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文藝散步_私家地理_澎湃新聞-The Paper

2021-01-07 澎湃新聞
在世界上最繁忙的50個地鐵站中,有46個位於日本。在這46個當中,又有27個在東京。2015年,《經濟學人》把「世界上最安全的城市」稱號賜予了東京。2016年,米其林宣布東京的米其林三星餐廳從12家增加到13家,而在它的老家巴黎,三星餐廳的數目是11。現如今,東京首都圈生活著3800多萬人,當之無愧為全球最大的都會區。

位於新宿神樂坂的La Kagu由新潮社的一棟倉庫改造而來,成為集咖啡店、時尚買手店、家居店、展覽空間、講座大廳和書店為一體的綜合體。 本文均為 徐穎 圖

生活在這樣一個龐然大物的肚子裡,人們害怕失控。多到難以計數的選擇,帶來和與荒野截然不同的迷失感。

森岡書店的森岡督形坐鎮店中。

有一家書店徹底治癒了都市人的選擇障礙,那就是

森岡書店

。這家書店位於銀座的一個小巷子裡,一不留神很容易錯過。它一次只賣一本書,每周更新一次。建於昭和年間的老建築,配上一本書的陳列,很像一場展覽。店主人森岡督形期待以這樣一種形式打破人們對於書店的固有想像。在我拜訪的那一周,碰巧售賣荒木經惟的新畫冊,四周的牆面因此也配合做了個小型圖片展。

位於銀座的森岡書店一次只賣一本書,每周更換一本。

森岡督形本人原本只是一個二手書店的店員,曾就職於神保町的一誠堂書店20年有餘。一次,他參加了由某個設計機構舉辦的活動,活動允許每位參與者提出一個方案,方案必須在一頁紙內表述清楚,如被採納就會有人投資助他實現。森岡提出的想法是「書店的原子再生——一本書,一座店」。這個想法被微笑集團總裁的遠山正道看中並且買下,在組織方takram設計機構的協助下, 屬於森岡個人的森岡書店於2015年7月開業了。森岡自己每天上午11點到晚上8點坐班店中。

因為媒體的報導,不少人把森岡書店當作景點專程拜訪。森岡本人坐在兩米寬的收銀臺後,棉布衣服配黑框眼鏡,既不與人主動親近,也不拒人千裡,看上去有點書生氣。 

位於銀座的伊東屋Itoya是一家綜合性的文具店,上下根據手藝、旅行、桌面、回憶、家居、café、野菜工場等不同主題,一共13層。

書店還是個沙龍場所,時常舉辦一些文藝活動,讀者之間相互討論書籍,甚至是與作者進行交流。因為一次專注只賣一本書,所以可以用多種手法將一個主題深化,讀者大呼過癮。多年的書店從業經驗,也讓森岡對於選書有著 不一般的敏感和品味。表面上看,他是個有點瘋癲的理想踐行者,但實際上他會花很多時間查看社交數據,上網分析讀者的喜好和潛在興趣,最終敲定一本。

La Kagu 裡售賣的雜誌書。

東京姑娘小林則選擇住在澀谷附近。那裡生活方便,商業繁榮,毗鄰大學區,年輕人聚集。小林是個漫畫家。她告訴我,相比較大型書店,她更喜歡那些小書店,就像她家附近的

Shibuya Publishing Book Sellers

Utrecht

,還有不遠的目黑區一家二手書店

Cow Books

。問起原因,她想了想回答我說,她喜歡小書店主人貼在書架上、夾在樣書裡的手寫卡片,上面記述了店主本人對某本書的讀後感或評價,特別有人情味,東京人熱衷於這種不動聲色的交流。這和只在顯著位置擺放暢銷書就算推薦的「大書店做派」有所區別。

英國時尚品牌Margaret Howell 在澀谷附近開了一家咖啡店,提供西式簡餐。

Shibuya Publishing Book Sellers

,東京人簡稱其為SPBS,創始人和CEO福井盛太創立書店的初衷是為了「向孤單的人傳遞快樂和驚喜」。這家書店位於澀谷一個安靜的居民區,它的特別之處在於,這是一個集合咖啡店、書店、迷你畫廊和編輯部辦公室為一體的空間,業務分為出版、組織活動、場所租賃以及書店本身。

在文具區,透過一面落地玻璃,能看見三五個編輯正對著電腦在忙碌,不太理會外面那些翻看書籍、四處閒逛的好奇客人,同樣身為編輯的我其實很好奇他們是否能專心工作。這樣的場景有點像開放式廚房,只不過編輯們手頭上正在忙活的是書,不能現場印出來端到讀者面前。福井盛太之所以想出這個創意,的確和食品工業有點關係,比如時髦的「fresh from the farm」,從農場到餐桌,靈感來源聽上去有點古怪,不過福井認為自己吸引的客人多是那些好奇心重的、在交流和情感上有更多需求的愛書者。

