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臨日本鎌倉,感受電影《海街日記》中的景與情

2020-12-10 思安瑣記

前言:2018年7月,與朋友們相約遊玩日本東京一帶。無論是出於對電影《海街日記》的喜愛,還是在前期旅遊攻略時對鎌倉的嚮往,我們終於還是頂著酷暑高溫,趕著鎌倉海上花火的排期,乘著復古電車來到了心嚮往之的"海街"。

長鏡頭下的海街與樸實活潑的古城

《海街日記》

《海街日記》開篇,二女兒佳乃沿著海街走回老宅,長鏡頭下的海街靜謐而美好。初見鎌倉,映入眼帘的也便是這樣的美好。跟隨導航軟體,我們乘坐電車由江之島站下車,開始感受「海街」的故事。烈日下海鳥在海邊休憩、盤旋,悠哉地過著它們的生活。穿過隧道,海風鹹鹹得充滿著夏天的專屬味道。

江之島

正如影片中的海街一般,走在鎌倉的海邊步道,並未見過多遊客,看到的更多是樸實古城中真真切切生活的人們。身邊騎行而過的小夥子身材健碩、皮膚黝黑,一看便知他帶著這島上的"基因",那便是活力。

《海街日記》

是枝裕和曾在著作中回憶拍攝《海街日記》的構思,擔心影片中"三場"法事會讓"生死"搶走重點,於是有意安排了人物特有的生命狀態,來豐盈影片的情境和主題。其實,不止是人物的狀態,影片數次流暢又飽滿的海街長鏡頭,也同樣起到了烘託祥和、安逸、樸實又有活力的古城形象。

江之島

沿著海邊一直走著,偶然瞥見海上衝浪的少年,看到漁民在整理早上捕獲的戰利品,眼前仿佛已經浮現了四女兒小玲和夥伴們在海邊騎行、打鬧的場面。

紫陽花的意象與現實中的感動

鎌倉

《海街日記》講述著四姐妹瑣碎又美好的日常,影片通過一年四季的時間更迭分別敘述海街與四姐妹的生活變化。夏天,海街舉行了兩場法事,即姐妹外婆的周年祭和海貓食堂店主的葬禮。細心的觀眾也許會發現,大女兒幸與母親去為外婆掃墓的敘事鏡頭下,有那麼幾簇紫陽花在努力綻放。

《海街日記》

影片中"紫陽花"不僅代表夏天而存在,在我看來,更帶有一份意象,即象徵著生命之昂揚與頑強。尤其是紫陽花出現在與法事有關的鏡頭中,更代表著影片向人們傳遞的關於生命繼承的精神鼓勵。幸與母親放下多年積怨,走在下雨中的街巷下,路過被小雨擊打後的紫陽花。時間就這麼慢慢流逝,紫陽花每到花期如期綻放,靜靜看著路過的人群和海街的故事。

江之島

現實中,鎌倉的江之島也是紫陽花賞花勝地,7月花季最盛。慶幸的是,遲來的我們看到了鎌倉小徑上、小店門前還未隱退的紫陽花。見到紫陽花的時候,我們其實是頗為驚訝的,明顯可以看出花瓣頗有凋零之勢,但它們卻在盛暑中美好地向陽綻放。蓬勃的朝氣似乎在鼓勵遠道而來的我們"看,我還在努力等待著你們呢"。

海街味道與鎌倉味蕾記憶

江之島

影片中,父親當年與情人相戀,隨後離家生下了小女兒玲。其他三個女兒與外婆在鎌倉老屋相依為命生活。父親雖然離開了鎌倉,但是"鎌倉"味道卻被他帶到了他鄉。父親去世後,姐姐們把同父異母的小玲帶回一起生活,第一次品嘗鎌倉特有的沙丁魚刺身時,勾起了小玲對父親的回憶。父親雖然離開,但是沙丁魚味道成為了這一家人的親情記憶,聯結著姐姐與玲、玲與父親以及父親與所有女兒。

