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凌源市刀爾登鎮三道溝村下窩鋪組,有這樣一棵巨大的古楓樹。據悉,這棵古楓樹是迄今為止凌源發現最大的一棵楓樹,樹齡在500年以上,可以說是一級古樹。
這棵古樹的樹幹非常粗壯,樹幹三個人都合攏不過來。大家都不禁嘆為觀止,好奇心驅使人們從村裡借來捲尺,測量樹根根圍,竟然達到5.68米。
大家目測了一下,這棵楓樹樹冠冠幅30米左右,投影面積約一畝地。大樹有三個主幹,枝繁葉茂,遮天蔽日。
據三道溝村鄭書記說,當地村民們早就知道下窩鋪有一棵大楓樹,沒想到它竟然是咱們凌源楓樹之王。
目前刀爾登鎮正在發展鄉村旅遊,下窩鋪植被較好,風光秀美,民風淳樸,如今又發現了這棵楓樹王,必將成為美麗的刀爾登鎮一個新看點。
凌源市刀爾登鎮楓樹之王,古木參天,枝繁葉茂,楓葉嬌紅似火,在浪漫的金秋時節顯得格外妖嬈。文雍難以想像,這棵古樹竟然已經有500歲高齡了。500歲是個什麼概念呢?也就是說這棵古楓樹大概栽種於公元1516年,即明武宗正德十一年。
春去秋來,寒來暑往,四季變幻,時代更迭。這棵古老楓樹在風霜雨雪中茁壯成長,自明、清、民國再到如今已達500年之久。500年後的今天,這棵古樹依舊傲然挺立在這片滋養著它的土地上,實令家鄉人驚嘆不已。
這棵古樹不僅是家鄉名副其實的「楓樹之王」,更是500年歲月滄桑的歷史見證者。文雍已經無法用語言來形容這棵古老楓樹的秀美壯觀景象啦,只能驚嘆神奇、神奇,太神奇,我們家鄉真了不起!
恰逢金秋時節,「楓樹之王」古木參天,枝繁葉茂,宛若欲笑還羞的少女,美得令人如痴如醉。
家鄉人,你心動了麼?
500歲高齡的「楓樹之王」百葉嬌紅,絢麗多彩,盡顯王者風範。
話說「楓樹之王」名號可不是吹出來的,人家的「兒女」可是多不勝數,枝葉又何其繁盛茂密?即便冷空氣一波又一波不斷來襲,這棵百年「楓樹之王」始終心無畏懼 巋然不動,傲然挺拔,太唯美壯觀了!
大家快看,這嬌羞似火的楓葉非但沒有被冰霜浸染,反而變得更加炫美豔麗,不禁令人嘖嘖稱奇。難怪有朋友感慨,這棵百年老楓樹莫非是要成仙了麼?
家鄉人,你相信這個世上有「樹仙」麼?肯定有很多家鄉朋友不信。但,文雍相信。因為天生萬物,不管是動物也好,植物也罷,皆是有靈性的,否則又怎會經歷寒來暑往,花開花落、四季變幻乃至從生到死的過程呢?正因為生命充滿著無盡神奇與奧秘,人們才愈發地敬畏生命。這棵古老楓樹雖然不會說話,卻也在四季輪迴與時代變遷之中走過了五百年歲月滄桑。從明代一棵小樹苗成長為如今的參天大樹,它不知道見證了多少歲月變遷與歷史發展。
古樹既有生命,就必然有靈性。五百年成長的過程,何嘗不是一種生命的修煉?與其說枝繁葉茂的楓樹之王已經「成仙」,倒不如說它完成了生命的修煉,實現了這一生當中最崇高的境界。而這種崇高的生命境界,是我們人類可望而難以企及的。所以對於這棵有著500歲高齡的老樹,人們只能發自內心去崇拜、去敬仰、去愛護,那才是對生命最好的尊重。
如今500歲高齡老樹依舊紅妝素裹,在輕柔寒風中跳起妖嬈的舞姿,驚豔著家鄉人眼球,太美了!不知大家可否記得,西安古觀音禪寺1400年前由唐太宗李世民親手種植的那棵古銀杏樹麼?每到金秋時節,那棵千年古樹便結生出滿目金黃的葉子,仿佛閃耀出1400年前大唐盛世的璀璨光輝,美得讓咱家鄉人羨慕,恨不能去西安一睹它的風採。
咱們家鄉凌源這棵「楓樹之王」若論歲數不及西安古銀杏樹,論名望也不及人家。畢竟西安那棵古銀杏樹已經1400歲了,還是唐太宗李世民親手栽種的。但若是論起美貌,凌源刀爾登鎮的這棵「楓樹之王」絕對不輸於西安那棵古銀杏樹。
這棵500年的「楓樹之王」身披紅妝英姿颯爽,既有男兒的堅韌挺拔又有女子的溫婉嬌羞,既英俊瀟灑又美豔不可方物。在咱們凌源就有這樣一處絕美景觀,家鄉人又何必千裡迢迢跑去西安看銀杏呢?
