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沙漠第一泉,古時魚翔淺底水草豐茂,現在全靠斥巨資人工續命

2020-12-09 旅遊就是好福氣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如今大多數人每天都在忙碌中度過,很少能夠放鬆自己,不過隨著收入的提高,大家也更懂得勞逸結合,在這種大環境之下,旅遊也變得越來越受歡迎,旅遊的目的在於在不同的環境中放鬆一下平時緊繃的神經,有人喜歡到海邊吹吹海風,感受赤腳踩在沙子上,腳底酥麻的感覺,有人則喜歡一些比較有挑戰性的旅遊景點,如爬高山又或者到荒涼的沙漠裡走一遭。

在人們的印象中,沙漠裡有一望無際的黃沙,空氣乾燥炎熱, 水就不用說了,植物也很少或者完全沒有, 但是,我國有景點, 偏偏需要打破人們固有的想法, 因為這個沙漠不僅有花草樹,還有清泉。

月牙泉位於甘肅省敦煌市城南5公裡,古代月牙泉稱之為「沙井」, 根據史料記載,當時的月牙泉面積很大,東西218米,南北寬54米,平均水深5米,泉內魚翔淺底,水草豐茂,古人還在這裡釣魚, 在漢代,這裡不僅僅是旅遊勝地,地理位置發生了變化,周圍被流沙包圍,但沒有被沙子復蓋,所以古代人認為神化月牙泉,只吃泉魚就能治療一些疑難病症。

月牙泉的這種繁榮到1960年為止沒有太大變化,70年代開墾種田,把這裡的水汲取到周邊的灌溉植被中,水位開始直線下降, 月牙泉的水暫時快要枯竭,1985年平均水位不足1米,月牙泉變成了2個小泉, 到這時為止,當地政府一直重視,為了不讓月牙泉消失,敦煌市採取了各種各樣的方法給月牙泉補水。

從2000年開始敦煌市開始給月牙泉人工「續命」,從附近調整水源灌溉,這種方法確實不錯, 短短幾年內月牙泉的水位就恢復了很多,但花了很多資金,多年來總共花了40億元,硬學生用錢灌溉了! 現在的月牙泉和古代的時候比不了,總之還是保護了我。

現在月牙泉的名聲越來越高,也有「沙漠第一泉」一詞,已經開發成旅遊勝地,來訪的遊客不斷到來,希望很多遊客不要破壞脆弱的月牙泉, 曾經的月牙泉水位太低,這次面對的可能是植被的減少。

世界那麼大,您能看到小編的文章就是一種緣分,本文的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刪除。

