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柯達KPUV vz34反坦克炮,二戰前捷克生產的小強

2020-12-10 丹書戰史

在二戰爆發前的30年代,反坦克作戰已經是歐洲普遍認可的新戰術需求,鑑於同時期的坦克裝甲技術並不強,小口徑反坦克炮獲得各軍事大國的認可,包括37毫米、47毫米等幾種型號。捷克在30年代初也制定了研製37毫米牽引式反坦克炮的計劃,這個項目由斯斯柯達工廠負責。

PKU vz式37毫米反坦克炮

經過幾年的研究,斯柯達於1934年拿出了KPU vz式37毫米牽引式反坦克炮(實際口徑為37.2毫米),在工廠內部,該炮被稱為A3型。

該炮在當時和其他同類型火炮差不多,採用開式可摺疊炮架,炮架尾部有一個小小的駐鋤結構。大部分都採用鋼製輪,用於騾馬牽引或者汽車慢速牽引還可以,它也可以換成橡膠輪,用於車輛高速牽引。

PKU vz式37毫米反坦克炮

步兵型號作戰全重275千克,拖曳行軍重295千克,火炮雖然口徑不大,炮管長度達到1.46米,為40倍徑,方向射界共50°,俯仰角度為-5°~30°。

火炮配備穿甲彈和高爆彈,在發射0.815千克重的穿甲彈時,炮口初速度達到690米每秒,在射擊30°傾斜角均質鋼裝甲時,在100米、500米、1000米和1500米距離上,對應的穿甲深度分別為37毫米、31毫米、26毫米、22毫米。如果發射高爆彈,最大射程可達4000米,一定程度上可以充當步兵炮使用。

PKU vz式37毫米反坦克炮

火炮有一面小小的炮盾保護成員,一組訓練有素的炮手可以達到每分鐘12發的高射速,其反坦克能力在30年代還算合格,是中規中矩的基層步兵反坦克裝備。

除了裝備到步兵中,這種火炮還被坦克設計部門採用,運用於同樣是捷克設計製造的LT35、LT38輕型坦克上,作為坦克主炮使用。這些坦克在捷克被吞併後跟隨德軍橫掃歐洲戰場,先後參與法蘭西戰役以及巴巴羅薩計劃等大的行動。

PKU vz式37毫米反坦克炮

該炮還實現了少量出口,南斯拉夫購買了一部分,這些火炮在二戰中又被德軍繳獲了去,被重新命名為Pak 156(j)。

捷克軍裝備的這些PKU vz式37毫米反坦克炮並沒有什麼優異的表現,在捷克被吞併後就被德軍收入囊中,賦予其PaK 37(t)的新編號,一部分援助給小弟。

PKU vz式37毫米反坦克炮

在大戰中,37毫米級別的反坦克炮很快過時,這些PaK 37(t)反坦克炮沒能像35t、38t坦克一樣奔走於各戰區,在二戰結束後仍然殘存數量不少,主要是捷克斯洛伐克擁有。甚至在1949年斯洛伐克宣布脫離捷克斯洛伐克的事件中,斯洛伐克還成功分到158門該炮,當時已經距離二戰結束4年了,世界上主流的反坦克炮早就上升到大中口徑級別了。

PKU vz式37毫米反坦克炮

同30年代所有的小口徑反坦克炮一樣,KPUV vz式37毫米炮出生的時候也算不錯的裝備,它只是跟不上二戰那場快速升級的裝甲對抗競賽,很快就和PaK37一樣淪為敲門磚。

