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聯:壽比南山松不老,求美美下聯

2020-12-15 看客先生

上聯:壽比南山松不老

求大神賜教下聯

小琦喜歡對聯詩詞,想結交共同興趣愛好者,共同弘揚中國5000年的經典傳統文化歡迎關注,展現自己的才華,一同求知進步。

下面賞析古詩詞

【對聯詩詞】

水龍吟·落葉

宋代:王沂孫

曉霜初著青林,望中故國悽涼早。蕭蕭漸積,紛紛猶墜,門荒徑悄。渭水風生,洞庭波起,幾番秋杪。想重涯半沒,千峰盡出,山中路、無人到。

前度題紅杳杳。溯宮溝、暗流空繞。啼螿未歇,飛鴻欲過,此時懷抱。亂影翻窗,碎聲敲砌,愁人多少。望吾廬甚處,只應今夜,滿庭誰掃。

【對聯詩詞】

幽澗泉

唐代:李白

拂彼白石,彈吾素琴。

幽澗愀兮流泉深,善手明徽高張清。

心寂歷似千古,松颼飀兮萬尋。

中見愁猿弔影而危處兮,叫秋木而長吟。

客有哀時失職而聽者,淚淋浪以沾襟。

乃緝商綴羽,潺湲成音。

吾但寫聲發情於妙指,殊不知此曲之古今。

幽澗泉,鳴深林。

【對聯詩詞】

憶舊遊·記愁橫淺黛

宋代:周邦彥

記愁橫淺黛,淚洗紅鉛,門掩秋宵。墜葉驚離思,聽寒螿夜泣,亂雨瀟瀟。鳳釵半脫雲鬢,窗影燭光搖。漸暗竹敲涼,疏螢照晚,兩地魂消。

迢迢,問音信,道徑底花陰,時認鳴鑣。也擬臨朱戶,嘆因郎憔悴,羞見郎招。舊巢更有新燕,楊柳拂河橋。但滿目京塵,東風竟日吹露桃。

相關焦點

  • 鄭板橋的上聯:虛心竹有低頭葉,求下聯?
    竹子與梅、松並稱為歲寒三友,古代文人墨客無不喜愛,古代留下了的讚揚竹子的詩句、名畫甚多,竹子之所以這麼受歡迎,主要是竹子象徵的意義非凡。這個對聯的上聯描述了竹子的特徵,最主要是反應了一種精神——謙虛。做人應該和珠子一樣,竹子不畏嚴寒,人應該不畏困難,竹子竹心空虛,做人應該內心謙虛,這種不屈不撓、謙虛有度、高潔堅貞的高貴品質值得人去學習。
  • 每日二聯1上聯:二木成林三木為森等對聯求下聯及昨日對聯分析
    1.上聯:二木成林三木為森求下聯:???2.上聯:二木成林 ,三木為森,五木森林,六木森森求下聯:???在送大家一個二字對聯:3.上聯:風扁求下聯:???3.上聯:今天頭條,今天條,條條框框,框框條條求下聯:???
  • 江上煙波浩渺,一葉孤舟悠然而去的上聯:煙江一舸蒼波裡,求下聯
    一、往期佳對之前,出七言上聯「牆頭桃李竟春色」邀對,有百餘位師友對出了下聯。比如師友「古爾班通古特的石頭」賜對:牆頭桃李竟春色,舍外柳荷展豔姿。二、今日第一聯昨日已出兩聯,皆為七言,大家是否已經對出下聯?今日第一聯為七言上聯:煙江一舸蒼波裡。此聯描寫的是江上煙波浩渺,一葉孤舟悠然而去的情景,大家可有佳對?
  • 廣東觀音山掛著一句上聯,懸賞70萬求下聯,至今無人能對得上
    文/厲陽 標題:廣東觀音山掛著一句上聯,懸賞70萬求下聯,至今無人能對得上 對聯作為中國的傳統文化之一,在春節時期總會出現在眾人的視線之中,雖然隨處可見,
  • 文人對對子,上聯:「夜襲寡婦村,有進無出」,下聯是?
    文人對對子,上聯:「夜襲寡婦村,有進無出」,下聯是?文丨乾坤歷史說我國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底蘊,說起這個古代的才子,要是慢慢細數,三天三夜恐怖也說不完。話說,一回紀曉嵐隨乾隆下江南微服私訪,來到一個縣衙,這個縣令早聞紀曉嵐口才出眾,尤善對對子,就出了個上聯「鼠五大小皆稱老」讓紀曉嵐對出下聯。紀曉嵐想了一會,轉眼看見縣令的家養了幾隻鸚鵡,立刻口出下聯:「鸚有雌雄都叫哥」。紀大學士快速機智的對出下聯,縣令感到十分佩服,果然名不虛傳。
  • 李說一出聯之描寫春日花底休憩,早鶯啼聲催人夢醒的上聯,求下聯
