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甸是古朱提銀的主要產地、南絲綢之路的古驛站。魯甸縣龍頭山古稱朱提山,是朱提文化的發源地,歷史悠久,文化底蘊錦遠深厚。
境內的八寶樂馬廠,歷史上為產銀勝地,春秋戰國時期開始採冶白銀,漢代即名馳海內,清朝乾隆嘉慶年間達到巔峰。當時辦礦者來自全國各省,達十餘萬人,各地商人均分籍貫結夥,形成了一派奇峰巍峨、樓閣林立、石階碗蜒、壯麗恢弘的繁華景觀。
一時間,人來皆熙熙,人往皆攘攘,鐘鼓四起,人生沸天。
2014年8月3日16時30分在雲南省昭通市魯甸縣發生6.5級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餘震1335次。而龍頭山受災最為嚴重。
地震發生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高度重視,立即作出重要指示,要求當前把救人放在第一位,努力減少人員傷亡,妥善做好群眾安置工作。有關方面要抓緊了解災情,組織群眾避險,全力投入抗震救災。要加強餘震監測預報,密切防範次生災害發生……
2015年1月19日,習總書記來到「魯甸8·03地震」震中龍頭山鎮,看望群眾災後生活情況,當地幹部群眾激動萬分,見面雖然短暫,寥寥數語,卻道出了當地群眾對總書記的感激之情,也道出了他們重建家園的信心和幹勁。
冬去春至,四季輪迴。距總書記考察龍頭山鎮已過去五年,昔日滿目瘡痍的龍頭山鎮已成為了烏蒙山區極具特色的小鎮。青瓦白牆的樓房整齊羅列,四縱八橫的柏油路穿鎮而過,山嵐升騰,書聲琅琅,一派繁榮新生的氣象。此景此情,讓人很難相信這裡曾經是滿目瘡痍的地震災區。龍頭山鎮也建起了地震遺址公園,原鎮政府作為地震遺址公園的一部分保留下來,成為龍頭山鎮的群體記憶。
「小小花椒樹,致富大產業」,早在樂馬廠銀礦鼎盛時期,就跟隨"銀銅古道"出滇入川,作為川菜的重要調料而享譽天府之國,聞名神州大地的魯甸青花椒已成為當地農民增收致富的"搖錢樹"。
從孩子們郎朗的書聲裡,從人們舒緩的笑臉上,從空氣緩緩流淌的歌聲中,廢墟上崛起的龍頭山,正涅槃,蛻變、重生,成為集歷史文化、抗震救災、鄉村振興為一體的特色旅遊小鎮,綻放著,活力著,美麗著,重現「千年銀都」風採。
今日推薦
來源/@昭通文旅 文字:閔玉吉 圖片:龔佔睿
原標題:《滋味昭通 | 魯甸龍頭山特色小鎮!》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