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國家衛健委公布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提出在醫學觀察期(居家隔離期、密切接觸者的集中隔離期)如出現「乏力伴發熱」的臨床表現時,推薦選用金花清感顆粒、連花清瘟膠囊(顆粒)。
從這兩種中成藥看,都是清熱解毒藥,主要用於治療風熱證,兩者都能用於乏力伴發熱,或風熱感冒(發熱咽痛、鼻塞流涕、咳嗽頭痛等)的早期幹預。但其成分和功效上還是有區別的。
金花清感顆粒
成分:金銀花、石膏、蜜麻黃、炒苦杏仁、黃芩、連翹、浙貝母、知母、牛蒡子、青蒿、薄荷、甘草。
它是用張仲景《傷寒論》中的「麻杏甘石湯」為底方,即麻黃、苦杏仁、石膏和甘草四味藥,治療「汗出而喘、無大熱」的經典方,加味化裁而成,方中麻黃宣肺解表而平喘,石膏清洩肺胃之熱以生津,兩藥相配為君,既能宣肺,又能洩熱。苦杏仁降肺氣、止咳平喘,既助石膏沉降下行,又助麻黃瀉肺熱,為臣。炙甘草顧護胃氣,防石膏之大寒傷胃,調和麻黃、石膏之寒溫為佐使。再加上清熱解毒的金銀花、連翹、薄荷,有抗炎、抗變態反應、對氣管過敏性收縮和氣喘均有緩解作用的黃芩,具有清熱化痰、降氣止咳的浙貝母等其他幾味藥,共奏疏風宣肺、清熱解毒之功效。
連花清瘟膠囊(顆粒)
由清代著名醫學家吳鞠通所著《溫病條辨》中的「銀翹散」為底方,用於治療「初起不惡寒而渴」的經典方加減化裁而成。
方由金銀花、連翹、炙麻黃、炒苦杏仁、石膏、板藍根、綿馬貫眾、魚腥草、廣藿香、大黃、紅景天、薄荷腦、甘草等中藥組成,具有清瘟解毒、宣肺洩熱的功效,用於治療流行性感冒屬熱毒襲肺證。症見發熱或高熱,惡寒,肌肉酸痛,鼻塞流涕,咳嗽,頭痛,咽乾咽痛,舌偏紅,苔黃或黃膩等。
這兩個處方簡單比較一下可以看出,方中有7種中藥成分相同,分別是金銀花、石膏、連翹、麻黃、苦杏仁、甘草和薄荷。相同成分的佔比超過50%。從說明書上的標註順序看,這兩種中成藥成分表上的前4位都是相同的,說明這些相同成分在各自的組方中都很重要。
有些人認為,為了增強療效,可以把這兩種中成藥一起吃。其實,從功效上看,金花清感顆粒「疏風宣肺、清熱解毒」,連花清瘟顆粒「清瘟解毒,宣肺洩熱」,兩者的功能主治相似,都能治療風熱感冒或肺熱感冒,以及治療流感。這兩種中成藥不建議聯合使用,以免重複用藥,任選其一即可。
韓德承/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