凌源刀爾登鎮「五百年楓樹」之王楓葉正是飄紅時,家鄉人還不速來圍觀?其實說到金秋紅葉,以前我們腦海中總是第一時間想到北京香山,似乎那個地方才是大家公認的「楓葉之鄉」。
文雍覺得,這個說法應該糾正,咱們凌源才是正宗「楓葉之鄉」嘛!且不必說四官營子鎮後朱杖子村楓葉有多美,單憑這棵有著五百年歷史的「楓樹之王」,咱們凌源就無愧於「楓葉之鄉」的名號。家鄉人,你也是這樣認為的麼?
每到金秋時節,朋友們想看楓葉麼?那就到咱們凌源來吧,這裡的楓樹最古老,楓葉最羞、最紅、最嬌、最豔、最美。
凌源刀爾登鎮這棵500歲「楓樹之王」以其傲然挺拔的雄姿,紅妝素裹的枝葉,悠久的歷史傳說和故事深深吸引著人們的目光。不少喜愛攝影的朋友慕名而來,在這棵古楓之下競相拍照,用手中的相機記錄下這難得一見的唯美浪漫景觀。
500歲高齡的古楓樹如今枝繁葉茂,結滿了金色的葉子,仿佛是散發出一道道璀璨耀眼光芒,數百年來不知俘獲了多少人的心。文雍這時忽然覺得,漂亮、壯觀、絢麗這些詞彙用在這裡是那樣庸俗不堪,任你有再多華麗的辭藻都無法形容出這棵古樹一分的美。大概我們只能以萬分陶醉的目光走進這夢幻般童話世界,流連於此再不願回到紅塵俗世了吧!
文雍忽然遙想到500年以前,我們的先人亦曾來到這棵古楓之下或駐足或棲息,驚嘆於它絢麗多彩的絕世之美。五百年之後的今天,作為後人的我們再次來到了這棵古楓樹下,在同樣的地點欣賞著它那驚豔於世的美。機緣巧合莫非冥冥之中早已註定了麼?
其實這五百年以來,不管歷經多少滄海桑田,古老的楓樹都始終傲然挺拔在這裡,守護著生養它的土地。五百年前,我們先人將這棵楓樹栽種於此處。五百年之後,我們來到這裡觀賞楓葉之美。再過五百年,我們的子孫還會來這裡與古老的楓樹相伴。
正所謂,前人栽樹,後人乘涼。一棵老樹看似平常,卻造福了子孫後代。年年歲歲,花謝花開,古老的楓樹早已在歲月輪迴中將自己從未改變的那份美好變成了家鄉人世代相傳的親情紐帶。古老的楓樹又何嘗不是我們的親人?讓我們如何不去敬仰它、欣賞它、愛戀它、保護它?
古樹還是那棵古樹,葉子還是當年的那片葉子,它將自己的根深深地植入故鄉的土壤之中,早已與這片土地的山山水水血脈相連在一起。這棵有著500歲壽命的古老楓樹存在之意義不僅是一處唯美自然景觀那樣簡單,它更是家鄉人心中的一縷淡淡鄉愁。人們常說,落葉歸根。是啊,在外漂零久了總是要回家的。
古樹的根在深植於土壤,家在層林盡染的山坡。我們的根在哪裡?我們的根在大凌河畔,我們的家就在美麗的凌源。古樹深愛著生養它的土地,我們深愛著養育自己成長的故鄉。家鄉人,請想古樹一樣將根深植於凌水龍源的土壤之中,永遠做最優秀的凌河兒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