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從1938年6月12日侵華日軍對安徽安慶發起進攻開始,一直到武漢10月25日失守,中日雙方共投入兵力約140萬人,在安徽、河南、浙江、湖北等地域展開了一場大會戰,3億多國人被迫捲入這場大廝殺中。
保衛大武漢宣傳語
面對日本法西斯的瘋狂侵略,英國、美國、法國等國,或妥協退讓,或持中立立場,而以武漢為中心的這場戰役,成為了中國抗戰期間,時間最長,規模最大,殲敵最多的戰役之一。武漢會戰以後,中國的抗日戰爭從戰略防禦進入到了戰略相持階段,日本戰略進攻被迫終結,武漢會戰也因此成為中國全民族抗戰的轉折點。
二戰中的日軍和希特勒
武漢會戰的戰略意義
武漢地處華中,經過長江水路,東可以直達南京、上海,西可以到達重慶、成都,同時,也可以通過鐵路幹線,到達河南、湖南、廣東等地,素有「九省通衢」之稱,這就是武漢的戰略地位。
南京淪陷以後,大量人員和物資都被遷往到了大後方,武漢由此也就成了人員和物資大轉移的一個中轉站,同時,國民政府還將大部政府機關和全國的軍事指揮中心設在了武漢,武漢由此成為了當時全國的政治、經濟和軍事中心。
武漢會戰
1938年初,日軍參謀本部認定「只要攻佔武漢、廣州,就可以支配中國」。為此,日軍在1月,發起了徐州會戰,企圖攻下徐州以後,由中原直驅武漢。作為一個戰略資源匱乏的狹小國家,日本一直擴大戰略規模,他們心中到底是怎麼想的,擴大戰略規模對她們而言有何重大戰略意義呢?
在攻取上海、南京以後,本以為中國會屈膝投降,然而日本的如意算盤卻落空了,中國軍隊仍然在節節抵抗,全國抗日熱情也空前高漲。1938年1月至5月的徐州會戰中,日軍遭到李宗仁部的第五戰區軍民的重大打擊,儘管如此,日軍在5月攻取徐州以後,還是不顧一切的對武漢發起了進攻。
李宗仁將軍
而為何在此時攻取武漢,不給自己留下任何喘息的機會?日本想直接把國民政府降為地方政府,讓中國政府在主要政治舞臺上消失,國民政府到那個時候自然會逃亡山區,成為地方政府,這樣為建設一個所謂的新政權(偽政府)創立條件。
徐州會戰軍事態勢分布
武漢會戰,國民黨和日軍兵力對比
在徐州會戰還沒有結束的時候,日軍大本營就打著自己的如意算盤,妄想通過武漢會戰,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為此他們將在日本國內組建的9個師團,全部送往了中國戰場,其中,5個師團被派往到了華中戰場,編入華中派遣軍戰鬥序列,這樣,用於華中會戰的部隊,就已經達到了15個師團之眾,此外,海軍艦艇120餘艘,飛機500多架,海陸空總兵力超過了30多萬人。
武漢會戰分布
在日軍中,有首席軍刀之稱的華中派遣軍司令官畑俊六制定了作戰計劃,由岡村寧次指揮第11軍5個師團沿著長江兩岸主攻武漢,由日本昭和天皇的叔叔東久邇宮指揮第2軍4個半師沿著大別山北麓助攻武漢,另外,由日軍一部在武漢會戰開始前,攻佔鄭州一帶,直取武漢,妄圖從南北兩路東西夾擊,對武漢形成鉗形夾擊之勢,勢在必得。
畑俊六
大兵壓境,中國軍隊該如何應對?早在1938年1月,《新華日報》就刊發了《怎樣保衛大武漢》的社論文章,當時的《新華日報》剛剛在漢口創刊不久,它是共產黨在國統區公開發行的第一張大型報刊,此時,長江下遊的抗日前線還處在安徽蕪湖一帶,北邊的日軍則遠在徐州及鄭州以北,兩地距離武漢都有一千華裡。
