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音響名牌大部分集中在歐洲,而世界最頂級的音響卻幾乎都在美國。 大家都知道美國是個幅員遼闊,人種複雜的移民國家。這個只有兩百多年歷史的國家卻有世界上最複雜的文化背景,它的人種和文化的來源可謂匯集了五湖四海,來自於世界各地,移民文化給美國的音響器材打上了鮮明的背景烙印。正是這個獨特的烙印才讓美國聲在世界音響之林中佔據了相當重要地位。 總體來說,美國聲的特點是動態凌厲,冷竣豪放,體現出一種陽剛之美。而美國幅員遼闊的地理環境,又讓美國聲音形成粗獷豪放的西岸聲和柔和細膩的東岸聲兩大流派。
西岸聲:馬背上的牛仔
印象中的美國西部,地廣人稀,牛仔們在草原上縱馬狂奔,灑脫不羈的背影和歡快的唿哨在茫茫天際處消逝……這是美國西部影片中常見的鏡頭。西部牛仔們粗獷大度的性格和好萊塢文化藝術的滲透,使西部出產的音箱音色鮮明靚麗、聲音乾淨利落、大開大闔,豪邁粗獷中透出一種舉重若輕的瀟灑與自信,特別適合搖滾、爵士、重金屬打擊樂以及配置家庭影院。
美國西岸聲以JBL、REVEL、 M&K、 BOSE(博士)等品牌為代表。這幾個品牌近幾年都進入了中國市場,在本市也都有銷售。 先來說說JBL。JBL是一個歷史超過半個世紀、進入國內市場已久的著名音響品牌。一提到「美國聲」的代表,大家腦袋裡首先冒出來的名字中多半就會有這三個響噹噹的字母,可見JBL的影響之大。 JBL音響公司起初名為藍辛音響公司,成立於1946年10月1日。但它的創始人詹姆斯·布洛·藍辛早在20世紀20年代就開始設計影院音響系統。1928年,世界第一部有聲電影《爵士歌手》在好萊塢華納劇院上映,當時採用的就是JBL的音響系統。 時至今日,全世界仍然有超過50%的電影院,超過70%以上的錄音棚都採用的JBL音響系統。 說到電影,大家最近都看了全球同步上映的《星戰前傳三——西斯的復仇》了吧?那總看過《十面埋伏》和《英雄》的吧?這幾部音效出眾的大片都是採用的 M&K音箱系統監聽錄製的。 M&K在音響業界,一直以技術創新而聞名。1973年, M&K創立了當年第一間LP(黑膠唱片)直刻錄音室, M&K的直刻錄音技術, 造就了聞名的For Duke爵士專輯, 至今此專輯還是被國外評鑑為極品唱片。 在上個世紀70年代, M&K開發出了世界上第一顆超低音單元,1992年,M&K又成功研發出了超低失真的高音單元即導管式高音單元.。這些革命性的技術與設計理念帶動了全世界音響行業發展,M&K也成為音響行業的佼佼者。 再來簡單介紹一下西岸聲中的BOSE音響。BOSE 公司是由麻省理工學院教授Dr. Amar先生於1964年創立。BOSE音響最令人稱絕的是它拳頭般大小的箱體竟能釋放出超強的動態,這要歸功於它專利註冊的音頻導波管技術,據稱僅這一項技術就耗資了一千五百萬美元和十四年的研究時間。嬌小玲瓏的BOSE在崇尚大塊頭的美國音響中顯得輕巧而另類。
東岸聲:歌劇中的詠嘆調
與明朗、開放型的美國西海岸音響器材相比,東海岸產品因地理環境因素而更多地受到英國和歐陸文明的影響,聲音擅長於表現音樂的內在,注重原音的準確還原,好比歌劇中的詠嘆調,兼有柔和細膩與寬廣明亮的風格。從這點上來說,東岸聲更接近於「英國聲」。
東岸聲的代表有INFINITY(燕飛利仕)、Westlake Audio(西湖)、Mcintosh(麥景圖)等品牌。 說到美國的Hi-End音響,一直以來都有兩個「M」的說法。其中的一個就是麥景圖,它幾乎成了典型美國聲的代表;另一個「M」則是Mark Levinson(馬克列文森)。 這兩個「M」有個共同特點,都以Hi-Fi放大器的設計聞名於音響界。馬克列文森製作的音箱以REVEL命名,具有典型的西岸聲特點,而馬克列文森的聲音融合了東西兩岸的特點,代表了現代意義上的美國聲。 1949年弗蘭克·H·麥景圖和柯丹·J·高在紐約附近一小城鎮創立了Mclntosh麥景圖公司。至今已有50年歷史。很多發燒友都知道麥景圖的大名是因為它的電晶體放大器能讓音箱發出膽機(電子館)一樣甜美的聲音,這歸功於它獨家密技繞制的輸出變壓器。歐美音響傳媒把這個輸出變壓器蒙上神聖的光環,日本發燒友把它當神一樣崇拜,並稱其「技術高深無法仿製」。 據說,在紐約的麥景圖工廠,繞制這個輸出變壓器的是三個年逾七旬的老翁,這三個已有四十幾年工作經驗的古董級師傅對繞線方法秘而不宣。如此看來,也許再過幾年,麥景圖將成為絕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