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學年拜孔子送紅蛋追蹤 跨海峽泉州開筆石贈臺南

2020-12-15 搜狐網

  新學年拜孔子送紅蛋追蹤

  早報記者趙偉陳英傑文/圖

  昨日,在泉州府文廟的大成殿內舉行了贈送儀式,泉州府文廟製作的開筆石贈送給臺南文廟。

  臺南市文化協會理事長鄭道聰和臺閩文化交流協會訪問團團長蔡堯山來泉參加贈送儀式。

鄭道聰介紹,開筆石帶回臺南後,將在9月28日孔子誕辰「海峽兩岸同祭孔」時轉交給臺南文廟,並組織孩子進行開筆。

  泉州府文廟特製了兩塊開筆石,叫「雙龍戲珠」,為桃圓硯臺形狀,長63釐米、寬41釐米,中間一塊長27釐米、寬17釐米的吸水磚為目前正在保護翻建中的泉州府文廟明倫堂牆體中的。9月1日至3日,東南早報和泉州府文廟聯合舉辦的「祝福學子學業有成,新學年拜孔子送紅蛋」活動中,其中一塊擺放在孔子像前,學子領紅蛋的同時也在孔子像前排隊開筆。

  根據中國傳統私塾入門拜學的禮教,學生在接受老師施行的啟蒙教育和傳授學問時一項程序就是開筆,用孔廟前泮池水將毛筆用水潤溼,然後在開筆石上寫姓名或「我開始念書了」等入學語,代表著「破筆書萬卷」的意思。

  泉州府文廟工作人員李端生介紹,今年9月28日是孔子誕辰2557周年的日子,全國文廟同祭孔的主題為「海峽兩岸同祭孔」,這兩塊開筆石的意義非常特別。

  鄭道聰說,泉州府文廟製作的開筆石非常有意義,特別是用明倫堂的磚放在中心做吸水磚。「雙龍戲珠」開筆石到時會放在臺南文廟的明倫堂,9月28日孔子誕辰時,臺南文廟將組織學子領紅蛋開筆。

  鄭道聰說,「雙龍戲珠」開筆石算是「投石問路」,為建立兩岸友好關係、促進彼此文化理解作貢獻,是兩岸文廟友好文化往來的信物。鄭道聰透露,已經著手準備邀請泉州府文廟在適當的時機訪問臺南文廟。

  早報訊 (記者趙偉陳英傑)泉州府文廟考慮製作一批「雙龍戲珠」開筆石,目前正尋求合作夥伴,希望社會團體、企業和學校參與。

  據介紹,製作的這批開筆石將贈送給全國各地文廟。據記載,歷史上,泉州府文廟多次與全國各地文廟(特別是臺灣)互制禮物贈對方。如泉州府文廟現存的6件「銅豆」(祭孔禮器)就是由臺灣首任知府蔣元樞贈送;泉州府文廟也多次贈送禮物給全國各地文廟。

