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重慶12月6日電(邵以南)「溫泉是旅遊產業,也是文化創意產業,更是健康產業。」
時隔7年,王永毅之於重慶溫泉旅遊產業發展的判斷,依然鏗鏘有力。
《中國溫泉旅遊》是中國旅遊協會溫泉分會主辦的雙月刊。2010年6月,重慶旅遊協會溫泉旅遊分會秘書長王永毅接受了這本行業刊物的專訪。
那年,重慶溫泉旅遊正在開啟發展史上一段最甜蜜的歲月。
王永毅是重慶最早一批溫泉商業開發和經營管理者之一,也是重慶融匯溫泉城主要策劃實施人。雜誌封面上,他雙手遮膝,側頭微笑注視著前方。
「『如何把重慶真正打造成一個人人都想去的溫泉之都?』你看,同樣的命題,心態迥然,我們至今仍在尋找答案。」重慶融匯溫泉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重慶溫泉旅遊協會副秘書長王旗感嘆道。
融匯溫泉城,是當年「五方十泉」建設熱潮中最具投資規模和影響力的溫泉項目之一。新華網發
榮譽加身,曾令整個行業血脈噴張。
從「中國溫泉之都」到「世界溫泉之都」,重慶幾乎一氣呵成。
重慶地處川東褶皺帶,巖層裂隙豐富,充沛的地熱資源造就了溫泉富集。據統計,截至2015年,重慶已探明溫泉礦點達131個,區域面積1萬餘平方公裡,地熱可採水量5.6億m³ /年,每天有10萬m³的溫泉在人們腳下流淌。
這座漂浮在溫泉浪花之上的城市,溫泉開發利用歷史可追溯回公元423年,佛教高僧慈應率眾在縉雲山創建縉雲寺的下寺溫泉寺,比日本最古老的有馬溫泉還早200年。
然而直至上世紀80、90年代先後打造統景溫泉和東溫泉,重慶方才終結了自抗戰時期以來溫泉開發空白;2002年底,隨著海棠曉月溫泉度假村開業,重慶迎來溫泉商業化開發時代和鑽井溫泉時代。
2006年,重慶市政府出臺《加快「五方十泉」建設,打造「溫泉之都」的意見》,則被認為是重慶真正重拾「溫泉夢」的起點。
所謂「五方十泉」,即以市區為中心,在東、西、南、北、中至少各建2泉,為「溫泉之都」打造樹立示範項目。
2007年,重慶旅遊協會溫泉旅遊分會成立,重慶市政府亦再次宣布,從2008年起,以「一小時經濟圈」為核心,建成百個溫泉,是為「一圈百泉」;2009年8月,重慶繼續發力,提出打造「兩翼多泉」。
「到2010年,重慶『溫泉之都』形態已經基本勾勒了出來。」一眼溫泉從1800米深地下噴薄而出,管網出水口繫著一朵碩大的綢緞紅花,在場者鼓掌跳躍,喜悅溢於言表。這個場景被定格成照片,至今擺放在王旗的辦公桌上。
他認為,作為當年「五方十泉」中最具投資規模和影響力的溫泉項目之一,融匯溫泉城憑藉都市核心區位優勢,實現了市民舉步可達的都市中心溫泉夢想。「規劃中我們提出打造亞洲重要都市生態溫泉,建設近4萬平方米溫泉中心和8萬平方米溫泉度假酒店、別院會所、多功能溫泉小鎮、步行街、購物中心、體育公園等等,形成一站式溫泉旅遊綜合體,如今看來也正一步步實現。」
據了解,融匯溫泉城水療中心現布局泡池53個,平均水溫52℃。企業從法國進口了28種水療設備,除原湯外,亦有紅酒、牛奶、中藥、精油等多類加料泡池。泉眼日最高控制出水量3000m³,設計日最高接待量達5000人次。
140元左右的溫泉票價可謂親民,健身、SPA、酒店住宿、購物等延伸消費則讓融匯溫泉的客群更加多元。
