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關的概念源自中國,最早源自道德經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指的是佛教中的入道之門,後來引用到室內設計當中,意指通過此過道才算進入正室,因此,玄關對於家之意義,非同尋常。
M先生家戶型就是標準的左邊餐廳,右邊客廳,進入一覽無餘,沒有玄關區,而且還衝廁所門,非常的尷尬。
屋主需求:
①進入衝廁所太尷尬,希望得到優化。
②進門整個空間一覽無餘,希望得到一定的改善。
③進門沒有玄關區,無法設計入戶鞋櫃,希望設計一個玄關區。
設計師分析:
戶型的優點和缺點比較明顯,優點在於南北通透感比較好,三室朝陽,有個大大的陽臺,沒有暗室,衛生間的空間也比較大;缺點最大的地方就是入戶衝廁所,然後沒有玄關區,客餐廳一體中間的空間比較浪費,餐廳缺少餐邊櫃。
設計思路:
玄關的設計應該具備"私密性"、"過渡性"、"功能性"、"裝飾性"等作用,好的玄關設計既能保持主人的私密性,連接空間的過渡性,還能為家居空間帶來極強的裝飾作用,同時還有很強的功能性,比如更衣、換鞋、掛冒等.
同時在設計玄關的時候,應該注重空間的"光線"和"空氣"的流通問題,不能因為玄關造成了空間的堵塞,這是「硬核」原則,所以很多時候因為這樣「硬核」的原則,以及戶型布局的限制,玄關很難達到上述講的四大作用。
01方案設計
1.方案A:"中規中矩"
①依據玄關區過渡性、功能性、裝飾性、隱私性的設計原則,針對這種入戶兩側是客廳與餐廳的戶型,在入戶對面設計一個玄關區,既實現了屋主入戶鞋櫃的需求,還解決了入戶衝衛生間的尷尬,唯一的遺憾是,鞋櫃區離入戶門有點遠,但是為了不造南北戶型的光線和空氣堵塞,所以COCO覺得此處玄關區的設計還是比較中規中矩的方案。
②在餐廳區設計了一個餐邊櫃,餐邊櫃的設計,可以根據實際的情況,把冰箱位加入其中。
設計完方案A的草稿之後,與屋主簡單的溝通,兩人都感覺還是缺點什麼,入戶的左手邊和右手邊的空間還是沒得到合理的利用,而且玄關區的設計,稍微顯得空間有點悶,於是就有了方案B的設計。
2.方案B:全面優化,增加戶型中的通透感
針對和屋主的溝通問題,COCO就想到了"組合式"玄關設計方法,"組合式"的方法,就是設計多個櫃體組合成一個玄關區域,分別擔任功能性、裝飾性、過渡性、裝飾性的作用,或者互相搭配,承擔不同的作用。
①優化入戶左手邊餐廳區域
保留原玄關的位置,讓其主要擔任裝飾的作用,同時在入戶的左側,新做一個鞋櫃和餐邊櫃一體的設計,靠近入戶門的一部分主要作為鞋櫃的功能,靠近餐廳區域作為儲物櫃的功能。
這樣,增加餐廳的餐邊櫃的儲物能力,同時增加玄關區的鞋櫃儲存性,起到共同分擔玄關櫃的作用。
②優化入戶右手邊的區域
在入戶門的右側,設計一處裝飾性的屏風,主要是給空間添加「隱蔽性」的作用;但是一定要注意此處的屏風要保持通透性,避免造成空間的堵塞。
▲參考圖,在選擇右側的小屏風時,要注意風格的搭配,中式可以選擇這種造型,主要起到裝飾作用.
