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直播》:社會底層弱勢群體的吶喊

2020-12-16 體育短視頻

我覺得自己真得蠻糾結的,寫一篇文章之前總是反覆斟酌究竟該給文章取什麼名字更恰當更符合想要表達的主題。糾結了一下最後還是敲定了這個讀起來有點拗口又有點小長的標題。

在沒看這個 電影之前,單從名字上讓我想到了另一部電影《深夜FM》,以為會不會又是某個狂熱粉絲鬧出什麼烏龍狗血的劇情出來。但是看了電影以後發現,完全不同。不禁又讓我想到了類似的電影比如最為熟悉的《熔爐》、《七號房的禮物》包括電視劇《Signal》,沒錯,相信聰明的你已經發現了,這些影視劇的訴說的都是來自於社會底層弱勢群體的故事。他們的生死在劇中都不被重視,更像是任人擺布的一顆棋子。

一切從利益出發,一切為了XX的利益,打著一切以大局為重的幌子肆意地踐踏他們的生命和尊嚴,甚至不惜找他們來當替罪羊。這部電影中的車局長,不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嗎?一切以收視率為首,尹英華的生死並不是他所在乎的,因為在他眼裡收視率才是他所關心的,正如他所說當了臺長局長就得做這種事,這是他的命。當別人視自己生命如草菅的時候,尹英華的內心一定是非常能夠體會樸晨佑的感受的吧。來自於社會弱勢群體的呼聲不能夠被執政的人們重視,真的叫人心寒,這種冷漠足以把一個人摧殘。

就像影片結尾,尹英華本可以利用他所知道的一切去向民眾公開真相,但是他知道他的一切掙扎在龐大的政權高壓之下不過杯水車薪並不能改變什麼,正如那通讓他去當替罪羊的電話所說,他將被起訴而不再會有觀眾相信他所說的話了。面對如此黑暗,漠視人權的環境,最終他按下了那個引爆器,唯有毀滅才可以終結那些他所不想看到的一切吧!

這部電影如韓國電影一貫的喜歡採用以小見大的方式反映底層弱勢人民的生活狀態控訴某些執政的貪汙腐化以及漠視人權不作為的行徑,而小人物的命運終究抵不過龐大的體系,頂著某些莫須有的罪名就稀裡糊塗的掛了在電影裡都是常有的橋段。正是這種黑暗面的衝擊才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不過不得不說電影裡的bug真得蠻多的,細節處理的不夠縝密,很多段落邏輯經不起推敲,也沒有交代。

比如兇手是如何在警察廳長的耳機裡安裝的炸彈,又是如何炸毀大橋,如何在那麼長時間裡可以跟主持人通話而不被追蹤,打了錢的帳戶不可能不被追蹤而耽擱那麼久找不到開戶人。還有關於兇手的爸爸一事更是很無語。在搜集到現有線索的情況下,符合修大橋,又有施工遇難以及結合兇手提供的信息警察局應該很快就查到兇手使用的那個名字的人是早已不在的人。這些在劇中到最後才透露真的不符合邏輯。不過鑑於題材如此彪悍,不是炸橋就是炸大廈的劇情,著實也是讓人汗顏。那麼這些就忽略吧,還是看主題吧!值得一看的電影!

