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時節,記者親歷的幾件白事在操辦上很有新意——親朋好友前去弔唁不再人人送花圈,而是將弔唁者的名字寫在白紙條上張貼公布。這種白事從簡、節約環保的新風尚,正發生在民風淳樸的陝北老區延安市。
一個月前,記者到延安採訪時,遇到一朋友家裡為母親辦喪事,弟兄幾個都很有經濟實力,人脈也很廣,前來弔唁者絡繹不絕。然而,記者驚奇地發現,小區院落竟然不見一個花圈,靈堂前及兩旁擺放很多鮮花花籃。弔唁者祭奠後,接待人員會將其名字用毛筆寫在白紙條上張貼公布。記者粗略估算,已張貼公布出的名字足有八九百人之多。要是都送花圈,得摞好幾車,如果都燒掉,會造成不小的汙染。
記者注意到,在該小區門口有幾家送貨上門賣花圈的,無人問津。一位姓劉的花圈店老闆對記者說:「在延安,花圈生意越來越難做了。現在人們環保意識都很強,這個行當再過幾年非倒閉不可。」
早在兩年前,記者在延安採訪時還曾遇一企業家為其85歲高齡的母親辦喪事。在該小區門口,記者看到貼出的一張告示寫著:家母去世,為了體現環保節儉理念,凡前來參加弔唁活動者,只需購買一朵白色紙花即可,不必購買花圈等物品。
當時記者走近靈棚,看到在一面帳篷幕牆上,整齊排列掛著一朵朵直徑20多釐米見方的白紙花。在紙花下面貼著的白紙條上寫著弔唁者的名字,遠遠望去壯觀肅穆。
那麼,為何在延安辦喪事能打破傳統習俗不再送花圈?據了解,延安市現在基本還是土葬。對此,政府有關部門規定,嚴禁在山上燃燒花圈,避免引發火災,對空氣造成汙染。因此,越來越多的市民家戶辦喪事時,都能自覺遵守規定,叮嚀親朋好友別送花圈。
近年來,西安市殯儀館遇到霧霾天氣,也會限制燃燒花圈,減輕空氣汙染。希望文明祭掃成為人人踐行的新風尚。(陝西日報記者 韓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