《海街日記》

酷暑下,我們一路攀爬山路,來到了可以面海的一家餐廳。海島風味自然是少不了刺身的。餐廳中食材新鮮、價格公道,清酒蛤蜊、銀魚蓋飯都十分鮮美。作為一個平時幾乎拒絕魚鮮的我來說,半生半熟的刺身蓋飯絕對是一大挑戰,也許是就地取材的原因吧,混搭醬油後的美味完全徵服了味蕾挑剔的我。

《海街日記》

餐廳不算大,遊客也不算多,很多周末來這裡度假的日本人來此消遣。這時,餐廳中一位年長的廚師來到前廳,與某一桌即將離開的顧客攀談。雖不懂日語,不過從他們的交流中大致能感受到對話主題,顧客對菜品十分滿意,當面對主廚表示讚許,主廚也十分謙虛,頻頻鞠躬回禮。主廚氣質十分儒雅,身上穿的白色廚師服也很潔淨,頭髮上幾縷青絲似乎彰顯了他料理的功力,臉上因笑容而帶起的皺紋又流露出一種"匠人"自信。我猜,這家店也許是主廚,或者從主廚的父輩開始一直經營至今的吧,就像影片中海貓食堂一般,那份油炸竹莢魚在小島上陪伴著姐妹及諸多顧客一同成長。

江之島

我們的鄰桌,是一對情侶,女生穿著紅色長裙,來到餐廳的陽臺,背對海景在男友的鏡頭下嫵媚動人、俏皮可愛。他們在用英語交流,也許亞洲面孔的他們一方來自本地,一方來自中國或者韓國、新加坡之類。總之,他們和諧養眼的畫面在酷暑下仿佛帶來了幾縷清爽,讓我覺得幾絲舒暢。

浪漫的海街花火與特殊回憶的花火大會

《海街日記》

每年的暑期,日本都會在大地舉辦大規模的花火大會,鎌倉的尤為特別,海上的扇形煙花是她獨有的特色。

《海街日記》

於是,我們在影片中,能夠看到小女兒玲和夥伴們乘坐小船在海上欣賞花火。影片中,玲與朋友分別回到家中,姐姐們換好了傳統浴衣,手持煙花棒,等待玲在家中舉辦一場屬於她們的花火儀式。那綻放的煙花與她們臉上的笑容,成為了影片經典的片段,鏡頭中滿屏的歡愉和美好,讓姐妹的親情更加升華,也讓我們不覺會心一笑。

鎌倉

從江之島到鎌倉花火大會的參觀地點,還需要乘坐一小段電車。臨近傍晚,大家都湧向江之島車站前往官方觀賞區。很多當地的學生們,無論男生還是女生,都身著傳統浴衣在車站排隊,他們看起來像玲一般的年紀,14、15歲的樣子,儘管天氣悶熱,他們卻不急不躁,滿臉笑容地聊天嬉戲,這也許是他們每年暑假十分期待的保留項目吧。

《海街日記》

當然,除了學生們,還有很多當地家庭、外國遊客都乘坐古老的電車不約而同前往目的地。那天實在太熱,租借穿戴浴衣也很複雜,於是我和朋友便沒有體驗這樣的觀賞裝束。來到花火官方地點,已是黃昏時分,找到沙灘一角靜待夜幕完全降臨。可天公著實不作美,一團烏雲端正地浮在半空,恰好位於花火綻放的最佳高度。遇到這樣的情況,作為遊客的我們難免有些遺憾,加之些許黏黏的海風,想著晚上還要從小城回到東京市區,心裡不免升起了一點急躁。但是,這樣的急躁情緒居然被當地人樂觀的態度扼殺在了醞釀初期。

鎌倉

海上的花火形態各異,有經典扇形、有卡通肖像等等,HelloKitty形狀的煙花在烏雲背後只能看到半隻耳朵。每當出現這樣的場景,大家都會發出遺憾的笑聲,但卻不是失望的笑聲。反而每種花火都是如何在烏雲後呈現,成為了大家更加期待的看點。如果,僥倖能夠觀賞到一隻煙花全貌,那麼大家可要集體鼓掌歡呼慶祝一下。就這樣,我們的心情也被當時的熱鬧景象影響著有了好轉。一天旅途的疲憊,就這樣在戲劇性的花火大會海灘上得到了舒緩。省卻了端著相機捕捉花火的麻煩,因為無論怎麼拍都不會拍到滿意的花火全貌,索性就欣賞這特殊又特別的鎌倉花火吧。

