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報APP—新福建12月25日(福建日報記者 吳洪 通訊員 鄭楚楚)這幾日,兩岸兒童文學界作家紛紛撰文悼念兒童文學界泰鬥林良。 12月23日清晨,林良在家中平靜過世,享年96歲。林良祖籍福建廈門,長期致力於兒童文學、親子教育等寫作,創作與翻譯兒童文學作品兩百多冊,他在大陸的大部分作品都授權給福建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林良先生最著名的代表作《小太陽》,是一部關於家、關於愛的作品,出版半個世紀以來,成為溫暖一代代人的幸福家庭聖經。
臺灣兒童文學界的「大家長」
1924年10月,林良出生於福建廈門。幼年隨父母去到日本,度過短暫的童年時光。7歲時回廈門定居。他曾在《永遠的孩子》一書中回憶廈門往事:「讀初中的時候,下午四點放學,我常常建議大家到港子後散步。退潮時候,海水把那一片白色沙灘留給了我們。我們在那裡追逐,演練擒拿術,練習『跳降』。我們也常常在一起背誦白居易的《琵琶行》和《長恨歌》,看看誰的記性好,能夠一句不落、一路背到底。」林良從小生長在一個「書香」之家,受到家庭薰染,他把讀書與寫作當成一輩子的事情。戰爭爆發後,林良隨父親開始了逃難生活。先後輾轉香港、越南、漳州,最後回到廈門,供職於《青年日報》。
1946年,22歲的林良背起行囊來到臺灣,先後就讀於臺灣師範大學中文系、淡江大學英國語文學系;歷任小學教師、新聞記者、副刊編輯、雜誌主編、廣播節目主持人、出版經理等職。此後,林良又擔任臺灣《國語日報》董事長、兒童文學學會第一任理事長。其間,林良直接參與了影響臺灣兒童文學發展的眾多重大歷史事件,被臺灣兒童文學界尊稱為「大家長」「常青樹」「臺灣現當代兒童文學之父」。
溫暖一代代人的「小太陽」
林良以臺灣《國語日報》「看圖寫話」專欄和讀者結緣,他拿起一支筆後,輕易便沒有放下。他寫兒歌、童詩,寫散文、童話……筆耕不輟數十年,他曾經說:「人一落座,輕易不再離席。」90多歲高齡的他,依然堅持維持著每個月5個專欄8篇文章的寫作,最後一次「看圖說話」專欄還將在下周一刊出。林良的女兒林瑋曾說,有次他的父親笑稱,年輕時如果有人要籤他寫6000首童詩,他會覺得瘋了,這種事肯定不敢籤。可是他持續地寫,竟也寫出當年連自己都不敢相信的、早已超過6000首的童詩。
四十年前,林良以「子敏」的筆名,寫下一本散文《小太陽》。他以淺白、幽默又充滿感性的筆觸,講述了平凡生活中的真情故事,溫暖了一代代讀者。臺灣兒童文學作家林世仁說,《小太陽》啟蒙了好幾代人對家庭的嚮往。《小太陽》自1972年初版至今,已經在臺灣重印了130多次;由福建少年兒童出版社於2014年引進,獲得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向全國青少年推薦百種優秀圖書等榮譽,成為兩岸幾代人的美好記憶。
溫暖故事繼續陪伴
林良善於描寫家庭生活的點滴,在林良筆下,「家」是永不黯淡的「金色盒子」,照耀著他的人生。林良曾提出他經歷了「三個童年」,第一個是自己經歷的童年,於是他有了《永遠的孩子》(已於今年上半年出版),寫的是在廈門的童年生活,可稱為「小太陽前傳」;第二個是陪伴子女的童年,也就是這部經典《小太陽》;第三個是他陪伴外孫女長大的童年,這本書叫作《彤彤》。在《彤彤》這本書中,林良筆下淘氣的彤彤「像一顆保齡球」橫衝直撞打破外公、外婆的寧靜生活,但那些成長中令人發笑的趣事,以及林良字裡行間流露出對外孫女的愛,滿是家庭的幸福和溫暖。
據悉,《彤彤》將於明年2月份正式出版,此後,福建少年兒童出版社還將持續推出林良的作品,他的文字將繼續陪伴和溫暖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