書店的室內設計由中村拓志建築事務所操刀。中村拓志是日本新一代明星建築師,最負盛名的作品是位於廣島的「絲帶教堂」。他還擅長在擁擠的都市營造透氣的空間和豐富的視野,難怪書店常被時尚雜誌借來拍攝大片。

代官山附近的街道。

在澀谷周圍的居民區,走著走著就會忘記身處東京。茂密的綠植中間,放學的孩子滿頭大汗地奔跑,牽手的戀人在蟬鳴中散步,恍然間仿佛一腳踏入電影場景。

Utrecht

書店,以荷蘭地名烏得勒支命名,就位於這樣一個幽深的角落。因為太過安靜,進門的時候感覺自己是個不速訪客。書店 2014年由代官山搬到澀谷,一開始專注攝影集和二手書,後來轉而側重藝術類的書籍和出版物。

Utrecht 不光是一家書店,還會做出版、翻譯、引進的工作。讓店長自豪的是,德國訪談類雜誌《mono-kultur》的日文版是他們引進的,他們自己也會出版 10-30 頁左右的獨立小雜誌(zine),在裝訂方式上也有所創新,比如不用釘子, 而是採用橡皮筋固定,這樣每一頁都可以完整地取下,當作海報張貼。另外,Utrecht 還策劃主辦每年的東京藝術書籍展,是文藝界的一股活躍的力量。

因為網上購物和移動端閱讀的盛行,在全日本人均購書年支出最高的東京(131.99美元,2011年數據),實體書店也是生存不易。一些書店變身為「帶書架」的生活方式綜合店,位於新宿神樂坂附近的 La Kagu書店在這個方向上走得更遠。

La Kagu一樓的咖啡區域與家居、時裝區彼此沒有分割。

乘坐地鐵東西線,神樂坂站下車,剛出地下鐵,就能看見被闊葉樹遮擋的

La Kagu

。這是新潮社倉庫改造而來的書店及生活方式綜合店。喜愛日本文學的人對新潮社可能有所耳聞。新潮社與很多著名作家保持長期緊密的聯 系,比如三島由紀夫、川端康成、杉浦日向子、大江健三郎、 向田邦子、村上春樹等。三島由紀夫的第一部作品《潮騷》就是由新潮社出版的,川端康成的大部分作品也都是由新潮社出版。前幾年,這家文藝氣息濃重的出版社將自己的一座棟2層樓閒置倉庫,邀請隈研吾工作室進行改造,搖身一變成為集咖啡店、時尚買手店、家居店、展覽空間、講座大廳和書店為一體的綜合空間。

La Kagu在一樓的吧檯提供生啤。

La Kagu的二樓預留了很大的空間,擺放了多排椅子,幾乎每周都組織活動。過去的這個夏天,新潮社利用自身的資源優勢,策劃了一次很有看頭的展覽,主題是「120周年紀念寫真展」。大量知名作家的珍貴罕見照片得以曝光,其中包括得悉川端康成獲得諾貝爾獎,三島由紀夫即刻前往恭賀時二人的合照。這兩人,一位剛烈悽美,一位哀愁雋永,在那次難得的同框三年後,一前一後相繼選擇自殺,這張照片,也變成二人唯一的合影。

展覽還提供音頻裝置,可以聆聽新潮社自1975年到2006年收集的作家對於自己作品介紹的音軌,每個3分鐘左右,一共1000位作家2000份錄音。這是出版社自己開書店得天獨厚的優勢。當然把好的想法執行地這麼有詩意,也是教人佩服。

因為曾經是倉庫,所以La Kagu的內部空間看上去很充足。一樓能看見背著孩子的爸爸來買午餐,約會的情侶喝著啤酒聊著天,穿著和服的年輕女孩獨自逛時裝區。空間沒有分割,場景彼此交融。每個人都能看見其他人在做什麼,然而被看見的同時又不覺得隱私被侵犯。在我看來,La Kagu 就是那種好的商業場所範本,它把城市生活的妙處放大,同時儘可能彌補城市的缺憾。