相關焦點

  • 命運多舛的LTvz38輕型坦克,二戰前捷克斯洛伐克最好的坦克之一
    但是沒過多久軍方又開始了第二輪招標,同樣是競爭對手的斯柯達和CKD公司給軍方交付了兩輛坦克,分別是S-II坦克和P-IIa坦克。最終結果軍方採用了斯柯達S-II坦克,被軍方命名為LTvz35輕型坦克。在LTvz35坦克批量生產時,斯柯達公司的生產效率較低,所以有一半的坦克還是由CKD公司製造。
  • 盤點二戰時捷克造火炮,第一種德國都說好
    捷克在二戰前設計製造了許多優秀的武器裝備,比如中國抗戰名槍——捷克ZB26輕機槍,LT-35輕型坦克等。除此之外,捷克生產的一些火炮性能上也非常出眾,一段時間內曾大量出口,一些型號在二戰中也曾大量生產,連德國人都說好。下面,我們就簡單介紹幾種捷克造火炮。
  • 斯柯達LTvz35輕型坦克,捷克斯洛伐克戰前的主力裝甲
    車輪數量增加至了每側9個,驅動輪和託帶輪的使用了斯柯達獨家的橡膠輪圈,為了防止滑落履帶比之前更寬,懸掛系統和原來的S-II坦克一致。S-IIa坦克的武器和之前比起來有很大的不同;根據軍方的要求:該坦克裝備的是37毫米的斯柯達主炮和兩挺ZB vz35機槍,炮塔和武器的安裝方式都和S-II差不多,但是S-IIa坦克的火力明顯更強。
  • 捷克坦克發展史(2)
    龐大的坦克工業落入敵手捷克斯洛伐克在二戰前的資本主義穩定時期,經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向包括奧地利在內的中東歐各國大量輸出資本,在亞洲非洲美洲的很多國家設有銷售分公司,捷克製造以優異的品質在國際市場上同老牌的美英法德等國的商品做劇烈的競爭,戰前,捷克斯洛伐克的靴鞋出口量世界第一,斯柯達軍事企業不僅供應捷克斯洛伐克軍隊,而且供應鄰國武裝,斯柯達的年產量僅次於歐洲第一的克虜伯
  • 捷克坦克發展史(2)
    從Ausf E型開始裝甲厚度增加到50毫米,駕駛員位於車體前部右側,航向機槍位於車體前部左側,為一挺7.92毫米MG37(t)型機槍。車雙人炮塔位於車體中部,主炮為一門37.2毫米斯柯達A7火炮,它能發射穿甲彈和高爆彈,射角從+12度到-6度,同軸機槍為一挺安裝在火炮右側的7.92毫米機槍,備彈量為90發37毫米炮彈和2550發子彈。發動機和變速裝置位於車體後部,變速系統有1個倒檔和5個前進檔。
  • 幫助英國在戰爭初期抵禦德國坦克的反坦克炮——QF2磅反坦克炮
    考慮軍費有限的嚴峻問題,英國人很自然的就把口徑定為了40毫米口徑,這是因為他們有許多2磅炮彈,如今正好可以裝備給計劃開發的2磅反坦克炮。 (二戰中英國的磅指的是炮彈重量,這是來自於前裝滑膛炮時代的說法,因為當時習慣於以火炮發射的炮彈重量來給火炮命名和評級,英國將這個方式保留到了二戰。)
  • 二戰德國的萬金油,消滅對手超2萬作戰車輛,從捷克搶來的38t坦克
    而38t輕型坦克正是二戰德軍的坦克萬精油,它幾乎踏遍了歐洲的土地,從波蘭到法國再到蘇聯,直到戰爭結束,它一直都是德軍最優秀,應用範圍最廣的輕型坦克。 一、 從捷克搶來的38t坦克 法西斯德國在1939年3月15日佔領了捷克斯洛伐克,隨後將斯柯達公公司下屬的機械廠改編為波西米亞
  • 二戰德國大麥克斯坦克殲擊車,大口逕自行反坦克炮的先驅
    大麥克斯坦克殲擊車是二戰德國早期開發的大口徑裝備,雖然威力巨大,但本身並不成熟,在試生產了2輛之後就放棄了,它們的一些設計經驗則用於後期的相關設備身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也算是開山鼻祖了。,早在1935年左右,元首就提出了研製自行火炮的想法,在1939年9月,使用現成裝甲底盤搭載105或者128毫米口徑火炮的坦克殲擊車思路就已經提出,當時二戰才剛剛爆發幾天。
  • 二戰日本試製75毫米自行反坦克炮,計劃用於本土決戰的反裝甲武器
    整個二戰時期,日本都缺乏可靠的自行式反坦克武器,儘管日本一直在努力的設計新型號武器,但前線的反饋總是讓日軍不安,盟軍的M4謝爾曼中型坦克仍然是難以應付的目標,在二戰中後期,日本開始研製多種更具威力的反坦克武器,試製75毫米自行反坦克炮Na-TO就是其中一款
  • 輕型反坦克炮中的豪傑,能給虎式坦克斷腿的英國6磅反坦克炮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各國步兵面對坦克都是一種被支配的情況,沒有裝甲部隊支援的步兵遭遇了坦克,結果不會比一戰的步兵遇到機槍陣地好哪去。此時前線步兵所能指望的就是前線反坦克炮兵拉出自己的反坦克炮,對著那些龐然大物來上一下狠的方能挽救他們於絕境。而在二戰的諸多反坦克炮中,同盟國所裝備的英國QF-6磅反坦克炮無疑是最為優秀的。
