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到春天,很想出門走走,巧逢溫州旅遊體驗師組織參加在瑞安曹村舉行的「溫州市鄉村旅遊節」活動,便欣然報名。
4月,暮春的陽光溫和地照射著,我們坐著大巴從市區出發,只用了一個多小時就來到了目的地。
十多年前,我跟朋友老林拜訪過這個共出過82個進士,被稱為「中華進士第一村」的古村落。村落裡,古蹟眾多,村民勤耕善讀之風盛行。那寫有「中華進士第一村」的牌坊,建於清乾隆二十三年的「昇平人瑞」牌坊,始建於後晉時期的明教寺,以及「瑞樂宮」「渡仙館「水口宮」等古建築,豐厚的文化資源和人文財產曾深深地吸引了我們,曹氏家族積極推行耕讀文化,建立「學田」制度,獎勵求取功名的子弟,資助學子上京趕考的一個個故事,仍讓我們記憶猶新。
今天,我們再次走進曹村,讓我們大開眼界的是,曹村通過「農旅振興、產業振興、文化振興」的鄉村振興模式,「進士第一村」煥發了新的活力。
你看,村頭是一眼望不到邊,總面積5萬多畝的田園綜合體。綜合體依託著山、水、田、村等生態基底和耕讀、民俗、宗教等文化特色,集農業生產、生態旅遊、戶外運動、鄉村休閒、文化體驗、康體度假功能為一體,吸引著前來觀光的遊客,那草編的老牛,坐在牛背上讀書的牧童前,那種滿玉米苗的田園邊,到處是排隊合影的人。據了解,曹村田園綜合體分為核心區、輻射區和衍生區三大區塊,其中核心區有10個項目,分別為稻夢空間(稻田迷宮等)、花燈稻田、中小學生陽光農場、農村科普體驗館、天井垟水上項目、田園綜合體客廳、田園大眼睛(觀景平臺)等。項目多多,引爆了當地的鄉村遊。
東岙自然村的文化禮堂更是值得一觀。這是由3幢連廊互通的江南庭院風格建築構成的建築群,主體場館佔地面積4.8畝,建築面積1000多平方米,設有「中心禮堂」「鄉情展廳」「東岙講堂」「百姓舞臺」「百姓視聽室」「百姓健身房」「百姓書屋」」春泥計劃活動室」「青蓮書社」「時間銀行」「樂活空間」等十餘個功能場館。
我們興趣濃濃,逐一參觀了各具特色的場館。
首先來到「中心禮堂」。這是一幢約400平方米的一層建築,可容納三四百人觀看演出或活動,另外二幢建築為二層結構,一樓為「鄉情展陳館」和「樂活空間」,二樓分別為「耕讀書坊」和「人文道德講堂」等。
接著參觀「東岙講堂」。「東岙講堂」,一方面作為開展基層政策宣講、道德講座等活動的主要場所,另一方面也用於學生體驗非遺技藝和國學文化的課堂體驗點,可謂一「堂」多用呢!
「鄉情展廳」分為「文化沐雲江」「山水寄曹村」「耕讀曹村」和「人文曹村」四大版塊,展示當地的歷史文化、風光面貌、鄉村民藝以及非遺傳承等,特別是「樂活空間」,內有五六十人坐席的3D電影院、多媒體報告廳、唱吧和休閒茶吧等活動室。
最值得一觀的「青蓮書社」。書社的外牆上,由浙江省書法家協會、溫州市書法家協會頒發的「浙江書法村」牌匾,高高地掛著,書社空間不大,設計卻很別致,牆上貼滿了瑞安書法家們的作品,有草書,有正楷,既「龍飛鳳舞」,又「別具一格」,看著,看著,連我這對書法一竅不通的「門外漢」也陶醉其中了。
站在旁邊的一位本地老人自豪地對我說:「平時來書社練習書法的人很多,這裡不僅繼承和發揚了曹村的優秀傳統文化,還為村鎮廣大書法愛好者提供了一個相互學習、相互交流的平臺呢!」
是的,通過參觀訪問,我知道,有著「中華進士第一村」之美譽的曹村,一直以來就是一個文風盛行、人才輩出的書香之地,曾經,曹氏家族走出了一條「讀可榮身,耕可致富,耕讀並進力興邦」的錦繡之路,而如今,崇耕尚讀的文化根脈依然在這裡綿延不絕,澤被後世。
我被深深地感動了。
文:溫州旅遊體驗師陳安生。
圖:溫州旅遊體驗師林鴻麟(零碎伯伯)。
本圖文為作者原創,轉載請註明作者及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