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至今日,盜墓探險類小說早已成為網絡小說領域裡,一個獨立的分類,不管是《盜墓筆記》,還是《鬼吹燈》,都有其數量龐大的粉絲群體。
不過一家歡喜一家愁,《鬼吹燈》的讀者無疑是幸福的,而《盜墓筆記》的粉絲們就顯得痛苦多了,為什麼呢?
首先,《盜墓筆記》改編劇的質量堪憂。比如這部侯明昊版《秦嶺神樹》,先拋開演員演技不說,吳邪成了老師,每集都是他在講講講,以悶油瓶的水準,用得著吳邪講麼?關鍵這時候吳邪還是個小白啊。
當吳邪老師吧嗒吧嗒講完了,好嘛,這集就結束了。
編劇腦子也抽了風,《怒海潛沙》篇章結尾粗糙也就算了,《秦嶺神樹》卻被編劇神一樣的加入了鐵三角的另外兩個:王胖子和小哥張起靈。於是這個南派三叔口中為了給吳邪升級打怪的特殊章節,就徹底變了味道。
阿寧不是阿寧,拖泥帶水,可有可無。
小哥不是小哥,武力下降明顯,醬油意味濃厚。
因為它留給了我們無數的大坑,並且南派三叔挖新坑的速度較之填舊坑,可要快多了。大家翻看網絡上的分析貼,《盜墓筆記》的揭秘整理類數量之多,令人咂舌,南派三叔的粉絲們可謂是操碎了心,恨不得都化身高鶚,續寫未完篇章。
南派三叔為了豐富支線故事,勉強算是填坑吧,寫了很多的番外後續章節,例如,《老九門》補充說明了張大佛爺和老九門的故事,《藏海花》發展了支線,《沙海》作為後續,是《盜墓筆記》系列主線故事的高潮部分,講述的是吳邪發現了汪家的秘密後,採取的反擊。
《盜墓筆記之重啟》也要出來了,嘖嘖,聽聽名字,又是新的故事。
作為對比,就像開篇說的,《鬼吹燈》的粉絲是幸福的。
故事完整,人物形象飽滿,文筆也好,小說脈絡清晰,天下霸唱的《鬼吹燈》系列作為盜墓懸疑類小說的鼻祖,是合格且優秀的。
《鬼吹燈》奠定了盜墓宇宙的大框架,發明和規定了許多盜墓類小說的專業名詞和黑話,諸如粽子和黑驢蹄子之類。後來的盜墓小說,也基本上都完全採用了《鬼吹燈》的設定,南派三叔大火的《盜墓筆記》也不例外。
《盜墓筆記》隨著盜墓小說的熱潮,應時而生,最早發布在《鬼吹燈》的貼吧裡,兩部小說裡都有一個囉裡囉嗦的王姓胖子,《七星魯王宮》的同人文特徵相當明顯。
南派三叔自己也說過,他是看到《鬼吹燈》更新太慢,心癢難耐,忍不住就開始自己寫,誰知一發不可收拾,《盜墓筆記》最終後成為了和《鬼吹燈》一樣的盜墓標杆類作品。
歡瑞的版權到期前,推出了侯明昊版的《怒海潛沙&秦嶺神樹》,前八集曾讓無數稻米歡呼雀躍,對原著的高還原度,和造型的準確理解,都讓我們以為這是一部和靳東版《精絕古城》水準相當的改編劇。
但是我們還是高興早了。
胖子還是「胖子」,就是一點都不胖,中國現在生活條件到底有多不好,找個真正胖點的演員很難麼?
還是要對劉天佐說聲對不起的。
如今的影視圈,但凡大IP必有小鮮肉,兩者緊緊依靠,卻形不成任何的實質內容。我們每天看來看去的只有各種流量,注水的,營銷的,資本邏輯徹底取代了創作邏輯。
大IP甚至根本不需要演技和內容,只需要分男頻和女頻,女頻嘛,大女主或者傳統的霸道總裁遇到愛。
男頻?無他,賣腐搞基嘛,各種CP,所以年輕的男演員們也畫上了眼線,抹上了口紅。
原著裡著力描寫的兄弟情,生生的搞成了CP,還不斷地買微博熱搜,當小哥救了吳邪,兩人深情互望,大有要不顧俗世流言蜚語,奔往地老天荒之感。
《盜墓筆記》曾經是一部很好的小說,時間跨度之大,從西周穆王、崑崙西王母,到明代汪藏海萬奴王,再到民國老九門,一直到現代吳邪王胖子。世界觀也頗為龐大,出場人物眾多,支線繁多,卻最終流於爛尾。
南派三叔似乎也無意填坑,加之影視改編劇的粗製濫造,資本圈錢的手段也終有一日消磨掉粉絲們的念想,殺雞取卵,下下之選罷了。
不知不覺間,吳邪老師講完了,下課。
歡迎大家留言交流,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點一下關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