相關焦點

  • 中國沙漠第一泉,曾經幾百年不枯,如今花了40億人工「續命」
    中國沙漠第一泉,曾經幾百年不枯,如今花了40億人工「續命」!中國有著960萬平方千米的國土,在這廣闊的國土上有著很多不同的景觀,也正是因為不同的景點,讓中國的旅遊業突飛猛進。如今隨著旅遊業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出門去旅遊,享受自己的旅途時光。
  • 中國沙漠第一泉,早已名存實亡,耗資40億依靠人工續命18年
    因為我國包含的城市很多,所以到處都有自己的旅遊景點,不管是想看沙漠還是山下等美景,都可以找到合適的地方。但是今天要說的是中國沙漠的第一千,已經是名副其實的了,花了40億人工延續了18年。就是新月泉。說到這裡,我相信任何人都不會陌生,一直有很高的名聲,受到了很多人的喜愛。一般遊客本來不認為那個地區會是一個非常乾燥的沙漠地區。
  • 中國沙漠第一泉「月牙泉」,早已名存實亡,全靠人工「輸液」續命
    中國沙漠第一泉「月牙泉」,早已名存實亡,全靠人工「輸液」續命,在我國,風景非常美麗,可惜環境和氣候使一些旅遊景點的面積逐漸減少,甚至有可能消失,他們中的很多人都知道甘肅的月牙泉,月牙泉和附近的名山形成了位於敦煌市南部的風景區,沙灘和泉水共同存在,形成了沙漠獨有的景色,是敦煌的地標之一
  • 沙漠第一泉月牙泉已名存實亡,耗資40億,全憑「人工灌水」續命
    王安安旅行,懂你的旅行:沙漠第一泉月牙泉早已名存實亡,耗資40億,全憑「人工灌水」續命人們對於月牙泉關注熱度非常高,但是,前幾年,有一則帖子,早已引起大家的關注。月牙泉地處於甘肅省,而且,月牙泉的景色在中國一直算得上,最奇特的美景之一,並且因為它地處於沙漠當中,所以這才是月牙泉珍貴的地方
  • 中國沙漠第一泉,耗資40億人工續命18年,網友表示花錢看自來水
    這一千個世界上到處都是美麗的風景, 隨著交通運輸業的發展,旅行也很盛行, 現在的五一小長假和國慶節假期都是旅遊高峰,大部分旅遊勝地人口稠密, 一般來說,我住在住在山區的嚮往之海,住在海邊的嚮往之高山, 無論是高山還是大海,都值得有人欣賞,不知道去哪裡的朋友,聽小編介紹吧。
  • 中國沙漠第一泉,曾經號稱奇蹟,如今靠「輸液」艱難維持
    從人類歷史來看,沙漠給人的感覺是很荒涼的,而且是生命的禁區,但在中國,有個地方叫「中國沙漠奇蹟」,這就是所謂的沙漠第一泉,一度很有傳奇色彩,現在靠「輸液」維持水源,這就是著名的月牙之泉。位於中國甘肅敦煌,長100米,寬25米,自漢朝以來就是敦煌最著名的旅遊勝地之一,因其形似三日月,故得名「月牙泉」,中國沙漠中第一泉,中國古代稱其為沙井,雖然周圍多沙,但無論風吹雨打,這裡均未被沙子覆蓋,令人難以置信,此外,這裡附近還生長著許多植物,水中有魚,無論外面有多少乾旱,月牙泉中的水從未乾涸過。
  • 研究發現撒哈拉沙漠曾水草豐茂有人定居(圖)
    海龜化石碎片國際在線專稿: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陽光最多的地方,也是世界上最大、自然條件最為嚴酷的沙漠。近日,考古科學家在撒哈拉沙漠中發現了3具5000年前的人類骨骼,這表明數千年前,撒哈拉地區曾是一片充滿生機的綠色溼潤土地。撒哈拉沙漠也曾水草豐茂美國芝加哥大學的保羅·塞裡納和他的同事們在非洲國家尼日境內的撒哈拉沙漠中尋找恐龍化石時,在素有「沙漠中的沙漠」稱號的泰內雷沙漠中,發現了3具5000多年前的人類骨骼。一位體形嬌小的女性和兩個孩子躺在一張「花床」上。
  • 螞蟻森林已經出現三年了,馬雲斥巨資在沙漠種樹,現在效果如何?
    螞蟻森林已經出現三年了,馬雲斥巨資在沙漠種樹,現在效果如何?現在年輕人出門應該沒有幾個人身上會帶現金吧,畢竟只要通過手機就可以進行行動支付了,然而這一切的好處都離不開一個人,他就是阿里巴巴的老總馬雲,他推出的支付寶,可謂是現在最實用的行動支付工具之一了。雖說微信現在也支持各種移動掃碼的功能,但大多數用戶還是喜歡使用支付寶進行交易,因為支付寶除了好用之外,還有這樣一個蘊含「公益事業」的小遊戲——螞蟻森林。
  • 馬雲曾斥巨資在沙漠種樹,如今已過去了4年,沙漠現狀如何?
    馬雲曾斥巨資在沙漠種樹,如今已過去了4年,沙漠現狀如何?對於馬雲,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人們對於他的印象一向是一位成功的企業家,他創立的阿里巴巴是國內數一數二的企業,旗下的業務也涉及到了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 中國「沙漠第一泉」奇景,早已名存實亡,如今全靠注水續命
