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麻慄坡:「土專家」念好「山字經」

2020-12-20 人民網

俗話說:「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雲南省麻慄坡縣下金廠鄉抓住脫貧攻堅惠民政策進村這個「天時」,群山環繞、密林遍布和溫潤多雨、潮溼多霧這個「地利」,「土專家」號召力、帶動力強這個「人和」,念好「山字經」,規模發展石斛產業,創辦「扶貧車間」,帶領貧困群眾走上致富路。

大山裡出了個「土專家」

下金廠鄉森林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達42.3%,加上溫潤多雨、潮溼多霧的特殊氣候,為石斛生長提供了良好的條件。2002年,大錫廠村普通農村黨員郭喜兵,結識了來到當地研究蘭科植物的研究員,並參與到石斛的研究中,這一研究就是十多年,平均每年有五六十名專家或碩士、博士找到郭喜兵做研究,郭喜兵漸漸成為遠近聞名的「活地圖」「土專家」。在做研究的同時,敢於「吃螃蟹」的他,在大山裡仿野生種植石斛,靠山吃山賺到了「第一桶金」,隨後種植面積不斷增大,至2012年已發展到200畝,價值500餘萬元,成為鄉裡脫貧致富的榜樣。「一家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鄉黨委政府多方動員周邊群眾,郭喜兵主動牽頭成立了全鄉第一家合作社——麻慄坡雲嶺野生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群眾以山林、荒地、勞力等方式入股,當年年底就實現分紅,「嘗到甜頭」的群眾奔走相告,吸引了周邊更多群眾入股合作社。截至目前,該社吸納帶動周邊300多農戶增收,野生石斛種植面積達4000餘畝,僅2019年收穫石斛成品近30餘噸,實現經濟收入330餘萬元,社員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

庭院裡開了個「小課堂」

「文化低,不懂技術,前幾年栽什麼都沒賺到錢,看到他們栽石斛賺了錢,自己也想試試,又擔心沒技術會賠本……」貧困戶張遠康憂心忡忡地說。為了打消農戶顧慮,村組黨員幹部多次召開群眾會,動員入會事宜,合作社選優培育出5個高大、抗病能力強的石斛品種,從社員中培養選拔優秀黨員幹部組建培訓師資,在農家小院裡開起了「小課堂」,為社員進行種植技術現場指導。為進一步拓寬群眾知識面,合作社從科研院所邀請藥材種植專家到村傳授技術,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實用技術培訓。通過以會代訓、科普講座、發放技術資料等多種方式,讓群眾對中草藥種植知識、科學種植理念有了進一步認識,提高了群眾發展石斛種植的積極性。近年來,該社累計開展技術培訓34期1560人次,開展科普講座20次835人次。「通過幾次培訓,我對栽石斛的技術有了一定的了解,況且還有合作社提供技術指導,我覺得可以試哈。」在參加了3次培訓後,張遠康信心十足的說。當年,他就在自家的荒山上種了2畝石斛,次年收入加上山林入股分紅就達到5000元,極大地鼓舞了周邊農戶種植石斛的積極性。

叢林下辦了個「扶貧車間」

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關鍵時期,郭喜兵召集合作社的黨員同志一起商議如何擴大合作社種植面積,帶動更多的建檔立卡貧困戶發展產業。在縣鄉黨委多方協調下,該社與文山雲斛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結成合作對子,聯合對建檔立卡貧困戶進行為期3年的產業幫扶。「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的「扶貧車間」落戶雲嶺叢林下,建檔立卡戶勞動力到合作社務工,實現了「就業顧家」兩不誤。另外,合作社的黨員還分片動員周邊貧困戶自行發展石斛種植,提供技術支持。通過該社黨員多方動員,先後帶動全村100餘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發展石斛種植,實現了貧困戶產業發展全覆蓋,為全村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了堅實基礎。黨員郭喜康說到:「成立合作社,掛上了『扶貧車間』的牌子,更是掛上了我們共產黨員帶領脫貧致富的初心使命。」

近年來,下金廠鄉依託「天時地利」著力做好「山」字文章,採取「公司+合作社(大戶)+農戶」等方式,大力發展林下養雞、林下中藥材種植、林下草果種植等特色林下經濟產業,截至目前全鄉發展種養殖合作社21個,掛牌扶貧車間2個,帶動44人穩定就業。如今的下金廠鄉,貧困群眾家住大山裡,心在大山中,富在大山上。(張雯銘 王正委 柯榮芳 張芳) 

(責編:徐前、朱紅霞)

推薦閱讀

雲南省累計境外輸入新冠肺炎確診病例11例 治癒9例  人民網昆明4月26日電 (木勝玉、薛丹)據云南省衛生健康委通報,4月25日0時至24時,無新增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確診病例治癒出院1例,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醫學觀察1例。 截至4月25日24時,累計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1例,治癒出院9例,…【詳細】

