二是路線規劃,能否為用戶推薦最優路線;三是軌跡糾偏,要防止出現司機繞路等情況。本次首汽約車地圖升級,重點在上述三個方面做了提升。比較有意思的一點是,乘客可以自主選擇路線,而且能在App上直接修改目的地。乘客可以根據地圖實時推薦的最優路線,動態調整自己的出行計劃。
  • 攻堅Z世代堡壘,百度地圖高德地圖騰訊地圖誰有王炸?
    轉自劉曠公眾號,ID:liukuang110,作者:劉曠  消費地圖服務領域一直是高德地圖和百度地圖的天下,早幾年兩者有關誰市佔率更高的問題曾大打出手,火藥味相當濃烈。但這些年高德和百度把更多的焦點轉移到生態上面,布局車聯網、布局無人駕駛、布局出行網絡,現在的高德地圖和百度地圖,已經不再是簡單的地圖導航工具,而是雙雙進化成了巨大的出行甚至生活服務平臺。
  • 百度地圖和高德地圖是怎麼盈利的?
    移動網際網路發展起來後,高德殺入網際網路地圖和手機導航領域,算是轉型最為成功的傳統圖商。在百度地圖的長期廝殺後,百度地圖通過讓用戶免費使用手機導航,徹底打掉了高德地圖的營收來源,致使高德一度陷入發展困境,不得已而委身於阿里。最近消息,百度將百度地圖併入AI體系,剝離商業化,也開始專注於地圖業務自身。
  • 應用商店APP排行榜:百度地圖下載量為高德2倍
    縱觀網際網路地圖市場,BAT三家已紛紛邁出跨界合作的步伐,搶佔流量入口。近日傳出滴滴或將收購騰訊地圖的消息,儘管滴滴後來澄清僅為深度合作,但這也意味著滴滴未來將在地圖上做更大文章。同為移動出行平臺的Uber(優步)和神州專車也在此前分別牽手了百度地圖和高德地圖。
  • 騰訊地圖,不死不活?
    原創 張釗 新熵 收錄於話題#騰訊地圖1#高德地圖1#百度地圖1©新熵原創作者 | 張釗 編輯 | 明非騰訊地圖與滴滴的「不解之緣」,早在2016年就已經埋下。彼時,滴滴宣布完成新一輪45億美元的股權融資,作為滴滴的重要股東,騰訊和阿里選擇繼續加注滴滴。但有意思的是,和騰訊相比,阿里在某種意義上是勝利者,在滴滴的地圖導航合作上,阿里從騰訊手中「橫刀奪愛」,使滴滴和騰訊地圖的交易落空,此後滴滴的導航合作夥伴更換成阿里旗下的高德地圖。在此之前,一度傳出滴滴將要收購騰訊地圖的消息。
  • 一直模仿,從未超越,高德如何走到地圖之外?
    同年,百度宣布PC地圖業務正式向移動端轉型,但在高德看來,晚兩年進場的百度還不足以成為自身的對手,畢竟彼時的高德正是蘋果手機中國區唯一的地圖服務商,活躍用戶數也超過3600萬,一時間風光無兩。但很快,高德就陷入被動局面。
  • 地圖導航APP誰更好?百度、高德、騰訊,我推薦第二個
    目前導航APP主要有三款,高德、百度以及騰訊。三者都有接觸,然而最後我還是選擇了高德APP。百度地圖APP我一開始接觸的便是百度地圖APP,畢竟當年名聲大,用著感覺有保障。尤其是我大三那年,百度運用了實景導航,我第一次無意間使用,給我帶來巨大方便,在一個小巷子裡面,根據實景找到了火車票代售點。
  • 揭秘交通大腦——BATJ技術爭奪戰,滴滴與高德的AI新版圖
    、騰訊、百度、京東、華為、平安科技、滴滴、高德等公司;在國外,智慧交通市場中運營的一些參與者包括埃森哲、思科公司、Cubic公司、通用電氣公司、IBM公司、西門子公司、Thales集團和WS Atki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