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至9日,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英文簡稱:UIC)約1800名2020級本科新生報到,也是珠海首個迎來本科新生的高校。帶著對博雅教育的嚮往、對未來的憧憬,萌新們開啟了全新的學習之旅。
因疫情防控,2020級新生根據專業,採取分批、分流的原則報到。學校在各個環節都做了悉心安排。新生可憑錄取通知書搭乘從珠海唐家灣城軌站到UIC的穿梭巴士;來到UIC後,需要完成粵康碼核查、檢測體溫、核實身份、提交核酸檢測報告、填寫承諾書等程序方可入校。
入校後,工作人員和志願者協助新生搬運行李到擺渡車上,新生可乘坐擺渡車直達宿舍樓下。今年宿舍大堂設置了體溫檢測裝置,新生在領取門禁卡、入宿單之後,經門禁處體溫檢測正常後,方可進入宿舍。學生義工也會協助將行李搬到宿舍。
邁出獨立生活的第一步
這是特殊的迎新季,家長不能陪同學生進入校園。在家長一雙雙不舍的眼睛的注視下,萌新們邁出了獨立學習生活的第一步。
9月8至9日,2020級新生根據專業分批次在大學會堂和行政樓大廳完成註冊,正式成為了UIC的一員。
隨後,萌新們還會在學長學姐和導師的幫助下,參與導師關顧計劃、英語強化課程、大學之道等系列迎新活動,以便儘快適應大學的學習生活。
新生故事:大學給了我選擇夢想的機會
會計學專業新生黃徽畢業於中山紀念中學,她在高二時參加了UIC校園開放日,UIC的國際化、全英文教學、全人教育等深深吸引了她,從那時起,她就將UIC作為目標。「有了UIC這個目標後,我一直鞭策自己,成績穩定上升。」黃徽做了職業規劃,希望未來能實現創業。「在大學四年,我會努力打好商科基礎,多參加實踐。我希望在大學四年可以學會做人、做事,收穫幫助我立足於社會的本領,結交志同道合的益友,開拓眼界。」
來自內蒙古通遼第五中學的李昕哲被UIC的媒體藝術與設計專業深深吸引。在備戰高考期間,他將UIC的校園美圖和媒體藝術與設計專業課程表列印出來貼在書桌前,以此激勵自己發奮學習。他說:「畫畫一直是我在閒暇時的消遣,以前並沒有想過把它當成未來的發展方向,也沒有受過專業的訓練,但大學給了我選擇夢想的機會,我想進入自己熱愛的領域。我對多種多樣的創作都感興趣,希望能在大學裡學習到東西,好好鍛鍊自己的技能。也希望能結交到幾個好朋友。」
來自寧波市效實中學的童煦涵以優異的成績被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錄取,並獲得了新生入學全額獎學金。將UIC作為第一志願的童煦涵說:「我在招生宣講會上了解到UIC,並非常認可UIC的辦學理念和教學模式。學校推行的博雅教育、全人教育和多元化的課程設置都很吸引我。學校培養的學生大多都能在海外深造後回國,為祖國服務,這種家國情懷和我從小的願景不謀而合。」童煦涵從小酷愛數學,在了解到UIC首年開設的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後,便毫不猶豫地報考,他希望在經過系統專業的學習後,成為擁有多元思維能力的理科人才。
來自珠海二中的李幸如獲得了珠海籍新生專項獎學金,第一學年一次性學費減半。在她眼裡,「UIC既能夠讓學生擁有國際視野,又注重紮根本土與家國情懷,中西融合,是一所年輕而活躍,兼具創造力和開放性,並且教學環境和模式都十分先進的學校。」李幸如自小深受中國傳統文化的薰陶,有著向世界傳播中華文化的夢想。進入新聞傳播類專業後,她希望能夠腳踏實地,積累經驗,一步一步地靠近並實現她的夢想。
會計學專業新生周師成獲得了湖北籍新生專項獎學金。由於疫情原因,高三的教學轉為線上,給周師成帶來了一定挑戰。學習上遇到問題時,她會積極向父母和老師尋求指導和幫助。周師成認為UIC能拓展學生國際視野。入學後,周師成最想體驗全英文教學和豐富的校園文化活動。她立下了每年都拿到獎學金和到國外知名高校讀研的目標。她說:「大學是新的開始,希望新的平臺能夠助我更好實現自我價值。」
線上論壇,家校溝通
UIC的四維教育以學生為核心,集合學校、家庭和社會的力量,形成對學生全方位的關愛與服務。每年新生開學,UIC都會舉辦新生家長論壇,為家長和學校提供溝通的平臺。
今年的新生家長論壇以線上直播的方式進行。在9日的論壇上,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湯濤教授向家長介紹了學校的辦學特色和近年來在人才引進、學科建設、校園發展、產學研方面取得的成果,以及下一階段的發展目標,並對一直以來熱心支持學校發展的家長表示感謝。
湯校長說:「大學是人生的黃金時代。我很高興地看到,我們畢業生分享的成長故事既精彩又多元化。在北師港浸大,他們找到了自己的興趣領域和發展方向,增長了見識,也拓寬了心靈的邊界,變得更加獨立、自信、有擔當。他們不僅找到了人生發展的新起點,更獲得了全面的成長,這也正是博雅教育的特色所在。」
國際化校園又添新的小夥伴
受疫情影響,73名美國愛默生學院(Emerson College)和3名康考迪亞學院(Concordia College)的學生將在UIC學習一個學期或一學年。9月9日,他們也來到UIC辦理入學手續,未來將與UIC學生一起學習生活。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陳治家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陳治家
通訊員:陳曉虹 張帆 廖秋嫻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