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悟道之後,感覺茅塞頓開,這就是陽明心學的開始

2020-12-18 百家號

對王陽明有一些了解的人都知道,王陽明經歷過一次人生的低谷,但是他在人生低谷的時候做了一次逆襲,被貶至貴州龍場驛的時候,在那裡面潛心悟道。那麼王陽明在悟道的時候,突然有一天茅塞頓開,恍然大悟,到底他悟到了什麼?

王陽明被貶至貴州龍場驛的時候,作出了一件事情,很多人覺得是不是一個行為藝術。王陽明打造了一個石棺,讓自己每天躺在石棺裡面,靜思己過,悟道。把自己置於一種心無旁騖的境地,突然之間,一直蘊藏在他體內的一股強大的生命能量。好像是從地下找到了巖漿的噴口一樣,並發噴出,令他心靈和身體都有了劇烈的顫抖。

還有一種說法,就是王陽明躺在石棺裡面悟道的時候,突然有一天晚上。一個閃電一聲驚雷,沖天直接劈下,王陽明,頓時坐起,哈哈大笑。因為他這一刻徹底的頓悟。用武俠小說的一句話就叫做任督二脈突然之間被打通,心靈和身體都找到了一個突破口一樣恍然大悟,悟道成功。

這個事件是有記載,但是真實到什麼程度,我們今天不去考慮。從現在的角度來看,當時的那一件事也真是稀奇,躺在一個石棺裡面去悟道,很久之後,突然之間任督二脈全部打通,內心恍然大悟。

他當時被貶到龍場驛,雖然說那裡的山還是那裡的山,水還是水,龍場驛還是龍場驛,但是他自己仿佛在一個全新的宇宙中重生。所有的痛苦迷茫,在霎那間煙消雲散。仿佛從來沒有經歷過,王陽明頓時內心有一種新天地,我心一片光明的感覺。

那麼王陽明這次頓悟到底悟到的是什麼呢?一句話:始知聖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於事物者,誤也。

我們今天的話說就是所謂的聖人之道,人的自我成長,自我完善,自我實現的方法和過程,就是潛能充分實現了,所謂的吾性自足。並不是說我本來就是聖人,而是我清醒中具備了一切成為聖人的潛能發揮出來了,以前尋求成為聖人的條件和理解,徹底搞錯了方向。

他在朱子理學摸索了20年的思想終點,在這個時候悟道成功之後,也是整個陽明心學的邏輯起點,從這個時候開始,王陽明正式和朱子理學分道揚鑣。

等到悟道成功之後,王陽明到貴陽文明書院講學,從這開始就有了陽明心學的知行合一的真正講解路程。

後來在正德11年,王陽明到各個地方去平叛,後來又去剿匪。後來王陽明身後,他的陽明心學由他的學生發揚光大,成為了一代心血,影響了後來500年的中國思想史。

從明代到清代乃至民國,無數政治家,思想家,都把王陽明奉為心靈偶像,比如說胡宗憲,曾國藩,左宗棠,等等。包括民國的時候,一些偉人都是王陽明的粉絲,終其一生,都把王陽明全集放在自己的身邊。

王陽明的心學,產生的重大影響不光是在中國。而且漂洋過海,在明末的時候傳至鄰國,鄰國有軍神之稱的東江平八郎,刻了一塊刻有「一生伏首拜陽明」七個字的印章,隨身攜帶。

如果想要真正了解王陽明的心學智慧,可錯過的一個代表作就是《傳習錄》,其實《傳習錄》並不是王陽明自己所寫出來的,是他的學生整理出來的。

很多偉人都把王陽明的傳習錄作為終身的精神食糧,包含了王陽明的主要哲學思想,深刻影響了後代的儒學經典,從心理學,佛學,西方哲學,量子力學,各個角度出發,可以真正的認識到王陽明的心學智慧,掌握根本精神存在。

比如王陽明老師,對於存天理去人慾的真正解讀,這句話是來自朱子的一句話「存天理,去人慾」但是後來解讀的含義就是,去人慾就是去掉一些不合理不正當的欲望,而不是完全把自己內心的欲望全部去除,等等,還有很多的經典。

