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滿衣血淚與塵埃,亂後還鄉亦可哀。風雨梨花寒食過,幾家墳上子孫來?——《送陳秀才還沙上省墓》
十幾年那些戰火紛飛的歲月已經離我們越來越遠,如今的我享受著和平,享受著祖國發展帶來的幸福生活,但戰爭給我們帶來的教訓和痛苦沒有人會忘記,各種文字和影視都在極力描述戰爭的殘酷,然而戰爭真正的殘酷只有參與過的人才能知道,後輩們聽到的、看到的不及當年的萬分之一。對抗日戰爭我們了解比較多的還是國內的戰役,不過今天要說的事情並不是發生在我國的戰場上,而是在緬甸。
俗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在戰爭期間後勤補給往往對戰役結果有著決定性作用,因此交通運輸顯得格外重要,不管是彈藥還是糧草,一旦打起來,前線消耗非常快,因此補給一定要及時,否則總不能讓戰士們餓著肚子、赤手空拳的和敵人搏鬥。因此無論是哪一方,對於交通運輸都是非常看重的,如果切斷敵人交通,那相當於切斷了他的命脈,必定輸得慘不忍睹。
我們是這麼想的,敵人也是這麼想的,因此在在1942年初,日軍開始大舉入侵緬甸,在順利佔領緬甸首都後又馬不停蹄地開始對曼德勒發起進攻,因為那裡有著我國重要的抗戰主要國際通道——滇緬公路。為了切斷中國的對外運輸,日本方面是殫精竭慮,試圖用這種方式阻擋我國取得戰爭是勝利,因此中國與盟國進行合作,派出遠徵軍出國作戰,而今天要說的老兵,就是遠徵軍中的一位將領。
一、仁安羌大捷
這位老兵名叫劉放吾,湖南桂陽人,他畢業於黃浦軍校第六期第一總隊步兵科,是《我的團長我的團》中的主角原型。事情還要從1942年說起,那時國內和日本打得不可開交,同時駐守在緬甸的英軍被日本打的節節敗退,七千多的英軍被日軍包圍,眼看彈盡糧絕,不得已只能向中國發出求助。
無論出於人道主義還是從戰略上考慮,我們都必須伸出援手,一旦緬甸落入日軍手中,那我們的戰略物資運輸渠道就斷了,在這個危急時刻劉放吾以及他的113團挑起重擔,帶著八百人前往解救被困的英緬部隊。1942年1月17日,113團在劉放吾的帶領下到達賓河北岸,並準備在第二天天亮就展開攻擊。
這是一場硬仗,但從人數上來說,日軍33師團的人數是他們的七倍,而且裝備精良,不但有戰車、大炮,甚至還有一隊飛機。可是不管多難打,這一仗絕不能後退,狹路相逢勇者勝,在盟軍的掩護下,劉放吾率兵悄悄包圍了賓河備案的日軍,並且開始猛烈的攻擊。劉放吾的到來徹底扭轉了戰爭局面,原本日軍包圍了英軍使其無法突圍,然而113團包圍日軍,讓日軍夾在中間成了餃子餡,腹背受敵。
日軍仗著裝備好人數多,試圖反抗,只是他們的反抗在抱有必勝信念的遠徵軍面前不堪一擊,到了下午四點左右,日軍就撐不住了,放棄陣地狼狽地撤退。雖然暫時取得了勝利,劉放吾並沒有掉以輕心,他下令要徹夜固守陣地,以免敵人趁機反攻。這一仗打了整整三天,日軍33師團潰不成軍,倉皇逃離,中國遠徵軍在仁安羌的這一次大捷破壞了日軍的戰略意圖,並且及大了鼓舞了軍民抗戰的熱情,再次創造以少勝多的奇蹟。
二、遭人冒功
這一仗劉放吾救出的不僅僅是7000多英軍,還有被日軍俘虜的美軍戰士、急著、傳教士、家眷等500餘人,他們在被中國軍隊解救出來後他們喜極而泣,情不自禁地高呼「中國軍隊萬歲」。這次勝利離不開戰士們浴血奮戰,也離不開身先士卒、指揮得當的劉放吾團長,之後他自然也受到了表彰,還由上校榮升國民革命軍陸軍少將。
沒想到的是,在戰爭結束之後,這樣一位英雄竟然受到了來自各方面的排擠和打壓,這也和劉放吾的性格有關。他是一個做事腳踏實地不愛張揚的人,尤其淡泊名利,對於當年的一仗向來不怎麼提起。只是他不說不代表別人可以忘記,到達臺灣省後他連最基本的生活保障都沒有,劉放吾上有七旬老母,還有妻子和幾個孩子,最大的還不足十歲,最小的還是在襁褓,僅僅幾鬥軍米根本養活不了家人。
劉放吾不得已只能賣煤球賺錢勉強餓不死,更可氣的是,原本屬於他的獎章卻被一個叫林彥章的冒名頂替。林彥章是個粗人,沒念過幾年書,也沒當過幾年兵,偶然一次機會他聽別人說起劉放吾的事情,眼珠子一轉有了心思。從那以後林彥章就自稱是「英國的救命恩人」,大家知道有這麼一件事,卻也沒幾個人真正見過劉放吾,因此輕而易舉便讓他糊弄過去。
三、首相親自致謝
一直到1963年,曾經認識劉放吾的人揭穿了他的謊言,騙子林彥章冒充英雄招搖撞騙,很快就被捕入獄,10月18日,《徵信新聞報》刊出劉放吾將軍專訪,至此人們才知道誰是真將軍、真英雄,屬於劉放吾團長的榮耀終於還給了他。
雖然半生冷落,但劉放吾並未抱怨,索性他的兒女爭氣,將他帶到美國隱居,有了一個幸福的晚年。1994年是仁安羌大捷50周年,柴契爾夫人沒有忘記這位曾經救下七千多英軍的中國英雄,4月份柴契爾夫人訪問美國,得知劉放吾也在美國,她決定先去拜訪這位英雄。
此時的劉放吾已經93歲了,他站都站不起來只能依靠輪椅行動,但是柴契爾夫人毫不在意,她蹲在劉放吾面前,滿是真心地握著老人的手表示感謝。柴契爾夫人的拜訪讓這位隱居在美國38年的英雄為世人所知,除了英國方面,美國總統也親自致函表達謝意。1994年6月29日,劉放吾離開了人世,享壽95歲,然而英雄長逝,精神長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