    我國有很多的優美風景,有的是天然形成的,有的則是人工製造出來的,今天我們要說的這處景點之前是天然形成的,現在卻要靠人工「續命」。位於我國甘肅省敦煌市有一處景區名叫做月牙泉,因為泉水的外形酷似月牙而得名,許多到這兒的遊客都對此景象讚嘆不已。
  • 中國沙漠第一泉,耗資40億續命18年,只為留住世界奇觀
    說到刺激,近年來很多旅行愛好者似乎對沙漠格外偏愛,我們都知道沙漠是一個特別乾燥,水資源極度缺乏的地方,很多人避之不及,但有人卻偏偏喜歡去。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一個位於沙漠中的國寶級別的景區。每年要耗資上億續命,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
  • "家在水草豐茂的地方"導演李睿珺:寧做票房"炮灰"
    結果,父親原計劃買房的養老錢全砸了進去,血本無歸。拍到半途中,劇組運營不下去,他跟朋友大打出手,這第一部電影幾乎胎死腹中。   最鬱悶的時候,李睿珺一個人,拎著一瓶啤酒,坐在峨眉山上發呆。   拍電影欠的債還沒還清,他就寫出了《家在水草豐茂的地方》的劇本。劇本在國際上獲了獎,得了一筆獎金,他又把獎金用來拍新電影。
  • 中國沙漠第一泉,防止乾涸花4100萬強行續命,現變成這樣
    莫高窟位於沙漠之中,它就像人們留在沙漠的文化瑰寶,而同為「敦煌八景」的月牙泉,就像是上天,留在沙漠的財寶。在沙漠之中,一片綠洲純粹是可遇不可求的機遇,然而還能碰到形狀如此特殊的綠洲,除了上天眷顧,別無他說。
  • 中國斥巨資防止湖泊萎縮,印度卻將河流弄「斷流」,眼光差距太大
    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中國和印度對河流和湖泊不同的做法。在中國也曾經出現湖泊萎縮乾涸的情況,而羅布泊則是很好的例子,曾經是我國的第二大鹹水湖,卻已經演變成沙漠。如今,也有一處湖泊步入羅布泊的後塵,其湖面也都在萎縮,也面臨著乾涸的問題,這個湖泊就是月牙泉。中國為了防止月牙泉乾涸消失,就斥巨資防止湖泊萎縮,且用其他水源灌溉,而現在的月牙泉也都是人工灌溉。
  • 中國投資40億建成的月牙泉,已名存實亡,全憑「人工灌水」續命
    月牙泉的景色不說在甘肅省,就算是在中國都可以說是最期待的美景之一,它除了形狀像月牙之外他最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的是它位於沙漠當中,在沙漠當中擁有水資源就已經很不錯了,而這可不是一點點的水資源,而是一個月牙形狀的泉,其實月牙泉很早時候就存在了,只不過月牙泉在古代的時候是叫做沙井。
  • 中國沙漠「消失」的奇蹟,一年花2000萬元,靠「輸液」續命
    中國是地大物博有非常多的青山綠水,當然,也有很多的環境惡劣的地區。中國是世界上受沙漠影響最嚴重的國家,佔有沙漠的面積非常廣闊。但在大漠戈壁中也有非常奇特的自然景觀,和文化特色。就像大眾非常熟悉的莫高窟。這裡不僅有震撼人心的藝術文化,周圍還有美不勝收的獨特風景。
  • 快看,湖裡有一片「森林」,東湖「魚翔淺底」引遊客駐足
    記者李文婕 攝)在東湖聽濤景區,碧潭觀魚處水草豐茂搖曳,魚兒悠遊,不少遊客駐足觀賞。家住東湖附近的市民陳琳見證了東湖水質的變化,她介紹說,東湖曾有「草湖」之稱,後來水質受到汙染,湖內水生植物大幅減少。「近年來,隨著東湖水治理工作的推進,我們居民肉眼可見東湖水變清了,水草和魚兒又回來了。」
  • 淺灘溼地 水草豐茂
    從紅巖電站、涪江鐵路橋至五一廣場外涪江下遊東方紅大橋一帶,是城區水源保護區,近年來,有關部門加大對涪江邊環境的保護,沿江邊一帶水草豐茂,已經形成長達數公裡、寬幾十米至百米不等的淺灘溼地。
  • 中國「沙漠第一泉」名存實亡,耗資4100萬續命,如今怎麼樣了呢?
    沙漠是怎麼樣的呢?是黃沙漫天,滿目悽涼,還是長河落日,氣勢恢宏呢?第一次認識沙漠,是在王維的《使至塞上》:「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後來,在三毛的《撒哈拉沙漠》中沉迷,對沙漠有了一種難以名狀的感情。我國沙漠面積也很廣闊,著名的沙漠有巴丹吉林沙漠、騰格里沙漠、柴達木盆地沙漠等,而如今已成為旅遊勝地的沙漠當屬庫木塔格沙漠邊緣的鳴沙山了,這裡有起伏的沙峰,當人們順著沙坡下滑時,就會發出轟鳴的聲響,所以得名為鳴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