相關焦點

  • 陽明心學——感悟
    知行合一是偉大思想——心學的精髓。心學的創始人則是流芳千古的王陽明先生。王陽明何許人也,王陽明,字伯安,名守仁,浙江餘姚人。明朝偉大的哲學家、軍事家、教育家、文學家,「心學」集大成者。王陽明的一生充滿神奇色彩,四歲之前就已將爺爺王天敘經常朗誦的書籍爛熟於心。年少的王陽明問私塾老師「何謂天下第一等事」,老師回答道「當然是讀書做大官啊。」
  • 東鄉平八郎「一生伏首拜陽明」 ,王陽明心學真能讓人文武全通?
    少年王陽明死磕竹子,到底為了啥?一場大病後人生出現新拐點 王陽明是一代心學大師,他的功績可以比肩孔孟等聖人,號稱古今第一完人。 然而這都不是重點,重點是,你知道王陽明的學徒都有哪些人嗎?
  • 陽明心學讀書會:王陽明的詩與心學
    讀書會現場10月24日,由中國東方文化研究會陽明文化委員會主辦的「陽明心學讀書會」在京舉行。陽明文化委員會研究員王樹超先生發言本次讀書活動以王陽明先生的詩詞與心學為主題,特邀陽明文化委員會研究員王樹超先生介紹了王陽明先生詩詞的特點及在詩詞發展史上的重要貢獻。
  • 陽明後學與陽明心學的變異
    不少對初學心學的愛好者都有這樣這樣問題:為何陽明心學沒有取代程朱理學?有的愛好者還簡單地認為心學倡導人性解放、不利於統治者等。事實是怎樣呢?筆者帶大家了解一下陽明後學。這使學派大盛,也合乎王陽明心學「愚夫愚婦可學」的觀點,又為陽明心學的流弊打下基礎。王艮說:「聖人之道,無異於百姓日用;凡有異者,皆謂之異端。」在他看來,因為百姓日用已經是聖人之道,所以沒有刻意去做功夫的必要。泰州學派的傳人,如羅汝芳、周汝登等,都是崇尚虛無、沉迷禪學道術的,直至學派背離儒家「尊德性而道問學」之宗旨。
  • 「龍場悟道」的王陽明,到底頓悟了什麼?
    王陽明「龍場悟道」那令人神往的場面至今仍記憶猶新。初次了解王陽明第一次知道王陽明,還是在2007年的秋天。那一年,有一套風靡全國、非常暢銷的書,那就是當年明月老師寫的《明朝那些事兒》。因為讀《明朝那些事兒》,進而了解了王陽明,被他創立的「陽明心學」所吸引。我開始大量閱讀有關王陽明的書籍:《王陽明全集》、《傳習錄》、《王陽明大傳》、《知行合一:王陽明詳傳》等等。說實話,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自己就開始閱讀南懷瑾老師國學方面的書籍,一直對國學情有獨鍾。
  • 王陽明龍場悟道,開悟時是什麼狀態?
    王陽明龍場悟道,聖人開悟時是什麼狀態?關於開悟,弗洛姆做過這樣的描述:「人的眼睛突然睜開了;他自己和世界突然顯現在一種完全不同的光亮之中,能夠從完全不同的角度去觀看。在這種體驗發生之前,往往有大量焦慮產生,而在此之後,一種新的力量感和自信心卻油然而生。」
  • 學陽明心學
    最開始看的是酈波老師百家講壇的《五百年來王陽明》,講的太好了,非常推薦大家去看一下,不管你是否對陽明心學有興趣,都非常值得去看一下,你肯定能被酈波老師幽默風趣的表達所吸引,也能對王陽明這個人的一生有個整體的認識。
  • 王陽明龍場悟道,到底悟到了什麼?
    王陽明是我國古代封建社會最後一位被公認的聖人,是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哲學家,軍事家,書法家。和以往聖人不一樣,王陽明有一個非常大的特點,那就是以往很多聖人都是漸悟成聖,陽明先生是頓悟成聖!經過這件事情以後,王陽明在貴州龍場給自己做了一個石頭棺材,每天晚上就睡在裡面。突然有一天風雨之夜,和幾十年前王陽明出生的情景一樣,天空突然狂風呼嘯,一道驚雷閃過,陽明先生突然大徹大悟,從石棺材中坐了起來,一陣長嘯,這嘯聲照亮山河萬朵,划過歷史的長夜,成為了史上著名的龍場悟道。隨後陽明先生說了一句話:「始知聖人之道,悟性自足,向之求理於事物者誤也!」
  • 王陽明在石洞悟道,430年後張學良被軟禁此處,蔣介石題四個大字
    至此,王陽明成就了著名的「心即理」和「知行合一」的學說,並萌發「致良知」思想, 史稱「龍場悟道」。 「龍場悟道」不僅為 「陽明心學」奠定了第一塊基石,還是王陽明絕處逢生,人生發生重大轉折, 走向新生的起點。王陽明悟道後,他重新獲得了生活的勇氣, 面對殘酷的現實,他廣收門徒,傳道授業,講授「陽明心學」,還下決心用「陽明心學」與惡勢力進行鬥爭。
  • 從龍場悟道,看王陽明如何「涅槃重生」
    陽明格竹發生在龍場悟道之前,當時年僅十八歲的王陽明受婁諒關於程朱理學中「格物致知」一說的點播,決心窮竹之理,結果他在竹園裡廢寢忘食的「格」了七天竹子,不但一無所獲,還因體力不支而受寒病倒(有人猜測,王陽明晚年的肺病就是這次病倒所引發的後遺症)。