要聞

相關焦點

  • 雲南會澤大井:念好「山字經」走出脫貧路
    雲南會澤大井:念好「山字經」 走出脫貧路。供圖雲南會澤縣大井鎮距縣城81公裡,有三分之二以上的群眾生活在山區、半山區。過去,這裡自然條件差,通訊信息閉塞,文化發展落後,貧困面廣、貧困程度深,在全鎮4.6萬人口中,貧困人口佔到四分之一以上。生活在山,出路也在山。
  • 雲南會澤大井:念好「山字經」 走出脫貧路
    雲南會澤大井:念好「山字經」 走出脫貧路。供圖 雲南會澤縣大井鎮距縣城81公裡,有三分之二以上的群眾生活在山區、半山區。 雲南會澤大井:念好「山字經」 走出脫貧路。供圖 「我們組建鎮級掛聯包村工作隊,確保每村有一名班子領導掛聯,有一個單位部門承包。」大井鎮黨委書記代幸烜說:「鎮黨委、政府平均每周召開一次專題會議,聽取工作匯報,研究解決工作難題。
  • 念好「山字經」,做好「綠文章」!美麗苗鄉煥新顏
    念好「山字經」,做好「綠文章」!近幾年來,屏邊縣牢牢把握「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深刻內涵,堅持產業發展生態化、生態建設產業化,著力挖掘「山潛力」,念好「山字經」,做好「綠文章」,產業扶貧成為提高脫貧質量的「主攻手」,穩定脫貧成果的「壓艙石」。
  • 念好「山字經」 貴州將大力發展山地現代高效農業
    念好「山字經」 貴州將大力發展山地現代高效農業 2015-01-27 14:49:09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   中新網貴陽1月27日電 題:貴州念好「山字經」 發展山地現代高效農業  作者 周嫻  1月27日,出席省十二屆人大三次會議的代表繼續審議貴州省省長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如何遵循山地經濟規律,發展現代高效農業,並將其作為農業發展的基本方向和扶貧攻堅的根本出路
  • 念好「山字經」 走好「特色路」
    本報訊「如何貫徹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優先發展農業農村的戰略部署,念好『山字經』,走好特色農業發展之路,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值得我們探索和思考。」
  • 麻慄坡植物科考之那花、那山、那人
    (第三次麻慄坡植物科考圓滿結束,圖為參與調查者在中越邊境天保口岸合影)雲南號稱植物王國,雲南東南部區域為世界幾大植物核心區域之一,而麻慄坡正處於這一地帶,物種極為豐富,2018年3月18日至2018年3月27日我參與了這為期十天的植物科考
  • 新華社丨重慶武陵山區城鎮群生態脫貧記:念好「山」字經 加快奔小康
    經多年打造,仙女山如今已成為世界自然遺產、5A級景區、國家級旅遊度假區,高峰時遊客和避暑住戶達20多萬人,拉動周邊鄉鎮農業類消費超過5億元,帶動1萬餘人就業。這裡群巒疊嶂、山高谷深,雖有好山好水,但過去一座座難以逾越的大山困住了當地群眾的致富路。生態優勢就是發展優勢。近年來,重慶武陵山區城鎮群學好「兩山論」、走實「兩化路」,著力推動發展觀念轉變、產業綠色轉型、生態財富轉化,做大山地高效農業、做強山地特色旅遊,在提升綠水青山顏值中做大金山銀山價值,加快奔小康。
  • 滇東南之行(下):麻慄坡
    麻慄坡一縣,擁有6000來種植物,是雲南植物王國裡的王國,但是說起麻慄坡,比起植物更出名的是地雷,第一次來麻慄坡調查植物的時候,就被不同的朋友反覆提醒過:一定要小心地雷啊!——該縣南部與越南河江省接壤,國境線長277公裡,歷史上因為中越戰爭的緣故,至今還有還有很多地方布滿不計其數的地雷,尚未排盡。       在麻慄坡的幾天裡,有一兩天我們就是沿著雷區外緣刷花的。
  • 河北臨城:念好山字經 做好水文章
    當天籤約項目包括臨城全域旅遊開發項目、蠍子溝森林康養小鎮項目、七頂山雲南花卉小鎮項目、國家級現代農業和新農村建設項目等,涵蓋了文化旅遊、大健康產業、食品工業等產業領域。臨城提出念好「山字經」、做好水文章的思路,重點做好現代農業示範區、岐山湖棲心灣小鎮、泜河濱河道等品牌精品項目建設。同時,加快農旅對接,推進農業「接二連三」,加快「一鄉一品」;建設美麗鄉村,旅發沿線50個村垃圾、汙水處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不斷改善農村環境,讓美麗鄉村更加宜居宜業、宜養宜遊。
  • 念好「山字經」