下北澤附近的氣氛很特別,比較年輕化,小劇場和古著店不少,書店B&B 就位於一條小巷的二樓。

不過在書店裡賣啤酒,倒也不是La Kagu一家的獨門秘籍。在街頭文化繁榮的下北澤,開著一家名字叫

Book & Beer

的書店,店名把書和啤酒並列,將B&B的套路玩出了新意,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店主人認為書籍和啤酒是絕配。 因為地處下北澤,書店的風格也深受影響,所有的書架和桌椅都來自北歐的二手家具,角落裡貼著價錢,表示都可出售。店內有專門介紹世田谷地區風土歷史的小雜誌,印刷得不甚豪華,然而版式製作看上去很用心,如果想要做深入的探索,以本地人的視角來了解這個地區,可以買上一本細細研究。

Cow Books 書店擅長搜羅高質量的二手書和時尚雜誌。

小林姑娘鍾愛的

Cow Books

,則是「書+咖啡」的踐行者,不僅靠售賣有品位的舊書在圈內獲得聲譽,還是一家文藝氣息濃厚的迷你咖啡店。因為面積不大,所以店內並沒有林立的書架,而是在正當中擺上了一張共享咖啡桌,同時也方便選書的人在此翻看一會。Cow Books 的標誌是一隻大奶牛,主營1960至70年間社會思潮類的書籍,以及當代 知名作家被人遺忘的初版書。店主人是《生活手帖》的前任主編松浦彌太郎。

松浦彌太郎被冠以「全日本最懂生活的男人」,「生活美學大師」。我私下覺得,這些名號還真不知是在誇人,還是毀人。松浦年輕的時候喜歡旅行,自己也走訪過很多歐美「書店+咖啡店」,對於開書店這件事很有心得。作為作家,他寫過「不要當溫柔的人,也不要當冷漠的人」,「時時更新自己的處事原則」,建議女兒儘早和最壞的男人交往,希望她通過積累不美好的回憶、受傷害、遭遇一些可怕的經歷,由此來了解人性的險惡和軟弱。松浦開的書店,不僅在選書上品味獨特,位置也很特別,坐落在櫻花遍植的目黑川。書店臨河,門口的櫻花樹下,還擺著方便行人坐下休息的長凳,是我走訪過的幾家書店裡 ( 包括代官山的蔦屋書店 ) 環境最美的一家。可在如此清新雅致的環境裡,我一進門就被頭頂上環繞書店一圈的滾動字幕條嚇到了。紅色的英文字不停地跳動 :Books say hello. How are you?你好嗎?你好嗎?我盯著跳動的字看了許久。真沒想到松浦先生在如此冷淡平靜的外表下,埋藏著這麼一顆火熱的心。

畫材店Pigment在全國選取了很多制筆老字號的日本畫筆。

把一種風格、一種專業做到極致,似乎是大部分人印 象中日本人的樣子。年輕一代,因為有了全新商業模式以及網際網路的助力,更是將專門化做到了令人吃驚的程度。位於東品川的

Pigment(像素)

,就是這樣一家售賣畫材、顏料的極致專門店。4200 多種礦物顏料,以一種能治療晚期強迫症的秩序感,擺滿整整一面牆。隈研吾工作室設計的具有弧度感的竹子屋頂,緩和了室內大部分的直線條,將極致有序帶來的緊張感消弭於無形。店長藤原小百合女士告訴我,Pigment 的上級公司是專營藝術品交易、保管以及畫廊業務的寺田倉庫,因為想讓更多人了解日本畫的創作過程及它背後的文化,同時保護和保存正在消失中的日本畫工具,因此開設了這樣一家畫材店。這裡周末針對零基礎學員開設日本畫課程,一次4小時。只可惜目前大多數課程是日語授課。

Pigment 出售4200種取自自然界的顏料。

這裡集中了不少老字號,如京都中裡制筆、奈良墨運堂的墨,以及全國各地嚴選的和紙,像阿波和紙、山喜製紙所的越前和紙、小國和紙等。一般人都會覺得上網買東西的優點是貨品全,能覓奇貨。然而這家店發揮了倉庫的優勢,以一種一眼就能檢索到全部物品的陳列設計,大方地提供各 種筆、顏料、紙的試用,某種程度上優勢蓋過網際網路,不僅吸引專業外的人,也為專業內的人服務。

清澄白河是東京的下町,寧靜樸拙,適合散步。

城市在膨脹,城市也在自我調適,東京城內的散步新地界

清澄白河

,就是這樣一個安靜的「調適地」。這裡一無奇景,二無古蹟,原本遊客罕至,近期卻受到本地年輕人追捧, 稱其散步新熱點。

過了墨田河往東,還有一條更小的墨田河支流,那就是清澄白河。在河的北岸,沒什麼高樓,房子建得又鬆散,不少探路者發現,把原本一些江戶風情的零食店、美術館 和新出現的咖啡店、家居店串聯起來,是一條不錯的散步路線。我言聽計從地走了一番,發現這裡像個被旅遊手冊遺忘的偏遠小鎮,雖不如南青山一帶時髦,但寧靜平和,帶著下町特有的拙意。

