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東西(公眾號:zhidxcom)
文 | 王穎
近日,被網友們稱為「阿里他爸」的美國企業Altaba宣布將會進行清算和解散,其所持有的價值400億美元的阿里巴巴集團股份也將全部對外轉讓。此消息一出,阿里股價應聲下落2%。截至今日,阿里股價約為每股186.5美元,和巔峰期的200美元相比有一定差距。
這家公司目前擁有阿里11%的股份,按目前股價計算,這11%的股份如果全部出售,套現金額可達170億美元!而對於其拋售行為,目前阿里尚未回復是否會回購公司股票。
有意思的是,被稱為「阿里他爸」的Altaba不僅與阿里頗有淵源,其前身還是第一代網際網路巨頭——雅虎。2017年1月雅虎出售了其核心網際網路業務,成立基金公司並更名為Altaba。所以Altaba以資本為主,並沒有具體的業務,全靠投資生存。
說到雅虎很多70、80後都不陌生,自1994成立後雅虎發展迅速,短短兩年就成功登陸納斯達克,上市第一天市值就達到了5億美元。1999年,雅虎的用戶突破1億,到2000年市值一度高達1250億美元,霸居全球網際網路第一的寶座。當年的雅虎「帝國」,甚至可以說,等同於整個網際網路。
雖然雅虎在當時的網際網路市場已經佔有一席之地,但這並不能保證可以長期保持這樣良好的發展勢頭。雅虎變賣核心業務成立Altaba本已屬於無奈之舉,業內有人認為,雅虎想要靠成立基金公司在避免繳納巨額稅款的情況下將阿里和雅虎日本的股票變現。如今,Altaba也不得不進行清算並出售所有股票,這也代表了一代巨頭雅虎已到了真正退出歷史舞臺的最後時刻。
其實雅虎曾有過三次絕佳的翻身機會,但卻都與之失之交臂。從1998年到2008年的十年時間裡,雅虎先後錯過了收購谷歌、Facebook和接受微軟收購的機會。如今,這些被雅虎錯過的公司已成長為一個個行業巨頭,而雅虎自己卻已無力回天。智東西將通過本文深挖雅虎25年的興衰歷程,來看看一代網際網路巨頭雅虎是如何從輝煌走向解體的。
一、雅虎與阿里巴巴的愛恨情仇要說雅虎和阿里的淵源則要從兩位創始人楊致遠和馬雲說起。雅虎是世界上第一個門戶網站,馬雲第一次接觸網際網路用的就是「雅虎」,也因為雅虎,馬雲才創建了中國黃頁,有了阿里的雛形。
▲雅虎創始人之一楊致遠
1997年楊致遠第一次到中國時,便是馬雲給他當的嚮導,此二人一見如故,大談網際網路未來趨勢。後來,馬雲曾接到楊致遠的邀請擔任雅虎中國總經理,但是馬雲創業決心已定拒絕了楊致遠的邀請,次年便創立了阿里巴巴。
2005年,雅虎搜尋引擎市場份額出現下滑,在美國本土被谷歌狙擊,而在中國則被百度和谷歌夾擊。此時阿里也深陷資金鍊危機。在楊致遠的主導下,雅虎向阿里注資10億美元,獲得阿里39%股權和35%投票權,以及在阿里董事會四個席位中佔有一席。
阿里在獲得了雅虎的資金後,將淘寶網變成了全資子公司,並獲得了雅虎在中國的品牌、業務、技術及團隊,特別是在業務技術層面,吸收雅虎中國後的阿里巴巴將業務拓展至電商、門戶、搜索等領域。
在雅虎投資時,雅虎與阿里籤訂了合作協議,其內容包括:1、2010年10月開始,雅虎投票權增加至39%,將成為阿里真正的第一大股東;2、雅虎董事會席位增加至2席,即阿里和雅虎各兩位,軟銀一位。此外,馬雲只要持有一股就有權在董事會指派一個董事。3、「阿里巴巴執行長馬雲不會被辭退」條款到期。
這幾項條款,無疑在阿里頭上加了緊箍咒,讓馬雲等阿里高層根本無法掌控公司,而且還有被雅虎踢出公司的風險。
▲2009年-2011年雅虎CEO Carol Bartz
