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餘年深耕花木產業,家有上百棵羅漢松
柏加鎮渡頭村,劉克軍和楊玉銀家的住房前就是綠藝園,有上百棵羅漢松,房子掩映其中,整齊漂亮,猶如一幅田園畫。
12月2日,細雨綿綿,寒意逼人。柏加鎮渡頭村,從「現代小康示範村」牌樓下轉進去,就能看到一個栽種了上百棵羅漢松的綠藝園,蔚為壯觀。
小雨賞景,唯松韻味。細密的雨絲綿綿不絕,在松針上滴成了一粒粒晶瑩剔透的小水珠,風吹綠動。
瀏陽市融媒體中心記者張玲彭紅霞
庭院看松
說起羅漢松農婦「秒變」解說員
這個綠藝園佔地六畝,其實是劉克軍、楊玉銀家的庭院。住房前一個碩大的橫向「8」字,羅漢松就種植在「8」字的圈裡,道路也呈「8」字線,布局簡約又流暢。正好有兩三個園藝師傅,正架著人字梯修剪樹木。
這些羅漢松高大俊秀,有日本羅漢松和本土羅漢松兩大類,樹齡至少有七八十年,有的甚至超過百年。走在其中,抬頭仰望,倍感身心舒暢。楊玉銀介紹,其中有棵日本羅漢松的樹齡超過了150年,樹幹直徑達六七十釐米,樹體高度有七八米。
欣賞羅漢松和欣賞蘭花一般,它已不單純是「一棵樹」或者「一朵花」那般簡單。樹的造型、雲片的特色、整體的風格等都各有千秋,其枝、幹、葉,每個人欣賞起來各有其感受,甚至換一個角度又是一種新的視覺體驗。
「將羅漢松的自然美感和藝術相結合,呈現效果大氣又不失美感。」楊玉銀的普通話並不標準,多說幾句話還會有些靦腆。但是聊起如何鑑賞羅漢松,神態秒變「解說員」「帶貨王」。
她從一棵羅漢松轉到又一棵羅漢松,現場「傳經」,教大家怎樣看樹齡,如何鑑賞造型之美,甚至根據羅漢松的外形,去推斷其曾生長在什麼環境下,又是如何形成獨特的枝幹。話語之間,隨口念出幾句貼切的古詩詞,帶著大家互動——你看它這樣伸出枝椏,是不是迎客的手勢?
勤勞致富
打拼20多年花木改變生活
20多年前,劉克軍和楊玉銀開始做起花木生意,他們既沒有專業的經營知識,也沒有強大的抗風險能力,但奔著創造美好生活的目標,兩人勤勤懇懇一幹就是20多年,成為了柏加鎮爭創美好生活的排頭兵,亦成為了康莊大道上又一組幸福的標杆。
「我嫁給他時,日子別提有多苦了!」楊玉銀回憶以往說。劉克軍的母親在他1歲多時就過世了,家庭一直很清貧。1998年兩人相識結婚時,可以說是一無所有,連家具都是後來慢慢添置的。劉克軍也很感慨,說他以前做過花炮打過零工,始終找不著方向,後來看到柏加很多家庭都轉型發展種植業,兩人乾脆甩開膀子專心做園藝和苗木。劉克軍認真學習如何維護、打理樹木,在勤勤懇懇的付出中,生活漸有起色。
前幾年苗木市場有些低迷,劉克軍和妻子商量進口日本羅漢松來打開局面。楊玉銀有些猶豫,一棵日本羅漢鬆動輒幾十萬元,如果有價無市,那這麼多年兩人的努力豈不是白費了?可是轉念一想,有壓力才更有動力,風險大回報也多,咬咬牙說:「行!無論什麼結果我們一家人一起承擔!」為了對接市場,楊玉銀也一改「主內」的家庭婦女形象,認真學習解說羅漢松,幫助打開銷售局面。楊玉銀家的苗木產品還將在12月18日至20日在柏加鎮舉行的湘贛邊首屆花木博覽會暨生態音樂節上進行展出。
「短牆曲巷池邊屋,羅漢松青對紫薇。」冬日的天空,霧起雲湧,院落裡,高大的羅漢松針葉分明,對著天空剪影出黑白的景致。好一幅水墨丹青,好一幅美好生活的畫卷!
來源:瀏陽日報
編輯:戴鵬
【來源:瀏陽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