相關焦點

  • 版畫先驅張漾兮:為弱勢群體吶喊
    他以媒體人身份創作了上千幅宣傳抗日將士和揭露社會黑暗腐朽的漫畫木刻作品。有段時間他幾乎以每日一幅漫畫、每周一幅木刻的速度創作。他先後於1937年和1945年創辦了「四川漫畫社」和《自由畫報》 ,成為中國新興木刻運動的一位衝鋒陷陣的驍將。  張漾兮任《自由畫報》主編時,創刊號的發刊詞上只有6個字: 「不自由,毋寧死!
  • 魏幹:「弱勢群體」為何會這樣紅
    最近的一項問卷調查顯示,中國近五成黨政幹部認為自己是弱勢群體。該項問卷調查同時還顯示,認為自己是弱勢群體的黨政幹部受訪者達45.1%;公司白領受訪者達57.8%;知識分子 (主要為高校、科研、文化機構職員)受訪者達55.4%;而網絡調查顯示,認為自己是弱勢群體則高達七成(12月6日中新網)。
  • 關愛社會弱勢群體 大王安託在行動
    此次活動由大王(南通)公司及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協同舉辦,目的是呼籲社會關注殘疾人這一特殊困難的弱勢群體。以宣揚人道主義為宗旨的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在80年代初期成立後建立了康復中心(即現中國康復研究中心-北京博愛醫院)。
  • 學會尊重社會底層的人
    社會底層人的生活,才是最真實的生活。社會底層的人,是一群面對艱難,從來沒有輕言放棄;面對不堪,咬牙與命運決鬥;面對風餐露宿,仍然頂風冒雪、堅持前行的人。當然,我不知道他們是不是社會底層的人,但我知道他們的生活真的很不容易。當你走進他們的生活,你原來可能尚存的一些情緒和牢騷、不滿和憂慮,立刻會蕩然無存;自己可能受過的一些怨屈、責難和艱難,也會立刻煙消雲散。當你真正走進他們的生活,你會驚奇地發現:他們的精神世界並不清貧。
  • 描寫弱勢群體不是一味賣慘
    然後列舉了網文裡面的經典片段,一般都是描寫底層老百姓如何受統治階級壓迫的。其實網文通過描寫古代百姓如何被壓迫,其實也是收割感情韭菜。很多網文讀者看到百姓被壓迫,就覺得網文真的為百姓說話。其實說到為底層百姓發聲,傳統小說裡面,扶貧小說,可以說是為百姓發聲了,而且貼近現實。比如描寫扶貧幹部看到一些沒有子女的老人死在家裡面而無人知道。
  • 寒竹:「弱勢群體」不能成擋箭牌
    當前中國有一個奇怪的現象,許多人都喜歡聲稱自己屬於弱勢群體。當社會中發生利益衝突或個人糾紛時,一些衝突的當事人常常會聲稱自己屬於弱勢群體。比如,當醫生和患者家屬發生衝突時,雙方都會自稱是弱勢群體而指責對方是倚強凌弱;當違章攤販遭到城管的處罰時,通常會認為自己是弱勢群體而受到了不公正處理,而城管在執法時有時也會挨罵挨打,常常也稱自己是最委屈的弱勢群體。
  • 「公務員是弱勢群體」是個笑話
    「現在社會變成什麼?」古少明自問自答:「公務員、明星、上市公司董事長都是弱勢群體,你出去給人家弄,你還不能說。」(1月18日《南方都市報》)公務員、明星、上市公司董事長咋就成了弱勢群體?古委員的此說法一出,立即引發了網友熱議。但是絕大多數人對古委員的說法並不認同。公務員是弱勢群體簡直是一大笑話!首先,古委員所舉事例純屬個別現象。
  • 造價高昂的「人道主義牌坊」和「弱勢群體」的強勢吶喊
    來源:澳洲財經見聞共3057字|預計閱讀時長4分鐘閱讀導航前言警鐘再響「弱勢群體」究竟有多弱?除了像寶林·漢森一樣「心直口快」的「奇葩」政客以外,鮮少有人膽敢公開叫板這一教科書級的社會價值觀。然而,不少聽命於執政者的主流媒體對多元文化烏託邦的刻畫讓人們險些遺忘了一個重要群體的存在,他們正是澳洲這片土地的「主人」:澳洲土著人(Indigenous and Islanders)。
  • 太平天國學渣逆襲夢:底層文化弱勢群體和傳統知識精英之間的對抗
    太平天國組成成員幾乎都是來自底層勞苦大眾,也基本上都是文盲(零星幾個識字的鄉村小知識分子),姑且稱之底層文化弱勢群體吧,他們缺乏文化知識,從這個角度看,這也是其失敗的主要原因之一。 太平軍和他的死敵湘軍對抗,也可以理解為底層文化弱勢群體和傳統知識精英之間的對抗。
  • 為什麼要迫害弱勢群體?
    這個故事的背後,我們看到恐怖是如何形成的,又是如何傳播的,這個過程,遵循著固定的社會文化規律。中美殭屍差異看完故事,我們可以來比較下,中國傳說中的殭屍,和美國影視遊戲裡的殭屍有什麼不同?精神崩潰的親歷者,會把他們的形象看錯,在口頭傳播上加上誇張成分,很快傳遍一個大的區域,再一次加劇戰亂的恐怖。那美國人怕什麼呢?有人覺得,美國人從來沒有被其他國家欺負過,活得太安逸,喜歡恐怖純粹是因為太閒。但是,殭屍片是在20世紀60年代才火的,這又是什麼原因呢?
  • 疫情衝擊經濟,泰國社會底層弱勢面臨生死考驗