為此,馬雲曾幾次想要回購雅虎手裡的股份,但是接替楊致遠的新任CEO Carol Bartz態度強硬。2009年雅虎與阿里巴巴開始在合作中產生分歧。因支付寶的所有權轉移問題,阿里巴巴與雅虎公開交鋒,在當年掀起一陣輿論熱潮。最終,支付寶籤署協議,向阿里巴巴集團支付巨額賠償,並在未來上市時,向阿里巴巴支付上市總市值37.5%的現金。
2010年5月阿里巴CFO蔡崇信公開表示希望回購雅虎所持全部阿里股份,但Carol Bartz公開表示拒絕。一年後,馬雲再次提出以35億美元回購15%股份的要求,Carol Bartz依然沒有同意。雅虎CEO Carol Bartz在雅虎任職期間,得到的薪酬高達4720萬美元,成為全球收入最高的CEO,由此也可見當年雅虎投資阿里其實賺了不少錢。
2011年事情發生了轉機,Carol Bartz被雅虎董事會解僱後,雅虎與阿里巴巴籤署協議,允許阿里巴巴分階段回購雅虎所持阿里股份。同年9月,阿里巴巴以76億美元的價格成功回購雅虎所持阿里股份的50%,此次交易雅虎套現63億美元現金,並獲得8億美元阿里巴巴優先股。
2014年,阿里赴美上市,雅虎再次出售阿里4.9%股份。至此,馬雲重新拿回公司控制權,而阿里的發展也越來越好,成為中國市值最高的網際網路巨頭。
而喪失了阿里第一大股東權利的雅虎,卻日暮西山,逐漸走上了下坡路。
2016年7月25日,雅虎將核心網際網路資產作價48.3億美元賣給了美國通信公司Verizon。2017年1月,雅虎宣布公司將轉型為投資公司,並更名Altaba,以資本為主的Altaba沒有具體業務,公司總資產的82%都是阿里股份。其主要資產包括剩餘的阿里15%股份和雅虎日本36%股份。業內認為,該基金公司的成立,是希望能夠在躲避繳納巨額稅款的情況下對所持阿里和雅虎日本的股票變現。
而對於Altaba此次清算出售股票的消息,Altaba表示,在獲得股東批准前只出售不超過所持阿里股份的50%,並將在股東同意後將剩餘股份全部出售或分給股東。首先出售套現的資金將用於支付法院、遣散員工以及未來有可能出現的賠償款項。
與此同時,Altaba此次拋售阿里股票,不僅意味著雅虎和阿里十四年的愛恨情仇畫上了句號,也宣告了雅虎25歲的生命走向了終結。
二、十年間雅虎錯失三次翻身機會其實,從還在蓬勃發展階段的1998年開始,雅虎就開始錯過一些機會。1998年時,雅虎錯過了低價收購谷歌雛形;2006年又因臨時降低收購價格錯失了收購Facebook的機會;2008年,微軟本有計劃收購雅虎,但雅虎卻選擇了拒絕。
1.錯失谷歌雛形:
1998年,雅虎本來有機會收購當時的谷歌雛形——「BackRub(網絡爬蟲)」項目,谷歌創始人拉裡·佩奇和謝爾蓋·布林要價100萬美元將項目賣給雅虎。但當時的雅虎如日中天,看不上這個項目,只願意在搜索方面跟它合作。最終,在雅虎的幫助下,谷歌迅速崛起成為搜索領域巨頭,雅虎可以說是將搜索業務親手送到了谷歌手上。
後知後覺的雅虎,在發現谷歌是個潛力股後,2002年出價30億美元希望收購谷歌,掌握主動權的谷歌卻要價50億美元,雅虎第二次選擇了放棄收購。而如今谷歌市值已達到8372億美元,相比於當年50億美元的要價翻了167倍。
2.壓價1.5億錯過Facebook:
沒有拿下谷歌讓雅虎錯失了一次發展壯大的良機。四年之後,雅虎再次錯失良機,將「目光短淺」和「作」貫穿到底。
2006年,雅虎報價10億美元收購Facebook,雙方達成一致就差籤字了,雅虎突然在籤約前以Facebook內憂外患為由,將收購價下調至8.5億美元,壓價了1.5億美元。結果Facebook創始人扎克伯格非常生氣,拒絕了籤約。兩個月之後,Facebook發展越來越好,雅虎又故技重施,表示願意出10億甚至更高價進行收購。此時的Facebook已走出困境,結果可想而知,雅虎再次吃了閉門羹。