清澄白河的Blue Bottle咖啡店,擅長單一豆種的手衝咖啡。

有咖啡店屆「蘋果公司」之稱的

藍瓶咖啡(Blue Bottle Coffee)

於東京的第二家店選址於此。相比新宿第一家店整天排隊的網紅勁兒,這裡相當冷清。距離藍瓶2分鐘步程的

深田莊

,是一棟有50年歷史的鐵皮屋子,如今經過功能更新後,原始外觀保持不變,一樓變成懷古味道的咖啡館。因為地租相對便宜,清澄白河還吸引了大批畫廊入駐,只是平日裡若不預約,很有可能遭遇鐵將軍把門。

清澄白河的深田莊位於一棟50年的鐵皮屋子內部,除了咖啡,也提供甜點。

說它適合散步,是因為這裡並沒有那麼多步履匆忙的人。走在小路上,無論是猶豫不前還是停下探究,都不會有人報以奇怪的目光,也不會聽見身後敦促的腳步聲。這裡還保留了幾家昭和年代的老店,店主人的打扮像從昭和穿越而來,身著時代氣息濃厚的衣服,矜矜業業地扮演著自己,抑或是想像中的自己。能在繁忙東京找到這樣一個安靜祥和的「城中村」,實在是個驚喜。

更多前沿旅行內容和互動,請關注本欄目微信公眾號Travelplus_China,或者搜索「私家地理」。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跟畢卡索散步加泰隆尼亞_私家地理_澎湃新聞-The Paper
    跟畢卡索散步加泰隆尼亞 Miquel Ros 譯/Jing 2017-04-12 11:40
  • 東京谷根千漫步_私家地理_澎湃新聞-The Paper
    東京谷根千漫步 Capsl 2016-09-29 16:18 來源:澎湃新聞
  • 東京咖啡館遛彎記_私家地理_澎湃新聞-The Paper
    東京咖啡館遛彎記 納森 2016-04-13 18:22 來源:澎湃新聞
  • 東京質感雜貨店5選_私家地理_澎湃新聞-The Paper
    東京質感雜貨店5選 徐穎 2016-08-31 20:34 來源:澎湃新聞
  • 登布西山時髦掠影_私家地理_澎湃新聞-The Paper
    登布西山時髦掠影 Leeloo 2017-04-19 17:35 來源:澎湃新聞
  • 孩子的東南亞_私家地理_澎湃新聞-The Paper
    孩子的東南亞 Leeloo 2017-06-01 09:05 來源:澎湃新聞
  • 東京文藝散步
    在這46個當中,又有27個在東京。2015年,《經濟學人》把「世界上最安全的城市」稱號賜予了東京。2016年,米其林宣布東京的米其林三星餐廳從12家增加到13家,而在它的老家巴黎,三星餐廳的數目是11。現如今,東京首都圈生活著3800多萬人,當之無愧為全球最大的都會區。
  • _私家地理_澎湃新聞-The Paper
    《私家地理》為你盤點擁有絕佳地理位置和豐富遊獵活動的非洲十大奢華營地,給非洲遊獵之旅做好萬全準備。推薦理由叢林中的營地取名自一頭大象「阿布」,你可以和大象一同散步,親密接觸,參與大象護理或參加大象遊獵之旅。
  • 迷失在早春東京的植物之海_私家地理_澎湃新聞-The Paper
    迷失在早春東京的植物之海 TammyLi 2018-02-02 10:18 來源:澎湃新聞
  • 走,去香港,逛郊野公園_私家地理_澎湃新聞-The Paper
    早年間介紹離島徒步的遊記文章,把大部分筆墨都給了那些小清新、小確信的文藝風格小店和漁村美食,以此作為和尖沙咀、銅鑼灣及中環的比照,並理所當然地認為郊野對於遊客的吸引力,就在於這些主流視野之外的獨立小商業。而對於郊野本身,似乎並沒什麼好說的。隨著戶外健身、徒步運動的興起,郊野公園作為一個整體的概念進入了遊人的視線。原來,香港不只有買買買、吃吃吃,還可以走走走、跑跑跑。
  • 從歧阜到長野的火山溫泉秘境_私家地理_澎湃新聞-The Paper
