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光鬥
今天好熱呀,那來杯冰奶茶吧;
今天好冷呀,那就來杯熱奶茶吧;
今天胖了一斤,那就來杯奶茶壓壓驚;
今天瘦了一斤,那就來杯奶茶慶祝一下.....
不知從何時起,「來杯奶茶吧」成為年輕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即便「一杯奶茶,胖十斤」,也要來一杯。
大量網紅奶茶在中國大陸紛紛湧現:排隊兩小時才能喝上一杯的喜茶;直擊少女心的一點點;可以佔卜的答案茶;抖音爆火的coco奶茶;靠文案一夜成名的喪茶;擁有中國風的茶顏悅色......
奶茶行業在國內的飲品市場中獨樹一幟,但與咖啡的競爭力比起來,仍然是小巫見大巫;在咖啡巨頭星巴克看來,這些網紅奶茶就像是蝦兵蟹將,根本不是對手。
「大打出手」只為貓爪咖啡杯
星巴克不僅賣咖啡,還不斷推出周邊產品:造型各異的杯子、攪拌棒、杯墊、抱枕、手機殼等;一上市就大受追捧;前一段時間推出的限量版星巴克「貓爪杯」:外部以櫻花點綴、內壁以「貓爪」為造型,倒進飲料後,好像一隻小貓咪在向你招手,十分可愛,萌勁十足。這款「貓爪杯」從開售就秒空,隨後官網售價199元被黃牛炒到數千元;為了搶到杯子,有人深夜蹲守,有些人甚至為了這款杯子在星巴克裡大打出手。
星巴克衍生出的周邊產品不僅能吸引愛喝咖啡的人,同時也能吸引不愛喝咖啡但喜歡收藏的人,將消費群體擴大。
當下正火爆的網紅奶茶,通過抖音、小紅書等新媒體平臺「一夜成名」,然後瘋狂開店,平均每月開店20家,所熱賣產品是網絡爆紅產品;當網絡的熱度退去,這款奶茶產品的也就「隱退」;這就像是一名當紅明星一樣,紅的時候眾人追捧,不紅的時候湮沒無聞。
品位決定高度
一個成功店鋪最重要的是什麼?房地產專家會告訴你:第一是選址;第二是選址;第三還是選址。
眾所周知,星巴克的店鋪選址大多在商場、高檔寫字樓等人流量大、消費程度高的區域;星巴克的選址並不靠直覺,而是運用數學家的功力:通過建模,把各項參數設計進一套決策模型,市調人員將相關數據輸入,通過數據綜合評估後得到較為明確的決策建議。選址講究,店鋪風格統一:以星巴克LOGO的深綠色為主,配以白色沙發,深咖啡色的牆壁,整體給人感覺溫馨和諧。
此外,這些場所消費人群大多收入高、受教育程度高,有小資情調,有品嘗咖啡的習慣,其定位就讓星巴克具有一定品牌高度。
而奶茶的店鋪選址則隨意得多,一個十幾平米的地方,兩個人就能開起一家奶茶店,可以是獨立的店鋪門面,也可以是美食城的一個檔口,店鋪風格多樣,不一而足。
好不好喝,最重要?
一個東西好不好,質量是檢驗的唯一標準。
喜茶好不好喝?一點點好不好喝?COCO好不好喝?
回答一定是:好喝!
產品是一個品牌競爭核心因素,但如果這種核心因素不能成為唯一,就削弱了其在市場中的競爭力。這也是奶茶行業致命的劣勢所在,不同品牌,同款產品,就像喜茶的四季春和一點點的四季春,口感上並無太大區別,可能唯一的不同是,一點點的四季春加了珍珠。就算產品種類不斷創新,口味仍無法做到唯一,產品就不足以支撐品牌的後續發展。
為了規避這樣的窘境,其實喜茶和奈雪の茶在奶茶行業很有先見之明,借星巴克「第三空間」理論,改變「街邊店」模式,而是選用大空間店鋪,風格簡明,舒適,有設計感;讓人們走進店裡,坐下來喝奶茶。
但仍與星巴克的「第三空間」有所不同,人們走進奶茶店更多是休息為主,逛商場累了進去休息一下,它的功能作用只限於休閒;
而星巴克的「第三空間」更具有目的性,是人們談工作、見朋友、辦公的地方,星巴克舒適的環境,使人們願意在這裡多停留。
有人會問:奶茶現在這麼火,以後咖啡會不會就被打入冷宮了?
單從星巴克的「第三空間」來看,咖啡還是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
網紅奶茶是否曇花一現?如何創新產品?如何增強市場競爭力等問題,都是網紅奶茶要打破的壁壘。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本文作者李光鬥:中國品牌第一人、中央電視臺品牌顧問、著名品牌戰略專家、品牌競爭力學派創始人、華盛智業李光鬥品牌營銷機構創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