    一、今日第二聯今日已出一條十二言的長聯,難度較高,僅有數十位師友對出了下聯,您是否已經對出下聯呢?今日第二聯為七言上聯:鶯聲喚醒花前夢。二、求下聯本想先作一聯,拋磚引玉,但是思索半天,也未想到工整合意的下聯,便不再獻醜,期待諸位師友的佳對。上聯:鶯聲喚醒花前夢。下聯:~~~~~~~~~。
  • 上聯:「鼠無大小皆稱老」,下聯真是太妙了!
    上聯:「鼠無大小皆稱老」,下聯真是太妙了!大家都知道我們國家的文化是包羅萬象的,包括對聯俗語諺語之類的。現在的很多文化就已經成為了寶貴的財富,其中就有很多對聯的故事,以及諺語的故事以及俗語的故事。今天我們主要講的就是關於對聯的,我相信大家對對聯的故事都是比較熟悉的。在古代的時候人們常常以對聯的形式來表達自己對這個生活的讚美及感嘆。
  • 神問答|有一個對聯,上聯是:葉下單蟲何曾知了春秋事,求下聯?
    導語:我們的老師說是以前的學生出給他的,困擾他很久了關於「有一個對聯,上聯是:葉下單蟲何曾知了春秋事,求下聯?」這個問題,小編整理了多個來源的用戶回答,供大家更全面的了解。1、以下觀點被453人點讚、並有199個交流討論:本上聯的精妙之處在於:單蟲為蟬,蟬在葉下。知了為蟬,又為動詞。解釋:曾人為僧,僧在山中。悟空為僧,也為動詞。葉下對山中,單蟲對曾人,何曾對幾時,知了對悟空,春秋對古今,事對情。但是下聯中,曾人為僧,悟空雖是僧,僧不一定是悟空。蟬對僧,也不太雅。見笑了,請大家批評指正!
  • 東莞一景區懸賞70萬求下聯,上聯七個字,你要不要來試試
    東莞一景區懸賞70萬求下聯,上聯七個字,你要不要來試試 作為一個中國人幾乎沒有誰不知道對聯,但是要說對對聯卻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對對聯有著特有的規矩,要求字數相等、詞性相當、結構相稱、節奏相應、平仄相諧等等,按規矩對出來的對聯才是真正的對聯。
  • 【對聯賞析】上聯:魚躍秋塘嗅荷香,下聯經典到爆!
    盧愛華老師的木板烙畫  有喜歡的不?111千古絕對一直都不少有,而對於這個上聯,筆者有話要說。時令入秋,蓮池蕭索。所以筆者的試對是,上聯:魚躍秋塘嗅荷香;下聯:花開季晚生御秀。筆者不才,接下來一起看一下論壇裡幾位其他網友的試對,其中也不缺經典到爆之作,我們一起看一下具體情況。
  • 上聯:太白山上吟李白,下聯經典到爆!
    我先給大家出上聯!上聯是:太白山上吟李白,求下聯。看到這個上聯,許多朋友都蠢蠢欲動了,想牛刀小試!我們先來看看第一位朋友給的下聯!>下聯:摩詰院裡憶王維。大家覺得這個下聯怎麼樣,首先我們來分析下上聯,大詩人李白字太白,太白山上吟李白,而詩人王維字摩詰,太白山對照摩詰院,吟李白對應憶王維,這個下聯出的還不錯。我們再來看看第二個朋友給的下聯!
  • 完美破解「煙鎖池塘柳」的上聯,多年所求終於得償所願
    整體位置對比:「煙」和「池」分別是上聯的第一字和第三字,「霧」和「靈」分別在下聯的第一字和第三字;「鎖」和「柳」分別是上聯第二、五字,「籠」和「鍾」分別是對聯的第二、五字;「塘」和「城」都是地點,都是第四字。或者有人會說:這副對聯很好,但好像不完美。
  • 李說一出聯之十一言高難上聯:殘簷聽雨,羈旅無眠歸意重,求下聯
    一、前聯回顧前段時間,發文出七言上聯「隔江山色惹人醉」邀對,收到諸多佳對。比如師友「FsPl」賜對:隔江山色惹人醉, 沿岸柳姿招燕迷。三位師友的下聯甚為工整,感謝大家的熱心賜對,歡迎對此聯感興趣的師友繼續留言賜對。二、今日第一聯昨日已出一條七言上聯,難度適中,收到近三百餘位師友的下聯,您是否已經對出了下聯呢?
  • 李說一出聯之寫秋日傍晚的上聯:殘陽浮影,雁落蒹葭渚,求下聯