如今Facebook已成為全球社交巨頭,市值已到達4983億美元。以此計算,雅虎少付的1.5億美元,連如今Facebook市值的零頭都不夠。
3.拒絕微軟高價收購:
到了2008年,雅虎開始淪為被收購的對象。
2008年,微軟出價446億美金,以每股33美元價格收購雅虎,此時雅虎股價約為每股29美元,而當年又時逢全球金融危機。但在CEO楊致遠的堅決反對下,這筆收購最終泡湯。拒絕微軟後,雅虎股價在一年裡持續下跌至每股不到9美元,再次錯失良機。
▲雅虎拒絕收購後市值一路下跌
雅虎從2000年的千億美元市值一路下跌,到2017年美國通信公司Verizon以48億美元收購了雅虎網際網路核心業務,這個價格幾乎是微軟當年給出的收購價的十分之一。此後,雅虎在網際網路市場再無一席之地。而當時被雅虎拒絕的微軟,現在已經成為市值9182億美元的網際網路行業巨頭。
三、雅虎迷失產品方向,失去市場主導地位雅虎以提供網頁搜索服務起家,但自己從來不做搜尋引擎,主營業務搖擺不定,直到2003年雅虎收購了搜尋引擎公司Inktomi。但是在2000年至2004年,雅虎的搜索服務甚至一度換成谷歌,順手把谷歌送上了網際網路巨頭之位。
在產品線方面,雅虎的攤子鋪得也很大,覆蓋了網際網路幾乎所有領域,但並沒有幾項業務能做到最好。在其產品中,只有雅虎電子郵件排在世界第一。而對於用戶來說,經常使用的產品只有第一位的,其他的產品只是備選方案。
雅虎在幾次收購方面的決策失誤後也開始專注內容產品,但一直埋頭細化頁面內容沒能及時發現市場趨勢的改變。雅虎在1999年就擁有了超過1億的用戶,也是在這一年穀歌正式成立了自己的網站。谷歌的網站雖然只有一個空白搜索欄的的頁面,但也憑藉其簡潔快速開始逐漸取代雅虎內容劃分細緻的搜索頁面。
▲2013年-2016年雅虎CEO Marissa Mayer
在人才方面,雅虎其實匯聚了不少頂級人才。2013年,雅虎聘請了前Google 搜索產品和用戶體驗的副總裁、Google前20位元老之一的Marissa Mayer為新任CEO,人們熟悉的Google界面就出自她之手,她還將Google推廣至100多種語言,定義了Gmail News。
雅虎為改變自己的被動局面開始大量收購網際網路公司,不到一年的時間,Marissa Mayer已經帶領公司完成了一系列併購。但在接下的幾年時間裡,雅虎陸續關閉了它收購的個人主頁服務GeoCities、社交書籤服務Delicious等用來重建其網際網路事業的公司。
但優秀的帶路人並沒有改變雅虎的命運。其根本原因在於,自雅虎上市後,公司股權大部分掌握在華爾街投資者手中,創始人被職業經理人取代,20多年的時間裡雅虎就換了8次CEO。其中不乏精英人士,但在短短兩三年之內,誰也無法徹底改變雅虎的頹勢。
2013年,中國雅虎郵箱啟動整體遷移,並於同年8月19日停止服務。2014年,雅虎宣布關閉搜尋引擎YahooDirectory,以及YahooEducation、視頻分享Qwiki等服務。2015年6月4日,雅虎宣布關閉包括雅虎地圖在內的一系列服務。2017年1月雅虎出售其核心網際網路業務後成立的基金公司Altaba,以資本為主沒有具體業務。
自此之後,雅虎在網際網路市場再無任何大動作,也逐漸消失在用戶的視野裡,直到現在以清算資產拋售股票的形式再次出現在公眾視野。
結語:巨頭隕落,敲響行業警鐘移動網際網路市場瞬息萬變,雅虎當年在短短兩年時間內成功上市,迅速佔領世界市場,但因其後續對市場認識不清,加上決策失誤,導致雅虎錯失一次又一次機會。
當年雅虎錯過的谷歌、Facebook和微軟,如今都已發展成為網際網路頭部企業,而雅虎的高開低走令人唏噓。企業只有清晰定位、掌握技術優勢、懂得適時而變,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