    白雪中的一間小小溫泉莊 本文均為 汪口口 圖離奧飛騨溫泉鄉最近的大城市是名古屋,但是東京、大阪、京都等地每日也有高速列車和高速巴士通行此處。保有溫泉鄉最最原始狀態的奧飛騨溫泉,是眾多湯客心中的溫泉聖地。
  • 自然散步 | 嶽麓山之森林漫遊_私家地理_澎湃新聞-The Paper
    一隻翅膀殘損的豹紋尺蛾(如果你也對某地理區域進行長期的自然觀察,歡迎來稿分享。郵件請發xuying@thepaper.cn。)(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 霍巴特食指大動時分_私家地理_澎湃新聞-The Paper
    塔斯馬尼亞島孤懸海外,處於南緯40°的南太平洋上,這令它具有和蘇格蘭極為相似的氣候和地理條件:常年涼爽、水質清冽,大麥也很好,甚至也有出產品質優良泥炭的沼地。結果是塔斯馬尼亞的單麥威士忌品質極佳,像Sullivans Cove等品牌近年來在眾多國際威士忌酒專業評比中一再獲獎。喝完一小杯本地威士忌,一線暖意從我的咽喉直透而下。
  • 片單| 夜晚的江湖,為吃而來_私家地理_澎湃新聞-The Paper
    澎湃新聞私家地理為您送上一份「香氣噴噴」的美食片單,帶您前往夜晚的江湖,品嘗城市深處的美味。《江湖菜館》:藏匿在市井小巷裡的人間美味第一集就告訴你這裡的地理環境和氣候帶來了四季豐富的食材:艾草作為春季時令的野菜,是東莞人飯桌上的「常客」,當地人喜歡把它做成艾草煎蛋、艾葉粿、艾草鯽魚湯;到了夏季太陽直射,三十五度左右的高溫天氣持續三個月以上,珠江入海口的青蟹開始成熟;在深秋乾爽的季節,東莞人開始製作家常美味——灌腸和臘豬頭皮;在冬至,紅薯、紅糖和雞蛋熬煮的糖水又成了東莞人的美味補品。
  • 走,去香港,逛郊野公園_私家地理_澎湃新聞-The Paper
    早年間介紹離島徒步的遊記文章,把大部分筆墨都給了那些小清新、小確信的文藝風格小店和漁村美食,以此作為和尖沙咀、銅鑼灣及中環的比照,並理所當然地認為郊野對於遊客的吸引力,就在於這些主流視野之外的獨立小商業。而對於郊野本身,似乎並沒什麼好說的。隨著戶外健身、徒步運動的興起,郊野公園作為一個整體的概念進入了遊人的視線。原來,香港不只有買買買、吃吃吃,還可以走走走、跑跑跑。
  • 西伯利亞鐵路上,那些遠行的人_私家地理_澎湃新聞-The Paper
    看起來有40多歲,高而清瘦,有著俄羅斯人典型的高鼻梁和深邃的雙眼,看起來十分文藝範。作為同包廂的舍友,他第一眼看到我時便問到:「Are you Japanese?(你是日本人嗎?)」我不禁納悶:在外遊歷了將近20天,我已經鬍子拉碴,一副邋遢的模樣,怎麼看也不像是精緻講究的日本男生。
  • 從歧阜到長野的火山溫泉秘境_私家地理_澎湃新聞-The Paper
    白雪中的一間小小溫泉莊 本文均為 汪口口 圖離奧飛騨溫泉鄉最近的大城市是名古屋,但是東京、大阪、京都等地每日也有高速列車和高速巴士通行此處。保有溫泉鄉最最原始狀態的奧飛騨溫泉,是眾多湯客心中的溫泉聖地。
  • 在泉州,眾神狂歡的熱土_私家地理_澎湃新聞-The Paper
    在泉州,眾神狂歡的熱土 董馳迪 2017-09-23 20:19 來源:澎湃新聞
  • 有故事的和歌山_私家地理_澎湃新聞-The Paper
    有故事的和歌山 李路 2016-09-06 17:05 來源:澎湃新聞
  • 睡在航站樓的日子_私家地理_澎湃新聞-The Paper
    東京羽田機場裡的觀景臺和天文館,新加坡樟宜機場通宵營業的免費電影院、遊戲廳和熱帶植物園,還有阿姆斯特丹國家博物館分館進駐史基浦機場的案例,都在潛移默化中改變了我們對機場作為旅行中轉站的既定印象。赫爾辛基機場的風格相較之下沒那麼新潮,但從設計感和秩序感兩方面來說,一樣有躋身世界最佳之列的資本。這裡的每一個登機口休息區都擁有不重樣的風景。