  • 【陽明心學】王陽明究竟有什麼厲害之處?中國五千年兩個半聖人為何...
    這個境界令老師和後世的人們都驚掉下巴,但是這就是少年壯志呀!誰敢說人家做不到?這就是志向異於常人。 但是當地的群眾並不歧視他,幫助他們蓋房子,建宿舍,這令王陽明很感動,他把這稱為「良知」,王陽明新學的核心就是「致良知」。
  • 王陽明的龍場悟道:聖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出心即理,心外無物
    1058年,貴州龍場一個悶熱的夏夜,這一夜王陽明終於迎來了個人終結的蛻變和升華。龍場悟道的陽明心學就此橫空出世,震驚了五百多年以來的華夏文明史和思想史。然後到了傍晚時分,說是又有人來說坡下死了兩個人,旁邊一人在座著嘆息,王陽明想再問明白,有人說經過這個農場的三個人都死了。這個地方本來就是鬼魅魍魎藏匿之地,中原的人到這兒非常不適應。王陽明生慈悲心,就想把他們的屍骨去埋葬。他拿了個鐵鍬、簸箕就準備去埋三人。兩個童僕當時就面有難色地說:「我們和他們,又不沾親帶故的,不想去。」
  • 王陽明龍場悟道的釋經學意蘊
    王陽明龍場悟道既是王陽明內在精神世界發生自我更新、自我轉變的突破性事件,也是中國思想史上「劃時代的事件」1。有此一悟,王陽明解開了纏繞在內心已久的程朱一系的《大學》解,並把所悟「格物致知之旨」印證於他所默記之《五經》,在「莫不吻合」之後,開始創造性地詮釋經典,遂著《五經臆說》,而後展開對《四書》的詮釋。
  • 專家學者齊聚王陽明故裡探討「陽明心學」
    ,來自國內外的專家學者將共同探討「陽明心學」。其中「陽明心學與變革」中國國際學術峰會和「陽明心學與青年擔當」酈波專場講座備受關注。今天(31日)上午,「陽明心學與變革中國」國際學術峰會在寧波餘姚市舉行,國內外專家、社會各界等400餘人將參加此次論壇。
  • 王陽明為何能絕境重生、龍場悟道?只因參透這兩點人生法則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是中國儒家追求的最高道德理想,以此來形容「心學大宗師」王陽明的一生也不為過。有種說法,儒家歷史上產生過兩個半「完人」,一是萬世師表的孔子,一是開創心學的王陽明,還有半個,即晚清的曾國藩。但是王陽明的一生,實際上卻非常的坎坷。
  • 酈波教授做客孔學堂 解鎖陽明文化新IP 開講陽明悟道之路
    現場重點介紹了貴州最新推出的陽明文化新IP—「陽明問道十二境」文化符號,這是由陽明文化研究專家、文旅規劃專業人士等通過文獻研究和實地調研,根據王陽明在貴州的活動軌跡和主要經歷,結合貴州省近年來整理出版的《王陽明貴州詩詮譯》《陽明先生相冊》等圖書及《瘞旅文》《象祠記》等王陽明經典詩文,整理提煉出來了一條經典遊學線路。
  • 王陽明心學告訴我們:要想改變命運,最直接的方法就是開悟
    心學祖師,明代大儒王陽明在貴州龍場悟道時,從睡夢中驚醒,跳起大呼:「聖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謫官龍場,是王陽明坎坷人生的一次劫難,也是促成他悟入聖人之道的大事因緣。在貴州的三個年頭裡,王陽明遍歷種種苦難,受到無盡的折磨,卻在貴州悟道成道,創立了自己獨特的「心學」體系。
  • 讀《王陽明四句教》,品「陽明心學」人生哲理!
    這是《王陽明四句教》,也稱為「心學四決」,是「陽明心學」的思想精髓所在,也是「陽明心學」對於如何踐行「知行合一」的具體指導,本文就讓我們通過「心學四決」,共同體味「陽明心學」給我們的人生啟迪吧!無善無噁心之體這句話的大概意思就是:無善無惡是心之本體,即「陽明心學」當中的「天理」,它處於「未發」的狀態。
  • 陽明心學學習基地落戶---青島島城企業家學習國學又添主力軍 芳...
    10月31日下午4點58分,著名心學先師王陽明銅像在位於徐州路的中錦大廈落成揭幕。此舉標誌著,由北京知行合一陽明教育研究院發起的陽明心學國學學習熱潮即將在島城開花結果,島城企業家學習《致良知》有了新基地。
  • 毛靜:陽明心學是溝通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的橋梁
    ,陽明心學因強調道法自然,主張天人合一和人的主觀能動性,一直給人以指導和啟發。站在今天新的歷史方位上,重溫陽明心學的意義何在?斷斷續續在南京生活三年,何以能促進王陽明在政治和思想上的逐漸成熟?日前,受南京中國科舉博物館和群學書院的邀請,王陽明研究專家毛靜蒞臨南京,和大家一起追慕、弘揚這位曠世大儒知行合一的精神境界與雲水襟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