相關焦點

  • 跨海峽泉州開筆石贈臺南
    新學年拜孔子送紅蛋追蹤  早報記者趙偉陳英傑文/圖  昨日,在泉州府文廟的大成殿內舉行了贈送儀式,泉州府文廟製作的開筆石贈送給臺南文廟。  臺南市文化協會理事長鄭道聰和臺閩文化交流協會訪問團團長蔡堯山來泉參加贈送儀式。
  • 拜孔子領紅蛋奇特開書禮俗 趣談閩南入學禮俗
    ,但是到文廟拜孔子、領紅蛋、開筆等尊師重道之禮俗近年來卻越來越受學校和家長的歡迎。林大欽對出了下聯,老漢依言將公雞相贈,林大欽就抱著大公雞走進了學堂。林大欽於22歲那年高中狀元,後來人們為了讓自己的孩子像林大欽那樣有出息,就讓孩子效仿他穿紅木屐、抱大紅公雞去拜孔子。拜孔子漸受重視「尊孔拜孔的習俗到了解放後才被廢除。」
  • 臺南影雕回贈泉州
    邀請泉州府文廟明年春季祭孔時訪問臺南文廟  早報訊(記者趙偉文/圖)昨日,臺南市有關方面專程到泉回謝並盛讚近日泉州府文廟所送「開筆石」,並邀請泉州府文廟明年春季祭孔時訪問臺南文廟。  9月,在與早報聯辦「送紅蛋」活動中,泉州府文廟特製了兩塊「雙龍戲珠」開筆石。一塊送臺南文廟,一塊留在泉州府文廟。
  • 臺南影雕回贈泉州 邀請府文廟明年祭孔時訪問(圖)
    >     邀請泉州府文廟明年春季祭孔時訪問臺南文廟  早報訊(記者趙偉文/圖)昨日,臺南市有關方面專程到泉回謝並盛讚近日泉州府文廟所送「開筆石」,並邀請泉州府文廟明年春季祭孔時訪問臺南文廟。
  • 泉州府文廟與臺南孔廟
    本報訊 (記者陳智勇)19日,泉州府文廟與臺南孔廟共同籤訂《海峽兩岸孔廟文化交流合作》協議書,這是海峽兩岸孔廟首度攜手共同建立交流聯誼機制。  按照協議,今後泉州府文廟與臺南孔廟將共同建立海峽兩岸孔廟交流聯誼機制;建立共同研究海峽兩岸儒家文化與孔廟文化的常態機制,雙方適時聯合召開海峽兩岸孔廟保護與發展學術研討活動;組團互訪,安排專業人員到對方進行學術訪問或短期研修;雙方共同研究孔廟的保護管理與合理利用模式,共同推動孔廟保護與開發方面的研究成果的發表與出版;雙方共同探討深入研究海峽兩岸儒家文化、弘揚儒家文化精神的途徑,共同推動儒家文化在
  • 臺南經貿文化交流團訪泉州:念生意經不忘尋文化根
    題:念生意經不忘尋文化根  ——臺南經貿文化交流訪問團訪泉州側記  中新社記者 曾福志  臺南「市政府顧問」蔡堯山一行二十八人到達福建泉州,參加六月八日南安石井與金門的首次客運直航以及在南安舉行的「海峽兩岸(泉州)農產品展洽會」。
  • 第三屆「泉州藝術花燈展」在臺南舉行 規模持續擴大
    第三屆「泉州藝術花燈展」在臺南舉行 規模持續擴大 2013年02月26日 13:26:00來源:東南網 ,此次花燈展繼續由泉州市僑聯、泉州藝術館、臺南市文化協會、臺南大億麗致酒店等聯合舉辦。
  • 七嘴八舌話「開筆禮」重現之意義
    七嘴八舌話「開筆禮」重現之意義  開筆禮是對新學童進行的一次「崇德立志」啟蒙教育,是一項心靈上的洗禮和智慧上的啟迪。在新學年開學之際,德慶縣以孔廟為陣地,把原先只對新學童的開筆禮,辦成了對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系列活動,旨在充分挖掘和利用當地豐厚的孔文化資源,對未成年人塑造崇文尚德的良好品格。——人民網  經過敲啟智鍾等環節後,學童在啟蒙老師的指點下十分認真地進行描紅。最令人感動的是學童舉茶奉師長,有的家長在接過孩子遞過的茶水之後,感動得流下了淚水。
  • 大猜想:福州直達臺北海上高速公路,泉州到臺中,廈門到臺南
    福州一直在努力成為第十個國家中心城市,作為福建省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之一,海峽西岸經濟區中心城市也是城市的樞紐。福建的最大戰略地位是連接臺灣省,因此我想大膽猜測一下,福建福建最重要的大城市福建最重要,臺中和臺南構成了一座完整的經濟和旅遊橋梁。