    一、前聯回顧 之前,發文出七言上聯「月冷孤城寒鼓角」邀對,收到諸多師友的佳對。 比如師友「馬耀華3」賜對:月冷孤城寒鼓角,血凝邊塞耀麾旌。
  • 上聯:三星白蘭地;下聯:五月黃梅天 100個無情對,超有趣
    比如:上聯:文竹;下聯:武松。其中字字相對,而且上聯是植物,下聯人名,毫不相干,是無情對的典範。上聯:花已半尋休縱斧。下聯:果然一點不相干。下聯:蕭何三計定安劉。一客以當時所傳吟一時的名句出上聯:「樹已千尋難縱斧。」張之洞作答:「果然一點不相干。」「果」對「樹」,乃物名;「一點」對「千尋」,皆量詞(古八尺為尋);「幹」對「斧」,皆器物名(「幹」是古代一種兵器)。上下句極是工整,但句意卻毫不相干,出人意表。尤其下聯的意思象是解釋無情對的妙處一樣,其中字對字,且意思各不相干,實為天衣無縫。另一下聯為其幕僚所對。
  • 李說一出聯之描寫清溪蜿蜒而出,溪畔繁花似錦的七言上聯,求下聯
    一、今日第一聯昨日共出四聯,包括兩條七言上聯,五言和十二言上聯各一聯,其中十二言上聯難度較高,僅有十數位師友對出了下聯,期待有高手大才繼續留言賜對。今日第一聯為七言上聯:新花掩映清溪口。二、拋磚引玉聯上聯:新花掩映清溪口。下聯:老樹橫斜古巷頭。
  • 上聯觀音山上觀山水下聯是什麼
    上聯觀音山上觀山水下聯是什麼2020-03-25 16:59:09出處:PCbaby作者:佚名那麼,上聯觀音山上觀山水下聯是什麼呢?如今,終於有了合適的下聯:展覽館中展館廳。  這幅對聯的要求有:上下聯字數必須相等,平仄相對;對仗工整,具有韻味且詞性相同;下聯中融入觀音山景點風景且具有詩意。上聯的山水,可分別獨立使用,也可結合起來組成詞語,是常見用法;下聯的館廳,可分別獨立使用,也可以結合起來組成詞語,也是常見用法。  上下聯的字數相等,平仄相對,對仗工整,詞性相同。
  • 又是一個有趣的對聯,上聯:大王叫我來巡山,你能對出下聯嗎
    上聯是「大王叫我來巡山」,相信很多人都聽過這句話。原本是《西遊記》中的一句臺詞,後來又被改改編成了歌曲,在前兩年也很火,大人小孩都能來上兩句。今天沒事在網上晃蕩的時候看到了以這句話為上聯,求下聯的帖子,我們看看網友都是這麼對的下聯吧,如果你有好的下聯,你也可以對一下。
  • 千古絕對,上聯是:鼠無大小皆稱老,下聯至今僅有一人對出
    原文標題:《千古絕對,上聯是:鼠無大小皆稱老,下聯至今僅有一人對出》說起對聯,可以說是歷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五代十國時期。在經過時間的沉澱以後,對對子的文化越發繁榮。臨別之際,他的好朋友說道,你這就要走了,以後也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再見面,我給你出個對聯吧,希望走之前你能給我一個驚喜。然後就給出了自己的上聯:鼠無大小皆稱老。這個上聯就很不錯,因為我們平時看到的老鼠,不管是大老鼠,還是小老鼠,我們都叫它們老鼠。紀曉嵐笑了笑,看到自己的同窗還是像以前一樣如此機敏,也覺得十分的開心,隨後便給出了自己的下聯:鸚有雌雄都叫哥。
  • 李白喝醉寫一上聯,第二天卻對不出下聯,從此上聯成絕對流傳至今
    盛唐時期,經濟繁榮,詩歌發展快,但不管是「文人」還是「武人」都想要建功立業,李白以不世之才自居,心懷「終與安社稷」的崇高理想,他仗劍去國,入京求官。李白自詡「仗劍去國」,主要是因為他從15歲那年練劍修道,還拜了劍聖裴旻為師,一路上除了求官的夢想,李白還想當一回行俠仗義的大俠,那麼他的劍術有多高呢?李白在《俠客行》當中寫道:十步殺一人,千裡不留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