公開資料顯示,截至2009年末,重慶打造「五方十泉」累計投資超過80億元,到2010年前後,「五方十泉」15個示範項目中,融匯溫泉城、貝迪頤園、柏聯SPA(北溫泉)、南溫泉(公園溫泉會所、瑞泉養生莊園)、天賜、天賜金劍山、統景泉世界、東方民俗溫泉、海棠曉月養生泉、秀泉映月等均已建成開放。
「五方十泉」大見成效,促使重慶初步形成了特色溫泉景區、溫泉會議中心、溫泉休閒樂園、溫泉療養綜合體、溫泉生態農莊、溫泉度假社區等6大層次清晰的「溫泉+」商業開發模式。
「中國溫泉之都」由國土資源部和中國礦業聯合會聯合評定。「2007年10月,國內第十個、西部第一個『中國溫泉之鄉』落戶巴南。有了這招先手棋,我們申報『溫泉之都』可謂底氣十足。」王旗告訴新華網。
2011年4月22日,國土資源部正式向重慶「中國溫泉之都」授牌。須知,其時在國內眾多擁有溫泉資源的城市中,僅重慶、福州和天津3座城市獲此殊榮。
上邦溫泉全景。新華網發
但重慶並不滿足於只做中國的「溫泉之都」。 新華網梳理發現,為此 ,重慶市政府當年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措施,旨在將參與溫泉建設的企業「扶上馬,送一程」。比如在溫泉資源勘探開發中,企業可享受減半徵收採礦權有償使用費和礦產資源補償費等優惠;在土地供應方面,企業可享受優先用地、高效辦理用地手續等優惠;在稅費方面,企業可享受西部大開發相關稅收優惠政策,所得稅按15%徵收,地熱資源稅減半徵收,等等。
2012年10月,世界溫泉及氣候養生聯合會授牌重慶市政府為「世界溫泉之都」,重慶至此與首個「世界溫泉之都」布達佩斯齊名,這塊牌子至今國內唯一,溫泉,成為享譽世界的重慶名片。
「重慶溫泉的發展雖然起步晚,但起點高,開發成效顯著。不管是高端的度假村式溫泉,還是大眾化城中心的溫泉,各種溫泉的標杆型產品都有體現,項目建設、質量管理、水質衛生、安全預防、環境保護等指標也給世界各地溫泉專家留下了深刻印象。『世界溫泉之都』可謂實至而名歸。」有業者曾這樣評價。
位於沙坪垻區融匯溫泉城,溫泉小鎮綜合體的重慶首個露天溫泉博物館,是王旗和協會同行們的勞動結晶。今年9月23日,博物館因應重慶第三屆「世界溫泉之都」溫泉旅遊節正式對外開放。
「梳理歷史,做進展板,心潮澎湃。」
極短時間內接連拿下2項重量級殊榮,對重慶溫泉旅遊而言意味著什麼?誰又是從中最大的贏家?
「在當時,全國任何一個城市恐怕都比不上重慶對溫泉旅遊產業的重視程度和支持力度。這是我們切身感受得到的。」採訪中,貝迪頤園董事長聶先華顯得自豪,「對整個城市來說,它是一張名片,而對於重慶溫泉企業來說,它就是指南針。政府搭起如此高規格的臺面,不僅是為『唱戲』的企業定了調,更是為企業做了一次世界性的免費品牌營銷。」
據介紹,授牌2年內,貝迪頤園的資產保質和品牌增值超過3倍,到企業參觀考察的外地商家明顯增多,僅2013年,就有10多個商家請求直接以品牌作為資本進行入股合作。
品牌價值藉助於「溫泉之都」實現了價值最大化,這種營銷的效果可謂事半功倍。
王旗表示贊同。「融匯基於溫泉發展地產項目,但歸根結底,只有以溫泉為核心,才能體現融匯的品牌價值,脫離了溫泉,融匯這個牌子也就不值錢了。」他說。
統景溫泉無邊際泳池與溫塘河的自然景觀融為一體。新華網譚雲峰 攝
「世界溫泉之都」大放異彩背後,蠢蠢欲動的各路資本雲集入市,重慶旅遊投資集團是其中為數不多的「國字號」。
長江支流御臨河溫塘河段,流經重慶市渝北區統景鎮,擁有天然溫泉眼25處,入冬之後,河面瘟蘊繚繞,別有景致。
