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上,面試是好工作的「敲門磚」。
既然是「好工作」,用人單位要求的自然苛刻。把守大門的面試官會絞盡腦汁的設計一些題目來觀察你的反應力、思維的發散性及抗壓性。
有的題目會把價值不對等的物品讓你去銷售?比如這道,「怎麼把一瓶普通礦泉水賣到300元?」
有的題目會讓你憑空製造需求把不可能變成可能,比如這道,「怎麼把梳子賣給和尚?」
馬雲就把一個培訓師開除了,他認為培訓師講課「怎麼把梳子賣給和尚」就是騙術。
自從馬雲「點評」過,這類銷售題不再流行。智力題開始多了。
看看下面的這道題——
這是一家大公司的面試現場,來了四位求職者。
面試官會拿一個裝有半杯水的杯子當成道具放在桌子上。面試官會在問詢的最後出一道題目:
「這水杯裡有半杯水,你因此想到了什麼?」
第一位求職者看了看杯子,問面試官是自由發揮嗎?面試官點了點頭。求職者是這樣回答的:
「我就想問下是誰把給我倒的水喝了半杯呢?」
第二位求職者想了想是這樣回答的:
「只有半杯水?我正渴著呢,還不夠我喝。我會喝完,說,『給咱再來一杯。』」
第三位求職者是這樣回答的:
「半杯水?是說水沒有裝滿還可以再裝,也就是象徵還可以接納其他的新的東西,」
第四位求職者看著這半杯水,想了一會兒,是這樣回答的:
「我想,這半杯水的意思是:樂觀的人看到這半杯水就會覺得『真好,這杯水是半滿的』,悲觀的人看到這半杯水就會覺得『唉,只有半杯水了』。我們做事情要學做『樂觀的人』,看事情正面,以積極樂觀的心態去面對工作。」
第四位求職者的回答獲得面試官的認可,當場錄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