《海街日記》

觀賞完畢,大概是夜晚10點左右。我們跟著大隊伍返回電車站臺。古老的電車一時無法承載這麼多返程旅客,於是他們增加班次、延長運營時間,列車員耐心地引導大家有序上車。返回東京市區的途中,可謂十分狼狽。我們在等候數班列車後,終於擠上了電車,幾乎是人挨人的狀態了。在這樣的狀態下,古老的電車中冷氣儼然形同虛設,即便如此樂觀的人們還是耐心地等待著列車到站,靜候身旁的乘客下車。我身後一對情侶,用日語交流著他們的日常,語速如常,聽不出什麼不耐煩的語氣。無論是不盡如人意的花火,還是擁擠的電車車廂,小城的人們沒有埋怨天氣也沒有抱怨擁擠,就這麼平和地像度過每一天一樣,輕鬆又坦然地相伴於歸途,靜候這一天謝幕。

鎌倉

這樣的景象,讓我聯想到很多是枝裕和影片中傳遞出的那份悠閒平靜,無論是《海街日記》還是《比海更深》《步履不停》,人們那種在平靜中交流瑣事的狀態,不單純是影視演繹,其實現實中,在這座樸素的小城裡,就是這麼日復一日上演著、進行著。

結語

鎌倉高校前

日本旅途歸來已有2年,可能是自由行的原因,我對旅途中的某些記憶極為深刻。此行後,我對於鎌倉的印象不再僅有《灌籃高手》的鎌倉高校前片段,還有關於《海街日記》的另一番觀影體驗。關於《海街日記》的影評我已經在之前的文章中有所敘述,此文就不再贅述。本想將這些旅途掠影糅合在上一篇文章中,但是又覺破壞文章結構,於是便忍痛捨棄。如今,將這些旅途感悟單獨成文,也算完整了觀影感受。

江之島

親臨鎌倉後,我便更能感受《海街日記》所講述的安靜又溫情的海街故事。不止是一個家庭的親情故事,這更是時空背景下整個海街小城的敘事詩。美好鏡頭背後,傳遞著小城人們認真、積極、平靜又樂觀的生活態度。