    安順地處黔中腹地,多山少地是安順的市情和特色,獨特的自然地貌使得安順的資源在山、優勢在山,發展也在山。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進一步深化市情認識,立足山地資源稟賦,以現代高效農業示範園區為平臺,大力發展山地特色農業,深入推進全市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布局,積極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全市農業農村經濟持續呈現良好發展態勢。
  • 江西省人民政府 市縣動態 安福縣:念好「四字經」為企業發展保駕護航
    安福縣:念好「四字經」為企業發展保駕護航  近年來,安福縣念好「四字經」,全力打通服務企業「最後一公裡」,助推企業經濟平穩快速發展。一是精簡申領流程。
  • 貴州凱裡市念好「四字經」助推鄉村振興
    凱裡市念好「四字經」助推鄉村振興一是念好「聯」字經,構建全域幫帶鏈條。採取「城鄉聯、村企聯、村村聯」等方式,構建「1+1」「1+N」聯建機制,在資源利用、產業發展上實現優勢互補、協作共贏,推動形成「1+1>2」協作效應。
  • 黔哨丨念好「山字經」「玩」出新精彩
    貴州不斷挖掘山地之「貴」、山地之「美」、山地之「特」,通過國際山地旅遊聯盟這個高端國際性交流平臺,全世界的「仁者」齊聚貴州,品山中美食、聽山中故事、玩山中奇景,山地旅遊的蛋糕越做越大。評論員 吳迪如果說淙淙江河是貴州的血脈,那麼蜿蜒山巒就是貴州虯勁的肌肉。貴州的線條,是山勾勒的;貴州的壯美,是山賦予的。黔山秀水,自古而然。
  • 雙牌:念好「山字經」 打好生態牌
    今日永州訊(通訊員 王振雄 陳洋 陳海歐)雙牌縣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大力踐行「兩山」理論,念好「山字經」,打好生態牌,發展旅遊業,帶動特色產業,走出了一條生態發展與經濟發展相得益彰的脫貧致富路。
  • 冊亨弼佑:念好「山字經」,油茶一樹生「三金」
    近年來,弼佑鎮念好「山字經」,發展「綠色經濟」,千方百計讓油茶產業實現增值增效,擴寬群眾脫貧增收致富途徑。苗圃基地,家門口賺就業「金」2月下旬,正是油茶種植好時節,在冊亨縣弼佑鎮漫山遍野的油茶林裡,黨員幹部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時,深入田間地頭幫助群眾春耕春管,一派繁忙景象。
  • 世界上最好的礦泉水【麻慄坡天然礦泉水】
    山上闊葉林密布,竹翠藤纏,莽莽蒼蒼,禽飛獸走。山中流淌著大小40多條溪流,灌溉著麻慄坡縣的猛硐、南溫河兩個鄉3萬多畝土地。山內蘊藏著金、銀、銅、鐵、錫、鎢、鉛、鈾等礦藏。從南端一座山半山上的一片花崗巖地帶冒出的11個泉眼,流淌著清冽、甘甜的礦泉水。
  • 臨滄三岔河鎮:念好山字經 收穫「金山銀山」
    臨滄市鳳慶縣三岔河鎮念好山字經,做活水文章,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守住綠水青山,收穫金山銀山,走出一條保護優先、生態惠民的可持續發展之路。生態制度初步建立。制定並實施了《三岔河鎮創建生態文明鎮規劃實施方案》,開展了自然資產負債表的編制、自然資產離任審計工作。
  • 劉德明:念好「山」字經 走出致富路
    兩年時間裡,他通過發展山羊養殖和山藥種植,念好「山」字特色農業經,蹚出了脫貧致富的康莊大道。「吃飯都要借錢」北碚區金刀峽鎮七星洞村地處華鎣山支線山脈,平均海拔約1000米,是北碚區最偏遠、最貧窮的村落之一。今年49歲的劉德明在這裡出生、長大。
  • 遵義紅花崗區桂花村駐村第一書記付曲生:念好「山」字經 做足「水...
    因為「水」,桂花村水光瀲灩、山色空濛;也是因為「水」,桂花村發展農業產業,道阻且長。如何念好「山」字經,做足「水」文章?  使命在肩,初心如磐。2018年5月,經單位推薦、組織考察,付曲生從區農業農村局派駐到桂花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剛到村那會兒,人生、路不熟。調研後發現,村裡土地資源少、可流轉發展產業的更少」。
  • 那座叫麻慄坡的烈士陵園
    今年4月,團裡一位雲南曲靖籍烈士的老父親帶著小兒子前來掃墓,李雲春陪他們來到麻慄坡烈士陵園。    滿臉皺紋的老父親臉上掛滿淚水,一看到兒子的墓碑就放聲大哭:「兒子,爸爸對不起你啊!」    烈士犧牲於1984年,1985年老父親趕來掃過墓,此後因為家庭條件有限再沒來過。其間當地民政部門也組織過集體掃墓,但他家中有事最終沒能來。如今小兒子已經30歲,他也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