《怎樣保衛大武漢》的作者,對日寇進攻大武漢的方案,做了一個具體方案推演,未雨綢繆。整個抗日戰爭中,應該說,武漢會戰期間是國共合作的一個高潮,很多武漢會戰的後勤工作都是中共領導人參與其中,比如周恩來、郭沫若等等。
武漢會戰大遊行
武漢會戰打響前夕的1938年5月26日,毛主席在延安抗日戰爭研究會上,作了《論持久戰》的著名演講,認為抗戰將經過戰略防禦、戰略相持和戰略反攻三個階段。在雙方力量對比上,中國必將由劣勢到平衡再到優勢,而日本則反之。這些精闢的論斷,極大的鼓舞了全國的抗日軍民,《論持久戰》在國民黨方面,也引起了強烈反響,就連小諸葛白崇禧也曾經向蔣介石提到過《論持久戰》並獲得認同。
1938年5月下旬,長崎、福岡等地的日本人收到了一些從天而降的傳單,上面寫著「爾再不訓,則百萬傳單將變為千噸炸彈,爾再戒之」。生活在島國的日本人,開始感受到戰爭離他們並不遙遠,這些傳單來自中國空軍第14隊隊長徐煥升所率領的2架重型轟炸機。
二戰中的日本女人
來自中國的傳單並沒有讓日本法西斯認識到他們可能面臨的戰略困境,8月,日軍大本營要求內閣增撥軍費32億5千萬日元,為了進行武漢會戰,日本連學校教練用的步槍都被收回了。由此可見,侵華戰爭規模的擴大,已經完全超出了日本的國力,然而,窮兵黷武的日本法西斯仍然一意孤行,繼續他們的侵略行為。
為阻止日軍南下,蔣介石下令炸毀黃河,以水代兵
1938年5月下旬,日軍第16師團,計劃直撲武漢北面,主力大部聚集於穎水以東,另外兩個聯隊分別抵達新鄭和許昌。日軍第14師團在偽滿洲國的始作俑者土肥圓賢二的率領下,自鄭州直撲平漢鐵路,企圖與沿淮河北上的第107師團會師中原,日此一來,日軍華北派遣軍極有可能由平漢鐵路線南下,直逼武漢。
蔣介石籌備武漢保衛戰
與此同時,在徐州會戰結束後南下的中國軍隊正在趕往大別山,而他們身後卻是快速緊追不捨的30萬日軍摩託化部隊,在無法防止日軍追擊的情況下,中國軍隊只好炸毀了平漢鐵路上的鄭州大鐵橋。
在這個時候,要解決兩個問題,一個是形成一個像樣的防線,來阻止日軍南下,第二個,要把日軍這幾十萬部隊救下來,怎麼辦?蔣介石想了一個辦法,就是扒開黃河大堤,用洪水來擋住追擊的日軍,然後在大別山地區形成一個軍事防禦陣地。
武漢會戰軍事格局
1938年6月3日,日軍兵臨開封,國民黨軍事委員會批准了關於黃河決堤的報告,並密電第一戰區司令官程潛決堤放水,在中牟縣的趙口,6月4日,53軍派兩個團的兵力,在趙口挖了整整兩天無功而返,他又把任務交給了新編第八師師長蔣在珍,又將決堤地點改在了花園口,終於,6月9日上午黃河決堤。
黃河水一瀉千裡,沿途數十個村莊被衝毀,古城蚌埠也完全被淹沒,經邵伯湖湧入長江。河南、安徽、江蘇三省44個縣市成為了一片汪洋大海,老百姓什麼都不知道,洪水從天而降,當時,89萬人被淹死,受災人口達到了1200萬人,當時中國方面付出了慘重代價。
深陷黃泛區的日本兵
而日軍此時,也從追擊的狀態變成了防洪的狀態,後勤補給線也被衝垮。在開封南街的日軍第14師團指揮部,土肥圓賢二萬分焦急,10萬日軍分別被困在各個小島上,雖然日軍極力掙脫洪水,但直到半個月後,仍然有大量日軍被困在黃泛區的一些高地之上。
飢餓、疾病、蚊蟲,使得曾經囂張一時的戰神完全成了一副窮鬼模樣,日軍雖然派出了大量運輸機,但大部分軍用物資空投時落入水中,很多士兵都被病餓而死。