▲如果是現代簡約或者輕奢風格,可以選擇這款造型,既裝飾還能起到一定儲物作用。
③針對方案A中的玄關區"悶"的問題,做出通透性的優化
方案A中的玄關區,為了避免衝廁所門的尷尬,所以選擇設計了一個封閉式的玄關,但是這樣的總感覺有點悶,要解決衝廁所的感覺,並不一定就要完全的遮擋,最完美的方式就是"隱而不漏"
於是就方案A中玄關區的背面牆體去掉,從而增加空間的通透性,同時還起到遮擋後面衛生間的作用,因此做成了半通透性的裝飾架,搭配小條案,然後擺放一些裝飾品,頂部安裝射燈,提高氛圍感。
因為有了方案B中的組合式鞋櫃設計,就可以把此處的玄關區,做成一個純粹的裝飾玄關,給室內空間「造景」,如果覺得想增加實用性,也可以採用下邊儲物,上邊裝飾的效果。
COCO小技巧:
1、在顏色上,玄關一般以清爽的中性偏暖色為主,很多人喜歡用白色作為門廳的顏色,其實在牆壁上加一些點綴的顏色,如橙色、綠色等,與室外有所區別,也會讓整個家居顯得生動活潑,明亮宜人。
2、在燈光設計方面,通常玄關區自然採光較少,所以玄關要有足夠的人工光照明,玄關區可以使用的燈具以螢光燈、吸頂燈、壁燈為主,在保證玄關亮度的同時,還能使空間顯得高雅。
02入戶門左邊是餐廳,右邊是客廳,沒有玄關區的拯救方案總結
關於入戶門左邊是餐廳,右邊是客廳,沒有玄關區的戶型有很多種,但是思路都是一樣的,針對這種戶型的拯救方案,基本可以分為下面幾種方法。
1.在入戶門"正對"的位置設計入戶鞋櫃
在入戶的正對面設計玄關區,要考慮進入區域面積的考慮,還要考慮南北通透的問題,不能因為玄關區的設計,而影響整體的通風和採光,所以COCO覺得這樣的玄關設計位置,最好在1.5-2m之間,太小影響通透性,太大影響隱私性.
隔斷的形式,可以選擇"頂天立地式"的純實用性鞋櫃,也可以設計成半實用性的裝飾鞋櫃樣式.
2.與入戶門「平行」設置入戶鞋櫃
將鞋櫃設置在與入戶門同一水平的一側牆體,或是獨立鞋櫃的設置,或是與其它使用功能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設置。
⑴「入牆式」鞋櫃
新建牆體構建出鞋櫃的「專用區域」,將鞋櫃做成「嵌入式」,加設的牆體與周圍牆體統一設計處理,空間的整體性也會很好。
(2)"延伸式"鞋櫃
如果入戶的一側是餐廳區域,餐廳的面積允許將鞋櫃納入餐邊櫃的設計會是不錯的方式。
供餐廳使用的區域可以設置成敞開式的置物格和鞋櫃櫃相結合的形式,經常使用的物品放在置物格拿取方便,放幾本書把餐廳變為閱讀區也不錯.
(3)組合式鞋櫃
組合式鞋櫃就採用多組鞋櫃的組成方式,不一定僅僅局限於一個鞋櫃的設計,參考上述講的方案B.
3.與入戶門「垂直」設置入戶鞋櫃
在入戶的左側或者右側與牆體成90°垂直,設計一面鞋櫃,此種設計方法,一定要參考客餐廳的"深度",如果面積較深可以設計通頂式的鞋櫃,如果深度不大,為了不影響採光和通風,適當的選擇裝飾性為主的鞋櫃為最佳方式.
小知識擴展之設置鞋櫃時的注意事項:
⑴鞋櫃內部要有高、低層之分,預留女士的高幫鞋、筒靴位置。
⑵在鞋櫃選擇部分櫃門設置成百葉門放置經常換用的鞋子,可以防止鞋內的味道都留在櫃體內,達到散味的功能。
注意事項:
在拯救無玄關的戶型時候,要根據家庭的面積、裝修風格、功能需求、個人喜好選擇設置鞋櫃的方式、鞋櫃的款式和鞋櫃的尺寸,較大尺寸的到頂鞋櫃一旦設置好再想更換就會比較麻煩,所以要考慮清楚,不能跟風.
以上就是我對於入戶門左邊是餐廳,右邊是客廳,如何設計玄關的理解和觀點,COCO覺得一個好的玄關區應該具備私密性、過渡性、功能性、裝飾性四大功能,在設計的時候要依此為原則,在無玄關的戶型中總結來看,設計方法有,入戶對面設計鞋櫃,與牆面平行設計鞋櫃,與牆面垂直設計鞋櫃和組合式鞋櫃等方式,這些方式基本能滿足玄關區的四大功能的需求,營造一個完美的門廳氛圍,解決無玄關的尷尬.
【圖:部分源自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