統景風景區統攬山、水、林、峽、洞、瀑於一體,「統景峽猿」及「統景溫塘」兩次榮膺「巴渝十二景」。依託於自然生態景觀,且坐擁日出水量達2萬噸的冷泉資源,使得統景溫泉成為全國罕見的「冷熱雙泉」,是重慶最具歷史底蘊和特色的溫泉旅遊龍頭景區之一,也是距重慶主城最近的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有文化,有資源,有基礎,值得精耕細作。」2013年,重慶旅投集團從渝北區政府手中接過項目,成立重慶統景旅遊開發有限公司作為運營主體,斥資6個億,在原統景泉世界基礎上對景區啟動全方位提檔升級。
據公司副總經理王長江介紹,除提升景區道路、停車場等基礎設施,企業還投放了西南地區最先進的室內室外SPA房,分4大組團新建各類泡池48個,共同構成新溫泉中心,打造整合住宿、會議、中西餐、燒烤等業態功能的品牌酒店,並對原有國內唯一溫泉室外衝浪池進行優化。
在王長江看來,與硬體提升同等重要的,是布局。「老景區入口處有11個泡池,而衝浪池遠在300米開外。」他告訴新華網,「遊客泡泉,衣著單薄,往返奔波讓體驗大打折扣。」
針對這種情況,重慶統景旅遊開發有限公司將溫泉中心布局在了景區入口與衝浪池之間,48個泡池拱衛室內水療池,實現了產品集中便捷供應。
截至目前,以「五方十泉」為基礎,包括2015年初對外營業的新統景溫泉在內,重慶已正式投用的溫泉景區達43個,在建或籌建的溫泉旅遊項目上百個。
新華網注意到,2012年以來,重慶溫泉遊客接待量每年都增長3成以上,在2016年遊客綜合接待量更是突破1100萬人次大關,創下歷史紀錄。
「成員單位將各類延伸消費都納入了統計口徑 。只賞景、住宿、開會、餐飲、購物而不泡泉的消費者也不在少數。」王旗表示,「單就溫泉產品而言,肯定在增長,但距離重慶的目標願景仍相距甚遠,客源數量80%以上還是依靠本地遊客支撐。」
貝迪頤園。新華網發
在「魔幻都市」、火鍋、三峽等城市名片的輪番圍剿下,近些年,供應量迅猛增長的重慶溫泉旅遊,似乎並沒有贏得和其「招牌」相稱的市場地位。
事實上,重慶「世界溫泉之都」稱號一直飽受爭議,當地網絡論壇上甚至出現過重慶溫泉「沒幾家拿得出手」的言論。相反,「兩手空空」的日本,早在2013年溫泉遊客接待量就達到了1.3億人次;而擁有180餘年溫泉醫療歷史的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目前全國旅遊總收入50%以上,都來自與溫泉有關的活動,是名副其實的溫泉旅遊產業強國。
「所謂『世界溫泉之都』,就是在世界範圍內,只要提及重慶,就能想到當地的溫泉;到了重慶,必然要去泡溫泉。這如同到重慶必須吃火鍋。沒吃過火鍋,就等於沒到過重慶;不去泡溫泉,就等於沒來過山城。」王旗說,「捫心自問,任重道遠。」
這座正站在產業發展拐點的「世界溫泉之都」,提升軟實力是其當務之急。
「轟轟烈烈的大開發、大建設,只是趕上了『硬裝備』。」重慶市旅遊發展顧問羅茲柏認為,要擦亮「世界溫泉之都」這塊牌子,從產業鏈破題,接軌國際前端溫泉開發理念,將品牌打造、產品和線路開發、營銷推廣、文化挖掘及健康科普宣教緊密結合,是重慶溫泉旅遊實現影響力提升的有效路徑。
「不知如何去深度挖掘其潛在價值。」一位不願具名的溫泉企業負責人告訴新華網,重慶取得「世界溫泉之都」的時間其實並不長,從品牌創建後的市場反應來看,重慶溫泉還缺乏廣泛的市場認可度。此時又要延伸產業鏈,必然要求溫泉企業再次加大建設投入。「溫泉投資資金回籠本來就慢,就算依靠物業增值或品牌增值都需要時間,此時再追加投入,感覺資金壓力有點大。」他表示。