國民黨在花園口決堤,是以人民生命作為的慘痛代價來換來了一個戰略上短暫的苟安,實際上並沒有起到多大作用。日軍在河南方向雖然停止了進攻,但是他們馬上改變方向,沿著長江進攻,對於日軍來說,這並不是一個很好的選擇,長江以南是鄱陽湖,北岸則是大別山,對於日軍的進攻則構成了天然屏障,他只能沿著長江兩岸非常狹小的地方進攻,那麼他們的兩翼都將是中國李宗仁、陳誠軍隊的極大威脅。
花園口決堤態勢圖
1938年6月中旬,華中派遣軍司令官畑俊六命令東久邇宮率第2軍的兩個師團向廬州進發,直逼武漢屏障大別山,岡村寧次率領第11軍的5個師團和波田支隊向黃梅、九江集結,由長江兩岸向武漢推進,同時,德川好敏的航空兵團第一、三、四飛行團待命,這樣,日軍直接用於進攻武漢的海陸空兵力達到了空前的30多萬人。
20號,中國統帥部隨之進行了武漢會戰的軍事部署,以長江為界,把兵力分為南北兩個戰場,在北線,由李宗仁的第五戰區確保北線在廣濟方向大別山東麓陣地,在長江南線,由陳誠的第九戰區確保德安、辛潭鋪等要地,豫南大別山北線方向則由孫連仲、宋希濂、張自忠部,固守黃麻大別山北麓陣地,並且由胡宗南和于學忠部負責側翼防線,確保武漢北面門戶信陽的安全。
胡宗南
南北兩軍共117個師總兵力達到了110萬人,這些部隊一半是徐州突圍時保存下來的兵力,大戰一觸即發。
在武漢會戰部署的前十天,長江歷史上第一次出現最為龐大的艦隊,他們在一顆顆巨大的水雷爆炸聲裡,不斷西行。直撲由國民政府的國君是顧問設計的拱衛武漢前沿陣地的江防要塞馬當。馬當要塞,是日軍全面侵華時期國民黨選擇的一個戰略要塞,自古天險,而安慶則是馬當的前哨,保衛武漢的咽喉要地。
馬當要塞前線
花園口決堤,日軍卻步步緊逼,武漢會戰守衛堡壘成擺設
與此同時,華中派遣軍司令官畑俊六命令波田支隊協同海軍,沿著長江溯江而上攻佔安慶,命令第6師團陸軍行軍攻佔安慶,打開防守武漢的要塞。11日,日本軍登陸,國民政府軍第27集團軍楊森部的第21軍146師將其擊退,12日,波田支隊主力在安慶下遊登陸,18時,安慶機場陷落,13日早晨,安慶城被攻陷。安慶失守,武漢的馬當要塞已經完全暴露於日軍的鋼鐵洪流之下。蔣介石命令馬當守軍「雖犧牲最後一人,不得撤退,以掩護馬當封鎖線」,並緊急調動長江北線南線兩個戰區作出重新布防,武漢會戰由此拉開序幕。
廣濟保衛戰
李韞珩在6月24日還風風光光的為一個畢業典禮發表演講的時候,日軍已經開始對馬當要塞發起了進攻。當時,國民黨在江面上布設水雷、沉船進行封鎖,同時,集中兵力,守備馬當要塞的部隊除了臨時調派的陸軍以外,還有當時中國的海軍部隊,而水兵則變成了馬當要塞的炮兵。上午,李韞珩還在畢業典禮的酒席上,熟知日軍已經攻佔對面陣地,自己已經腹背受敵。馬當守軍在鏖戰2日之後,傷亡慘重,隨後撤出陣地,馬當要塞失守。隨後,日軍雖然在九江受到少許傷亡外,結果還是一樣,7月25日,九江失守。
李韞珩馬當失守
值得注意的是,星子大戰是自武漢會戰之前,中國軍隊的一次大勝利,對日軍的有生力量造成了極大的打擊。而後來的武漢會戰,自然是打出了中國軍人的威風,日軍第106師團陷入中國軍隊合圍,成為抗日戰爭歷史上對日軍不可戰勝的有力回擊。
結束語
日軍雖然在徐州戰場獲得勝利,卻因為花園口黃河決堤改道,但這並沒有影響武漢保衛戰失敗的結局。以百萬平民死傷的代價,換來了重新布防武漢的時間,但卻由於將領的愚蠢使得武漢無險可守,最終,武漢成為徐州之後的又一場大潰敗。
花園口決堤慘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