  • 捷克坦克發展史(3)
    可惜由於捷克軍方對輕型坦克的興趣已經不大,因此僅在1950年製成一輛樣車,便沒有了下文。再有一種令人感到百味雜陳的裝甲戰鬥車輛則是ST-1系列無炮塔坦克殲擊車。所謂ST-1,實際上就是「追獵者」在戰後的捷克自用版本-----與二戰中原汁原味的「追獵者」相比,ST-1的最大區別在於主炮,並對此有多種設想。
  • 二戰日本試製75毫米自行反坦克炮,計劃用於本土決戰的反裝甲武器
    整個二戰時期,日本都缺乏可靠的自行式反坦克武器,儘管日本一直在努力的設計新型號武器,但前線的反饋總是讓日軍不安,盟軍的M4謝爾曼中型坦克仍然是難以應付的目標,在二戰中後期,日本開始研製多種更具威力的反坦克武器,試製75毫米自行反坦克炮Na-TO就是其中一款
  • 捷克F-IV-H水陸兩棲坦克,多國想要購買,因二戰中斷了研製
    1936年時,捷克陸軍向斯柯達公司和CKD公司提出了研製水陸兩棲坦克的要求,不久後CKD公司在之前輕型坦克的設計基礎上拿出了兩個設計,樣車在二戰爆發前幾個月進行測試,之後相關工作因二戰被迫中斷。
  • 捷克和斯洛伐克獨立前,曾讓德國垂涎三尺,這個小國有多牛?
    在斯柯達被大眾收購之前,這個捷克的汽車品牌已經擁有了上百年的歷史,可以說當時斯柯達汽車的發動是全球最好的,沒有之一。而翻翻它的前身,斯柯達更是在軍工方面有著自己的貢獻,這就不得不提捷克斯洛伐克了。在捷克和斯洛伐克紛紛獨立之前,這個面積僅為12.79萬平方公裡的小國,經蘊藏著強大的工業技術,並讓德國為此垂涎三尺。二戰前的捷克斯洛伐克擁有悠久的工業製造歷史,它也是二戰前著名的工業國,綜合實力位居世界前列。當時的捷克斯洛伐克是世界第五強國奧匈帝國的一部分,並被譽為"奧匈帝國的心臟"。
  • 二戰前的捷克斯洛伐克有多牛,為何會讓德國垂涎三尺
    不過別看這個彈丸小國面積不大,但實力可不弱,是二戰前著名的工業國,其綜合實力位居世界前列,連德國人都對這個小國垂涎三尺。那麼二戰前的捷克斯洛伐克有多牛,為何會讓德國垂涎三尺?捷克斯洛伐克(以下簡稱捷克)是當年世界第五強國奧匈帝國的一部分,而且是奧匈帝國的核心部分。
  • 防空炮演變來的反坦克炮,英國早期的反坦克支柱,QF-2磅反坦克炮
    這些驕傲的盎格魯·撒克遜人認為,他們有合理對抗德國坦克的辦法——依靠他們的QF-2磅反坦克炮,將德國人的坦克一個一個打成廢鐵。那麼在這個37毫米反坦克炮被稱作敲門環的年代裡,QF-2磅反坦克炮,這種口徑僅僅只有40毫米的反坦克炮,又能有什麼神奇之處呢?
  • 捷克和斯洛伐克獨立前,曾讓德國垂涎三尺,這個小國有多牛?
    在斯柯達被大眾收購之前,這個捷克的汽車品牌已經擁有了上百年的歷史,可以說當時斯柯達汽車的發動是全球最好的,沒有之一。而翻翻它的前身,斯柯達更是在軍工方面有著自己的貢獻,這就不得不提捷克斯洛伐克了。在捷克和斯洛伐克紛紛獨立之前,這個面積僅為12.79萬平方公裡的小國,經蘊藏著強大的工業技術,並讓德國為此垂涎三尺。二戰前的捷克斯洛伐克擁有悠久的工業製造歷史,它也是二戰前著名的工業國,綜合實力位居世界前列。
  • 二戰前德國為何吞併捷克斯洛伐克?看百變星君38t坦克就知道了
    吞併捷克斯洛伐克是德國發動二戰的重要底氣來源,該國雖然面積不算大,但是卻有著數一數二的軍事工業,輕重武器產能讓德國垂涎不已。僅是二戰前該國研發的38t輕型坦克,就曾被德軍當成裝甲主力,還發展出多種變形。
  • 「混血獵手」列傳:二戰德軍「黃鼠狼」3坦克殲擊車技戰史(上)
    【軍事家二戰專欄】地面猛虎篇-拼湊出來的獵手,黃鼠狼-3坦克殲擊車激烈的坦克戰貫穿了二戰歐洲戰場的始終。面對敵人的新式坦克,除了加快己方同類裝備的研發外,臨時改裝坦克殲擊車也是有效的應對之策。坦克殲擊車—或者所謂「自行反坦克炮」,一般是利用無炮塔的坦克車體,加裝更大威力的火炮製成。
  • 捷克軍事實力分析,二戰前還值得吹噓,現在軍隊人數不足3萬
    但以捷克現在的軍事力量還如此的上竄下跳,難道這個國家的領導人還以為,現在的世界處在二戰前嗎?二戰前的捷克,軍事實力確實強悍,但遇到了德國二戰前的捷克,(準確來說應該是捷克斯洛伐克這個國家),軍事實力在當時歐洲應該是排得上號的。一戰後,戰敗的奧匈帝國解體成為三個國家,當時的老小,捷克斯洛伐克卻憑藉著並不廣袤的土地,率先完成了工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