註:本文鎌倉、江之島圖片均為自己拍攝,版權所有。如需使用,請聯繫本人。

相關焦點

  • 從是枝裕和電影《海街日記》中看溫暖治癒的日本鎌倉
    電影《海街日記》日本鎌倉電影《海街日記》電影《海街日記》電影《海街日記》電影海街日記明月院紫陽花也許,旅行中你常常會說
  • 跟著電影旅行 我在《海街日記》中的鎌倉漫步
    2015年很喜歡的一部電影,來自日本導演是枝裕和的《海街日記》,這部廣受好評的影片可能大家並不陌生。轉眼間又是紫陽花的季節,因為《海街日記》,十分想再次去到鎌倉,這次克麗絲特意安排了在鎌倉停留一晚,這樣可以放慢腳步,更多去感受它的靜謐與美妙,也蠻想去尋訪電影之中的場景呢。
  • 《海街日記》:鎌倉的沙丁魚和北海道土豆
    刷豆瓣時看到關於釀造青梅酒的帖子,許多人都提到了是枝裕和的《海街日記》。於是,在今天這個倦意滿滿、昏昏沉沉的晚上,我一邊擔心自己會不會中途睡著,一邊打開532在搜索框輸入了它的名字。現在頂著快要睜不開的眼睛開始寫評論的我,就能夠證明,是枝裕和沒有讓我失望,《海街日記》大概是我最近看過的電影中最令人舒適的一部。時間有點晚,也沒什麼充裕的時間思考,所以寫得相當隨意。
  • 《海街日記》那些溫暖我們的小事
    《海街日記》是一部由是枝裕和執導,綾瀨遙、長澤雅美、廣瀨鈴、夏帆等主演的電影,改編自吉田秋生的同名暢銷漫畫。影片講述了在鎌倉生活的三姐妹與同父異母妹妹共同生活,各種各樣的事經過家庭的羈絆逐漸加深了彼此間感情。
  • 是枝裕和《海街日記》:不止於家,四季更迭中感受海街的生命力
    《海街日記》改編自吉田秋生同名漫畫,該片為日本導演是枝裕和2015年的作品,曾獲得第68屆坎城電影節金棕櫚獎提名。在日本的沿海小城鎌倉,香田家的三姐妹相依為命地生活著。15年前,她們的父親與情人遠走,母親無法接受現實也選擇離家。大女兒幸、二女兒佳乃、三女兒千佳跟隨外婆一同居住在鎌倉老屋。
  • 一部讓人想努力活著的電影—《海街日記》
    臨海古都鎌倉,不起眼的角落裡生活著香田家四姐妹。她們的父親早年和情人離家出走,母親則乾脆將女兒們拋給了外婆照顧。外婆去世後,外孫女們繼承了這棟有著悠久歷史的大房子。這一天,父親去世的消息傳到姐妹手中。幸在臨行前邀請鈴搬來鎌倉同住。抱著對姐姐們的憧憬,鈴邁入了父親曾經生活過的房子。四季流轉,姐妹們的故事悄然上演……海街日記記錄著平淡的生活。沉穩的大姐、有點小狂野的二姐、古怪的三姐,少女的小妹。
  • 跟隨是枝裕和,《海街日記》取景地鎌倉朝聖之旅
    本文來自網友Qilong,作為一個影迷,他將自己的日本之行,變為了《海街日記》朝聖之旅,非常迷影又有趣的旅程。
  • 1CM領譽電影私鑑會|李佳洋解讀《海街日記》的四姐妹生活
    周五來了,釐米紀特別策劃——「譽」你過春天又來如約帶你看電影了!本期1CM領譽電影私鑑會,由李佳洋帶大家領略一幅充滿日本鎌倉風土人文氣息的畫卷——由是枝裕和執導、豆瓣評分8.8分的電影《海街日記》。伴隨著大海般乾淨純粹的藍色畫面,電影中三個姐妹和同父異母的妹妹的關係漸漸轉變,從客人般生疏到親密無間,伴隨著四人各自的情感,電影完成了細膩的群像刻畫。各色美景、美食和美人,更令觀眾從電影細節中窺見了光影之美。
  • 日本鎌倉小旅行|灌籃高手聖地巡禮,探訪海街日記取景地咖啡廳
    美麗的鎌倉出現在大量日劇和動畫中,鎌倉的遊記相信網上也有很多作者發布過,但是你不能錯過的當然是《灌籃高手》和《海街日記》,這次,若菜帶大家探訪鎌倉高校前灌籃高手鐵路軌道、海街日記裡的麻心咖啡。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請給我一個關注點讚,好了,請繼續閱覽下去吧!
  • 日本鎌倉是青春回憶,《灌籃高手》,《海街日記》同款打卡地
    在此,仿若掉回了動漫和影視中,打破了次元壁,身臨其境。來鎌倉,get《灌籃高手》和《海街日記》同款場景。《灌籃高手》同款:(鎌倉高校前)電車閘道口是櫻木花道和赤木晴子打招呼的地方。這裡拍照很有感覺,仿佛身處動漫世界。