  • 開筆破蒙,啟智人生,瑞興紙行幼兒園舉行大班開筆禮
    開筆禮是中國古代啟蒙教育之初舉行的為了讓各位同學學習尊師孝親、崇德立志、仁愛處世的中華傳統文化精髓,樹立 「善」「正」行為規範,瑞興紙行幼兒園於前日上午舉行了大班開筆禮。通過莊重的「開筆禮」儀式,可以讓即將步入小學生活的幼兒感受到入學是人生的一件大事。
  • 臺南為鏡 中國城市,你喪失了什麼?
    1699年清廷將鄭氏父子靈柩歸葬福建,府城居民以祭祀三老爺宮的王爺為名,設香案相送,遂產生了「送王爺」和「送王船」的習俗。從泉州漂到臺南的王船  閩南也有王爺廟和送王船習俗。我去過福建泉州富美宮採訪,該廟坐落於城南晉江邊,號稱泉郡王爺的總部,主祀總管蕭太傅,配祀24位王爺。
  • 臺南為鏡--中國城市你喪失了什麼?
    陳永華是鄭經的老師,明秀才,忍不住要在臺灣複製華夏禮制,建議鄭經建文廟、辦學校、搞科舉。1666年正月,先師聖廟與國學建成,鄭經親率文武百官吃齋行禮,舉辦了臺灣第一次祭孔大典,標誌著中華文化在寶島落地生根,參與者都激動得熱淚盈眶。臺南孔廟被稱為「全臺首學」,至今每年遵古禮都要舉辦春秋二祭。這些儀式,在大陸早已失落,真是「禮失求諸野」啊。
  • 高考前逛文廟,考生組團來拜孔子,泉州文廟可不止是這一些
    文廟雖是紀念孔子的場所,但也在某種程度上顯示一座城市的學風、文風。所以你會發現,但凡有文廟存世的城市,大都是有文化歷史底蘊深厚的城市,例如南京、 北京、蘇州等文化歷史名城。泉州文廟,位於市中心老城的中山路邊上,是一座擁有千年歷史的建築群。
  • 第三屆「泉州藝術花燈展」在臺南成功舉辦
    第三屆「泉州藝術花燈展」在臺南成功舉辦   中新網泉州2月27日電 (楊文靜 曾佳珩 蘇巧鳳)記者26日從福建泉州市僑聯獲悉,2月7日至24日,由泉州市僑聯、泉州藝術館、臺南市文化協會、臺南大億麗致酒店等聯合舉辦的,第三屆「泉州藝術花燈展」在臺灣臺南市開展。
  • 臺灣海峽跨海通道,南北線之爭大局已定
    一文,引發全網對於臺灣跨海通道的討論,有網友留言問:「為啥不是建廈門到臺灣的,而是建福州平潭到臺灣的呢?」廈門與高雄之間正是臺灣海峽最寬闊的洋面。廈門與金門有個別所謂的「專家」,喜歡在地圖上畫線,美其名曰「規劃」,比如,臺灣海峽南線跨海通道
  • 臺南孔子廟
    臺南孔子廟我國自古以來有個傳統,地方官上任前必先謁孔廟而後蒞政,所以在每個大城市,孔廟都是不可或缺的建設之一,而臺南孔廟,是全臺灣最早建立的一座文廟。此後,到臺灣割日的二百餘年間,臺南孔廟共歷經三十多次的修建,直到清末建省前,「臺灣府學」一直是臺灣士子心目中的最高學府,文教地位無與倫比,因而博得「全臺首學」之名。交通: 自臺南火車站前搭17、18路市公車,於建興國中下車,循南門路北行可抵。
  • 【活動招募】「開筆禮」、「思維導圖」、「跳蚤市場」開學不能缺...
    是的,缺一場有趣的「跳蚤市場」「航趣連城、開學煥新」讓孩子一樣都不缺一次「開筆禮」讓開學滿滿的儀式感一堂「思維導圖」讓孩子找到學習的方法一場「跳蚤市場」讓孩子在社會實踐中體驗招募書你「缺」的活動活動一開筆禮一、【活動主題】「開筆禮」給開學一個的儀式感
  • 洪秀柱:臺南吃中國飯、拜中國神……大家都是中國人
    【環球網報導】表態參選臺南"立委"後,國民黨前主席洪秀柱近日參加多場活動。據香港中評社29日報導,昨晚(28日晚),洪秀柱出席新黨在臺南召開的全委會與全代會聯席餐會,並在致辭時表示,臺南是綠到不行的地方,她的參選,就是要讓臺南二十幾年來,受到毒化的影響能有翻轉的機會。
  • 走進臺南延平郡王祠
    泉州 鄭劍文初夏的臺灣比我想像中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