    肺炎疫情衝擊泰國經濟,更影響每個人的生活方式,但對社會底層弱勢族群來說,這是生與死的問題。失去工作煩惱的不是沒地方可去,而是下一頓飯在哪裡。像瓦拉敏受疫情衝擊的泰國弱勢族群不在少數,54歲的賽勇(Saiyong Kongsap)早前在碼頭打零工負責卸貨,最近幾乎沒有活幹,只好待在家裡。賽勇看到記者來訪,仍露出笑容,但笑容背後卻有無法向外人道出的辛酸。
  • 關注弱勢群體推進全民閱讀
    隨著全民閱讀活動在全國各地的積極開展,城鄉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豐富了,地方文化建設水平提高了,閱讀對於經濟社會建設的助推作用愈益顯現出來。    為了再接再厲,促進全民閱讀活動不斷走向深入,近日,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公布今年全民閱讀「十大重點」,其中重點提到,要加強對特殊群體、困難群體基本閱讀需求的保障。
  • 學會尊重社會底層的人
    社會底層人的生活,才是最真實的生活。社會底層的人,是一群面對艱難,從來沒有輕言放棄;面對不堪,咬牙與命運決鬥;面對風餐露宿,仍然頂風冒雪、堅持前行的人。當然,我不知道他們是不是社會底層的人,但我知道他們的生活真的很不容易。當你走進他們的生活,你原來可能尚存的一些情緒和牢騷、不滿和憂慮,立刻會蕩然無存;自己可能受過的一些怨屈、責難和艱難,也會立刻煙消雲散。當你真正走進他們的生活,你會驚奇地發現:他們的精神世界並不清貧。
  • 外賣小哥被劃為弱勢群體?騎電車怕不能作為他們「弱勢」的理由
    外賣小哥被劃為弱勢群體?騎電車恐怕不能作為他們「弱勢」的理由相信外賣小哥大家都不陌生,平時大街上街道裡馬路上少不了他們的背影,小黃小藍儼然成為城市一道另類的風景線。今天小葩帶大家討論一下外賣小哥應不應該被劃為弱勢群體。前幾天在微博上看到的帖子,舉例大量說外賣小哥的暖心事,並且稱很心疼這些人,覺得他們是這個社會的弱勢群體。
  • 閻婆惜:宋朝底層社會群體的代表
    他們的鏡頭不多,被刻畫的也不是很豐滿,但是卻是不可忽略的社會群體代表。閻婆惜就是這樣一個角色,她本是鄆城縣的一位歌妓,和老父親在一個酒樓賣唱,但是並沒有存下什麼錢財。父親病逝,閻婆惜連買棺材的錢都沒有,所以才引出了她和宋江之後的情節。
  • 留學生是弱勢群體?網民:沒有智慧型手機上網課的孩子是優勢群體?
    留學生是弱勢群體?網民:沒有智慧型手機上網課的孩子是優勢群體?近期,在駐英大使的採訪中,大使詳細地講述了有關滯英留學生的問題,他表示滯英留學生的數量一共達到了22萬人,目前他們正處於非常困難的時期,屬於弱勢群體。
  • 黨報:如何讓弱勢群體富起來強起來
    儲永志攝(人民圖片)有車族、大學教授等紛紛自稱為「弱勢群體」——收入差距加大的被剝奪感,社會競爭中的不公平感,以及面對權力尋租的無助感,讓「弱勢心理」蔓延「你覺得自己屬於弱勢群體嗎?」記者問。「是的,我屬於。」
  • 一八六團「聞寒而動」 為弱勢群體送愛心
    中新網兵團新聞11月24日電(郝勝忠 徐燕)近日,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師一八六團社會事務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到「三無人員」馬佳佳家中走訪,幫助解決其實際困難。  期間,團經濟發展辦公室工作人員從自家拿來兩套新被褥供贈送給他,社會事務服務中心工作人員親自帶著馬佳佳在民政「愛心超市」領取生活必需品並叮囑老人冬天多加保暖,注意身體,出門注意安全,有困難及時與社會事務服務中心聯繫。
  • 尊嚴和增能對弱勢群體很重要
    東方網3月16日消息:昨天,由上海市社會工作者協會、浦東新區社會工作協會、公益新天地園運營方上海恩派社會創新發展中心及上海市政協社會福利與社會保障界聯合舉辦的國際社工日主題倡導活動——「尊嚴、增能與扶貧濟困」在上海公益新天地舉行。
  • 李顯龍:幫助弱勢群體是新加坡精神的重要部分
    李顯龍昨晚特別表揚了今年85歲的雷因旭,認為他關懷社會上弱勢群體的精神可嘉。(唐家鴻攝)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昨天晚上參加新加坡獅子會食物收集與分配中心慶祝成立25周年的晚宴時,表揚了多年來踴躍捐贈食品給本地誌願福利團體的巴剎攤販與居民,強調他們這種慷慨助人的精神是「新加坡精神重要的一部分」。李顯龍表示,隨著社會貧富日益懸殊,更應該提倡服務精神,鼓勵人們挺身幫助弱勢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