眾所周知,依雲、理膚泉、薇姿、雅漾是法國著名的飲料和護理品牌。這幾個品牌正是誕生於法國的四大溫泉小鎮。
「法國人發現,理膚泉的溫泉水滲透進人體的皮膚,最容易被人體吸收,還有一定的抗過敏效果,他們利用溫泉水開發出了化妝品;而依雲的水質適合飲用,於是就被做成了世界頂級的礦泉水。」羅茲柏告訴新華網,關聯產品研發,恰恰是溫泉產業鏈上附加值最高的縱深潛力,而目前重慶溫泉企業在這一塊業務上的探索基本為零。
產品特色不明顯是重慶溫泉品牌影響力不足的另一大動因。全市投入運營的溫泉景區目前主要仍以大眾消費為主,價格區間比較集中。溫泉產品價格是根據每個項目的立項定位、設計裝修、地段區位等綜合運營來考慮,從目前來看,高端精品較少,大眾消費仍是支撐各個景區的營收主體;而在打造風格上則大同小異,無外乎中藥池、百花池、按摩池、遊樂池等,「千池一面」現象嚴重。
某旅行社負責人亦坦言,重慶溫泉產品尚「迷失」在前期的路線設計與後期的包裝上,由於現目前的溫泉景區部分不在既定的旅遊線路,旅行商製作線路也存在麻煩。
王旗承認,目前,重慶市溫泉景區和旅行社的合作很少,從跟團遊渠道進來的客源少之又少。「跟團產品的缺席也是抑制外地中長線遊客生成的影響因素之一。」他說。大眾觀念中,溫泉旅遊季節性強、淡旺季分明,「半年辛苦半年閒」,也是重慶溫泉產品差異化市場之路正面臨的考驗。
早年重慶編制溫泉地圖,策劃溫泉專題片和溫泉旅遊專刊,製作溫泉旅遊電視宣傳等推廣營銷舉措,令人印象深刻。而到了近3年,「世界溫泉之都」重慶溫泉旅遊節,已漸漸淪為市級層面溫泉旅遊節會支撐僅存的遺珠,且優惠放量居多,產業對接相對缺失。
利用自營或第三方線上平臺鋪開團購的吆喝效果雖然明顯,但隨著排隊開業的溫泉項目越來越多,這種打法正在悄然滋生問題。「團購僅僅是推銷的渠道之一,線上市場很大,其他渠道流量因此受阻;另一方面,團購對本地遊客的吆喝比較有效,然而其他渠道的『缺席』也影響了客源結構,本地外地的遊客比例懸殊。」王旗說。
充分挖掘溫泉的四季醫療康養價值,正成為重慶溫泉旅遊產業未來提升的重要思路。圖為重慶溫泉旅遊協會副秘書長王旗(右)在重慶溫泉露天博物館向新華網介紹相關情況。新華網譚雲峰 攝
業內注意到,以烘託本土悠久的溫泉文化為主線,從科普角度挖掘溫泉的四季醫療康養價值,也應成為吸引市民遊客形成溫泉旅遊習慣的重要切口。
11月27日,借中國-中東歐國家第七屆經貿論壇在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開幕東風,重慶隆鑫控股與匈牙利國家貿易署及該國企業達成戰略合作。三方將在最大限度保護東溫泉原始風貌的前提下,利用其獨特溫泉資源,結合匈牙利獨有的設計概念、技術和疾病治療豐富經驗,逐步將東溫泉打造成為國內首個熱洞溫泉,集溫泉旅遊、溫泉養生、溫泉醫療於一體,成為媲美日本箱根、法國依雲、德國巴登巴登、匈牙利布達佩斯,世界領先的醫療、康養溫泉小鎮和世界溫泉旅遊度假勝地。
兩座「世界溫泉之都」的牽手,釋出了積極信號。
事實上,重慶正在參與溫泉企業準入、溫泉醫療等一系列國內行業標準的制定。就在不久前,一份由重慶溫泉旅遊協會起草的《重慶「世界溫泉之都」全面提升分析報告》也已提交重慶市政府。
「從規劃編制、精品打造,加強國際產業合作與溫泉產品開發,到刺激消費、用地保障、人才保障,再到資金、金融支持和稅費優惠,品牌提升實施方案正有望醞釀為切實可行的頂層設計。」王旗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