  • 日本鎌倉小旅行|灌籃高手聖地巡禮,探訪海街日記取景地咖啡廳
    美麗的鎌倉出現在大量日劇和動畫中,鎌倉的遊記相信網上也有很多作者發布過,但是你不能錯過的當然是《灌籃高手》和《海街日記》,這次,若菜帶大家探訪鎌倉高校前灌籃高手鐵路軌道、海街日記裡的麻心咖啡。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請給我一個關注點讚,好了,請繼續閱覽下去吧!
  • 如果有機會,真的應該去鎌倉看看,五月的鎌倉,滿是海街的水汽
    為什麼說終於來到了鎌倉,因為這個臨海古都在日本電影裡我已經看到過無數遍。電影裡的鎌倉,看上去人很少,生活節奏緩慢,自帶了生活流逝和時間駐留的意味。而無數拍鎌倉的電影裡,我當然首推最喜歡的導演是枝裕和的《海街日記》,他用雲淡風輕的方式,來講述四姐妹悠然自得的故事。
  • 《海街日記》:光影交錯的鎌倉記憶
    從《步履不停》到《海街日記》,那些家庭生活中微不足道的小確幸和家長裡短的瑣事,在他的微觀鏡頭下,總會顯得彌足珍貴。電影是由吉田秋生的漫畫改編而成,講述的是日本鎌倉小鎮中,父母離異的香田家三姐妹因父親的離世,結識了十四歲的同父異母妹妹鈴,於是大姐幸邀請鈴來鎌倉一起生活...
  • 《海街日記》:日本最美的姑娘都在這裡了(附資源) | 周末影院
    典型的日式溫情電影,淡如白開水般的故事情節卻讓人感動得無可救藥,生活瑣事也可以讓人看得為之痴迷,不願快進,足夠清新,也足夠治癒,這大概就是日本電影的魅力。今天小姐姐給大家推薦的電影,是根據吉田秋生同名漫畫《海街diary》改編而成的《海街日記》。
  • 《海街日記》:一部溫馨治癒系的慢節奏電影
    昨天回去時發現用了一年多的耳機又壞了,線材外面白色的橡膠外皮老化斷裂了,同樣的耳機之前還有一條,那時都是兩個人一起帶著的,這次壞了我好像沒什麼辦法把它修好了,這讓我想起了一部看了很久的電影——《海街日記》。
  • 《海街日記》最適合夏天的電影,唯有美食美景不可辜負
    北北今天想給大家推薦一部曾在豆瓣評分最高的日本電影《海街日記》。很難有一部電影齊聚四個日本國民女神,綾瀨遙、長澤雅美、夏帆、廣瀨鈴,她們扮演同父異母的四姐妹,這是一部在夏天的鎌倉海邊,發生著關於愛與生活。
  • 鎌倉:不僅有灌籃高手的命運路口,還有海街日記的溫情脈脈
    不一會,便到了鎌倉高校站。往前走幾步路,便是《灌籃高手》裡那個紅綠燈的路口。這裡總是有絡繹不絕的遊客,等待著列車駛來和駛過,抓住那幾秒的空隙時間,站在櫻木花道的位置上,取好景,迅速連按幾下快門。如果拍得不滿意,就再等一等。
  • 日出日落、花開又謝|《海街日記》
    《海街日記》是2015年是枝裕和執導的日本劇情電影,改編自吉田秋生的同名漫畫,由綾瀨遙、長澤雅美等主演。在日本的臨海古都鎌倉,順山而成的小鎮,不起眼的角落裡,生活著香田家四姐妹。她們的父親早年和情人離家出走,母親乾脆將女兒們拋給了外婆照顧。
  • 日本電影《海街日記》:活著的東西都是費工夫的
    這句話是日本電影《海街日記》裡,姐妹們的外婆說的話。原本是說青梅樹的。何嘗又不是說每個人的生活呢。生活中是有刺的,你得拔掉,得費功夫。這部電影於2015年上映,由是枝裕和執導的日本劇情電影,綾瀨遙、長澤雅美等主演。
  • 《海街日記》:一部「旅遊宣傳大片」,卻治癒了你我心底的情傷
    2015年,是枝裕和導演的治癒影片《海街日記》入圍坎城電影節競賽單元,這部影片已成為治癒系電影的代表之作,影片中四姐妹青春洋溢的面孔與悲傷難過的劇情相互交映,當觀眾為劇中人物的命運深深嘆息時,卻在不知不覺感受到了溫情。看完影片,心中留下的是對生活的美好情愫,對未來的憧憬和勇敢活下去的信心,這就是這部影片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